首頁 / 宋代 / 歐陽修 / 五代史伶官傳序
拼 译 译

《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宋代〕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

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五代史伶官傳序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裡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裡,使人背着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着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麼威風!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裡發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裡去好;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傑,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後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於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於困窮,難道只有樂工(是所溺的成分)嗎?於是作《伶官傳》。

注釋伶(líng)官:宮廷中的樂官和授有官職的演戲藝人。原:推究,考查。莊宗:即後唐莊宗李存勖,李克用長子,繼父為晉王,又於後梁龍德三年(923)稱帝,國號唐。同年滅後梁。同光四年(926),在兵變中被殺,在位僅三年。晉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長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後封晉王。矢:箭。梁:後梁太祖朱溫,原是黃巢部將,叛變歸唐,後封為梁王。燕王:指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其子劉守光,後被朱溫封為燕王。此處稱劉仁恭為燕王,是籠統說法契丹:宋時北方的一個部族。與:賜給。其:語氣副詞,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廟:指宗廟,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處專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廟」。從事:原指州郡長官的僚屬,這裡泛指一般幕僚隨從。少牢:用一豬一羊祭祀。納之:把箭放好。系:捆綁。組:繩索。函:木匣。此處用作動詞,盛以木匣。先王:指晉王李克用。仇讎(chóu):仇敵。一夫:指唐莊宗同光四年(926)發動貝州兵變的軍士皇甫暉。誓天斷髮:截發置地,向天發誓。豈:難道。歟(yú):表疑問的語氣助詞。抑:錶轉折的連詞,相當於「或者」、「還是」。本:考究。跡:事跡,道理。《書》:《尚書》。逸(yì)豫:安逸舒適。舉:全、所有。忽微:形容細小之事。忽是寸的十萬分之一,微是寸的百萬分之一。溺:溺愛,對人或事物愛好過分。也哉:語氣詞連用,表示反詰語氣。▲

傅德岷 賴雲琪.古文觀止鑑賞.武漢:崇文書局,2005:420

關永禮.《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鑑賞辭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五代史伶官傳序 - 賞析

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後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於「人事」,藉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慾。文章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決定於人事。然後便從「人事」下筆,敘述莊宗由盛轉衰、驟興驟亡的過程,以史實具體論證主旨。具體寫法上,採用先揚後抑和對比論證的方法,先極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再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興與亡、盛與衰前後對照,強烈感人,最後再輔以《尚書》古訓,更增強了文章說服力。全文緊扣「盛衰」二字,夾敘夾議,史論結合,筆帶感慨,語調頓挫多姿,感染力很強,成為歷來傳誦的佳作。

全文可分為兩個部分。

前半部分以敘史為主。作者於開篇之首即開宗明義,用一兼帶感嘆語氣的反詰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可謂立論鮮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論戰性,一反當時流行的宿命論的歷史觀。前人曾評此句是「起勢橫空而來,神氣甚遠」。文章接着寫道:「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表明作者將列舉莊宗得失天下的史例作為論據,對上述論點加以論證。這一過渡句的運用,使論點與論據間銜接緊密自然,論點有總領全篇之功,而下面文字的出現又不致突兀。

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並未贅述莊宗身世或伶官軼事,也未過多地列舉史例,而是從紛繁的史料中,僅選取了傳奇色彩較濃,頗具典型意義的莊宗得失天下的史事,以洗鍊的文字,沉摯充沛的感情,抑揚頓挫的語調,縱橫捭闔的氣勢加以敘述。據說,晉王李克用與梁王朱溫結仇極深。燕王劉守光之父劉仁恭,曾被李克用保薦為盧龍節度使。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遼太祖)曾與李克用把臂定盟,結為兄弟,商定共同舉兵討梁。但劉仁恭與阿保機後皆叛晉歸梁,與晉成仇。李克用臨終時以三枝箭作為遺命,要其子李存勖為其復仇。李存勖兵精將勇,東征西討,於公元913年攻破幽州,生俘劉氏父子,用繩捆索綁,解送太原,獻於晉王太廟。公元923年,李存勖攻梁,梁兵敗,朱溫之子梁末帝朱友貞命部將殺死自己,李存勖攻入汴京,把朱友貞及其部將的頭裝入木匣,收藏在太廟裡。李存勖還曾三次擊敗契丹,為父報了大仇。但他滅梁以後,驕傲自滿,寵信伶官,縱情聲色,使民怨沸騰,眾叛親離,在位僅三年就死於兵變之中。在敘述這段史事的過程中,作者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通過一盛一衰的對比,一褒一貶的抒情,給人以強烈的碰撞感、落差感,引起讀者心靈的震顫,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正如前人說:「敘唐莊宗處,倏而英俊,倏而衰颯。憑弔欷歔,雖尺幅短章,有縈迴無盡之意。」作者於敘事之後,又以兩個反詰句回扣主題——「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至此,對比論證初步告一段落。

在文章的後半部分中,作者由敘事轉入論理,論證步步深入,立意層層遞進。從「《書》曰:『滿招損,謙得益』」自然引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的論點。為增強這一論點的說服力,作者又將莊宗得失天下之事濃縮為一段簡潔對偶的文字,反證此論,再次通過一盛一衰的強烈對比,與篇首的立論形成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之勢,使此文的中心論點更加鮮明突出。文章寫至此處,作者胸臆仍未盡抒,又進一步推出「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樣一個論點,令讀者的認識隨着作者的筆觸進一步深化,以歷史的教訓中受到更加深刻的啟迪。「憂勞」、「逸豫」、「忽微」、「所溺」皆為人事,因此,上述兩個論點,既是中心論點的深化,又是其具體化。作者於全文論證的高潮處驀然收筆,可謂言已盡而意未絕,令讀者有餘音繞樑之感——「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此處以點睛之筆,闡明了作者寫作《伶官傳》,「善善惡惡」的目的並非就史論史,而是具有廣泛而現實的醒世意義。

《五代史伶官傳序》一文在語言特色上,具有「語言委婉,氣勢旺盛」、「文筆酣暢,波瀾起伏」和「平易自然,簡約凝練」三個特點:

1.語言委婉,氣勢旺盛  

本文作為一篇總結歷史教訓,為在世及後世君主提供借鑑的史論,毫無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婉轉動人。即使是在慨嘆莊宗敗亡時,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無責難之詞,可謂意正言婉。全文從「嗚呼」起筆,到「豈獨伶人也哉」收尾,一嘆再嘆,以嘆始終,於反覆嘆詠之中顯現委婉的韻致。在議論的文字中,多用反問句、疑問句,使說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對稱語句,特別是在關鍵的地方,採用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駢句,造成鮮明的對比感和節奏感;適當運用長句,調節語勢,有張有弛。疑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駢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錯綜有致,讀起來抑揚頓挫,一唱三嘆,感情飽滿,氣勢旺盛。清代文學家沈德潛認為《五代史伶官傳序》:「抑揚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後來做史論的人往往學這種抑揚頓挫的筆法。

2.文筆酣暢,波瀾起伏

文章開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論點,馬上落到立論根據上,再落入「晉上三矢」的敘事,又語勢猛然一升,發出對莊宗之「盛」讚嘆,而後語勢陡然一降,發出對莊宗之「衰」的悲嘆,繼而步步緊逼,設疑問、引古語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後再次評論莊宗盛衰,語勢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發人深省的教訓,戛然而止,將全文的語勢穩穩地落在結尾上。篇幅雖短小,卻寫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氣呵成,淋漓酣暢。

3.平易自然,簡約凝練  

文中沒有佶屈聱牙的措辭,也不堆砌詞藻,用平實的語言生動地敘說事例,深入地說明道理,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曉暢。敘事不枝不蔓,議論簡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對稱語句,如「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句式整齊,言簡意豐,發人深省。

通觀全篇,融敘事、議論、抒情為一體,敘事生動曉暢,論證層層深入,感情深沉濃烈,實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歷代的文學家多視此篇為範文,倍加讚賞,如明代茅坤稱此文為「千古絕調」,清代沈德潛譽此文為「抑揚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歐陽公之文風、政見與為人,於此文可略見一斑。▲

關永禮.《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鑑賞辭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五代史伶官傳序 - 創作背影

歐陽修進入政界後,正是北宋王朝開始由盛到衰的時期,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來越嚴重,社會危機越來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慶曆初年,以王倫、李海等為首的人民暴動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擾西北邊境,屢敗宋軍。歐陽修、范仲淹等人針對當時的敝政,力圖實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機卻接二連三地遭到當權派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憂心忡忡,很擔心五代慘痛歷史即將重演。而宋太祖時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舊五代史》 又 「繁猥失實」,無助於勸善懲惡。於是自己動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

歐陽修關心國計民生,憂國憂民,倡導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實致用思想,關心時事,積極入世,堅決反對佛教思想,極力抨擊佛教的危害。他有膽有識,奮發上進,為國家和民族想有所作為。歐陽修反對屈辱苟安,不修武備,力主加強戰備,改革時政。面對國家和民族面臨的危機,歐陽修作此序是為了希望宋朝統治者以史為鑑,告誡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勵精圖治,不應滿足表面的虛榮,以期引起統治者的警惕。▲

范長斗.歐陽修為什麼寫《伶官傳序》,語文學刊,2012,(22).

歐陽修

作者: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其它诗文

《洛陽春》

歐陽修 〔宋代〕

紅紗未曉黃鸝語。

蕙爐銷蘭炷。

錦屏羅幕護春寒,昨夜三更雨。

繡簾閒倚吹輕絮。

斂眉山無緒。

看花拭淚向歸鴻,問來處、逢郎否。

复制

《滿路花》

歐陽修 〔宋代〕

銅荷融燭淚,金獸齧扉環。蘭堂春夜疑,惜更殘。落花風雨,向曉作輕寒。金龜朝早,香衾余暖,殢嬌由自慵眠。小鬟無事須來喚,呵破點唇檀。回身還、卻背屏山。春禽飛下,簾外日三竿。起來雲鬢亂,不妝紅粉,下階且上鞦韆。

复制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

歐陽修 〔宋代〕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复制

《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歐陽修 〔宋代〕

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白髮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

复制

《次韻再作》

歐陽修 〔宋代〕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建溪苦遠雖不到,自少嘗見閩人誇。

每嗤江浙凡茗草,叢生狼藉惟藏蛇。豈如含膏入香作金餅,蜿蜒兩龍戲以呀。

其餘品第亦奇絕,愈小愈精皆露芽。泛之白花如粉乳,乍見紫面生光華。

手持心愛不欲碾,有類弄印幾成窊。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胡麻。

我謂斯言頗過矣,其實最能祛睡邪。茶官貢餘偶分寄,地遠物新來意嘉。

新烹屢酌不知厭,自謂此樂真無涯。未言久食成手顫,已覺疾飢生眼花。

客遭水厄疲捧椀,口吻無異蝕月蟆。僮奴傍視疑復笑,嗜好乖僻誠堪嗟。

更蒙酬句怪可駭,兒曹助噪聲哇哇。

复制

《寄河陽王宣徽》

歐陽修 〔宋代〕

誰謂蕭條潁水邊,能令嘉客少留連。

肥魚美酒偏宜老,明月清風不用錢。

況值湖園方首夏,正當櫻筍似三川。

自知不及南都會,勉強猶須托短篇。

复制

《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見過會飲之作》

歐陽修 〔宋代〕

老大惜時節,少年輕別離。

我歌君當和,我酌君勿辭。

艷艷庭下菊,與君吟繞之。

擷其黃金蕊,泛此白玉◇。

君勿愛此花,問君此何時。

秋風日益高,霜露漸離披。

芳歲忽已晚,朱顏從此衰。

念君將舍我,車馬去有期。

君行一何樂,我意獨不怡。

飛兔不戀群,奔風誰能追。

老驥但伏櫪,壯心良可悲。

复制

《金雞五言十四韻》

歐陽修 〔宋代〕

蠻荊鮮人秀,厥美為物怪。禽鳥得之多,山雞稟其粹。

眾綵爛成文,真色不可繪。仙衣霓紛披,女錦花綷縩。

輝華日光亂,眩轉目睛憊。高田啄秋粟,下澗飲寒瀨。

清唳或相呼,舞影還自愛。豈知文章累,遂使網羅掛。

及禍誠有媒,求友反遭賣。有身乃吾患,斷尾亦前戒。

不群世所驚,甚美眾之害。稻粱雖雲厚,樊縶豈為泰。

山林歸無期,羽翮日已鎩。用晦有前言,書之可為誡。

复制

《端午帖子詞 皇后閤五首 其一》

歐陽修 〔宋代〕

畫扇催迎暑,靈符喜辟邪。風光麗宮禁,時節重仙家。

复制

《謁廟馬上有感》

歐陽修 〔宋代〕

旌旆曉悠悠,行驚歲已遒。

霜雲依日薄,野水帶冰流。

富庶齊三服,山川禹九州。

自憐思潁意,無異旅人愁。

复制

《留題安州朱氏草堂》

歐陽修 〔宋代〕

俯檻臨流蕙徑深,平泉花木繞陰森。

蛙鳴鼓吹春喧耳,草暖池塘夢費吟。

賭墅乞甥賓對弈,驚鴻送目手揮琴。

嗟予遠捧從軍檄,不得披裘五月尋。

复制

《寄子山待制二絕》

歐陽修 〔宋代〕

留滯西山獨可嗟,殘春過盡始還家。

落花縱有那堪醉,何況歸時無落花。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