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子蘭 / 慧花園題贈羅方雨
拼

《慧花園題贈羅方雨》

子蘭 〔唐代〕

鳳城城北如江村,薦紳往往多名園。方雨先生家於此,休官歸臥逃塵喧。

水際餘煙當綠野,屋邊閒地如青門。紆迴一徑疏車馬,往來多是漁樵者。

入門數畝啟雙湖,長溪中插橫橋下。種桃亦即是桃源,有蓮何必非蓮社。

處處林開別有天,諸亭分布各超然。群峰雲氣迫窗外,眾水泉聲交檻前。

香生並煖芝苓日,葉熟嘗豐橘柚年。主人解組本無事,杖藜暇日多瑤篇。

憶昔摛文徒草草,聞君一覽稱佳好。朱弦摸索已知音,寧用相逢嗟不蚤。

公子蘭孫總妙人,一時意氣攄懷抱。每過淹留坐日斜,狂歌屢把青樽倒。

拉我茲園快一游,竹石禽魚恣幽討。濡毫為作此園歌,園以慧花額者何。

風盈雙袖散天女,月宮數斗傾嫦娥。笑看坐閒拈亦得,夢回筆下生尤多。

草能益知供箕潁,蓍亦通神待洛河。芳菲山簡嬉遊地,爛熳堯夫安樂窩。

至人有慧靈於物,藏英歛萼空蹉跎。從容且愛西山爽,旦夕當淨東海波。

更起層樓近天漢,與君連酌金叵羅。

复制

慧花園題贈羅方雨 - 賞析

子蘭

作者:子蘭

子蘭,唐代,僧人,唐昭宗朝文章供奉,詩一卷。(出《全唐詩》卷八百二十四)。

子蘭其它诗文

《鸚鵡》

子蘭 〔唐代〕

翠毛丹觜乍教時,終日無寥似憶歸。

近來偷解人言語,亂向金籠說是非。

复制

《題夢鶴軒圖為淦守曹仲修賦》

子蘭 〔唐代〕

綠髮山翁宮錦長,十年淪落江之涯。扁舟夜傍弄明月,夢逐西風孤鶴飛。

孤鶴西飛渡江渚,星斗沈沈遠山曙。逸思騫騰八極雲,霜豪點染三秋露。

梁園才子蘭台賓,露幌行春移畫輪。未論羽翼沖霄漢,直道襟懷如古人。

山城休暇多賓客,共展新圖綺軒側。一曲寒波照縞衣,坐令長憶林皋宅。

复制

《餞謝子蘭分韻詩》

子蘭 〔唐代〕

先生祖實康樂公,於今為庶稱老翁。派流白鶴溪上住,鄉里群豪趨下風。

叩門過我驚我儂,頭戴笠子心忡忡。談空說有丘壑志,抗塵走俗山澤容。

自言千里竄荊棘,此身飄泊如飛蓬。山妻未老發半禿,紉針主饋全婦功。

大兒學詩次學禮,小兒五尺儒門童。前年去年兵蔽野,單堠雙堠人舉烽。

孤舟如葉載雨雪,朝浮暮泛西復東。寒蠅穴窗死鑽紙,泥龜曳尾生脫筒。

只今僦屋在美里,黍穗雨黑波搖空。米如買珠薪束桂,壞壁四立鳴哀蛩。

杜陵遷居憂國難,阮籍命駕嗟途窮。鷦鷯無枝何所寄,烏鵲三匝將奚從。

結心泗川得管子,為借一畝幽人宮。我為斯文雅識面,遲遲細語傾深衷。

我開船屋秋水中,綠波碧樹紅芙蓉。推窗面面遠山入,引鈎個個游魚逢。

好事獨許米老得,清賞當與岑參同。畫張神筆駭瘧鬼,書著芸香辟蠹蟲。

槽頭夜滴百斛酒,佳菊爛發花叢叢。蟹斫兩螯白雪滿,橘摘並蒂黃金重。

薦君之酒餞君別,莫辭大酌玻璃鍾。君不見繞屋水流流入淞,五湖四海三江通。

君歸只在泗川上,百里那消風一篷。君好去,莫匆匆,足衣足食可御冬。

回首虹光貫明月,新詩多附高飛鴻。

复制

《水調歌頭 代壽朱子章》

子蘭 〔唐代〕

七十古稀有,今喜見先生。紫陽家學淵奧,場屋舊家聲。

鶚薦西風早歲,豹隱南山晚節,天爵自尊榮。桂子蘭孫擁,南極老人星。

杜陵老,多酒債,羨修齡。豈如壽富兼得,熊掌與魚並。

八十老翁為將,九十武公為相,不足為公稱。鶴算與同久,道重藐公卿。

复制

《歸將》

子蘭 〔唐代〕

輿不濟兮中河,日欲暮兮情多。子蘭橈兮蕙棹,願因子兮凌波。

眢壑兮以漁,周落兮以驅。驪龍兮飛度,郊之麟兮去汝。

波河濆兮迷塗,黃流怒兮不可以桴。目八極兮悵望,獨顧懷兮此都。

御右兮告病,鑾鈴兮靡騁。河之水兮洋洋,不濟此兮有命。

复制

《滿庭芳(壽余節使)》

子蘭 〔唐代〕

線柳迎風,錦棠媚日,十分春色豪奢。青煙宮燭,飛入待臣家。瑞靄深籠畫戟,壽星照、曲纛高牙。因知是、崧高華旦,玳宴醉瓊花。

翻鴉。新詔墨,聞樞庭召入,已辦宣麻。比汾陽福壽,公更穹華。佇看稠青疊紫,書香藹、桂子蘭芽。鳴珂處,西湖路上,接武築堤沙。

复制

《野老移家圖為謝子蘭題》

子蘭 〔唐代〕

野老移家向何許,乃在吳松之甫里。治生擬學陶朱公,釣竿欲覓玄真子。

小兒讀書坐船頭,大兒擊楫歌中流。細君斫膾婦炊黍,老子醉臥蘆花秋。

人生真樂不易得,兒女團欒居澤國。避秦何必問桃源,朝泊江南暮江北。

复制

《復鄒忠公墓為謝子蘭賦》

子蘭 〔唐代〕

有宋開國三百年,聖君哲後登才賢。內無呂賈武韋祻,昭憲流裕遠且綿。

宣仁垂簾輔哲廟,初政彷佛元豐前。奈何權奸枋國命,黨籍忠良俱左遷。

紫宮正位儼宸極,豈假巫祝循私偏。非言搆獄獄詞具,奉詔廢作瑤華仙。

謀之者誰郝內侍,卯金刀氏相夤緣。元符授冊立為後,奸臣揣摩機已先。

維時忠公居諫省,從容奏對言便便。屬比祥符永平事,春秋大義星日懸。

孟後既廢不可復,劉豈得擅中宮權。遂良還笏為斥武,好禮上書因諫玄。

忠言逆耳竟遠謫,徒步獨上新州船。貞哉賢母成子志,身落瘴鄉甘棄捐。

端王嗣位肆大眚,放逐兩載蒙生還。尋復正言轉司諫,三守劇郡親蕃宣。

俄承天語詢諫草,雲付烈焰飛炎煙。偽書一出那可辨,再由衡岳移漓川。

澹山寺中啼怪鳥,仙宮嶺下流清泉。精誠端能動天地,神物衛護非偽傳。

豺狼載路尚猖獗,脫身虎口仍顛連。放還未幾瘴癘作,一病不起寧非天。

僅存餘息見故友,言以國事猶拳拳。公也程門弟子列,存心慎獨功彌專。

思陵贈諡發潛德,己死奸諛應凜然。常州城北十里許,高墳累累官道邊。

政和迄今二百載,子孫散落犁為田。牛羊暮下蒿棘滿,淚落行路興哀憐。

謝君忼慨當世士,獻書天府言數千。建祠復墓限樵牧,新松稚竹清陰圓。

嗚呼章蔡終貶竄,同惡豈能謀自全。青山門外一抔土,尚有諸生加豆籩。

忠邪猶來難並立,不信請視思賢編。

复制

《慧花園題贈羅方雨》

子蘭 〔唐代〕

鳳城城北如江村,薦紳往往多名園。方雨先生家於此,休官歸臥逃塵喧。

水際餘煙當綠野,屋邊閒地如青門。紆迴一徑疏車馬,往來多是漁樵者。

入門數畝啟雙湖,長溪中插橫橋下。種桃亦即是桃源,有蓮何必非蓮社。

處處林開別有天,諸亭分布各超然。群峰雲氣迫窗外,眾水泉聲交檻前。

香生並煖芝苓日,葉熟嘗豐橘柚年。主人解組本無事,杖藜暇日多瑤篇。

憶昔摛文徒草草,聞君一覽稱佳好。朱弦摸索已知音,寧用相逢嗟不蚤。

公子蘭孫總妙人,一時意氣攄懷抱。每過淹留坐日斜,狂歌屢把青樽倒。

拉我茲園快一游,竹石禽魚恣幽討。濡毫為作此園歌,園以慧花額者何。

風盈雙袖散天女,月宮數斗傾嫦娥。笑看坐閒拈亦得,夢回筆下生尤多。

草能益知供箕潁,蓍亦通神待洛河。芳菲山簡嬉遊地,爛熳堯夫安樂窩。

至人有慧靈於物,藏英歛萼空蹉跎。從容且愛西山爽,旦夕當淨東海波。

更起層樓近天漢,與君連酌金叵羅。

复制

《贈金子坤》

子蘭 〔唐代〕

別子蘭蛻花,相逢竹生籜。

閒門風自開,虛徑雲常鑰。

已煩揮麈談,未愜聽猿酌。

為掃南山石,秋眠看泉落。

复制

《倦尋芳慢 書懷》

子蘭 〔唐代〕

閒窮往古,萬變榮枯,總歸無有。樂善安常,本是自家操守。

馬革功名蕉覆鹿,麟台畫像芻成狗。太虛中,看彩雲濁霧,誰工誰丑。

堪笑殺、子蘭譖毀,廉藺交歡,枉多生受。坎止流行,物理本無紛糅。

天日清和聊散步,風波變動須回首。牢把定,此心中外,一生前後。

复制

《屈原列傳》

子蘭 〔唐代〕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