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拼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 〔唐代〕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复制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 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是一組工對嚴整的句子。岳陽樓久負盛名,杜甫早「聞」其名而未曾一見,今日不但見了,而且「上」了。那種欣喜之情就不由傾瀉於詩句之中。「昔聞」說明他渴望、嚮往之久,「今上」點出他如願以償之喜。一般來說,五律的首聯不必對仗。詩人之所以要運用對偶句,就是因為通過這種嚴整的對仗,強烈地把自己今昔的心情作對照,強調登樓時的喜悅。從結構上說,這一聯切入詩題,引起全篇的寫景和抒情。

登上岳陽樓,是為了觀賞洞庭壯景。頷聯緊承首聯的「上」,寫登樓後所見。洞庭湖的氣象萬千,風光無限,而詩人抓住洞庭湖最顯著、最典型的特徵——雄偉壯闊來加以描繪。「坼」字,詩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並且主宰着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着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眼前。

從「實」和「虛」的手法上指出了這兩聯詩寫景的差異。孟浩然的詩句是他不過是借寫洞庭湖景來表達個人「欲濟無舟楫」,想做官而無人引薦的心情,總還不免拘限於個人的仕宦得失。而杜甫不僅從洞庭寫到江南大地,而且又從江南大地寫到天地日月,從這個無比廣大的角度來描寫洞庭湖,就從更大的空間範圍表現出了洞庭的壯闊氣象。這當然與杜甫的懷抱有關。他一生「蒿目者民生,繫懷者君國」,時刻將人民的安危和國家的命運放在心上,所以,他眼中不只是一個洞庭,而是整個吳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僅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這就使他的這兩句詩比起孟浩然的兩句詩更顯得氣勢不凡,驚天動地。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從前四句的寫景轉入後四句的抒情。親朋音訊阻絕,老病孤舟為伴,一「無」一「有」,曰「一」曰「孤」,感情色彩特別濃厚,鍊字遣詞十分精確。此時已五十七歲的杜甫,年老多病,飄零無依,晚景淒涼。在廣闊無垠的天地中,詩人倍覺自己的孤單,聯想起走過的漫長的人生道路和經歷的種種艱辛,更感到悲哀,肝腸欲裂。這其間包含了詩人對往事痛苦的追憶過程。黃生說:「寫景如此闊大,自敘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三),指出了詩人情緒的起伏和詩人表現手法的巧妙。詩人運用這種闊狹的鮮明對比,把自己的坎坷遭遇描述得更為突出,正如浦起龍所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起到了互為映襯的作用。這一聯從寫景轉入抒情,從所見轉到所感,從闊大轉到狹小,從登臨的喜悅轉到身世的淒涼,結構嚴謹,層層變換,步步深入,顯示出杜甫嫻熟的詩歌表現技巧。

在詩的尾聯,詩人又從狹處跳到闊處,從個人推及到國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此後,外族侵擾,藩鎮割據,民不聊生,怎不令詩人牽腸掛肚?就在這一年八月,吐蕃進犯,京師戒嚴,邊陲屯兵,戰事頻繁。同年六月,幽州兵馬使朱希彩等作亂,殺死節度使李懷仙,自稱留後,逼迫朝廷認可。這就是所謂「戎馬關山北」的史實。詩人想到這裡,不禁涕淚縱橫。這涕淚之中,有對親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獨的悲傷,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也有無以報國的自悼。最後這一聯,詩人由個人擴展到國家。「戎馬關山北」五字,體現出詩人胸中裝有黎民社稷,襟懷無比寬廣,與洞庭湖的闊大壯偉的氣象達到和諧統一,使情感與景物相得益彰。

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老早就聽說洞庭湖水廣闊無垠,蔚為壯觀,今天總算登上了岳陽樓得以親眼目睹。里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今天登上了岳陽樓,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能不高興嗎?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聯繫下文來看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裡就是無字處。「昔」與「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並隨着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哪裡高興得起來呢?應當說「今上岳陽樓」是嚮往了多年不得登,今天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嘆,就像那詠嘆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裡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說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吳楚」,本是周代的兩個諸侯國的國名,這裡指的是吳地、楚地,即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吳地是長江下游地區,楚地是長江中游地區。吳在東,楚在西。「坼」,裂開、分開。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坼」字用的很好,有動態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後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日夜」,白天晚上,日日夜夜,「浮」,浮動。「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仿佛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仿佛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浮」字也有動態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盪動的結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不要簡單認為這是誇張手法,應當認識到這裡有個視覺、感覺和想象的問題。由於地球是圓的,人的視覺是有限的,面對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邊,即使看到了,遠遠望去也只是一條線,這就造成了湖水無限大,而遠地十分狹小的感覺。詩人準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仿佛大地四處都是水鄉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但詩人又藉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溶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這就是藉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這是將想象中的更廣闊的景象納進了視覺畫面的結果。這是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視覺錯覺加上想象的產物,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宏觀意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境界廣闊、氣魄宏大。像這樣大的宏觀意象、氣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如孟浩然也有詠嘆洞庭湖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但沒有杜詩境界更為高遠。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着詩人的胸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不是可以使我們聯想到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呢?這是一個方面。如此擴大的境界和氣魄,是不是使我們可以感覺到詩人「經世浩茫連廣宇」的胸懷呢?可以的。因為詩中境界的大小、高下、深淺,總是同詩人的感情、胸懷有一定聯繫的。

腹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繫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着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想到吳楚,聯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什麼?看到了船,也許看到了自己的小孤舟,也許看到了湖中的船,想到了自己的孤舟,不管怎樣,反正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觸動他的東西。於是使他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可以說這兩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後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這兩聯在內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繫,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後兩句是寫自己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徵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盪不安。這裡包含着安史之亂的後遺症: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樑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於詩人心中牽掛着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仿佛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可以說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於詩人胸中翻騰着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於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湧上心頭。還應看到,這兩聯中,上聯境界極大,下聯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着詩人的無限感慨。就景象本身來說,上聯展現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盪,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一在一幅畫中。如果我們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麼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裡是象徵,這鮮明對照的諧調之中,既包含着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尾聯「戎馬關山北。」「戎馬」,就是戰馬、兵馬,指戰爭。「關山」,泛指,並非專指那道關,那座山。「關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着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戎馬關山北」,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憑軒涕泗流」「憑」,依靠。「軒」,窗戶。「涕泗流」,淚流縱橫。這句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着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後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着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着—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同時「戎馬關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說明了第二聯絕非僅僅是寫景。第三聯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一句中,則凝聚着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後,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全詩四聯,首聯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風光的特色「水」。寫出了年輕有抱負時嚮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時才得以一觀的感嘆。為下文的寫景、抒情拉開了序幕。頷聯極寫洞庭湖水的浩瀚無際,創造了一個無限廣闊、氣魄宏大的境界,並暗含着對國家時局的擔憂。腹聯則藉助湖上孤舟,寫出了自身遭遇和處境的孤苦,寄託着詩人對不能報效國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聯則創造了一個身在江湖,心在長安的境界,完成了一個憂國憂民感時傷世的愛國詩人和人民詩人的形象塑造。

以上四句,既已寫出登臨所見之景;後面四句,則寫登臨所生之情。然而並非上四句只寫景,與情不相關,下四句只寫情,與景不搭界。前後兩部分的關係是情因景生,景以襯情,渾然一體,組成有機的抒情感懷意境。頸聯二句,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寫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

整首詩,詩人將自己隱在樓、川、雁、山等景觀後,讓樓去觀覽,川去迂迴,讓雁牽愁心飛去,山銜好月走來。天地萬象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載體了。

首聯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登上岳陽樓,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頷聯中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了生命,你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山銜好月來」一句,想像新穎,有獨創性,着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頸聯寫詩人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一般。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朦朧中的幻景。

尾聯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着濃厚的生活情趣。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着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

杜甫 〔唐代〕

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

——杜甫酒香傾坐側,帆影駐江邊。

——李之芳翟表郎官瑞,鳧看令宰仙。

——崔彧雨稀雲葉斷,夜久燭花偏。

——杜甫數語欹紗帽,高文擲彩箋。

——李之芳興饒行處樂,離惜醉中眠。

——崔彧單父長多暇,河陽實少年。

——杜甫客居逢自出,為別幾悽然。

——李之芳。

复制

《遣愁》

杜甫 〔唐代〕

養拙蓬為戶,茫茫何所開。

江通神女館,地隔望鄉台。

漸惜容顏老,無由弟妹來。

兵戈與人事,回首一悲哀。

复制

《九日奉寄嚴大夫》

杜甫 〔唐代〕

九日應愁思,經時冒險艱。

不眠持漢節,何路出巴山。

小驛香醪嫩,重岩細菊斑。

遙知簇鞍馬,回首白雲間。

复制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

杜甫 〔唐代〕

新亭結搆罷,隱見清湖陰。

跡籍台觀舊,氣溟海岳深。

圓荷想自昔,遺堞感至今。

芳宴此時具,哀絲千古心。

主稱壽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蓽興,得兼梁甫吟。

复制

《莫相疑行》

杜甫 〔唐代〕

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牙齒欲落真可惜。

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

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

往時文采動人主,此日饑寒趨路旁。

晚將末契托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

寄謝悠悠世上兒,不爭好惡莫相疑。

《題玄武禪師屋壁》

杜甫 〔唐代〕

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洲。

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海流。

錫飛常近鶴,杯渡不驚鷗。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春日憶李白》

杜甫 〔唐代〕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杜甫 〔唐代〕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江上》

杜甫 〔唐代〕

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

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

复制

《題玄武禪師屋壁·屋在中江大雄山》

杜甫 〔唐代〕

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州。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海流。

錫飛常近鶴,杯度不驚鷗。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复制

《和寄王仲京》

杜甫 〔唐代〕

暮雲飛盡倚闌干,懷抱何時獨好寬。天下兵戈愁杜甫,雲間雞犬憶劉安。

每傳佳句看君好,想對芳尊共客歡。香染越羅春袖薄,楝花風起不知寒。

复制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杜甫 〔唐代〕

二儀積風雨,百穀漏波濤。聞道洪河坼,遙連滄海高。

職思憂悄悄,郡國訴嗷嗷。舍弟卑棲邑,防川領簿曹。

尺書前日至,版築不時操。難假黿鼉力,空瞻烏鵲毛。

燕南吹畎畝,濟上沒蓬蒿。螺蚌滿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關深水府,碣石小秋毫。白屋留孤樹,青天矢萬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倚賴天涯釣,猶能掣巨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