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張旭 / 山行留客
拼 译 译

《山行留客》

張旭 〔唐代〕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山行留客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雲,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雲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注釋山行:一作「山中」。春暉:春光。莫:不要。輕陰:陰雲。便擬歸:就打算回去。縱使:縱然,即使。云:指霧氣、煙靄。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59

張旭.山中留客.新語文學習:小學中年級,2011,07:19-21

山行留客 - 賞析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於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鬥豔,呈現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全詩正面描寫山景只有這一句詩。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着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遊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遊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並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由於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最後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採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遊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雲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麼,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兩句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還表現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複雜的,不應片面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於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遊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78-379

張旭

作者:張旭

張旭(約685年—約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並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張旭其它诗文

《流河驛》

張旭 〔唐代〕

流河流不盡,風景望中賒。

冀北路千里,江南天一涯。

書沉雲外鶴,春老雨中花。

欲撥窮途悶,憑酒問誰家。

复制

《春草》

張旭 〔唐代〕

春草青青萬里餘,邊城落日見離居。

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雲間一紙書。

《懷九老詩九章 其八 山陰汪廣文能肅》

張旭 〔唐代〕

廣文品酒如品泉,醉草能作張旭顛。吳山秋風萬里到,招攜坐桂同華筵。

玉厓絮雲塞猿語,夜抱禪燈聽江雨。襄陽詩骨倘健存,定復難忘柘枝舞。

复制

《題子昂松樹障子歌蓋王成之所藏者紙尾雲大德八年正月廿夜燈下書》

張旭 〔唐代〕

吳興華法兼鐘王,不獨醉草過張旭。既無河朔少年之沓拖,又無深山羽人之退縮。

故人相遇乞何夕,銀燭吐光如月白。手寫青松障子歌,百金一子無所惜。

何物小兒憎嫵媚,玉環飛燕皆傾國。嗟我平生禿千兔,夜寫蠅頭愧無益。

王孫騎鶴去不還,日落太湖雲氣赤。君家此木世希有,詞翰風流與之敵。

紛紛真贗那足辯,珷玞敢廁連城璧。勿同玉枕永和書,一閟昭陵永相失。

复制

《猛虎行》

張旭 〔唐代〕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

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雲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

寶書長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

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雲世莫知。

三吳邦伯多顧盼,四海雄俠皆相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

胡人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紵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

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复制

《草書歌贈藍公漪》

張旭 〔唐代〕

公漪愛我草書好,畫成即遣作今草。角扇屏風總不辭,龍蛇飛動為君掃。

古來草聖稱張芝,神變無方吾所師。點畫精微盡天縱,豈惟勁骨兼豐肌。

二王筆精復墨妙,思極天人無不肖。率意超曠我亦工,研精體勢未知要。

漢人遺法久無傳,用筆從來貴極圓。懷素頗得草三昧,夏雲隨風任盤旋。

米芾神鋒每太峻,大黃遠射力愁盡。張旭顛草雖自然,亦傷雄壯終非晉。

我今學草常苦遲,未能變化猶矜持。裙滑無多羊氏練,水清安得伯英池。

伯喈作書必紈素,欲購千端與毫兔。仲將如漆墨盈箱,左伯光妍紙無數。

為君亂作一筆書,心手窈冥隨所如。蛟龍拿攫恣夭矯,驟雨飄風教有餘。

穠纖折衷更精熟,每日淋漓須百幅。君之散隸亦入神,以之相易須神速。

君有尊人草篆精,凡夫趙氏同飛名。故君法書具清識,感激知己深余情。

筆力會當友造化,安得閉門日多暇。右軍筋骨亦精心,與君八分早相亞。

复制

《夏仲昭畫竹為吳進士題》

張旭 〔唐代〕

君不見輞川王郎鐵鈎鎖,漁陽塵飛竟摧墮。君不見江南李主金錯刀,澄心堂紙同煙銷。

宋家寫竹文與蘇,不求文字稱士夫。息齋板刻不足數,房山尚書特奇古。

俱隨物改世見稀,我朝好手尚屬誰。九龍山人王友石,毫素爭先化工力。

當時揮灑未足珍,於今一紙千金值。太常清卿得真傳,風流潚灑與差肩。

宛如指活妙書法,陽冰古勁張旭顛。紫宸朝回寫此幅,遠近縱橫萬枝玉。

鷓鴣吟雨下江皋,猿猱號煙度岩曲。湘靈瑤瑟廿五弦,淒淒切切如流泉。

長日相看竟忘寐,箇中妙趣言難傳。乃知此老真奇絕,飽弄清風與明月。

古來數輩皆其儔,興酣還陋芭蕉雪。鐔津進士吳延陵,沖襟素抱天下清。

得之不啻如拱璧,一洗東華塵夢醒。持來索我為題品,務令滿幀煙雲橫。

我辭鄙朴我手拙,那能垂世稱三絕。恰有紫醪雙玉瓶,九京喚起李騎鯨。

剡溪錦箋三十丈,稿草還須張伯英。嗚呼若人不可作,浩蕩高懷竟何托。

反覆衛公淇澳詩,目送翩翩海天鶴。

复制

《賞菊與黃倫司訓張旭貢士吳顯儒士聯句 其一》

張旭 〔唐代〕

生向東籬耐得秋,乾坤高致此為優。芳叢挹露春常在,冷艷欺霜老未休。

吟對清樽聊一笑,幸逢佳景獲重遊。看花琢句情何極,佳客還須盡日留。

复制

《壽東湖錢水部八十次韻》

張旭 〔唐代〕

青門二十年前路,白髮長歌歸去來。詩比放翁還萬首,酒同張旭且三杯。

柴關竹塢通樵徑,水鷺沙鷗狎釣台。最喜中秋近華旦,壽尊常對月明開。

复制

《飲中八仙歌》

張旭 〔唐代〕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复制

《雜詠》

張旭 〔唐代〕

既作湖陰客,如何更遠遊?章江昨夜雨,送我過揚州。

复制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張旭 〔唐代〕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五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動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