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七言古詩 /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拼 译 译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 〔唐代〕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 開元五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

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

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唐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別駕元持家裡,觀看臨潁李十二娘跳劍器舞,覺得舞姿矯健多變非常壯觀, 就問她是向誰學習的?她說:「我是公孫大娘的學生」。玄宗開元五年,我還年幼,記得在郾城看過公孫大娘跳《劍器》和《渾脫》舞,流暢飄逸而且節奏明朗,超群出眾,當代第一,從皇宮內的宜春、梨園弟子 到宮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孫大娘一人而已。當年她服飾華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經不是年輕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淵源,看來她們師徒的舞技一脈相承,撫今追昔,心中無限感慨,姑且寫了《劍器行》這首詩。 聽說過去吳州人張旭,他擅長書寫草書字帖,在鄴縣經常觀看公孫大娘跳一種《西河劍器》舞,從此草書書法大有長進,豪放激揚,放蕩不羈,由此可知公孫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
觀看人群多如山,心驚魄動臉變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盪。
劍光璀燦奪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
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鮮紅的嘴唇綽約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藝術繼承發揚。
臨潁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無比神采飛揚。
她和我談論好久,關於劍舞的來由,我憶昔撫今,更增添無限惋惜哀傷。
當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約有八千人,劍器舞姿數第一的,只有公孫大娘。
五十年的光陰,真好比翻一下手掌,連年戰亂烽煙瀰漫,朝政昏暗無常。
那些梨園子弟,一個個地煙消雲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樹木,已經合抱,瞿塘峽白帝城一帶,秋草蕭瑟荒涼。
玳弦琴瑟急促的樂曲,又一曲終了,明月初出樂極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邁步艱難,越走就越覺淒傷。

注釋
公孫大娘:唐玄宗開元年間著名的教坊舞伎。公孫是其姓,大娘是對年長婦人的敬稱。弟子:徒弟,學生;公孫大娘弟子,即序中所說的李十二娘。劍器,古舞曲名,屬健舞(武舞)之一,舞者為女子,作男子戎裝,空手而舞。表現出一種力與美相結合的武健精神。今有人考證謂執劍而舞。
大曆:唐代宗李豫年號(766—779)。大曆二年,即年。
別駕:官名,州刺史的佐吏。又唐代都督府屬官也有別駕。元持,人名,生平不詳。臨潁,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臨穎縣西北。臨潁是李十二娘籍貫。
壯:用作動詞,有讚賞、欽佩之意。蔚跂(qí),光彩煥發、姿態矯健的樣子。
問其所師:問她的技藝是跟誰所學。師,學習。
開元五載:即公元717年。載,年。
童稚:年幼。開元五年杜甫6歲。
郾(yǎn)城:縣名,即今河南省郾城縣。公孫氏,即公孫大娘。劍器渾脫,把劍器舞和渾脫舞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舞蹈。渾脫,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種健舞。
瀏漓(lí)頓挫:流利暢酣而又曲折有致。瀏漓,流利飄逸的樣子。頓挫,形容舞蹈跌宕起伏,迴旋曲折。
獨出:特出,超群出眾。冠時:在當時數第一。
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指供奉宮廷的歌舞女藝人。高頭,猶如說「前頭」,指在皇帝跟前。宜春,即宜春院。宜春院與梨園是唐玄宗時宮內教授歌舞的處所。伎坊,也稱教坊,是教練歌舞的機構。內人,宮中的女伎,也稱「前頭人」。
洎(jì):及。外供奉舞女,與內人相對而言,指不居宮中,隨時應詔入宮表演的歌舞藝伎。一本無「舞女」二字。
曉:通曉。
聖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號,開元二十七年(739)群臣所上。
初:初年。
玉貌:美自如玉的容貌。錦衣:華美彩色的服飾。況,何況。余,我。白首,白頭,指年老。
茲:這個。匪,同「非」,不是。盛顏,指年輕時的容貌。
辨:明白,弄清楚。由來,指李十二娘舞藝的師承淵源。波瀾,比喻事物的起伏變化,這裡泛指舞蹈的意態節奏等藝術風格。莫二,沒有兩樣。
慷慨:情緒激昂,心情激動。
昔者:從前。
數:屢次,多次。嘗:曾經。西河劍器:劍器舞的一種。
豪盪感激:指書法意態飛動,飽含着激情。感激,激動。
即公孫可知矣:那麼公孫大娘舞蹈藝術的高妙便可想而知了。即,則,那麼。
佳人:美人。
動四方:轟動四方。
觀者如山:形容觀看的人多。色沮喪,指圈震驚而失色。
之:指公孫大娘的舞蹈。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動。一說,低昂是偏義複詞,取其「低」義。
㸌:閃爍的樣子。后羿射九日,上古神話,在堯統治天下的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一起出來,莊稼草木都曬枯焦了,堯就派后羿去射日,結果射落了其中的九個。
矯:矯捷,形容動作有力而敏捷。帝,天神。驂,駕在車兩旁的馬,這裡用作動詞;驂龍,猶言駕着龍。
來:指開場。劍器舞主要以鼓伴奏,舞前鼓樂喧闐,形成一種緊張的戰鬥氣氛。鼓聲一落,舞者登場,所以說「雷霆收震怒」。震怒,盛怒,大怒。
罷:結束,指收場。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結束時靜止不動。
絳唇:大紅的嘴唇,這裡指青年時代的公孫大娘。珠袖,飾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孫大娘的舞姿。寂寞,無聲無息,兩寂寞,是說人舞俱亡。傳,繼承。芬芳,香氣,這裡比喻舞藝美妙,不同凡俗。
臨穎美人:指李十二娘。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節城東白帝山上),這裡指夔州城。
神揚揚:神彩飛揚。
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說「既辨其由來」之意。以,因由,原委。時,時局。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惋傷,悵恨悲傷。
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八千人,極言人多,不一定是確數。
初:當初。
五十年間:自杜甫於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到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見李十二娘舞劍器而寫此詩,其間正好是年。
風塵:比喻戰亂。
澒(hòng)洞,瀰漫無際。昏,昏暗,比喻國運衰退。王室,指朝廷。
老夫:杜甫自指。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裡去,形容心情迷惘。
繭:通「研」,指腳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這裡用作動詞。轉,倒,反。疾,快。

參考資料:

1、 韓結根選注,唐宋詩詞賞析 杜甫詩賞析,海南出版社,1997年09月第1版,第152頁
2、 倪其心 吳鷗,杜甫詩選譯,巴蜀書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198頁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 賞析

詩的開頭八句是先寫公孫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個公孫大娘,她善舞劍器的名聲傳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觀眾看她的舞蹈都驚訝失色,整個天地好像也在隨着她的劍器舞而起伏低昂,無法恢復平靜。「霍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稱為「四如句」,前人解釋不一,這大體是描繪公孫舞蹈給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孫手持紅旗、火炬或劍器作旋轉或滾翻式舞蹈動作,好象一個接一個的火球從高而下,滿堂旋轉;驂龍翔舞,是寫公孫翩翩輕舉,騰空飛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將近尾聲,聲勢收斂;江海凝光,則寫舞蹈完全停止,舞場內外肅靜空闊,好象江海風平浪靜,水光清澈的情景。

「絳唇珠袖兩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轉到公孫死後劍器舞的沉寂無聞,幸好晚年還有弟子繼承了她的才藝。跟着寫她的弟子臨潁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劍器,還有公孫氏當年神采飛揚的氣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談話,不僅知道她舞技的師傳淵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撫今思昔的無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筆勢又一轉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憶開元初年,當時政治清明,國 勢強盛,唐玄宗在日理萬機之暇,親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園,親選樂工,親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藝術的空前繁榮,當時宮廷內和內外教坊的歌舞女樂就有八千人,而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獨出冠時」,號稱第一。可是五十年歷史變化多大啊!一場安史之亂把大唐帝國的整個天下鬧得風塵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當年親自挑選、親自培養的成千上萬的梨園弟子、歌舞人材,也在這一場浩劫中煙消雲散了,如今只有這個殘存的教坊藝人李十二娘的舞姿,還在冬天殘陽的餘光里映出美麗而淒涼的影子。對曾經親見開元盛世的文藝繁榮,曾經親見公孫大娘《劍器舞》的老詩人杜甫說來,這是他晚年多麼難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麼地令他黯然神傷啊!這一段是全詩的高潮。善於用最簡短的幾句話集中概括巨大的歷史變化和廣闊的社會內容,正是杜詩「沉鬱頓挫」的表現。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詩的尾聲。詩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說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樹已夠雙手拱抱了。而自己這個玄宗時代的小臣,卻流落在這個草木蕭條的白帝城裡。末了寫別駕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後告終了,這時下弦月已經東出了,一種樂極哀來的情緒支配着詩人,他不禁四顧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長滿老繭的雙足,拖着一個衰老久病的身軀,寒月荒山,踽踽獨行。身世的悲涼,就不言而可知了。「轉愁疾」三字,是說自己以繭足走山道本來很慢,但在心情沉重之時,卻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終並沒有離開公孫大娘師徒和劍器舞,但是從全詩那雄渾的氣勢,從「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這樣力透紙背的詩史之筆,又感到詩人的確是在通過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來興衰治亂的歷史。王嗣總評這首詩說:「此詩見劍器而傷往事,所謂撫事慷慨也。故詠李氏,卻思公孫;詠公孫,卻思先帝;全是為開元天寶五十年治亂興衰而發。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杜詩祥注》引《杜臆》)這一段評語,分析全詩的層次、中心,說得相當中肯。但是,他說「一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並不符合杜甫本來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視和熱愛藝術的。

這首詩的藝術風格,既有「瀏漓頓挫」的氣勢節奏,又有「豪盪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鬱悲壯的傑作。開頭八句,富麗而不浮艷,鋪排而不呆板。「絳唇珠袖」以下,則隨意境之開合,思潮之起伏,語言音節也隨之頓挫變化。全詩既不失雄渾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渾括錘鍊的功力。篇幅雖然不太長,包容卻相當廣大。從樂舞之今昔對比中見五十年的興衰治亂,沒有沉鬱頓挫的筆力是寫不出來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 創作背影

詩人寫此詩年已55歲,飽經憂患,卻仍滯留異鄉,自有不勝今昔興衰之感,詩中借幾十年前觀看玄宗開元年間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器的回憶,傾述了這種感情。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送張二十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杜甫 〔唐代〕

好去張公子,通家別恨添。

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

御史新驄馬,參軍舊紫髯。

皇華吾善處,於汝定無嫌。

《晚晴》

杜甫 〔唐代〕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越王樓歌(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作台於州城西北)》

杜甫 〔唐代〕

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輔國貶施州刺史)》

杜甫 〔唐代〕

廊廟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無此流。

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

自從相遇感多病,三歲為客寬邊愁。

堯有四岳明至理,漢二千石真分憂。

幾度寄書白鹽北,苦寒贈我青羔裘。

霜雪回光避錦袖,龍蛇動篋蟠銀鈎。

紫衣使者辭復命,再拜故人謝佳政。

將老已失子孫憂,後來況接才華盛。

复制

《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 〔唐代〕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垂老別》

杜甫 〔唐代〕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冑,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老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晝夢》

杜甫 〔唐代〕

二月饒睡昏昏然,不獨夜短晝分眠。

桃花氣暖眼自醉,春渚日落夢相牽。

故鄉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

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 〔唐代〕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杜甫 〔唐代〕

鶢鶋至魯門,不識鐘鼓饗。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籠養。

滎陽冠眾儒,早聞名公賞。地崇士大夫,況乃氣精爽。

天然生知姿,學立游夏上。神農極闕漏,黃石愧師長。

藥纂西極名,兵流指諸掌。貫穿無遺恨,薈蕞何技癢。

圭臬星經奧,蟲篆丹青廣。子云窺未遍,方朔諧太枉。

神翰顧不一,體變鍾兼兩。文傳天下口,大字猶在榜。

昔獻書畫圖,新詩亦俱往。滄洲動玉陛,宣鶴誤一響。

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嗜酒益疏放,彈琴視天壤。

形骸實土木,親近唯几杖。未曾寄官曹,突兀倚書幌。

晚就芸香閣,胡塵昏坱莽。反覆歸聖朝,點染無滌盪。

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槳。覆穿四明雪,飢拾楢溪橡。

空聞紫芝歌,不見杏壇丈。天長眺東南,秋色餘魍魎。

別離慘至今,斑白徒懷曩。春深秦山秀,葉墜清渭朗。

劇談王侯門,野稅林下鞅。操紙終夕酣,時物集遐想。

詞場竟疏闊,平昔濫吹獎。百年見存歿,牢落吾安放。

蕭條阮咸在,出處同世網。他日訪江樓,含淒述飄蕩。

复制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唐代〕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复制

《寄鎦典簽 其一》

杜甫 〔唐代〕

武夷山水淨無塵,數畝林塘卜築新。溪上浣花逢杜甫,洞中採藥憶劉晨。

蘭苕翡翠滄波晚,芝草琅玕碧澗春。風雨兼句妨載酒,題詩先寄入山人。

复制

《耒陽谿夜行(為傷杜甫作)》

杜甫 〔唐代〕

乘夕棹歸舟,緣源二轉幽。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