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常建 / 五言古詩 / 宿王昌齡隱居
拼 译 译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 〔唐代〕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宿王昌齡隱居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測的石門山谷,隱居的地方只有孤雲相伴。松林稍頭透出微微月光,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專為您送來的。茅亭夜靜花影好像已恬然入夢,種有藥草的院子到處都是斑斑苔痕。我也想要像他這般辭去世俗之累,與西山的鸞鶴為群去了。

注釋測:一作「極」。隱處:隱居的地方。唯:只有。猶:還,仍然。宿:比喻夜靜花影如眠。藥院:種芍藥的庭院。滋:生長着。余:我。謝時:辭去世俗之累。鸞鶴:古常指仙人的禽鳥。群:與……為伍。▲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2-333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84

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981

宿王昌齡隱居 - 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隱逸詩,在盛唐已傳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韻派」的推崇,同《題破山寺後禪院》並為常建代表作品。

此詩題曰「宿王昌齡隱居」,一是指王昌齡出仕前隱居之處,二是說當時王昌齡不在此地。王昌齡及第時大約已有三十七歲。此前,他曾隱居石門山。山在今安徽含山縣境內,即此詩所說「清溪」所在。常建任職的盱眙,即今江蘇盱眙,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繞道不遠,就近到石門山一游,並在王昌齡隱居處住了一夜。

首聯寫王昌齡隱居所在。「深不測」一作「深不極」,並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說清溪水流入石門山深處,見不到頭。王昌齡隱居處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門山上,望去只看見一片白雲。齊梁隱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對齊高帝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因而山中白雲便沿為隱者居處的標誌,清高風度的象徵。但陶弘景是著名闊隱士,白雲多;王昌齡卻貧窮,雲也孤,而更見出清高。清人徐增說:「惟見孤雲,是昌齡不在,並覺其孤也。」這樣理解,也具情趣。

中間兩聯寫詩人夜宿王昌齡隱居處所見所感。頷聯「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詩人宿在此處,舉頭望去,松樹梢頭,一彎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齡。說王昌齡雖不在這裡了,明月多情,卻仍來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齡隱居處清貧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是說夜宿茅亭,看見窗外團團花影,錯落斑駁;而到院子裡,則看見蒔養的各種藥草,依然生長得很好,只是由於長久沒有人來往,路邊已長滿了青苔。這似乎只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其實字裡行間流露了詩人對王昌齡沒有堅持退隱的惋惜心情。

尾聯就寫詩人自己的歸志以及對朋友的諷勸: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鸞鶴群」用江淹《登廬山香爐峰》「此山具鸞群,往來盡仙靈」語,與鸞鶴合群,與仙靈為伴,即表示要終身歸隱。這裡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對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時王昌齡已登仕途,常建卻借讚揚王昌齡歸隱之處,說我也要跟隨你一起歸隱。這是故意這樣說,是對王昌齡一種善意的諷勸。這是本詩的主題所在,是與題目《宿王昌齡隱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說,常建是在招王昌齡歸隱,與本文開頭所介紹的《鄂渚招王昌齡張僨》一詩同其旨趣。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確同《題破山寺後禪院》,「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詩人善於在平易地寫景中蘊含着深長的比興寄喻,形象明朗,詩旨含蓄,而意向顯豁,發人聯想。就此詩而論,詩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齡從前隱居的舊地,深情地讚嘆隱者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誠摯地表示諷勸和期望仕者王昌齡歸來的意向。因而在構思和表現上,「唯論意表」的特點更為突出,終篇都贊此勸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達,使王昌齡隱居處的無情景物都充滿對王昌齡的深情,願王昌齡歸來。但手法又只是平實描敘,不擬人化。所以,其動人在寫情,其悅人在傳神,藝術風格確實近王維、孟浩然一派。▲

倪其心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49-750

宿王昌齡隱居 - 創作背影

常建和王昌齡是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同科進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後的經歷和歸宿卻不大相同。此詩即作於常建辭官歸隱途經王昌齡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石門山時。常建夜宿故人舊時隱居之處,觸景生情,遂作此篇。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84

倪其心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49-750

常建

作者: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台人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着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其它诗文

《吳故宮》

常建 〔唐代〕

越女歌長君且聽,芙蓉香滿水邊城。

豈知一日終非主,猶自如今有怨聲。

复制

《昭君墓》

常建 〔唐代〕

漢宮豈不死,異域傷獨沒。

萬里馱黃金,蛾眉為枯骨。

回車夜出塞,立馬皆不發。

共恨丹青人,墳上哭明月。

复制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

常建 〔唐代〕

羸馬朝自燕,一身為二連。

憶親拜孤冢,移葬雙陵前。

幽願從此畢,劍心因獲全。

孟冬寒氣盛,撫轡告言旋。

碣石海北門,餘寇惟朝鮮。

離離一寒騎,裊裊馳白天。

生別皆自取,況為士卒先。

寸心漁陽興,落日旌竿懸。

复制

《閒齋臥病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二首》

常建 〔唐代〕

旬時結陰霖,簾外初白日。

齋沐清病容,心魂畏虛室。

閒梅照前戶,明鏡悲舊質。

同袍四五人,何不來問疾。

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

主人門外綠,小隱湖中花。

時物堪獨往,春帆宜別家。

辭君向滄海,爛熳從天涯。

复制

《江上琴興》

常建 〔唐代〕

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复制

《張公子行(一作古意)》

常建 〔唐代〕

日出乘釣舟,裊裊持釣竿。

涉淇傍荷花,驄馬閒金鞍。

俠客白雲中,腰間懸轆轤。

出門事嫖姚,為君西擊胡。

胡兵漢騎相馳逐,轉戰孤軍西海北。

百尺旌竿沉黑雲,邊笳落日不堪聞。

复制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 〔唐代〕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春詞》

常建 〔唐代〕

階下草猶短,牆頭梨花白。織女高樓上,停梭顧行客。

問君在何所,青鳥舒錦翮。

复制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 〔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复制

《黃河直北千餘里,冤氣蒼茫成黑雲。》

常建 〔唐代〕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龍斗雌雄勢已分,山崩鬼哭恨將軍。

黃河直北千餘里,冤氣蒼茫成黑雲。

因嫁單于怨在邊,蛾眉萬古葬胡天。

漢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無草木煙。

复制

《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常建 〔唐代〕

一身為輕舟,落日西山際。常隨去帆影,遠接長天勢。

物象歸餘清,林巒分夕麗。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繼。

渚日遠陰映,湖雲尚明霽。林昏楚色來,岸遠荊門閉。

至夜轉清迥,蕭蕭北風厲。沙邊雁鷺泊,宿處蒹葭蔽。

圓月逗前浦,孤琴又搖曳。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复制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常建 〔唐代〕

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測。何須見我眼偏青,

未見我身頭已白。茫茫四海本無家,一片愁雲颺秋碧。

壺中醉臥日月明,世上長游天地窄。晉朝叔夜舊相知,

蜀郡文君小來識。後生常建彼何人,贈我篇章苦雕刻。

名卿名相盡知音,遇酒遇琴無間隔。如今世亂獨翛然,

天外鴻飛招不得。余今正泣楊朱淚,八月邊城風颳地。

霓旌絳旆忽相尋,為我尊前橫綠綺。一彈猛雨隨手來,

再彈白雪連天起。淒淒清清松上風,咽咽幽幽隴頭水。

吟蜂繞樹去不來,別鶴引雛飛又止。錦麟不動惟側頭,

白馬仰聽空豎耳。廣陵故事無人知,古人不說今人疑。

子期子野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坐中詞客悄無語,

簾外月華庭欲午。為君吟作聽琴歌,為我留名系仙譜。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