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李端 / 听筝 / 鸣筝
拼 译 译

《听筝 / 鸣筝》

李端 〔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 / 鸣筝 - 译文及注释

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听筝:弹奏筝曲。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柱:定弦调音的短轴。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拂弦:拨动琴弦。▲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591-592页

听筝 / 鸣筝 - 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591-592页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234页

李端

作者: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其它诗文

《送客东归》

李端 〔唐代〕

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

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复制

《听夜雨寄卢纶》

李端 〔唐代〕

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

复制

《送暕上人游春》

李端 〔唐代〕

独将支遁去,欲往戴颙家。

晴野人临水,春山树发花。

复制

《幽居作》

李端 〔唐代〕

山舍千年树,江亭万里云。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复制

《长安书事寄卢纶》

李端 〔唐代〕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复制

《赠岐山姜明府》

李端 〔唐代〕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

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

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

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酿酒栽黄菊,炊粳折绿葵。

山河方入望,风日正宜诗。

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

兰凋犹有气,柳脆不成丝。

别后如相问,高僧知所之。

复制

《晦日同苗员外游曲江》

李端 〔唐代〕

晦日同携手,临流一望春。

可怜杨柳陌,愁杀故乡人。

复制

《题故将军庄》

李端 〔唐代〕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

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田园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复制

《送周长史》

李端 〔唐代〕

青枫树里宣城郡,独佐诸侯上板桥。

江客亦能传好信,山僧多解说南朝。

云阴出浦看帆小,草色连天见雁遥。

别有空园落桃杏,知将丝组系兰桡。

复制

《江上逢柳中庸》

李端 〔唐代〕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

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复制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李端 〔唐代〕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

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

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复制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李端 〔唐代〕

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

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