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骆宾王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拼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 〔唐代〕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复制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赏析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即荆轲。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写易水送别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骆宾王

作者: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骆宾王其它诗文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骆宾王 〔唐代〕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

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

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

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

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

复制

《叙寄员半千》

骆宾王 〔唐代〕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

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

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

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

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

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岐路情虽狎,人伦地本偏。

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

寄言二三子,生死不来旋。

复制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

骆宾王 〔唐代〕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

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复制

《过故宋》

骆宾王 〔唐代〕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

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

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

复制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

骆宾王 〔唐代〕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

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

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

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

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

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

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

复制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

骆宾王 〔唐代〕

长啸三春晚,端居百虑盈。

未安胡蝶梦,遽切鲁禽情。

别岛连寰海,离魂断戍城。

流星疑伴使,低月似依营。

怀禄宁期达,牵时匪徇名。

艰虞行已远,时迹自相惊。

复制

《春晚从李长史游开道林故山》

骆宾王 〔唐代〕

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

云光栖断树,灵影入仙杯。

古藤依格上,野径约山隈。

落蕊翻风去,流莺满树来。

兴阑荀御动,归路起浮埃。

复制

《相和歌辞。棹歌行》

骆宾王 〔唐代〕

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

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

叶密舟难荡,莲疏浦易空。

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

秋帐灯花翠,倡楼粉色红。

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复制

《棹歌行》

骆宾王 〔唐代〕

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

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

叶密舟难荡,莲疏浦易空。

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

秋帐灯华翠,倡楼粉色红。

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复制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风》

骆宾王 〔唐代〕

紫陌炎氛歇,青蘋晚吹浮。

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

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

不分君恩绝,纨扇曲中秋。

复制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骆宾王 〔唐代〕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复制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水》

骆宾王 〔唐代〕

贝阙寒流彻,玉轮秋浪清。

图云锦色净,写月练花明。

泛曲鹍弦动,随轩凤辖惊。

唯当御沟上,凄断送归情。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