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拼 译 译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李白 〔唐代〕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在遙遠的故鄉,曾聽過子規鳥悽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子規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這鳥鳴花開的時節,遊子正思念他的故鄉三巴。

注釋宣城:今屬安徽。蜀國:指四川。子規鳥:又名杜鵑,因鳴聲悽厲,動人鄉思,故俗稱斷腸鳥,蜀地最多;傳說是古蜀王杜宇死後所化。杜鵑花:即映山紅,每年春末盛開,正是杜鵑鳥啼之時,故名杜鵑花。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東、巴西三郡,即指蜀國,今四川。

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214-215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5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 賞析

此詩是感物而起興的。「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好像就是故鄉的花。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仿佛是呼叫着:「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晝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後寫眼前的實景。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鬱積於心,此時一旦勾起,大為悽苦強烈。然而,被鄉思苦苦折磨着的詩人,眼下不能回到故鄉去。青年時代,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要到故鄉之外的廣闊天地中去實現宏偉抱負。本想功成名退再榮歸故里。不料功業無成,老來竟落到這步田地,他覺得沒有面目見蜀中父老。何況,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邁的病體,也無法踏上旅途。飄泊終生的詩人,到頭來不但政治與事業上沒有歸宿,就連此身也無所寄託,遙望着千里之外的故鄉,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迴腸一斷」,它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補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看似對仗,其實對得又不甚工。詩句把「一」「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迴,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薛天緯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68-169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 - 創作背影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主要有兩種說法。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春,時李白在宣城郡。另一種說法以薛天緯為代表,他認為此詩作於李白流放遇赦歸來之後,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已是遲暮之年。

薛天緯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68-169

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214-215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古風 其四十五》

李白 〔唐代〕

八荒馳驚飆,萬物盡凋落。

浮雲蔽頹陽,洪波振大壑。

龍鳳脫罔罟,飄颻將安托。

去去乘白駒,空山詠場藿。

复制

《醉題王漢陽廳》

李白 〔唐代〕

我似鷓鴣鳥,南遷懶北飛。

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

复制

《擬古十二首》

李白 〔唐代〕

青天何歷歷,明星如白石。

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

銀河無鵲橋,非時將安適。

閨人理紈素,遊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遠客。

客似秋葉飛,飄颻不言歸。

別後羅帶長,愁寬去時衣。

乘月托宵夢,因之寄金徽。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遙夜一美人,羅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桑。

弦聲何激烈,風卷繞飛梁。

行人皆躑躅,棲鳥起迴翔。

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

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

長繩難系日,自古共悲辛。

黃金高北斗,不惜買陽春。

石火無留光,還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夢,後來我誰身。

提壺莫辭貧,取酒會四鄰。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清都綠玉樹,灼爍瑤台春。

攀花弄秀色,遠贈天仙人。

香風送紫蕊,直到扶桑津。

取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

相思傳一笑,聊欲示情親。

今日風日好,明日恐不如。

春風笑於人,何乃愁自居。

吹簫舞彩鳳,酌醴鱠神魚。

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

達士遺天地,東門有二疏。

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無事坐悲苦,塊然涸轍魚。

運速天地閉,胡風結飛霜。

百草死冬月,六龍頹西荒。

太白出東方,彗星揚精光。

鴛鴦非越鳥,何為眷南翔。

惟昔鷹將犬,今為侯與王。

得水成蛟龍,爭池奪鳳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揚。

世路今太行,回車竟何托。

萬族皆凋枯,遂無少可樂。

曠野多白骨,幽魂共銷鑠。

榮貴當及時,春華宜照灼。

人非崑山玉,安得長璀錯。

身沒期不朽,榮名在麟閣。

月色不可掃,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秋衣,流螢飛百草。

日月終銷毀,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見此樹老。

金丹寧誤俗,昧者難精討。

爾非千歲翁,多恨去世早。

飲酒入玉壺,藏身以為寶。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浮榮安足珍。

仙人騎彩鳳,昨下閬風岑。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遺我綠玉杯,兼之紫瓊琴。

杯以傾美酒,琴以閒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論珠與金。

琴彈松里風,杯勸天上月。

風月長相知,世人何倏忽。

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

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

漢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群。

越燕喜海日,燕鴻思朔雲。

別久容華晚,琅玕不能飯。

日落知天昏,夢長覺道遠。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复制

《荊門浮舟望蜀江》

李白 〔唐代〕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

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

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李白 〔唐代〕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松蘭相因依,蕭艾徒丰茸。

雞與雞並食,鸞與鸞同枝。

揀珠去沙礫,但有珠相隨。

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

若惜方寸心,待誰可傾倒?虞卿棄趙相,便與魏齊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橫。

當時不好賢,豈傳千古名。

願君同心人,於我少留情。

寂寂還寂寂,出門迷所適。

長鋏歸來乎,秋風思歸客。

《哭晁卿衡》

李白 〔唐代〕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樹中草》

李白 〔唐代〕

鳥銜野田草,誤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猶不死。

草木雖無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葉,各自有枯榮。

《玉階怨》

李白 〔唐代〕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臨路歌》

李白 〔唐代〕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

游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复制

《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李白 〔唐代〕

鸚鵡洲橫漢陽渡。

水引寒煙沒江樹。

南浦登樓不見君。

君今罷官在何處。

漢口雙魚白錦鱗。

令傳尺素報情人。

其中字數無多少。

只是相思秋復春。

复制

《鳳凰台懷李白題》

李白 〔唐代〕

百尺危梯上紫煙,層台十二鳳游年。天浮楚蜀千檣下,地夾淮滁萬井懸。

睥睨白雲高闕底,闌干紅日大江前。謾誇黃鶴樓中句,今古長庚合併傳。

复制

《採石四詠 其三 李白》

李白 〔唐代〕

一別蓬宮不計年,錦袍吟醉釣魚船。鑑湖賀老天機淺,輕向人間號謫仙。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