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趙嘏 /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拼 译 译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趙嘏 〔唐代〕

雲物淒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 賞析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前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淒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秋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濛而壯闊。詩中「淒清」二字,既屬客秋,亦屬主秋,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淒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頷聯寫仰秋。「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前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徵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這兩句是說: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吸引,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是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笛聲是樣悠揚,是樣哀婉:是在喟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還是因見前雁而思鄉里、懷遠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這樣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這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紀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讚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恐怕就是由於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一清清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閒雅靜穆;水塘裡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於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秋色彩。這與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借菊之憔悴寫人的愁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是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閒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說令人憶起「採菊東籬下」的陶靖節,油然而起前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取意就在於此。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色,無不觸發着詩人孤寂悵惘的愁思;末聯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前去的決心。詩人說: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前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尋常景物,南前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前隱的情緒,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淒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前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尚作恩.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109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51-1252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 創作背影

這首七言律詩是趙嘏客居長安時期所作。趙嘏曾於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舉進士不第,寓居長安。詩人獨在異鄉,見深秋淒涼景象,頓生懷鄉思歸之情,創作了這首詩。

林靜.古代懷鄉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229-230

趙嘏

作者:趙嘏

趙嘏(約806年——約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唐代詩人。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輕時四處遊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家於潤州(今鎮江)。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後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於任上。 

趙嘏其它诗文

《別李譜》

趙嘏 〔唐代〕

尊前路映暮塵紅,池上琴橫醉席風。

今日別君如別鶴,聲容長在楚弦中。

复制

《西峰即事獻沈大夫》

趙嘏 〔唐代〕

松竹閒遊道路身,衣襟落盡往來塵。

山連謝宅餘霞在,水映琴溪舊浪春。

拂榻從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無人。

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對青萍淚滿巾。

复制

《淮信賀滕邁台州》

趙嘏 〔唐代〕

凋瘵民思太古風,上賢綏輯副宸衷。

舟移清鏡禹祠北,路轉翠屏天姥東。

旌旆影前橫竹馬,詠歌聲里樂樵童。

遙知到郡滄波晏,三島離離一望中。

复制

《代人聽琴二首》

趙嘏 〔唐代〕

抱琴花夜不勝春,獨奏相思淚滿巾。

第五指中心最恨,數聲嗚咽為何人。

湘娥不葬九疑雲,楚水連天坐憶君。

惟有啼烏舊名在,忍教嗚咽夜長聞。

复制

《尋僧二首》

趙嘏 〔唐代〕

台殿參差日墮塵,塢西歸去一庵雲。

寒泉何處夜深落,聲隔半岩疏葉聞。

溪戶無人谷鳥飛,石橋橫木掛禪衣。

看雲日暮倚松立,野水亂鳴僧未歸。

复制

《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趙嘏 〔唐代〕

雲物淒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訪沈舍人不遇》

趙嘏 〔唐代〕

溪翁強訪紫微郎,曉鼓聲中滿鬢霜。

知在禁闈人不見,好風飄下九天香。

复制

《昔昔鹽二十首•一去無還意》

趙嘏 〔唐代〕

良人征絕域,一去不言還。百戰攻胡虜,三冬阻玉關。

蕭蕭邊馬思,獵獵戍旗閒。獨抱千重恨,連年未解顏。

复制

《雜曲歌辭•昔昔鹽•長垂雙玉啼》

趙嘏 〔唐代〕

雙雙紅淚墮,度日暗中啼。雁出居延北,人猶遼海西。

向燈垂玉枕,對月灑金閨。不惜羅衣濕,惟愁歸意迷。

复制

《雜曲歌辭•昔昔鹽•織錦竇家妻》

趙嘏 〔唐代〕

當年誰不羨,分作竇家妻。錦字行行苦,羅帷日日啼。

豈知登隴遠,只恨下機迷。直候陽關使,殷勤寄海西。

复制

《雜曲歌辭•昔昔鹽•花飛桃李蹊》

趙嘏 〔唐代〕

遠期難可托,桃李自依依。花徑無容跡,戎裘未下機。

隨風開又落,度日掃還飛。欲折枝枝贈,那知歸不歸。

复制

《雜曲歌辭。昔昔鹽。驚魂同夜鵲》

趙嘏 〔唐代〕

萬里無人見,眾情難與論。思君常入夢,同鵲屢驚魂。

孤寢紅羅帳,雙啼玉箸痕。妾心甘自保,豈復暫忘恩。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