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宋之问 /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拼 译 译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宋之问 〔唐代〕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们这些被流放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
谁料到岭南会有这么多岔道,各个乡县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我们恰似翻飞不定的浮云飘雨,各各独处一方,不仅无缘相见,而且音信难通。
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岭南偏僻地区炎湿的气候,有的贬官就因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注释
端州:今广东省庆市。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即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竟。唐代习惯用兄弟排行的行次与人名并称,如杜审言排行第五,称杜五宙言。其余几人的称谓亦如此。
逐臣:被流放的臣子。严遣:严厉的惩罚。
南中:指岭南。
歧路:岔路,十字路口。
县:地方区域名,周代已有县邑。唐代县隶属于州。
翻:翻转,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稀:少。
瘴(zhàng)疠(lì):山川湿热蒸郁之气。人中此气则生病,内病为之瘴,外病为为之疠。
自怜:哀怜自己,怜悯朋友。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第128-129页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 赏析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逊位,迎中宗复辟。

  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著名词臣的宋之问,自然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一带)参军。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的诗人。唐代习惯用兄弟排行的行次与人名并称,如杜审言排行第五,称杜五审言。其余几人的称谓亦如此。他们都因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交往而得罪被贬往岭南的。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杜、沈、阎、王各题诗于壁上,便感慨地写了这首诗。这首诗虽即兴而作,但情感充沛,语言流畅,生动感人。前人曾评说,宋之问“运笔如舌”,“古诗多佳”。这首七言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诗的开头两句,语言平直,如同与四位朋友相对而言:“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意思是说: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岂料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意思是说: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是写对朋友们的思念的。一般形容分离,或说“云飞雨散”,或说“雨飞云散”,宋之问独用“云摇”一词来表现他在《桂州三月三日》诗回忆早年飞黄腾达的情景时说:“风举云摇入紫微。”

  正所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在封建社会里,要想贵为朝臣,不能单凭个人的才力,尤其是在唐代,知识分子要得到重用,必须有达官贵人举荐。宋之问是深明个中奥秘,而且也深有体会的。他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或许也正是想乘其“风举”、“云摇”吧。岂知武则天病危,张易之被杀,而他也受到了株连。

  这里的“云摇”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后者使他们象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有命运不测之意。“海阔天长”说明朋友之间相距遥远。杜审言流放峰州,在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部;阎朝隐贬崖州,即今海南岛琼山县,都要过海才能到达贬所。而沈佺期谪迁驩州,即今广西崇左县,相传是舜放驩兜的地方,这些地方离宋之问要去的贬所泷州,即今广东罗定县,都还很遥远。古代交通不便,因此诗接着说“音信稀”。彼此之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更增强了悲凉的情味。

  诗人在驿前孤寂地思念着同样遭遇的朋友,为朋友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上句是写虽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但都同样充满瘴疠,山川满目凄情。下句以深沉的长叹收结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南方偏僻地区炎热的气候,视岭南为蛮荒之地,被贬谪的人初到岭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惧感。比宋之问他们早一年多贬到端州的高戬就病死在那里。与高戬同时流放到钦州(今广西钦州)的张说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初被赦返京,再过端州时题有《还至端州驿站与高六别处》:“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宋诗的结尾“自怜能得几人归”,也许是看了张诗有感而发的。

  这首七言古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于平易中见奇妙。诗的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而且极富表现力;恰切地运用了双声、叠韵及重复,读起来音韵和谐,错落有致。全诗八句话,五十六个字,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就此诗而言,由见题壁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进而表露被贬岭南的愁绪,其情感发展由失望感伤、孤独寂寞而凄苦愁虑、迷惘忧惧,真切地道出了被贬的内心心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 创作背影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辟。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词臣的诗人,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参军。他在赴贬所途中,经端州驿站停留,见到一起被贬而先期经过此地的同朝文友杜审言、沈佺期诸人在墙壁上留下的题诗,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第102-103页

宋之问

作者: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其它诗文

《宿清远峡山寺》

宋之问 〔唐代〕

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

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

复制

《渡吴江别王长史》

宋之问 〔唐代〕

倚棹望兹川,销魂独黯然。

乡连江北树,云断日南天。

剑别龙初没,书成雁不传。

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

复制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唐代〕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游韶州广界寺》

宋之问 〔唐代〕

影殿临丹壑,香台隐翠霞。

巢飞衔象鸟,砌蹋雨空花。

宝铎摇初霁,金池映晚沙。

莫愁归路远,门外有三车。

复制

《陆浑水亭》

宋之问 〔唐代〕

昔予登兹楼,感爱川岳奇。

别来虽云远,夜梦常在斯。

更以沈痼日,归卧南山陲。

弊庐不可见,云林相蔽亏。

复制

《冬夜寓直麟阁(一作王维诗)》

宋之问 〔唐代〕

直事披三省,重关闭七门。

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

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

东山白云意,兹夕寄琴尊。

复制

《送武进郑明府》

宋之问 〔唐代〕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北谢苍龙去,南随黄鹄飞。

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

甿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复制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

宋之问 〔唐代〕

水府沦幽壑,星轺下紫微。

鸟惊司仆驭,花落侍臣衣。

芳树摇春晚,晴云绕座飞。

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归。

复制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宋之问 〔唐代〕

年光竹里遍,春色杏间遥。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飞花随蝶舞,艳曲伴莺娇。

今日陪欢豫,还疑陟紫霄。

复制

《在荆州重赴岭南》

宋之问 〔唐代〕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

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复制

《则天皇后挽歌》

宋之问 〔唐代〕

象物行周礼,衣冠集汉都。

谁怜事虞舜,下里泣苍梧。

复制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

宋之问 〔唐代〕

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

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