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魏晉 / 陶淵明 /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其二
拼 译 译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其二》

陶淵明 〔魏晉〕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

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复制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其二 - 賞析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
自古悲嘆行役苦,我今親歷方知之。
行役:指因公務而在外跋涉。《詩經·魏風·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

山川一何曠,巽(xùn)坎難與期。
天地山川多廣闊,難料風浪驟然起。
一何:多麼。曠:空闊。巽坎:《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巽代表風,坎代表水。這裡借指風浪。難與期:難以預料。與:符合。

崩浪聒(guō)天響,長風無息時。
滔滔巨浪震天響,大風猛吹不停止。
崩浪:滔天巨浪。聒天響:響聲震天。聒:喧擾。長風:大風。

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遊宦日久念故土,為何滯留身在此!
游:遊宦,在外做官。所生:這裡指母親和故鄉。淹:滯留。茲:此,這裡,指規林。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默想家中園林好,世俗官場當告辭。
人間:這裡指世俗官場。良:實在。

當年詎(jǜ)有幾?縱心復何疑!
人生壯年能多久?放縱情懷不猶疑!
當年:正當年,指壯年。當:適逢。詎:曾,才。潘岳《悼亡詩》:「爾祭詎幾時。」縱心:放縱情懷,不受約束。

  與第一首詩相比,第二首詩寫得更精煉一些,全詩僅十二句,集中表達了陶淵明厭倦仕途、依戀田園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詩是真實動人的述懷詩。詩人對做官不感興趣,下決心要辭別官場。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勞,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淵明得出結論說:「自古嘆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麼可嘆的苦,陶淵明以往並無切身體驗。可當他為桓玄當差,奔波於建康和江陵之間,不遠千理,其間的艱難險阻可以說是「備嘗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這裡,言未盡意,詩人的心裡是在說:行役當差的苦頭我嘗夠了,誰還想迷戀仕途。

  陶淵明厭倦仕途的另一個原因是,仕途多風險,吉凶難料。在詩人看來,做官是一種危險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別官場。為了表達這個意思,詩人並未直說,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達意。行役途中,面對山川荒野,詩人的心境是孤獨而悲涼的,發出了「山川一何曠」的感嘆。這不是對山川秀色的讚美,而是對山川曠野的畏懼。由於心情的關係,大自然在詩人的眼裡也是可怕的。詩人借山川之險來陪襯仕途之險,意在說明仕途可畏,潛藏着禍福風雲。何時為福,何時為禍,誰也不知,「巽坎難與期」。用「巽坎」來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順逆,是十分恰當的。「崩浪貼天響,長風無息時」。這是全詩的秀句,寫出了詩人在行役途中對山川風物的真實感受。詩人的用詞準確,而又很會誇張。他不說「巨浪」,而說「崩浪」。一個「崩」字,不僅有形象,而且有聲音,繪聲繪色。「聒」字準確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時的雜亂之聲。「崩」字形容聲大,「聒」字形容聲雜。詩人借自然景象來描繪官場內部的激烈鬥爭,像崩浪震天那樣可怕。

  宦遊之人長年在外,離鄉背井,這在感情上是一種痛苦。陶淵明也經歷着這種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親。「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這是陶淵明的心聲,抒發了思親的感情,悔恨自己不應該誤入仕途,更不應該在仕途淹留。有了這悔恨之後,詩人便下定了決心,要罷官歸田。這裡,可以看見陶淵明的內心世界,他讚美園林,鄙棄官場。詩的結尾「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極情緒的表露。其實,詩人並未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時候才這樣寫的,是一種憤慨之言。詩人正當壯年,大志未展,繁雜的公務消磨着他的年華,而且受着官場的牽制約束,俯仰由人,他想擺脫官場的牽制,回到園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詩人盼望有「縱心」的時刻,這不是要放縱自己,而是要做一個自由人。不貪富貴,縱心歸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這是陶淵明真實的思想。

1、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及研究.北京:崑崙出版社,2008:100-103
2、 侯爵良 彭華生.陶淵明名篇賞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9:3-8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其二 - 創作背影

  此詩寫於東晉隆安四年(400年),作者陶淵明三十六歲。作者此時在荊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職。此前,陶淵明奉桓玄之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完成使命後,返途中路過江西,準備順道回家省親,然而被風阻在途中。這首詩就是寫在途中受阻時的情景。  

陶淵明

作者: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其它诗文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魏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雜詩十二首·其三》

陶淵明 〔魏晉〕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為叄春蕖,今作秋蓮房。

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環周,我去不再陽。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時運》

陶淵明 〔魏晉〕

時運,游暮春也。

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游,欣慨交心。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

襲我春服,薄言東郊。

山滌余靄,宇曖微霄。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澤,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稱心而言,人亦易足。

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齊業,閒詠以歸。

我愛其靜,寤寐交揮。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廬。

花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橫床,濁酒半壺。

黃唐莫逮,慨獨在余。

《歸鳥·其一》

陶淵明 〔魏晉〕

翼翼歸鳥,晨去於林。

遠之八表,近憩雲岑。

和風不洽,翻翮求心。

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榮木 其四》

陶淵明 〔魏晉〕

先師遺訓,余豈雲墜!

四十無聞,斯不足畏。

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复制

《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

陶淵明 〔魏晉〕

百蟲笑秋律,清削月夜聞。曉棱視聽微,風剪葉已紛。

君子鑒大雅,老人非俊群。收拾古所棄,俯仰補空文。

孤韻恥春俗,餘響逸零雰。自然蹈終南,滌暑凌寒氛。

岩霰不知午,澗澌鎮含曛。曾是醒古醉,所以多隱淪。

江調樂之遠,溪謠生徒新。眾蘊有餘采,寒泉空哀呻。

南謝竟莫至,北宋當時珍。賾靈各自異,酌酒誰能均。

昔詠多寫諷,今詞詎無因。品松何高翠,宮殿沒荒榛。

苔趾識宏制,沙潈游崩津。忽吟陶淵明,此即羲皇人。

心放出天地,形拘在風塵。前賢素行階,夙嗜青山勤。

達士立明鏡,朗言為近臣。將期律萬有,傾倒甄無垠。

鸑鷟應蟋蟀,絲毫意皆申。況於三千章,哀叩不為神。

复制

《和陶淵明擬古九首 其四》

陶淵明 〔魏晉〕

我昔年少時,高視隘八荒。惟思涉險道,誰能戒垂堂。

南轅與北軌,所歷何杳茫。一旦十年後,盡化爭戰場。

豈無英雄士,幾人歸北邙。撫此重長嘆,壯志失軒昂。

斂退就衡宇,蹙蹙守一方。往事且棄置,身在亦奚傷。

复制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六》

陶淵明 〔魏晉〕

高賢眾所懷,眾理應取是。

如何濟眾事,難成復易毀。

功成身無與,天運亦復爾。

軒裳役群愚,兒曹眩文綺。

复制

《讀陶淵明集》

陶淵明 〔魏晉〕

淵明從遠公,了此一大事。下視區中賢,略不可人意。

不如歸田園,萬事付一醉。揮觴賦新詩,詩成聊自慰。

初不求世售,世亦不我貴。意到語自工,心真理亦邃。

何必聞虞韶,讀此可忘味。我欲追其韻,恨無三尺喙。

嗟嘆之不足,作詩示同志。

复制

《和陶淵明歸田園六首 其四》

陶淵明 〔魏晉〕

寂滅乃可樂,紛華何足娛。百年會有盡,富貴同邱墟。

不如早抽身,卜此山林居。手植松與桂,青青三萬株。

幅巾坐其下,蕭散誰如吾。衣食粗飽暖,身在即有餘。

歸依金仙氏,妙契端不虛。借問名利者,還有此樂無。

复制

《陶淵明贊》

陶淵明 〔魏晉〕

晉室之遺,荊州之裔。恥事義熙,寧死栗里。公田之秫,三徑之資。

安能鬱郁,久居於茲。何物小兒,應束帶見。彼五斗粟,謂我眷戀。

秋風吹衣,秋霜沾裾。卿用卿法,吾愛吾廬。

复制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

陶淵明 〔魏晉〕

伊昔逢喪亂,歷數閏當餘。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爾皆亡,東西各異居。爾為背風鳥,我為涸轍魚。

逮承雲雷後,欣逢天地初。東川聊下釣,南畝試揮鋤。

資稅幸不及,伏臘常有儲。散誕時須酒,蕭條懶向書。

朽木不可雕,短翮將焉攄。故人有深契,過我蓬蒿廬。

曳裾出門迎,握手登前除。相看非舊顏,忽若形骸疏。

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於。憶我少年時,攜手遊東渠。

梅李夾兩岸,花枝何扶疏。同志亦不多,西莊有姚徐。

嘗愛陶淵明,酌醴焚枯魚。嘗學公孫弘,策杖牧群豬。

追念甫如昨,奄忽成空虛。人生詎能幾,歲歲常不舒。

賴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我視聽遣,自覺塵累祛。

何事須筌蹄,今已得兔魚。舊遊儻多暇,同此釋紛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