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魏晉 / 陳壽 / 三國志·華佗傳
拼 译 译

《三國志·華佗傳》

陳壽 〔魏晉〕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吾。」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殺陀。郡守子知之,囑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數升而愈。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曹沖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复制

三國志·華佗傳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外出到徐州求學,同時通曉幾種儒家經典。沛國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他,他都不去就任。華佗懂得養生的方法,當時的人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還像壯年的容貌。他又精通處方醫藥,他給人治病,配製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裡明了藥劑的分量,不用再稱重量,藥煮熟就讓病人飲服,告訴病人服藥的注意事項,病人離開後,病就痊癒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病痛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感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應聲便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如果病患集結鬱積在體內,應須剖開身體割除的,就飲服他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像醉死一樣,沒有什麼知覺,於是開刀後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切斷腸子進行清洗,再縫合腹部刀口,抹上藥膏,四五天後,病好了,不再疼痛,一個月之內,就痊癒復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華佗認為這人發一下大怒病就會好。於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禮物卻不給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辭而別,留下一封信大罵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殺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內情,囑咐使吏不要追趕。太守更加生氣,接着吐出很多(數升)黑血,病就完全好了。

  華佗的卓絕醫技,大都像這些。曹操聽說了,就召喚華佗來。曹操為頭痛病所苦,每當發作,就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鬲這個部位(膈俞穴),病隨手就好了。不過華佗本來是讀書人,用行醫作為自己的職業,心裡常常感到後悔(封建社會醫生被視為「賤業」)。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生病很沉重,讓華佗專為他看病。華佗說:「這病短時間難以治好,只有經常進行治療,才能延長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於是說:「剛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後,用妻子有病做託辭,多次請假不回來。曹操多次寫信召喚,華佗還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賜給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時間;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於是用傳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核實證據,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把華佗在獄中拷問致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後,曹操頭痛病沒有好。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這辦法來使自己顯得重要。可是我不殺掉這小子,他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等到後來他的愛子倉舒(曹沖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嘆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注釋

沛國:治相縣,在今安徽,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譙人:指譙縣人。

舉:推舉,舉薦。

就:赴任。

養性:養生。

且:將近。

語:告訴。

捨去:離去。

嗔恚:又作嗔,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鬲:通「膈」。橫隔膜。

篤重:十分嚴重。

宥之:寬鬆他。▲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完善

陳壽

作者:陳壽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並《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陳壽其它诗文

《魯肅過蒙屯下》

陳壽 〔魏晉〕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

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

」遂往詣蒙。

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

」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

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並蒙。

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

書三上,權乃聽。

蒙於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

复制

《秋日武陵客舍寫懷·其三》

陳壽 〔魏晉〕

放逐江潭歲欲深,形容憔悴獨行吟。

看雲每動思親念,撫劍空懷報國心。

島嶼微茫鄉土異,關河牢落雁書沈。

晚來何處堪惆悵,斜日猿聲楓樹林。

复制

《隆中對》

陳壽 〔魏晉〕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三國志·華佗傳》

陳壽 〔魏晉〕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吾。」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殺陀。郡守子知之,囑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數升而愈。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曹沖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复制

《謝往桂林至彤庭竊詠》

陳壽 〔魏晉〕

辰象森羅正,句陳翊衛寬。魚龍排百戲,劍佩儼千官。

城禁將開晚,宮深欲曙難。月輪移枍詣,仙路下欄干。

共賀高禖應,將陳壽酒歡。金星壓芒角,銀漢轉波瀾。

王母來空闊,羲和上屈盤。鳳凰傳詔旨,獬廌冠朝端。

造化中台座,威風上將壇。甘泉猶望幸,早晚冠呼韓。

复制

《惠墨歌》

陳壽 〔魏晉〕

劉侯贈我龍劑墨,廣踰一寸脩減尺。豹囊初解麝蜚香,麋膠已漫瑿炫色。

庭圭骨朽內府空,欲購空懸萬金直。此非庭圭亦自奇,炯炯涎涎堪愛惜。

中間復有小隸文,卻將余字先題刻。鍾離合在瓮中書,王叵偶登江上石。

我方蠖屈守蓬蒿,侯正騫騰走南北。浮雲萬事果何如,恰恰遭逢董溪側。

問侯此墨何從來,更為徘徊一追憶。昔年奉使湘潭中,偶聽松間杵聲急。

青女三五搗玄霜,滿握芳馨喜分得。太平天下忽干戈,珍佩奚囊忍拋擲。

幾番回首望湖南,大半蒼生死鋒鏑。千里無人風雨秋,舊日潭州今瓦礫。

墨工尋亦散如煙,似此松煤更難覓。我聞侯言長太息,再拜持歸重雙璧。

曈曈初日下簾櫳,謖謖涼風吹幾席。正襟端坐興如泉,旋取蟾蜍瀉餘瀝。

雲浮鐵硯紫光寒,字學銀鈎漆漿滴。墨雖可盡心無窮,愧乏瓊琚報侯德。

願侯北上扶飛龍,願侯西征除毒螫。譾材不比陳壽徒,定當作傳昭殊績。

揮毫沈墨細研磨,蠆尾蠅頭書一冊。

复制

《次韻維心謝沈尚書惠筆一首》

陳壽 〔魏晉〕

書生磨吻鉛刀銛,君家手筆不退尖。琢成秀句奪天巧,平揖鮑謝奴高錢。

郊寒島瘦復可哂,漢風楚國真能兼。胸中疾邪茹不吐,但覺忿氣生虬髯。

叵堪陳壽書漢實,毫端有口可得鉗。尚書昔侍金華講,論議凜凜秋霜嚴。

曾將一字竊魯史,未用三語求阮瞻。分君賜筆助清峭,雕犀鏤象光出奩。

如吾朴遫豈足數,半世翰墨徒心潛。老去文章讀不入,編帙散亂如投簽。

因君窮討默自愧,僻魯成痼何時砭。須要盡見君家書,槁死不嘆周南淹。

更從湘東覓金管,賞激忠孝祛奸憸。

复制

《題畫 其三》

陳壽 〔魏晉〕

楊花如雪正飛春,新水茫茫浸綠蘋。桃葉桃根何處是,東風愁殺渡江人。

复制

《春曉曲》

陳壽 〔魏晉〕

銀箭銅壺漏聲歇,睍睆金鶯送殘月。柳裊煙絲歷亂垂,飛花撲帳春雲熱。

夢回玉頰啼紅雨,戚戚中情向誰語。白馬郎君向何處,一隻青鸞鏡中舞。

复制

《西湖懷古》

陳壽 〔魏晉〕

東風吹馬動鳴珂,閒向蘇堤試一過。賈相宅前芳草沒,岳王墳上夕陽多。

山城寂寂空啼鳥,湖水年年自綠波。嗟我況逢流落久,感懷其柰客愁何。

复制

《謁伍員廟》

陳壽 〔魏晉〕

一自將軍賜劍歸,夫差不覺墮讎機。天荒地老英魂泣,國破台傾霸業違。

吳郡舊愁明月在,越江遺恨怒濤飛。靈祠寂寂空山里,老樹蒼藤掩夕暉。

复制

《題畫 其二》

陳壽 〔魏晉〕

洞庭微雨曉生波,一棹雲山楚客過。綠遍蘼蕪歸未得,東風閒唱竹枝歌。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