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佚名 / 漸漸之石
拼 译 译

《漸漸之石》

佚名 〔先秦〕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山川悠遠,維其勞矣。

武人東征,不皇朝矣。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漸漸之石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山峰險峻層岩峭,高高上聳入雲霄。山重重來水迢迢,險夜行軍多辛勞。將帥士兵去東征,趕路不論夕或朝。山峰險峻層岩險,高峻陡峭難登攀。山川逶迤又遙遠,不知何時到終點。將帥士兵去東征,一直向前不顧險。白蹄子的大小豬,人群涉水踏波過。月亮靠近天畢星,大雨滂沱匯人河。將帥士兵去東征,其他事情無暇做。

注釋漸(chán)漸:借為「巉(chán)巉」,險峭的樣子。維其:猶「何其」。勞:勞苦。一說讀為「遼」,指遼遠。武人:指東征將士。皇:同「遑」,閒暇。朝(zhāo):早上。卒(cuì):借為「崒」,高峻而危險貌。曷(hé)其沒:言何時是個盡頭。曷,何。沒,盡。出:出險。朱熹《詩集傳):「謂但知深入不暇謀出也。」蹢(dí):蹄子。烝(zhēng):眾多。一說「進」。離:借作「麗」,依附,此指靠近。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畢」。俾(bǐ):使。滂(pāng)沱(tuó):大雨貌。不皇他:無暇顧及其他。▲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70-572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10-512

漸漸之石 - 賞析

這首詩的情調酷似《詩經》中的「國風」,重在敘述行軍艱難而緊張,並沒有《毛詩序》所說「役久」的意思。全詩三章,以賦敘事抒情,頭兩章疊唱,意思相仿,詩人在急行軍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擋住隊伍的去路,忍不住驚呼道「維其高矣」、「維其卒矣」。頭兩句寫所見,中間兩句寫所感,嘆惋山川遙遠,跋涉攀援,步步維艱,疲勞不堪,十分盼望抵達目的地。然而「山川悠遠」,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後兩句點題,交代急行軍。「武人東征」一句貫穿全詩,三章都有,點明抒情主體與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說明行軍緊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蘊藏着更多難言的痛苦,行軍緊迫,不斷深入,無暇顧及以後能否脫險。也就是說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詩人筆鋒一轉,突然伸向天空,描寫星空氣象,與首章「朝矣」句相應,暗示是夜晚行軍。朱熹說前四句「豕涉波,月離畢,將雨之驗也」(《詩集傳》)。這可能是詩人引用已有的氣象民諺。近人聞一多指出:「豕涉波與月離畢並舉,似涉波之豕亦屬天象,《述異記》曰:『夜半天漢中有黑氣相連,俗謂之黑豬渡河,雨候也。』《御覽》引黃子發《相雨書》曰:『四方北斗中無雲,惟河中有雲,三枚相連,如浴豬狶,三日大雨。』與《詩》之傳說吻合,是其證驗。《史記·天官書》曰:『奎為封豕,為溝瀆。』《正義》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溝瀆……熒惑星守之,則有水之憂,連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詩曰:『封豕溝瀆,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塗至腹。』此與《詩》所言亦極相似,是《詩》所謂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義證類纂》)依聞一多的說法,天豕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顆星組成,所以說「烝涉波」。楊慎《古今諺》中「諺語有文理」條也說:「天河中有黑雲,謂之黑豬渡河,主雨。」可與此相參證。「月離畢」說的是月亮靠近畢宿,古人同樣視為下雨的徵兆,《尚書·洪範》說:「月之從星,則以風雨。」此星即指畢星。應劭《風俗通義》說:「雨師者,畢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詩「月離」兩句為證。《晉書·天文志》也說「月行入畢多雨」。所以這首詩前四句是引氣象民諺,預兆將有滂沱大雨。「俾」字點明尚未發生,姚際恆《詩經通論》引姚炳的說法「將雨、既雨,諸說紛如」,實際上詩中原本是說「將雨」,而不是「既雨」,這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正因為詩人擔心遭遇滂沱大雨,行軍難上加難,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進,無暇顧及其他,所以才說「不皇他矣」。三個段落的末句意思遞進,旅途的苦情、憂慮一層深過一層。▲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10-512

漸漸之石 - 創作背影

該詩記述的是軍士東征途中的勞苦之情。《毛詩序》認為「《漸漸之石》,下國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荊舒不至,乃命將率東征,役久病於外,故作是詩也」。朱熹說:「將帥出征,經歷險遠,不堪勞苦而作此詩也。」這一說法頗有代表性。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70-572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10-512

佚名其它诗文

《攤破浣溪沙·梓樹花香月半明》

陳繼儒 〔明代〕

梓樹花香月半明,棹歌歸去草蟲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修竹紙窗燈火里,讀書聲。

复制

《題元注林園》

李端 〔唐代〕

謝家門館似山林,碧石青苔滿樹陰。

乳鵲眄巢花巷靜,鳴鳩鼓翼竹園深。

桔槔轉水兼通藥,方丈留僧共聽琴。

獨有野人箕踞慣,過君始得一長吟。

复制

《老羅行》

張弼 〔明代〕

老羅索書如索租,日日往返勞僕夫。長兒又來拜床下,舉頭怒氣如於菟。

又道去年書未了,今年作書須及早。明日歸舟發潞河,南北天涯人渺渺。

嗟予正坐案牘忙,夜歸秉燭清風堂。磨墨數斗試一掃,蛇蚓虬蟠污麥光。

老羅取去空自重,買薪博菜渾無用。不如爛醉江南春,百年隨處華胥夢。

复制

《洗象行》

王士禛 〔宋代〕

水關蒼蒼柳陰碧,寶馬流蘇紛絡繹。日中傳呼洗象來,玉河波射珊瑚赤。

須臾鉦鼓千雲霄,萬夫聲寂如秋宵。虎毛蠻奴踞象頂,丘山不動何岧嶢。

岸邊突兀二十四,直下波濤若崩墜。縱橫欲蹴黿鼉宅,騰踏還成鵝鸛隊。

乍如昆明習鬥戰,萬乘旌旗眼中見。又如列陣昆陽城,雷雨行天神鬼驚。

奴子胡旋氣遒壯,忽沒中流狎巨浪。撇波一躍萬人呼,幡然卻出層霄上。

今年丞相收夜郎,扶南盤況舊王章。遠隨方物貢天闕,屹然立仗金階旁。

聖朝自不貴異物,致此亦足威遐荒。黃門鼓吹暮復動,海立山移浩呼洶。

大秦獅子多威神,山林豈是天家珍。

复制

《樓上曲 其一》

張元干 〔宋代〕

樓外夕陽明遠水。

樓中人倚東風裡。

何事有情怨別離。

低鬟背立君應知。

東望雲山君去路。

斷腸迢迢盡愁處。

明朝不忍見雲山。

從今休傍曲闌干。

复制

《次同冠峽(赴陽山作)》

韓愈 〔唐代〕

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饒。

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

泄乳交岩脈,懸流揭浪標。

無心思嶺北,猿鳥莫相撩。

复制

《燕歌行並序》

高適 〔唐代〕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別蘇別駕南歸四首 其一》

胡應麟 〔明代〕

邂逅相逢興獨豪,平原十日醉葡萄。

風前忽奏陽關曲,別淚千行墮寶刀。

复制

《望海潮 從軍舟中作》

少年 〔唐代〕

地雄河嶽,疆分韓晉,重關高壓秦頭。山倚斷霞,江吞絕壁,野煙縈帶滄洲。

虎旆擁貔貅。看陣雲截岸,霜氣橫秋。千雉嚴城,五更殘角月如鈎。西風曉入貂裘。恨儒冠誤我,卻羨兜鍪。六郡少年,三名老將,賀蘭烽火新收。

天外岳蓮樓。想斷雲橫曉,誰識歸舟。剩著黃金換酒,羯鼓醉涼州。

复制

《其七十五》

方蒙仲 〔宋代〕

舊友凋零新友少,惟梅到處只依然。願言白髮三千丈,飽看高花五百年。

复制

《高士詠。壺丘子》

吳筠 〔唐代〕

壺丘道為量,玄虛固難知。

季咸曜淺術,禦寇初深疑。

至人忘禍福,感變靡定期。

太沖杳無朕,元化誰能知。

复制

《贈總漕王憲葵中丞三首 其一》

董其昌 〔明代〕

試輔登壇擁節旄,司徒原佩呂虔刀。

神京湯沐資安攘,天下咽喉屬挽漕。

卿月輝輝膺異數,晨星落落幾同袍。

君家世澤隨淮水,佇看文昌曳履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