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劝谏)

/ 詩人(劝谏) / 小說(劝谏) / 古籍(劝谏)

《谏迎佛骨表》

韩愈 〔唐代〕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

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

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

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

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

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

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競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

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

當時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維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

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又不許創立寺觀。

臣常以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恣之轉令盛也?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

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豐人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

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

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

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

」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後進吊。

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

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

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

臣某誠惶誠恐。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两汉〕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

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

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

況乎涉豐草,騁丘虛,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難矣。

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樂出萬有一危之途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

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臣願陛下留意幸察。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刘启 〔两汉〕

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

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

夫饑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

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

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

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

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唐雎说信陵君》

佚名 〔先秦〕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

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

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願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

」 。

《触龙说赵太后》

刘向 〔两汉〕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強諫。

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

太后盛氣而揖之。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

」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

」太后曰:「老婦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

沒死以聞。

」太后曰:「敬諾。

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

」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

」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

」「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

」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 。

《齐宣王见颜斶 / 颜斶说齐王》

佚名 〔先秦〕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

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王曰:「有說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

』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默然不悅。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鍾,萬石虡。

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辯士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

求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

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

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

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

故舜起農畝,出於岳鄙,而為天子。

及湯之時,諸侯三千。

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傳》不云乎。

』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

據慢驕奢,則凶中之。

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

』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

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

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

無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必本於?』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為弟子。

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

」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則再拜而辭去也。

斶知足矣,歸反樸,則終身不辱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

」 。

《范雎说秦王》

佚名 〔先秦〕

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閔然不敏。

」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謝曰:「非敢然也。

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陽之濱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於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

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

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五帝之聖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於秦,此臣之所大願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蔆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伏,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為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於殷、楚。

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

寡人得受命於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召公谏厉王止谤》

佚名 〔先秦〕

厲王虐,國人謗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曚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

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於彘。

《祭公谏征犬戎》

佚名 〔先秦〕

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觀兵。

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

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

允王保之。

』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棄稷弗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翟之間。

不敢怠業,時序其德,纂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篤,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

至於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商王帝辛,大惡於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於商牧。

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

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修德。

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

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

於是乎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

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又增修於德,無勤民於遠。

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

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夫犬戎樹惇,能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自是荒服者不至。

《宫之奇谏假道》

左丘明 〔先秦〕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從之。

晉不可啟,寇不可翫。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

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

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

」公曰:「何時?」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鶉之賁賁,天策燉燉,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

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從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丘明 〔先秦〕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納於大廟,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鍚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

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於大廟,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

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

其若之何?」公不聽。

(周內史聞之,曰:「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

《臧僖伯谏观鱼》

左丘明 〔先秦〕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

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

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

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

不軌不物,謂之亂政。

亂政亟行,所以敗也。

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

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

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則君不射,古之制也。

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將略地焉。

」遂往,陳魚而觀之。

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於棠。

」非禮也,且言遠地也。

《石碏谏宠州吁》

左丘明 〔先秦〕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

又娶於陳,曰厲媯。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是[通「事」]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季梁谏追楚师》

左丘明 〔先秦〕

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

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

漢東之國,隨為大。

隨張,必棄小國。

小國離,楚之利也。

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後圖。

少師得其君。

」王毀軍而納少師。

少師歸,請追楚師。

隨侯將許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

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

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

』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謂其備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

』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

所謂馨香,無讒慝也。

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杜蒉扬觯》

佚名 〔先秦〕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鍾。

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

」杜蕢入寢,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

降趨而出。

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

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

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

不以詔,是以飲之也。

」「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

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

」「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

」杜蕢洗而揚觶。

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毋廢斯爵也!」 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唐代〕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