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集部 / 別集類 / 伯牙琴 / 名說
拼

名說

伯牙琴

〔集部〕

善譽人者人譽之,善毀人者人毀之,施報之常也。世有好名之士,以其高天下者自負,恐天下之人挾其所長有以軋已,於是毀之為不足道。為不足與吾並,以表見其高。天下之人不堪其毀,爭起而毀之。其始也求得美名,而終也反為天下之惡所歸,是不得取名之道也。是以古之君子道高而愈謙,德尊而愈恭,其於人也,遏惡而揚善,人之有善若已有之,唯恐其不得聞,而以為已所不逮;不幸聞人之過,則亦含容覆護,不忍其不得為君子。故天下之人不堪其譽,爭起而譽之,其始也雖若自貶,其終也乃為天下顯,人是得取名之道也。夫以口勝天下天下之口,不猶眾乎?或曰吾道高矣德尊矣,豈天下所得而強毀者?曰:在已有可譽之實,人固不得而毀之,然道誠高德誠尊者,決不至於善毀人,而善毀人未有不為道德之累也,奚其高且尊?或曰我誠善譽人,不幸人之毀已也惡聲至,反之如何?曰不然,我之譽人也多,則人之譽我也亦多;一人之毀不足,勝眾人之譽矣。叔孫武叔毀仲尼,仲尼未嘗毀叔孫武叔;嬖人臧倉毀孟子,孟子未嘗毀臧倉。此孔孟之所以為孔孟,適所以重毀者之惡歟。或曰君子語默,唯義而巳,何暇恤人之是非,必欲為阿世苟容者乎?曰:阿世苟容,固君子所不取,如知語默之為義也,則是非固有分矣。夫善譽人者於已為盛德,於人為令名,此之謂兩益;善毀人者於己為薄德,於人為惡名,此之謂兩損。兩損兩益之間,其相去亦遠矣。不可不察也。

  • 上一篇: 吏道
  • 下一篇: 寶說
  • 伯牙琴
    伯牙琴
    《伯牙琴》宋末元初道家學者著。在自編詩文集《伯牙琴》,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為武器,猛烈抨擊現實社會。
     

    更多序古籍

     

    更多卷一古籍

     

    更多卷二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