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史部 / 地理類 / 徐霞客遊記 / 江右游日記四
拼 译文

江右游日記四

徐霞客遊記

〔史部〕

二十四日 晨餐後,仍渡西南門大溪候車夫,久之發,已上午矣。南十里,新田鋪。其處山勢漸開,正在西華山之南,回望諸岩突兀,俱並成一山,只有高下,無復剖裂之痕矣。又十里,飯於聯桂鋪。又二十里,過馬鞍山為橫石鋪,於是復入山谷。又四里,逾一嶺,下宿於申命地。其地南對應天山,為張真人上清宮入山始境,其曰「申命」者,正對「應天」而言也。

是夜,逆旅主人烏姓為余言:「此南去上清二十五里,而西去仙岩只二十里,若既至上清而去仙岩,亦二十里。不若即由此向仙岩而後上清也。」余善之,遂定計,明日分靜聞同車一輛待我於上清,余以輕囊同顧仆西從間道向仙岩。主人復言:「仙岩之西十五里有馬祖岩。在安仁界。其岩甚勝,但先趨仙岩亦復稍迂,不若竟竟,直接赴馬祖,轉而東,由仙岩、龍虎以盡上清為最便。」余益善之。

二十五日 平明,飯而發。雨絲絲下,不為止。遂別靜聞,彼驅而南,余趨而西。四里,至章源。四里,過一小嶺,至桃源。又過一小嶺,二里至石底。過水二重,俱有橋,三里,至連塘。過一小嶺。二里,過一橋。又二里,鐵壚坂。又三里,過香爐峰。其峰迴亘三疊,南面直剖而下,中有一凹,結佛廬於上。時雨大作,竟不及登。香爐峰西即為安仁東界,於是又涉饒州境矣。三里,簡堂源。過一里,雨狂甚,衣內外淋漓。三里,過新岩腳,而不知岩之在上也。從其東峽穿而北入,見其西崖下俱有橫亘之岩,飛瀑交灑於上,心知已誤,因避雨岩間,剖橘柚為午餐。已而令顧仆先探其北,不見影響既看不到又聽不到。復還探其南,見南崖有戶掩竹間,以為是無誤矣,亟出而趨其上。岩雖高敞,盤亘山半,然石粗竅直,無宛轉玲瓏之致。時已知其為新岩,非舊岩也,且岩僧雖具餐,觀其意惟恐客不去,余遂亟出,趨下山。又躑躅雨中,西一里,轉而北入山峽。峽口巨石磊落,高下盤峙,深樹古藤,籠罩其上,甚有雅致。由峽而入,其崖東西並峙,北連南豁,豁處即峽口,而連處其底也。馬祖岩在左崖之半,〔即新岩背。〕其橫裂一竅亦大約如新岩,而僧分兩房,其狗竇豬欄,牛宮馬棧,填塞更滿。余由峽底登岩南上,時雨未已,由岩下行,玉溜交舞於外,玉簾環映於前,仰視重岩疊竇之上,欄柵連空,以為妙極。及登之,則穢臭不可嚮邇接近,皆其畜塒shí窩之所,而容身之地,面牆環堵,黑暗如獄矣。時余衣甚濕,日且就昏,其南房方聚眾作法法事,拒客不納,北房亦尤而效之,求一臥不可得。彷徨既久,寒冽殊甚,強索臥石龕之間。令僮以所齎jī攜帶米具就炊,始辭無薪,既以細米易,而成粥竟不見粒米也。

二十六日 平明起,再以米炊,彼仍以細米易,姑餐而即行。仍從北連處下,令顧仆先出峽門之口,余獨轉上西崖。其岩亦橫裂如馬祖,而無其深,然亦無其填塞諸穢趣也。從岩畔直趨而南,路斷處輒為開鑿,既竭走完岩端,〔崖壁峻立,不可下瞰,〕忽有洞透峽而出。既越洞西,遂分兩道,一道循崖而北,一道循崖而南,兩崖並夾,遂成一線。線中東崖之下,復裂為岩,亦橫如馬祖,而清淨幽渺,忽有霄壤之異。岩外之崖,與對崖俱下墜百仞,上插千尺,俱不合如咫,而中亦橫裂,邃幽深若重樓。惟極北則豁然,以為可通外境,而豁處天光既辟,地險彌懸,削崖穹壁,莫可下上,洵實在是自然之幽阻,非所稱別有天地者耶?復還至洞門分道處,仰其上層,飛石平出,可以上登而又高無可攀。從其南道轉峰側而上,則飛閣高懸,莫可攀躋,另闢一境矣。時顧仆候余峽下已久,乃穿透腹之洞,仍東出崖端,欲覓道下峽口,不可得;循舊沿崖抵北連處下,則顧仆見余久不出,復疾呼而至矣。遂與同出峽口,東南四里,過南吉嶺。遙望東面亂山橫翠,駢聳其北者,為排衙石,最高;斜突其南者,為仙岩,最秀;而近瞰嶺下,一石尖插平疇,四面削起者,為碣石,最峭。下嶺,即見大溪自東而來,直逼嶺腳,〔其溪發源滬溪,由上清而下。〕乃從溪北溯溪,東南四里,至碣石下。則其石仰望穹然,雖漸展而闊,然削立愈甚,有孤柱撐天之狀。其下有碣石村,是為安仁東南界;渡溪南為瀝水,山溪上居民數十家,於是復屬貴溪矣。又東五里,直抵排衙石之西,是為漁搪。漁塘居民以造粗紙為業,其地東臨大溪。循溪西南行一里,為蔡坊渡,遂止宿焉。

二十七日 蔡坊渡溪東一里,龍虎觀。觀後一里,水簾洞。南出山五里,蘭車渡。三里,南鎮宮。北行東轉一里,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長。東一里,真人府。南渡溪五里,越一嶺,曰胡墅。西南七里,曰石岡山,金谿縣東界也,是入撫州境。又三里曰淳塘,又五里曰孔坊,俱江姓,宿。

二十八日 由孔坊三里,鄭陀嶺。七里,連洋鋪。十里,葛坊。十里,青田鋪。有石樑水,出鄧埠。十里,茅田,即往撫州道。下一嶺為五里橋,水始西向許灣橋,南有庵,旁有閣,為迎送之所。東南入金谿城。城徑二里,由東出西,其北門為撫州道。城外東北為黃尖嶺,即出金處,《志》所稱金窟山。在城東五里。其西為茵陳嶺,有岡西走,即五里北分水之岡矣。金窟山之東南,環繞城南者,曰朱干山。即翠雲山,翠雲寺在焉。今名朱干。自金窟、茵陳,北東南三面環城,所云「錦繡谷」也。惟西南少缺,小水沿朱干西去,而下許灣始勝舟雲。朱於之南有山高聳,亦自東北繞而南,為劉陽寨、牟彌嶺,其東為滬溪,西為金谿之大塘山,疑即《志》所稱梅峰也。又南為七寶山。

二十九日 發自大塘。對大塘者,東為牟彌頂大山也。南十里為南嶽鋪,又西南十里為賈源,又五里為清江源。沿江西南,五里為後車鋪,飯。又南十里為界山嶺。一名韓婆寨。下嶺二里,為滬溪分道。又二里為大坪頭,水始南流。又四里為橫坂鋪。五里,七星橋。又五里,潭樹橋。十里,梧桐隘。揭陽無渡,到建昌東門宿。

  • 上一篇: 江右游日記三
  • 下一篇: 江右游日記五
  •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一作宏祖,號霞客)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重要的價值。
     

    更多目錄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