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子部 / 類書類 / 藝文類聚 /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拼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藝文類聚

〔子部〕

虎丘山 蒜山 石帆山 石鼓山 石門山 太平山 岷山 會稽諸山 交廣諸山

○總載水 海水 河水 江水 淮水 漢水 洛水

◇虎丘山

《虎丘山銘》曰:晉司徒東亭獻公王珣撰,雲武丘山先名海涌山。

《吳越春秋》曰:闔廬死,葬於國西北,名虎丘,穿土為川,積壤為丘,發五都之士十萬人,共治千里,使象摙土,冢池四周,水深丈餘,槨三重,傾水銀為池,池廣六十步,黃金珠玉為鳧雁,扁諸之劍魚腸三千在焉,葬之已三日,金精上楊,為白虎據墳,故曰虎丘。

王珣虎丘記曰:山大勢四面周嶺,南則是山逕,兩面壁立,交林上合,蹊路下通,升降窈窕,亦不卒至。

【詩】張正見從永陽王游虎丘山詩曰:滄波壯郁島,洛邑鎮崇芒,未若茲山麗,岧嶢擅水鄉,地靈侔少室,塗艱像太行,重岩摽虎據,九曲峻羊腸,溜深澗無底,風幽谷自涼,寶沉餘玉氣,劍隱絕星光,白雲多異影,丹桂有藂香,遠看銀台竦,洞塔耀山莊,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樑。

【序】晉顧愷之虎丘山序曰:吳城西北,有虎丘山者,含真藏古,體虛窮玄,隱嶙陵堆之中,望形不出常阜,至乃嵒崿,絕於華峰。

陳顧野王虎丘山序曰:夫少室作鎮,以峻極而摽奇,太華神掌,以削成而稱貴,若茲山者,高不摡雲,深無藏影,卑非培塿,淺異棘林,秀壁數尋,被杜蘭與苔蘚,椿枝十仞,掛藤葛與懸蘿,曲澗潺湲,脩篁蔭暎,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更綴,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若乃九功六義之興,依永和聲之制,志由興作,情以詞宣,形言諧於韶夏,成文暢於鐘律,由來尚矣,未有登高能賦,而韜斐麗之章,入谷忘歸,而忽鏗鏘之節,故總轡齊鑣,競雕蟲於山水,雲合霧集,爭歌頌於林泉,於時風清邃谷,景麗脩巒,蘭佩堪紉,胡繩可索,林花翻灑,乍飄颺於蘭皋,山禽囀響,時弄聲於喬木,班草班荊,坐磻石之上,濯纓濯足,就滄浪之水,傾縹瓷而酌旨酒,剪綠葉而賦新詩,肅爾若與三逕齊蹤,鎗然似共九成偕韻,盛矣哉,聊述時事,寄之翰墨。

【書】陳張種與沈蜅書曰:虎丘山者,吳岳之神秀者也,雖復峻極異於九天。隱磷殊於太一,衿帶城傍,獨超眾嶺,控繞川澤,顧絕峰岑,若其峰崖刻削,窮造化之瑰詭,絕澗杳冥,若鬼神之仿佛,珍木靈草,茂瓊枝與碧葉,飛禽走獸,必負義而膺仁,是以歷代高賢,輕舉棲託,梵台雲起,寶剎星懸,自非玉牒開祥,金精蘊耀,豈其神怪,若此者乎。

陳沈蜅答書曰:若乃三江五湖,洞庭巨麗,寫長洲之茂苑,登九曲之層台,山高水深,雲蒸霧吐,其中之秀異者,實虎丘之靈阜焉,冬桂夏柏,長蘿脩竹,靈源秘洞,轉側超絕,遠澗深崖,交羅戶穴。

◇蒜山

劉楨京口記曰:蒜山無峰嶺,北懸臨江中,魏文帝南望而致歌,[太平御覽四十六作嘆。]

山謙之南徐州記曰:蒜山北江中,有伏牛山。

【詩】宋顏延之侍游蒜山詩曰:睿思纏故里,巡駕匝舊坰,陟峰騰輦路,尋雲抗瑤薨,[《文選》二十二作甍。]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宣游弘下濟,窮遠凝聖情。

宋謝莊侍宴蒜山詩曰:龍旌拂紆景,鳳蓋起流雲,轉蕙方因委,層華正氛氳,煙竟山郊遠,霧罷江天分,調石飛延露,裁金起承雲。

◇石帆山

盛弘之《荊州記》曰:武陵舞陽縣,有石帆山,若數百幅帆。

謝靈運游名山志曰:破石溪南二百餘里。又有石帆,脩廣與破石等度,質色亦同,傳雲,古有人以破石之半為石帆,故名彼為石帆,此名破石。

【銘】宋鮑昭石帆銘曰:應龍剖流,息石橫波,下潀地軸,上獦星羅,牽湘引漢,欱蠡吞沱,西曆岷冢,北寫淮河,渺淼泓藹,積廣連深,淪天測際,亘海窮陰,雲旌未起,風柯不吟,崩濤山逐,郁浪雷沉,穆戎遂留,昭御不還,徒悲猿鶴,空駕滄煙。

◇石鼓山

《臨海記》曰:郡西白鶴山,有石鼓石搥,世雲石鼓鳴則土地寇亂,隆安初,此鼓屢鳴,果有孫恩之賊。

舊說,鄴西北有石鼓,懸著山旁,鳴則有軍兵動,零陵永正鄉,有鳴石二所,其一狀如鼓,俗名石鼓,泉陵縣有石鼓,舊聞數十里,今無聲。

王韶之《南康記》曰:寧都溪之西,有一山,狀如鼓,相傳謂之石鼓,去縣三里,壁立百餘丈,赫然似朝霞初暉,異於凡石。

盛弘之《荊州記》曰:建平郡南陵縣有石鼓,南有五龍山,山峰嶕嶢,凌雲濟竦,狀若龍形,故因為名。

【詩】晉庾闡觀石鼓詩曰:命駕觀奇逸,徑鶩造靈山,朝濟清溪岸,夕憩五龍泉,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妙化非不有,莫知神自然,翔霄拂翠嶺,緣澗漱岩間,手藻春泉潔,目玩陽葩鮮。

◇石門山

遠法師廬山記曰:西南有石門山,其形似雙闕,壁立千餘仞,而瀑布流焉。

周景式廬山記曰:石門山在康皇東北八十餘里,是一山之大谷,有澗水,亦名石門澗,吐源浚遠,為眾泉之宗,每夏霖秋潦,轉石發樹,聲動數十里。

劉楨京口記曰:石門,二山頭相對,高二十餘丈,廣六十餘步,謂為石門,行道所經。

謝靈運名山志曰:石門山,兩岩間微有門形,故以為稱,瀑布飛瀉,丹翠交曜。

【詩】宋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曰:晨策尋絕壁,夕宿在山棲,疏峰抗高館,對嶺臨回溪,長林羅戶穴,積石擁基階,連岩覺路塞,密竹使逕迷,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聒聒夕流駛,噭々夜猿啼,沉冥豈別理,守道自不攜,心契九秋幹,目玩三春荑,惜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

又石門岩上宿詩曰: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暝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異音同致聽,殊響俱清越,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髮。

【書】梁吳筠[按當作均,後同。]與顧章書曰:仆去月謝病,還賝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雲,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於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太平山

孔皋[延祐四明志七作曄。又《太平御覽》四十七引孔書皆作曄,後同。]會稽記曰:餘姚縣南百里,有太平山,山形似繖,四角各生一種木,木不雜糅,三陽之辰,華卉代發。

孔靈符會稽記曰:餘姚江源出太平山,東至浹江口入海。

【詩】齊孔稚珪游太平山詩曰:石險天濬分,林交日容缺,陰澗落春榮,寒岩留夏雪。

【銘】晉孫綽太平山銘曰:隗瓘太平,峻逾華霍,秀嶺樊縕,奇峰挺崿,上干翠霞,下籠丹壑,有士冥游,默往奇託,肅形枯林,映心幽漠,亦既覯止,渙焉融滯,懸棟翠微,飛宇雲際,重巒蹇產,回溪縈帶,被以青松,灑以素瀨,流風佇芳,翔雲停藹。

◇岷山

《尚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河圖》曰:岷山之地為井絡,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上為天井。

【贊】晉郭璞岷山贊曰:岷山之精,上絡東井,始出一勺,終致淼溟,作紀南夏,天清地靜。

◇會稽諸山

《吳越春秋》曰:范蠡作城訖,怪山自至,怪山者,琅耶東武海中山也,一夕自來,百姓怪之,故曰怪山。

《孔子家語》曰:禹會諸侯於塗山,防風氏後至,禹戮之,其骨專車。

《越絕書》曰:雞山豕山者,勾踐以畜雞豕,將伐吳,以食死士。

孔皋會稽記,永興縣東北九十里,有餘山,傳曰:是塗山,案越書,禹娶於塗山,塗山去山陰五十里,撿其里數,似其處也。

又縣東南十八里,有射的山,遠望的的如射侯,謂之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壁方二丈,謂之射堂。傳雲,羽客之所遊憩,土人常以此占穀食貴賤,射的明則米賤,闇則貴。喭曰:射的白,貐一百,射的玄,貐一千。

又曰:縣東北六十里,有土城山,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瀚[《太平御覽》四十七作澣,沙石。]

又曰:東有秦望山,昔秦始皇登此,使李斯勒石,其碑見在。

孔靈符會稽山記曰:會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有石,俗呼石匱,壁立干雲,有懸度之險,升者累梯,然後至焉,昔禹治洪水,厥功未就,乃躋於此山,發石匱,得金簡玉字,以知山河體勢,於是疏導百川,各盡其宜。

又曰:射的山西南水中,有白鶴,常為仙人取箭,曾刮壤尋索,遂成此山也。

【詩】晉王彪之登會稽刻石山詩曰:隆山珪瓘,崇巒嶕嶢,傍覿滄洲,仰拂玄霄,文命遠會,風淳道遼,秦皇遐巡,邁茲英豪,宅靈基阿,銘跡峻嶠,青陽曜景,時和氣淳,脩嶺增鮮,長松挺新,飛鴻振羽,騰龍躍鱗。

【贊】晉郭璞會稽山贊曰:禹徂會稽,爰朝群臣,不虔是討,乃戮長人,玉匱表夏,玄石勒秦。

◇交廣諸山

顧微《廣州記》曰:南海增城縣,有白水山,有瀑布,懸注百許丈。

又曰:南海始昌縣,有一石,望之似牛向江,名曰牛鼻山,縣西有夫盧山,高入雲霄,世傳雲,上有湖水,至甲戌日,輒聞山上有鼓角笳簫鳴響。

又曰:南海四會縣,有金崗山,行人往往見金人見形崗側。

又曰:東莞寶安縣,有參里山,傳雲,曾參純孝,其所居山林,後以為名。

又曰:鬱林郡北,有大山,其高隱天,上有池,有石牛在池下,民常祀之,歲旱,百姓殺牛祈雨,以牛血和泥,厚泥石牛背,祠畢,天雨洪注,洗石牛背泥盡而後晴。

劉欣期交州記曰:浮石山,海中而峙,高數十丈,浮在水上。

又曰:有一山,神功刻鏤,若射堋,去石堂口百步,夜常聞射聲。

裴氏《廣州記》曰:蒼梧彰平縣,有石膏山,望之皎若霜雪。

【賦】宋謝靈運嶺表賦曰:若乃長山欽跨,外內乖隔,下無伏流,上無夷跡,麕兔望崗而旋歸,鴻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踐坂,遂升降於山畔,顧後路之傾巘,眺前磴之絕岸,看朝雲之抱岫,聽夕流之注澗,羅石棋布,怪譎橫越,非山非阜,如樓如闕,斑采類繡,明白若月,蘿蔓絕攀,苔衣流滑。

◇總載水

《易說卦》曰:坎為水,潤萬物者,莫潤於水。

《尚書》曰: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穀梁傳》曰:水北為陽,水南為陰。

《左傳》:汙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左傳》曰:共工氏以水紀官,故為水師而水名。

說文,浦,水濱也。

《禮記》曰:水曰清滌。

又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鮫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毛詩》曰:楊之水,不流束薪。

《穆天子傳》曰:天子飲於溽水之上。

《尚書大傳》曰:非水無以准萬里之平,非水無以通道任重也。

《韓詩外傳》曰: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鄣防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萬事以平,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

又曰:夏不數浴,非愛水也,冬不數煬,非愛火也。

《論語》曰:智者樂水。

又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文子》曰: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青青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事具離騷,雲滄浪之水。]又曰:水之性慾清,沙石穢之,人之性慾平,嗜欲害之。

《晏子》曰:景公問廉政何如,對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其濁無不塗,其清無不灑。

《墨子》曰:古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凶。

《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圓折者有珠,清水有黃金,[淮南子亦云,事具珠玉部。]

《孟子》曰: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又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惡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莊子》曰:水靜則明,濁則混,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

又曰: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涘涯之間,不辨牛馬,於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在己。

又曰:夫水,積也不厚,則負其大舟也無力。

《淮南子》曰:往古之時,九州裂,水浩漾而不息,於是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事具帝王部。]

又曰:土地各以類生人,是故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

《山海經》曰:剡山有獸焉,名曰合窳,見則天下大水,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漿水也。

《玄中記》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載地,高下無不至,萬物無不潤。

《博物志》曰:有八流水出名山,渭出鳥鼠,漾出嶓冢,洛出熊耳,潁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淄出月台,沂出太山。

永嘉郡記曰:有柘林水,[出建安吳興縣。]有梧桐水,[有兩源,一出松陽。]有桃支水,[出東陽長山縣。]

《湘中記》曰: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矢,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岸如朝霞。

《抱朴子》曰:左慈以氣禁水,水為逆流一二丈,禁水著中庭露之,大寒不冰。

《華陽國志》曰:朱倉,少受學於蜀郡,豆屑飲水以諷誦,同業等憐其貧,給米肉,終不受。

《搜神記》曰:漢末,零陵太守有女,悅門下書佐,使婢取盥手水飲之而有娠,既而生子,至能行,太守抱兒,使求其父,兒直上書佐膝,書佐推之,兒仆地為水。

車潁秦書曰:王猛攻鄴,慕容評距猛,而恆賣水與軍人,眾思為亂,猛因得破之。

《續述征記》曰:梁鄒城西,有籠水,雲齊孝婦誠感神明,湧泉發於室內,潛以績籠覆之,由是無負汲之勞,及家人疑之,時其出而搜其室,試發此籠,而泉遂濆涌,流漂居宇,故名曰籠水。

【詩】陳祖孫登詠水詩曰:龍川紫闕映,珠浦碧沙沉,岸闊蓮香遠,流清雲影深,風潭如拂鏡,山溜似調琴,請君看皎潔,知有淡然心。

【賦】魏文帝濟川賦曰:臨濟川之層淮,覽洪波之容裔,濞騰楊以相薄,激長風而亟逝,漫浩汗而難測,眇不睹其垠際,於是龜龍神嬉,鴻鸞群翔,鱗介霍驛,載止載行,俯唼菁藻,仰餐若芳,永號長吟,延首相望,美玉昭晰以曜煇,明珠灼灼而流光,於是遊覽既厭,日亦西傾,朱旗電曜,擊鼓雷鳴,長驅風厲,悠爾北征,思魏都以偃息,託華屋而遨遊,酌玄清於金罍,騰羽觴以獻酬。

又臨渦賦曰:建安[《初學記》九。又二十二,《太平御覽》三百五十九下有十字,此脫。]八年,經東國,遵渦水,相佯乎樹下,駐馬書鞭,作臨渦之賦曰:蔭高樹兮臨曲渦,微風起兮水增波,魚頡頏兮鳥逶迤,雌雄鳴兮聲相和,蓱藻生兮散莖柯,春木繁兮發丹華。

晉應貞臨丹賦曰:陟綿岡之迢邈,臨窈谷之濬遐,覽丹源之冽泉,眷懸流之清波,漱玄瀨而漾沚,順黃崖而盪博,激重岩之絕根,拂崇丘之飛崿,然後陰渠洞出,陽澮旁開,倏熠高鶩,皓暚長懷,盤溢郁沒,雲轉飈回,屏側為之飛隕,壁岸為之陂隤,列以青林,蔭以綠枝,檉松蓊茸於其側,楊柳婀娜乎其下,則[○則上有脫文。]高溜承崖,懸泉屬嶺,別流分注,冰瑩玉靜,清波引鏡,形無遁影。

晉左九嬪涪漚賦曰:覽庶類之肇化,何涪漚之獨靈,稟陰精以運景,因落雨而結形,不系根於獨立,故假物以資生,體珠光之皎皎,若凝霜之初成,色鮮熠以熒熒,似融露之將渟,亡不長消,存不久寄,其成不欲難,其敗亦以易也。

【贊】晉顧凱之水贊曰:湛湛若凝,開神以質,乘風檀瀾,妙齊得一。

晉庾肅之水贊曰:湛湛涵淥,清瀾澄濬,妙質柔明,雲深夜潤。

晉殷仲堪水贊曰:大象無形,氣以分粗,淡淡沖津,質有雖虛,清瀾可瀨,明激弗渝,孰能懷之,汎然靡拘。

晉孔甯子水贊曰:澄鑒無虛,積之成川,湍飛瑩谷,激石泠然。

晉郭璞釋水贊曰:川瀆綺錯,渙瀾流帶,潛潤旁通,經營華外,殊出同歸,混之東會。

又弱水贊曰:弱出崑山,鴻毛是沉,北淪流沙,南暎火林,惟水之奇,莫測其深。

◇海水

《尚書》曰:江漢朝宗於海。

《山海經》曰:無皋之山,南望幼海,[郭璞注曰:即少海水。]

又曰:發鳩之山,有鳥名曰精衛,是炎帝之女,往游於東海,溺而不反,是故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又曰:大荒中有山,名曰天台,海水之入焉。

《老子》曰: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故能為百穀王。

《淮南子》曰:海不讓水,積以成其大。

謝承《後漢書》曰:汝南陳茂,嘗為交阯別駕,刺史周敞,涉海遇風,舡欲覆沒,茂拔劍呵罵水神,風即止息。

《博物志》曰: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楂來過,甚大,往反不失期,此人乃多齎糧,乘楂去,忽忽不覺晝夜,奄至一處,有城郭屋舍,望室中,多見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此人問此為何處,答曰:問嚴君平,此人還,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乎。

王隱《晉書》曰:慕容晃上言曰:臣躬征平郭,遠假陛下之威,將士竭命,精誠感靈,海為結冰,凌行海中三百餘里,臣自立國,及問諸故老,初無海水冰凍之歲。

《神仙傳》曰:麻姑謂王方平曰:自接侍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乃淺於往者略半也,豈復為陵乎。

《論語》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也與。

《莊子》曰: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厚,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常試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又曰:窮髮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名曰鯤,化而為鳥,名曰鵬,[事具鳥部。]

又曰:東海之鱉,謂埳井之蛙曰:夫海,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涯不減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又曰:海水三歲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動。

《韓詩外傳》曰:成王時,有越裳氏,重三譯而朝,曰:吾受命國之黃髮曰:久矣,天之不迅風雨,海之不波溢也,三年於茲矣,意者中國有聖人乎,盍往朝之。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一面萬里,太帝之宮,太真東王君所治處。

《玄中記》曰: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惡燋焉,水灌而不已,惡燋者,山名也,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海水灌水而即消。

《博物志》曰: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北伐單于,至瀚海而還。

周景式《孝子傳》曰:管寧避地遼東,經海遇風,船人危懼,皆叩頭悔過,寧思愆,念向曾如廁不冠,即便稽首,風亦尋靜。

西域傳曰:蒲昌海一名鹽澤。

【詩】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周覽倦瀛壖,況乃凌窮髮,川後時安流,天吳靜不發,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

齊謝朓望海詩曰:滄波不可望,望極與天平,往往孤山映,處處春雲生,差池遠雁沒,颯沓群鳧驚。

梁劉孝標登郁洲山望海詩曰:滄潦聯霄岫,曾嶺郁巑崱,下盤鹽海底,上轉靈烏翼,滇氵眄非可辯,鴻溶信難測,輕塵久弭飛,驚浪終不息,雲錦曜石嶼,羅綾文水色。

北齊祖孝徵望海詩曰:登高臨巨壑,不知千萬里,雲島相接連,風潮無極已,時看遠鴻度,乍見驚鷗起,無待送將歸,自然傷客子。

【賦】後漢班叔皮覽海賦曰:余有事於淮浦,覽滄海之茫茫,悟仲尼之乘桴,聊從容而遂行,馳鴻瀨以縹鶩,翼飛風而迴翔,顧百川之分流,煥爛漫以成章,風波薄其裔裔,邈浩浩以湯湯,指日月以為表,索方瀛與壺梁,曜金璆以為闕,次玉石而為堂,蓂芝列於階路,涌醴漸於中唐,朱紫彩爛,明珠夜光,松喬坐於東序,王母處於西箱,命韓眾與歧伯,講神篇而校靈章,原結旅而自託,因離世而高游,騁飛龍之驂駕,歷八極而回周,遂竦節而響應,忽輕舉以神浮,遵霓霧之掩盪,登雲塗以凌厲,乘虛風而體景,超太清以增逝,麾天閽以啟路,辟閶闔而望余,通王謁於紫宮,拜太一而受符。

魏王粲游海賦曰:乘菌桂之方舟,浮大江而遙逝,翼驚風而長驅,集會稽而一睨,登陰隅以東望,覽滄海之體勢,吐星出日,天與水際,其深不測,其廣無臬,章亥所不極,盧敖所不屆,懷珍藏寶,神隱怪匿,或無氣而能行,或含血而不食,或有葉而無根,或能飛而無翼,鳥則爰居孔鵠,翡翠鷫鸘,繽紛往來,沉浮翱翔,魚則橫尾曲頭,方目偃嵒,大者若山陵,小者重鈞石,乃有賁蛟大貝,明月夜光,蠵{辟龜}玳瑁,金質黑章,若夫長洲別島,旗布星峙,高或萬尋,近或千里,桂林藂乎其上,珊瑚周乎其趾,群犀代角,巨象解齒,黃金碧玉,名不可紀。

魏文帝滄海賦曰:美百川之獨宗,壯滄海之威神,經扶桑而遐逝,跨天崖而託身,驚濤暴駭,騰踴澎湃,鏗訇隱鄰,涌沸凌邁,於是黿鼉漸離,泛濫淫游,鴻鸞孔鵠,哀鳴相求,楊鱗濯翼,載沉載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魚橫奔,厥勢吞舟,爾乃釣大貝,采明珠,搴懸黎,收武夫,窺大麓之潛林,睹搖木之羅生,上蹇產以交錯,下來風之泠泠,振綠葉以葳蕤,吐分葩而揚榮。

晉木玄虛海賦曰:昔在帝媯臣唐之世,洪濤瀾汗,萬里無際,江河既導,萬穴俱流,掎拔五嶽,竭涸九州,於廓靈海,長為委輸,[去聲。]其為怪,則乃浟湙[音亦。]瀲灩,浮天[原訛大,據文選十二改。]無岸,波如連山,乍合乍散,噓吸百川,洗滌淮漢,若乃霾翳潛消,莫振莫竦,輕塵不飛,纖羅不動,猶尚呀呷,餘波獨涌,若乃邊荒速告,王命急宣,飛迅鼓楫,泛海凌山,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梢,掛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一越三千,不終朝而濟所屆,若乃負穢臨深,虛誓愆祈,則有海童邀路,馬銜當蹊,天吳乍見而仿佛,岡象暫曉而閃屍,爾其大量也,則南澰朱崖,北洗天墟,東演析木,西薄青徐,經綸瀴溟,萬萬有餘,吐雲霓,含龍魚,隱鯤鱗,潛雲居,其垠則有天琛水怪,鮫人之室,瑕石詭暉,鱗甲異質,繁采揚華,萬色隱鮮,陽冰不治,[○《文選》十二作冶。]陰火潛燃,其魚則橫海之鯨,突杌孤游,茹鱗甲,吞龍舟,若其毛翼產鷇,剖卵成禽,鳧雛離衤從,鶴子淋滲,群飛侶浴,戲廣浮深,且其為器也,苞乾之奧,括坤之區,唯神是宅,亦祇是廬,何奇不有,何怪不儲,茫茫積流,含形內虛,曠哉坎德,卑以自居。

晉潘岳滄海賦曰:徒觀其狀也,則湯湯蕩蕩,瀾漫形沉,流沫千里,懸水萬丈。測之莫量其深,望之不見其廣,無遠不集,靡幽不通,群谿俱息,萬流來同,含三河而納四瀆,朝五湖而夕九江,陰霖則興雲降雨,陽霽則吐霞曜日,煮水而鹽成,剖蚌而珠出,其中有蓬萊名岳,青丘奇山,阜陵別島,嵔環其間,其山則〈山累〉崔嵬崒,嵯峨隆屈,披滄流以特起,擢崇基而秀出,其魚則有吞舟鯨鯢,烏賊龍鬚,蜂目銶口,狸班雉軀,怪體異名,不可勝圖,其蟲獸則素蛟丹虬,元龜靈鼉,脩黿巨鱉,紫貝螣蛇,玄螭蚴虬,赤龍焚蘊,遷體改角,推舊納新,舉扶搖以抗翼,泛陽侯以濯鱗,其禽鳥則鶠鴻鷫鸘,駕[當作鴐。]鵝鵁鶄,朱背煒燁,縹翠蔥青,詳察浪波之來往,遍聽奔激之音響,力勢之所回薄,潤澤之所彌廣,普天之極大,橫率土而莫兩。

晉庾闡海賦曰:昔禹啟龍門,群山既鑿,高明澄氣而清浮,厚載勢廣而盤礴。灌注百川,控清引濁,始乎濫觴,委輸大壑,若夫長風鼓怒,涌浪碎潏,颺波於萬里之間,漂沫於扶桑之外,於是百川輻湊,四瀆橫通,回〈風日〉泱漭,聳散穹隆,映曉雲而色暗,照落景而俱紅,驚浪嶢瓘,眇漫瀄汩,灙漭潺湲,浮天沃日,鯨鯢蘊而乍見,伏螭涌而競游,靈鼉朱鱉,出沒爭浮,螣龍掣水,巨鱗吞舟。

晉孫綽望海賦曰:五湖同浸,九江叢溉,抱河含濟,吞淮納泗,南控沅湘,西引涇渭,洲渚迢遞以疏屬,島嶼綿邈以牢羅,殖嵬崔之碣石,構穹隆之〈牜羊〉柯,玄奧之府,重刃之房,鱗匯萬殊,甲產無方,包隨珠,銜夜光,玳瑁熠爍以泳游。蟕蠵煥爛以映漲,靈貝含素而表紫,蠳螺絡舟而帶緗,青甲芬飈以微扇,玄木杳眇以舒芳,其卉木則綠苔石發,蔓以流綿,紫莖菎綜,解以被渚,華組依波而錦披,翠綸扇風而繡舉,長鯨岳立以截浪,虭〈魚昔〉揚鬐以排流,巨鼇贔屓以冠山,烏鱯呼吸以吞舟,鵬為羽桀,鯤稱介豪,翼遮半天,背負重霄,舉翰則宇宙生風,抗鱗則四瀆起濤,考萬川以周覽,亮天池之綜緯,彌綸八荒,亘帶九地,昏明注之而不溢,尾閭泄之而不匱。

齊張融海賦曰:爾其海之狀也,則窮區沒渚,萬里藏岸,控會河濟,朝總江漢,湍轉則日月似驚,浪動則星河如覆,展轉從橫,揚珠起玉,峰勢崇高,岫形參錯,或如前而未進,乍非遷而已卻,卻瞻無後,向望何前,長尋高眺,唯水與天,若乃山橫蹙浪,風倒摧波,磊若驚山碣嶺以竦石,郁若飛煙奔雲以振柯,連瑤光而交彩,接玉繩以通華,爾其奇名出錄,詭物無書,高岸乳鳥,橫閞產魚,蟕蠵玳瑁,綺貝繡螺,玄珠互采,[原訛牙米,據馮校本及明本改。]綠紫相華。

◇河水

《山海經》曰:崑崙山,河水出焉。

又曰:陽紆之山,河出其中,陵門之山,河出其中。

《毛詩》曰:新台,刺衛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台於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新台有泚,河水沴沴。

又曰: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左傳》曰: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又曰:楚昭王有疾,卜河為祟,大夫請祭,王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河非所獲罪,遂弗祭。

《穀梁傳》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晉君召伯尊,伯尊過,遇輦者問焉,輦者曰:君親素縞師,群臣哭之,既而祠焉,伯尊至,君問之,伯尊如其言,而河流矣,[左傳雲伯宗。]

《孝經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

《呂氏春秋》曰: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溢逆流,名曰洪水,禹乃決流疏河,為彭澧之漳,[呂氏春秋愛類篇作障。]所活者千八百國,此禹之功也。

《史記》曰:元光中,河決於瓠子,於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則還臨決河,沉白馬玉璧於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填決河,而取淇園之竹以為揵,天子既臨河決,悼功之不成,乃作瓠子之歌。

又曰:秦滅六國,自以獲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

《韓詩外傳》曰:申徒狄非其世,將自投於河,崔嘉聞而止之曰:聖仁之人,民之父母也,今為濡足,不救溺人,可乎,申徒曰:昔桀殺龍逢,紂殺比干,而亡天下,吳殺子胥,陳殺泄冶,而滅其國,非無聖智,不用故也,遂負石而沉於河。

《淮南子》:河以逶蛇故能遠。

又曰:河水九折注海而流不絕者,有崑崙之輸也。

《物理論》曰:河色黃赤,眾川之流,蓋濁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一直。

《爾雅》曰:水自河出為雍。

河出崑崙墟,色白。

《山海經》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南流。

《莊子》曰:河潤九里,澤及三族。

《楚辭》曰:與汝游兮九河,衝風起兮水揚波。

【詩】梁范雲度黃河詩曰: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空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賦】晉成公綏大河賦曰:覽百川之弘壯,莫尚美於黃河,發崑崙之峻極,出積石之嵯峨。

魏應瑒靈河賦曰:咨靈川之遐原,於崑崙之神丘,沖積石之重險,披山麓而溢浮,涉津路之峻泉,播九道乎中州,汾鴻踴而騰鶩,恆亹亹而徂征,肇乘高而迅逝,陽侯沛而振驚,有漢中葉,金隄隤而瓠子傾,興萬乘而親務,董群後而來營。下淇園之豐筱,投玉璧而沉星,若夫長杉峻檟,茂栝芬橿,扶流灌列,暎水蔭防,隆條動而暢清風,白日顯而曜殊光。

【頌】宋鮑昭河清頌,夫四皇六帝,樹聲長世,大寶也,澤浸群生,國富刑清,鴻德也,制禮裁樂,淳風遷俗,文教也,誅箠羯黠,束顙象闕,武功也,鳴鳥躍魚,滌穢河渠,至祥也,大寶鴻德,文教武功,其崇如此,幽明同贊,神祇與能,厥應如彼,唯天為大,堯實則之,抑又聞之,勢之所覃者淺,則美之所傳者近,道之所感者深,則慶之所流者遠,聖命難諶,皇曆攸歸,謀從筮協,神與民推,黃旗西暎,紫蓋東暉,納瑞璃玉,升政衡璣,污彼四瀆,媚此雙川,伏靈遙紀,閟貺遐年,澄波昆丘,鏡流蔥山。

【銘】後漢李尤河銘曰:洋洋河水,赴宗於海,經自中州,龍圖所在,昔周武諸侯,會於孟津,魚入王舟,乃往剋殷,大漢承緒,懷附遐鄰,邦事來濟,各貢厥珍。

◇江水

《尚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又曰:三江既入,震澤底定。

《春秋元命苞》曰:牛女為江潮,江潮者,所以開神潤化,故其氣湍急。

《孫卿子》曰: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在昔江出於汶山,其始出,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方舟,不避風,不可涉也,非唯下流水耶,今汝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汝乎。

《列女傳》曰:楚昭王貞姜,齊女也,昭王出遊,留夫人漸台,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符,夫人不肯出,使者還取符,未及,台已壞,流水而死,[事具人部賢婦人篇。]

又曰:廣漢姜詩妻,事姑至孝,姑好飲江水,水去家七里,妻常雞鳴溯流而汲,而風雪,不時得水,詩責遣之,妻寄鄰家,紡績給與,詩聞追還,舍側立有湧泉出,味如江水。

謝承《後漢書》曰:吳郡王閎,渡錢塘江,遭風,船欲覆,閎拔劍斫水,罵五[《太平御覽》六十作伍。]子胥,水息得濟。

《吳志》曰:魏文帝出廣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圖也,乃還。

《吳錄》曰:書雲,三江既入,震澤底定,震澤,吳西南太湖也。

又曰:步騭表言,此降人說,北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大江,吳主見呂岱,說,騭言北欲以沙囊塞江,每讀其表,輒獨失笑,此江自開闢以來,寧可以囊塞之乎。

【詩】梁沈約泛永康江詩曰:長枝萌紫葉,清源泛綠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臨睨信永矣,望美曖悠哉,寄言幽閨妾,羅袖勿空裁。

又渡新安江貽京邑游好詩曰:眷言訪舟客,茲川信可珍,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高樹,百丈見游鱗,紛吾隔囂滓,寧可濯衣巾,原以潺湲末,霑君衣上塵。

梁任昉濟浙江詩曰:昧旦乘輕風,江湖忽來往,或與歸波送,乍逐翻流上,近岸無暇目,遠峰更興想,綠樹懸宿根,丹崖頹久壤。

又嚴陵瀨詩曰:群峰此峻極,參差百重嶂,清淺既漣漪,激石復奔壯,神物徒有造,終然莫能仗。

梁劉孝綽和太子落日望水詩曰:川平落日迥,落照滿川漲,復此淪坡池,泒引別沮漳,耿耿流長脈,熠熠動輕光,臨泛自多美,況乃還故鄉,榜人夜理楫,棹女闇成妝,欲待春江曙,爭塗向洛陽。

梁王台卿臨滄波詩曰:高軒臨不測,清江窮廣深,天邊生岸影,水上結雲陰,風來白華起,潮滿黃沙沉。

又泛江詩曰:春江下白帝,畫舸向黃牛,錦纜回沙磧,蘭橈避荻洲,濕花隨水泛,空巢逐樹流,岸社多喬木,山城足迥樓。

陳陰鏗晚出新亭詩曰: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潮落猶如蓋,雲昏不作峰,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賦】東晉郭璞江賦曰:咨五才之並用,寔水德之靈長,惟岷山之導江,初發源於濫觴,總括漢泗,兼包淮湘,併吞沅澧,汲引沮漳,源二分於崌崍,流九泒乎潯陽,鼓洪濤於赤岸,淪餘波於柴桑,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滈汗六州之域,經營炎景之外,呼吸萬里,吐納靈潮,自然往復,或夕或朝,若乃巴東之峽。夏後疏鑿,絕岸萬丈,璧立霞駮,碧沙潰沱而往來,巨石硉蛇兀以前卻,魚則江豚海豨,叔鮪王鱣,〈魚骨〉鰊〈魚桊〉鮋,鮫鰩鯩鰱,爾其水物怪錯,則有王珧海月。土肉石華,瑣蛣腹蟹,水母目蝦,紫蚖如渠,洪蚶專車,瓊〈王半〉晞曜以瑩珠,石〈蟲去〉應節而揚葩,若乃龍鯉一角,奇鶬九頭,有鱉三足,有龜六眸,赬蟞肺躍而吐璣,文魮磬鳴以孕璆,〈馬孛〉馬騰波以噓蹀,水兕雷咆乎陽侯,雹布餘糧,星離沙鏡,青綸競糾,縟組爭映,石帆蒙籠以蓋嶼,蓱實時出而漂泳,其下則金礦丹礫,雲精燭銀,鳴石列乎陽渚,浮磬肆乎陰濱,其羽族則有晨鵠天雞,鴢鷔鷗鸌,千類萬聲,自相喧聒,繁蔚芳蘺,隱藹水松,涯灌芊萰,潛薈蔥蘢,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潛達傍通,幽岫窈窕,金精玉英瑱其里,瑤珠怪石綷其表,海童之所巡遊,琴高之所靈矯,冰夷倚浪以傲睨,江妃含嚬而矊眇,若乃宙宇澄寂,八風不翔,舟子於是搦棹,涉人於是檥榜,漂飛雲,運艅艎,舳艫相屬,萬里連檣,溯回沿流,或漁或商,長風颹以增扇,廣莫〈風劦〉[音麗。]而氣整,徐而不〈風委〉,疾而不猛,鼓帆迅越,〈走白〉漲截浻,倏忽數百,千里俄頃,於是蘆人漁人,擯落江山,衣則羽褐,食惟蔬鮮,或揮輪於懸蛇奇,或中瀨而橫旋,忽忘夕而宵歸,詠采菱以叩舷,及其譎變儵怳,符祥非一,動應無方,感事而出,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晉庾闡涉江賦曰:發中州之曲泫,背石頭之岩岨,溯晨風而遙邁,乘濤波而容與,於是時也,夕日將昏,天吳駭奔,陽侯漂海,若泛江豚,爾乃雲霧勃起,風流溷淆,排岩拒瀨,觸石興濤,澎湃洗渒,郁怒咆哮,回連波以岳墜,壑后土而川窅,總百川之殊勢,集朝宗乎滄浪,注天波於析木,瀲東極乎扶桑,體含弘而彌泰,道謙尊而逾光,齊山海以比量,冠百穀而稱王,此則水之勢也,且夫山川朅怪,水物含靈,鱗千其族,羽萬其名,毛群詭觀,倮類殊形,明月晞光以夕耀,金沙逐波而吐瑛,撫楫中流,汨徂西土,過乎歷陽之津,迄乎橫江之浦,若乃越三江之下口,眇濡須以逕渡,邈天險之遐勢,歷習坎之重固,川瀆泓澄以含景,山水氵甲氵鼠而鱗布。

晉曹毗涉江賦曰:迄趙屯,歷彭川,脩岸靡靡,莞葦芊芊,紫蓮被翠波而抗英,碧椹乘天岸而星懸,百籟夕奏,山精夜燃,狂梠蕭瑟以洞駭,洪濤突兀而橫峙,爾乃江豨彭濞,夜火煇煥,凌錯吐梠,駭鯨噴瀾,采蜂於是汎波,文魚於是登岸。

【歌】晉夏侯湛江上泛歌曰:悠悠兮遠征,倏倏兮暨南荊,南荊兮臨長江。臨江河兮討不庭,江水兮浩浩,長流兮萬里,洪浪兮雲轉,陽侯兮奔起,驚翼兮垂天,鯨魚兮岳跱,蘪蕪紛兮被皋陸,脩竹郁兮翳崖趾,望江之南兮遨目桂林,桂林蓊鬱兮鵾雞揚音,凌波兮原濟,舟楫不具兮江水深沈,嗟回盻於北夏,何歸軫之難尋。

◇淮水

《尚書·禹貢》曰:道淮自桐柏。

《毛詩》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水經曰:淮水出南陽平氏縣昭稽山,東北過桐柏山。

《山海經》曰:淮水出餘山,山在朝陽義鄉西,入海。

【賦】魏文帝浮淮賦曰:建安十四年,師自譙東征,大興水軍,泛舟萬艘,雖孝武舳艫千里,殆不過也,溯淮水而南邁,泛洪潭之皇波,仰岩崗之隆阻,經東山之曲阿,於是驚風泛,涌波駭,眾帆張,群棹起,爭先逐進,莫過[疑涉下適字衍。]適相待。

魏王粲浮淮賦曰:從王師以南征,浮淮水而遐逝,背渦浦之曲流,望馬丘之高澨,於是迅風興,濤波動,長瀨潭渨,滂沛洶溶。

◇漢水

《山海經》曰:嶓冢之山,漢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

《尚書·禹貢》曰:嶓冢道漾,東流為漢。

《毛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化,被乎南國,美化行於江漢之域,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左氏傳》曰:屈完謂齊桓公曰: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詩】梁簡文帝玩漢水詩曰:雜色崑崙水,泓澄龍首渠,豈若茲川麗,清流疾且徐,離離細磧淨,藹藹樹陰疏,石衣隨溜卷,水芝扶浪舒,連翩寫去楫,鏡澈倒遙墟,聊持點纓上,於是察川魚。

【賦】後漢蔡邕漢津賦曰:夫何大川之浩浩,披厚土以載形,納陽穀之所吐,兼漢沔之殊名,總畎澮之群液,演西土之陰精,過曼山以左回,游襄陽而南縈,於是游目騁觀,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坻,下接江湖,導財運貨,懋遷有無,既乃風焱蕭瑟,勃焉並興,陽侯沛以奔騖,洪濤涌以沸騰,原乘流以上下,窮滄浪乎三澨,觀固宗之形兆,看洞庭之交會。

◇洛水

《山海經》曰:洛水出洛西山,東北注河,入成皋之西。

《易》曰:河出圖,雒出書,聖人則之。

《尚書》曰:道洛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

《國語》曰:靈王二十二年,穀洛龍斗,將毀宮室,王欲壅之,太子晉曰: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川,氣之導也,澤,水之鍾也,夫水聚於高,歸於下,今吾執政,無乃實所僻,而禍夫二川之神,王卒壅之,王室大亂。

《淮南子》曰:雒水輕利宜禾。

謝承《後漢書》曰:沛國陳宣,建武十年,雒水出,造天津城門,或欲築塞之,宣諫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況聖人耶,言未絕而水去。

漢官典職曰:德陽殿,週遊容萬人,自偃師去宮四十五里,激洛水於殿下。

【詩】太宗皇帝臨洛水詩曰:春蒐馳駿骨,總轡俯長河,霞處流縈錦,風前瀁卷羅,水花翻照樹,隄蘭倒插波,豈必汾陰曲,秋雲發棹歌。

蘇味道和受圖溫洛詩曰:綠綺膺河檢,青壇俯洛濱,天旋俄制蹕,孝享屬嚴禋,陟配光三祖,懷柔洎百神,霧開中道日,雪斂屬車塵,預奉咸英奏,長歌億萬春。

李嶠和拜洛詩曰:七萃鑾輿動,千年瑞檢開,文如龜貝出,圖似鳳銜來,殷薦三神享,明祠萬國陪,周旗黃鳥集,漢幄紫雲回,日暮鈎陳轉,清歌上帝台。

牛鳳及和受圖溫洛詩曰:八神承玉輦,六羽驚瑤溪,戒道伊川北,通旌澗水西,御圖開洛匱,刻石與天齊,瑞日波中上,仙禽霧裡低,微臣矯弱翮,抃舞接鸞鷖。

【賦】魏曹子建《洛神賦》曰: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凌景山,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彼何人斯,若斯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虙妃,君王所見,無乃是乎,余告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於是忽焉縱體,以游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采湍瀨之玄芝,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鑾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 上一篇: 卷七·山部上
  • 下一篇: 卷九·水部下
  •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詢與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編纂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類書,該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
     

    更多卷一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