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屈原塔
拼 译 译

《屈原塔》

蘇軾 〔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屈原塔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麼年來一直沒有停止。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麼地方?只賓父老在哽咽哭泣。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飢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遺賓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划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世上的俗人怎麼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捨,不願意與這個世間告別。南賓縣之前屬於楚地,山上有賓下來的古塔。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一好還是死亡好。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注釋楚:楚國,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帶,也泛指南方。屈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相傳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歇:停止,休止。《說文》:歇,息也。精魂:精神魂魄。復江:泛指江河,江流,因為水為蒼色,所以稱「復江」。復,水深綠色,通「蒼」。投飯:投下飯食餵河裡的生物讓它們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遺體。古時荊楚之人有在農曆五月初五將煮好的糯米飯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習俗。饑渴:飢餓的魚龜蝦蟹,屬偏義複詞,特指「飢」。就死:赴死。就,即也。眷眷:依戀反顧貌,帶不舍之意。決:別也。南賓:忠州南賓縣,如今的四川豐都。當時詩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經此地。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淪滅:消亡,消失。淪,沒也。此事:指詩人猜測造塔原因這件事。考:老,長一。《說文》,考,老也。七十曰老。《說文序》中提到「考」屬轉注(古代造字方法之一)字,「考老是也」,正好呼應前句的「誰不死」,並與後面的「折」產生對比,兩字才可以相較。折:斷,指死亡。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懷王信任擔任三閭大夫。死節:為了保全氣節、節操赴死。《楚辭 九章》:或忠信而死節兮。▲

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願小組.方相氏譯註,作者郵箱:1572076419@qq.com

屈原塔 - 賞析

和劉禹錫一樣,蘇軾也歷經貶謫,在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心境中度過人生的大半光陰。不過寫作此詩的嘉祐四年(1059),蘇軾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士,兩年前剛以21歲的年齡成為進士。本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係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驚異之餘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係,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讚美屈原不苟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相比楚地民俗來,更觸動蘇軾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紀實性的敘寫中展開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飯和競渡不是呈現為娛樂化的熱鬧的民俗場景,而是祭祀與追懷的真正儀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強烈的情緒活動。作者一再用反襯的筆法來強化議論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決絕與世人眷懷之不絕,如事之無憑與人情之殷切,富貴之短暫與聲名之無窮,世人之澌滅與屈原之不朽,最終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一聯貫之,屈原持志之高潔與自己的無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就像是一個預言,宣示了作者未來的志節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後來蘇軾畢生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生活理想,身處逆境而不妥協苟合,同時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始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宋代〕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怪石供》

蘇軾 〔宋代〕

《禹貢》:「 青州有鉛、松、怪石。

」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 今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與玉無辨,多紅黃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 雖巧者以意繪畫有不能及, 豈古所謂「 怪石」者耶?凡物之丑好, 生於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

使世間石皆若此, 則今之凡石復為「 怪」 矣。

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語也,捷於口;使吾為之,不已難乎?故夫天機之動,忽焉而成,而人真以為巧也。

雖然,自禹以來怪之矣。

齊安小兒浴於江,時有得之者。

戲以餅餌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

大者兼寸,小者如棗、栗、菱、芡。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處,以為群石之長,又得古銅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

而廬山歸宗佛印禪師適有使至,遂以為供。

禪師嘗以道眼觀一切, 世間混淪空洞,了無一物;雖夜光尺璧與瓦礫等,而況此石; 雖然, 願受此供。

灌以墨池水, 強為一笑。

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禪師,而力不能辦衣服飲食臥具者,皆得以淨水注石為供, 蓋自蘇子瞻始。

時元豐五年五月,黃州東坡雪堂書。

《沐浴啟聖僧舍與趙德麟邂逅》

蘇軾 〔宋代〕

南山北闕兩非真,東潁西湖跡已陳。

季子來歸初可喜,老聃新沐定非人。

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穩如禪息息勻。

自笑塵勞餘一念,明年同泛越溪春。

复制

《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

蘇軾 〔宋代〕

西來煙障塞空虛,灑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窮苦自招渠。

無人可訴烏銜肉,憶弟難憑犬寄書。

自笑迂疏皆此類,區區猶欲理蝗餘。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黃。

久廢山行疲犖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

殺馬毀車従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复制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

蘇軾 〔宋代〕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海棠》

蘇軾 〔宋代〕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菩薩蠻》

蘇軾 〔宋代〕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

复制

《阮郎歸·梅詞》

蘇軾 〔宋代〕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雲。

复制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蘇軾 〔宋代〕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复制

《用王鞏韻贈其侄震》

蘇軾 〔宋代〕

衡門老苔蘚,竹柏千兵屯。開樽邀落日,未對烏鳥言。

清風舉吹籟,散亂書帙翻。傳呼一何急,人馬從車奔。

貧居少賓客,鄰婦窺籬藩。牆頭過春酒,綠泛田家盆。

比來伏青蒲,坐捉白獸樽。王猷修潤色,亦有簿領煩。

朝廷貴二陸,屢聞天語溫。猶能整筆陣,愧我非韓孫。

复制

《余舊在錢塘,同蘇伯固開西湖,今方請越,戲謂伯固,可復來開鏡湖耶?伯固有詩,因次韻》

蘇軾 〔宋代〕

已分江湖送此生,會稽行復得岑成。鏡湖席捲八百里,坐嘯因君又得名。

复制

《寄寄庵子》

蘇軾 〔宋代〕

嚶其鴟矣彼何求,天下願識韓荊州。心傾義投神便往,萬古不廢江河流。

張侯崛起西南裔,覽輝振翮風雲際。鈎陳蒼涼閶闔閉,排閽直謁蓬萊帝。

豸冠峨峨不動紳,挺身遂作蘭台賓。竊憤辛裾謂淟涊,誓與朱檻爭嶙峋。

巳看騕裊狹道路,復訝鵰鶚卑風塵。霜飛維揚海月苦,陽行沮洳汾花春。

還朝袞衣換日月,立仗正色揩星辰。行步既工馬從瘦,諫草每就雞將晨。

餘力猶馳翰墨圃,先秦兩漢文心苦。壯志真趫劍閣銘,幽懷緬擬歸田賦。

拖珠響玉豈不足,靦面徒餐竟何補。及時願作朝陽鳳,不然退與漁樵伍。

予也綸竿孟諸客,心本無他眾莫白。李白世人慾殺之,蘇軾能詩遭貶斥。

雷劍雖埋光在天,卞玉未剖終為石。垂老重逢四海清,虛名倖免諸公擲。

思君欲追嵇呂駕,贈言輒踐回由跡。有田負郭不餓死,且自射獵芒碭澤。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