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兩漢 / 佚名 / 庭中有奇樹
拼 译 译

《庭中有奇樹》

佚名 〔兩漢〕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庭中有奇樹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庭院裡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着繁盛的花朵。我攀着樹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贈送給心中日夜思念的人。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並不是此花有什麼珍貴,只是有感於離別多時,想借着花兒表達思念之情罷了。

注釋奇樹:猶「嘉木」,佳美的樹木。發華(huā)滋:花開繁盛。華,同「花」。滋,繁盛。榮:猶「花」。古代稱草本植物的花為「華」,稱木本植物的花為「榮」。遺(wèi):贈送,贈與。馨(xīn)香:香氣。盈:充盈,充積。致:送到。貴:珍貴。一作「貢」。感:感受,感動。別經時:離別之後所經歷的時光。▲

簡宗梧.文學的御花園——文選.北京:線裝書局,2013:147-148

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00-301

庭中有奇樹 - 賞析

此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所產生的深切懷念之情,以及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生的憂愁。全詩八句,前四句描寫環境,後四句抒發情感。詩中每兩句提示一個完整的意象,四個意象正是起、承、轉、合的安排,層次井然,一氣呵成,風格明快,情感深摯。

前兩句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春天的庭院裡,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這是環境描寫,寫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這裡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閨中的,是一首表現思婦的閨怨詩。

於是,思婦就出場了:「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思婦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古詩中寫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從季節的轉換來發端。因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的圈子很狹小,不像許多男子那樣,環境的變遷,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這些婦女被鎖在閨門之內,周圍的一切永遠是那樣沉悶而缺少變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轉換,是她們最敏感的,因為這標誌着她們寶貴的青春正在不斷地逝去,而懷念遠方親人的綿綿思緒,卻仍然沒有頭。

詩的開頭四句寫得很樸素,其中展現的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場面。但是把這種場面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引發讀者許多聯想:這位婦女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經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許,在整個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因為那充滿生機的春光,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兒或許就會回來,春日融融,他們將重新團聚在花樹之下,執手相望,傾訴衷腸。可是,如今眼前已經枝葉扶疏,繁花滿樹了,而站在樹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個,不禁教人感到無限惆悵。再說,如果她只是偶爾地見了這棵樹,或許會頓然引起一番驚訝和感慨:時光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了!然而這樹就生在她的庭院裡,她是眼看着葉兒一片片地長,從鵝黃到翠綠,漸漸地鋪滿了樹冠;她是眼見着花兒一朵朵地開,星星點點漸漸地就變成了絢爛的一片。她心中的煩惱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積起來,這種與日俱增的痛苦,更令人難以忍受。此時此刻,她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來,想把它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為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託着她深深的愛情。也許,她指待這花兒能夠帶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平靜;也許,她希望這故園親人手中的花枝,能夠打動遠方遊子的心,催促他早日歸來。總之,在這簡短的四句詩中,蘊含着許多詩人沒有寫明的內容。

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一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於一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託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的。至於人物的神情,詩人雖沒有明寫,但一個「盈」字,卻暗示着:主人公手執花枝,站立了很久。本來,她「攀條折其榮」,是因為思緒久積,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古時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難,更不用說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鮮花。此時的她,只是痴痴地手執着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她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對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兩句簡簡單單的十個字,描繪了一幅清晰生動的畫面;並引發讀者進一步想象:這位婦女正在想些什麼呢?她是否在回憶往日的幸福?因為這奇樹生在他們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雙雙或許曾在花樹下,消磨過許許多多歡樂的時光。在那葉茂花盛的時候,她所愛的人兒,是不是曾經把那美麗的花朵插在她鬢髮之間呢?而如今,她時時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兒?可曾遭遇到什麼?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遠方的人兒也同樣感受到了嗎?不管她想到了什麼,有一點她總是不能擺脫的,那就是對青春年華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無比惋惜。古代婦女的生活,本來就那麼狹窄單調,唯有真誠的愛情,能夠給她們帶來一點人生的樂趣。當這點樂趣也不能保有的時候,生活是多麼暗淡無光啊!花開花落,寶貴的青春是經不住幾番風雨的。

再回顧這首詩對於庭中奇樹的描寫,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托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興盛,顯示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一方面,還隱藏着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花事雖盛,可是風吹雨打,很快就會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徵。在《古詩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生竹》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用蕙蘭花一到秋天便凋謝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長,紅顏易老。這是中國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樹》這一篇中,這一層意思卻並不是明白說出,而是留給讀者去體會。

詩的最後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而說出的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題。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鮮花,經不起時間的等待,更經受不起風吹雨打。這樣的情感意緒,也許就如溫庭筠在《望江南》中寫的:「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一個個希望,一個個失望,到頭來也許「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白居易《後宮詞》),也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樓夢·葬花吟》)。

從前面六句來看,詩人對於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讚揚的。可是寫到最後,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貴」,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為了後揚「但感別經時」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後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

詩寫到這裡,算結束了。然而題外之意,仍然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45-147

庭中有奇樹 - 創作背影

《庭中有奇樹》是一首表現思婦憶遠的閨怨詩,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九首。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系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至於《庭中有奇樹》的具體創作時間,則難以確考。

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00-301

蕭 統.文選(套裝共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343

徐中玉 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237

佚名其它诗文

《范增論》

蘇軾 〔宋代〕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殺增。

獨恨其不早爾。

」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

』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

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

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

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

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

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

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

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

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

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

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

亦人傑也哉! 。

《苦熱》

齊己 〔唐代〕

雲勢嶮於峰,金流斷竹風。

萬方應望雨,片景欲焚空。

毒害芙蓉死,煩蒸瀑布紅。

恩多是團扇,出入畫屏中。

复制

《送行腳僧》

李洞 〔唐代〕

瓶枕繞腰垂,出門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夜觀入枯樹,野眠逢斷碑。

鄰房母淚下,相課別離詞。

复制

《詠史》

班固 〔兩漢〕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北闕,闕下歌雞鳴。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

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過荊門》

李紳 〔唐代〕

荊江水闊煙波轉,荊門路繞山蔥茜。

帆勢侵雲滅又明,山程背日昏還見。

青青麥隴啼飛鴉,寂寞野徑棠梨花。

行行驅馬萬里遠,漸入煙嵐危棧賒。

林中有鳥飛出谷,月上千岩一聲哭。

腸斷思歸不可聞,人言恨魄來巴蜀。

我聽此鳥祝我魂,魂死莫學聲銜冤。

縱為羽族莫棲息,直上青雲呼帝閽。

此時山月如銜鏡,岩樹參差互輝映。

皎潔深看入澗泉,分明細見樵人徑。

陰森鬼廟當郵亭,雞豚日宰聞膻腥。

愚夫禍福自迷惑,魍魎憑何通百靈。

月低山曉問行客,已酹椒漿拜荒陌。

惆悵忠貞徒自持,誰祭山頭望夫石。

复制

《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蘇軾 〔宋代〕

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

方將怨無襦,忽復歌緇衣。

堂堂孔北海,直氣凜群兒。

朱輪未及郊,清風已先馳。

何以累君子,十萬貧與羸。

滔滔滿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時劍關路,春山聞子規。

复制

《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

歐陽修 〔宋代〕

寒雞號荒林,山壁月倒掛。

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

我來夏雲初,素節今已屆。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

微風動涼襟,曉氣清余睡。

緬懷京師友,文酒邈高會。

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

篇章富縱橫,聲價相磨蓋。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

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沛。

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

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

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後輩。

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

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

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

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

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

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雲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

安得相從游,終日鳴噦噦。

問胡苦思之,對酒把新蟹。

《贈張建》

韓翃 〔唐代〕

結客平陵下,當年倚俠游。

傳看轆轤劍,醉脫驌驦裘。

翠羽雙鬟妾,珠簾百尺樓。

春風坐相待,晚日莫淹留。

复制

《送僧歸剡山》

貫休 〔唐代〕

遠逃為亂處,寺與石城連。

木落歸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戰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复制

《慶東原·泊羅陽驛》

趙善慶 〔元代〕

砧聲住,蛩韻切,靜寥寥門掩清秋夜。

秋心鳳闕,秋愁雁堞,秋夢蝴蝶。

十載故鄉心,一夜郵亭月。

《哀郢二首》

陸游 〔宋代〕

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

章華歌舞終蕭瑟,雲夢風煙舊莽蒼。

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狐藏。

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寄盧庾》

韋應物 〔唐代〕

悠悠遠離別,分此歡會難。

如何兩相近,反使心不安。

亂發思一櫛,垢衣思一浣。

豈如望友生,對酒起長嘆。

時節異京洛,孟冬天未寒。

廣陵多車馬,日夕自游盤。

獨我何耿耿,非君誰為歡。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