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 / 唐顺之 / 同院寮观阁中芍药作
拼

《同院寮观阁中芍药作》

唐顺之 〔明代〕

西掖衡连翡翠城,笼烟袅雾百花明。

祗谓紫薇初吐萼,忽言红药已敷英。

红药葳蕤艳盛阳,万年春色在文昌。

宁同邺下芙蓉苑,讵比洛阳桃李场。

裁成异瓣千般锦,结就同心一样黄。

金阁披时浑是画,绮楼临处并凝妆。

濯枝故向凤池上,裛露偏依仙掌傍。

仙掌嶙峋对凤池,词郎侍直鹭鸳齐。

玲珑玉佩花间映,飖拽罗衫叶下迷。

花间叶下情无极,含笑含娇似相识。

羞将鸡舌斗馨香,欲取鸃冠并颜色。

翠幕分看态转新,朱阑斜倚不胜春。

未采孤根助灵液,聊持芳蕊赠佳人。

复制
唐顺之

作者: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唐顺之其它诗文

《春夕皇甫膳部见过索观鄙作留夜坐》

唐顺之 〔明代〕

蓬扉春色遍,柏叶夜筵开。

愧乏凌云赋,徒烦结驷来。

疏钟出长乐,明月照章台。

痛饮须投辖,何言兴尽回。

复制

《南征歌六首》

唐顺之 〔明代〕

月明吹笛武陵川,马上行人望跕鸢。

莫怕炎洲饶毒疠,一冬飞雪似胡天。

复制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 其三》

唐顺之 〔明代〕

凭虚聊骋望,面面荻芦秋。

坐据三生石,心随万里流。

鼋鼍争出没,楼馆定沉浮。

向夕烟氛敛,珠光似可求。

复制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 其二》

唐顺之 〔明代〕

隐隐帆樯外,分明见法幢。

川光孤断石,井脉割寒江。

折苇僧归渡,观潮客倚窗。

一窥龙女偈,坐使战心降。

复制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唐顺之 〔明代〕

千金买士却何为,一间过于十万师。

黠虏欲逃头可购,名王未猎客先知。

复制

《赠王山人》

唐顺之 〔明代〕

自笑久磷缁,还真已是迟。

偶寻赤松子,更结白云期。

短褐身将老,微言世莫知。

吾生同智北,从此问无为。

复制

《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四首 其二》

唐顺之 〔明代〕

壮猷元老旧文儒,羽戚雍容礼乐余。

吴起援枹休进剑,韦卿对垒只肩舆。

抚士严冬挟重纩,屏人半夜草阴符。

复道降人为我用,三吴深雪正擒俘。

复制

《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

唐顺之 〔明代〕

威名昔日动南荒,斧钺重分定海疆。

八镇大臣承节制,六千君子备戎行。

若营内险无如海,但练沙兵略用狼。

师老寇深为日久,伫看石画一更张。

复制

《送杨训导擢曹州掌教二首 其一》

唐顺之 〔明代〕

传魁之世久知名,君作师儒更有声。

巳道江东桃李遍,春风还被鲁诸生。

复制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三》

唐顺之 〔明代〕

朝阳何所似,云水日氤氲。

白昼鲛珠落,青天蜃阁分。

山魈迎客旆,海若识人文。

潇洒韩祠竹,清风今到君。

复制

《病中秋日作四首 其四》

唐顺之 〔明代〕

愚公本自拙于谋,癖在烟霞况未瘳。

蝉响蛩鸣分昼夜,寒灰稿木混春秋。

医方百试增身病,藿食终年与世休。

责守一无聊自慰,且忘倭寇过苏州。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