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顾炎武 / 赴东六首 其二
拼

《赴东六首 其二》

顾炎武 〔清代〕

行行过瀛莫,前途憩广川。所遇多亲知,摇手不敢言。

尔本江海人,去矣足自全。无为料虎须,危机竟不悛。

下有清直水,上有苍浪天。旦起策青骡,夕来至华泉。

复制

赴东六首 其二 - 赏析

顾炎武

作者: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其它诗文

《义士行》

顾炎武 〔清代〕

饮此一杯酒,浩然思古人。

自来三晋多义士,程婴公孙杵臼无其伦。

下宫之难何仓卒,宾客衣冠非旧日。

裤中孤儿未可知,十五年后当何时。

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一心立赵事竟成,存亡死生非所顾。

呜呼赵朔之客真奇特,人主之尊或不能得。

独有人兮,长叹空山侧。

复制

《赠刘教谕永锡》

顾炎武 〔清代〕

栖迟十载五湖湄,久识元城刘器之。

百口凋零馀仆从,一身辛苦别妻儿。

心悲漳水春犁日,目断长洲夕雁时。

独我周旋同宿昔,看君卧起节频持。

复制

《岁暮西还时李生云沾方读盐铁论》

顾炎武 〔清代〕

积雪冻关河,我行复千里。

忽闻弦诵声,远出衡门里。

在汉方盛时,言利宏羊始。

桓生书一编,恢卓有深旨。

发愤刺公卿,嗜利无廉耻。

片言折斗筲,笃论垂青史。

矧乃衰乱仍,征敛横无纪。

转饷七盘山,骨满秦川底。

太息问朝绅,食粟斯已矣。

幸哉荀卿门,尚有苞邱子。

复制

《孟秋朔旦有事于攒宫》

顾炎武 〔清代〕

秋色上陵坰,新松夹?青。

草深留虎迹,山合绕龙形。

放犊朝登垄,司香月扫庭。

不辞行潦荐,髣髴近惟馨。

《望夫石》

顾炎武 〔清代〕

威远台前春草萋,望夫冈畔夜乌啼。

九枝白日扶桑上,万叠苍山大海西。

国是秪凭三寸舌,老谋终惜一丸泥。

愁心欲共秦贞女,目断天涯路转迷。

复制

《关中杂诗 其三》

顾炎武 〔清代〕

谷口耕畬少,金门待诏多。

时清尊笔札,吾道失弦歌。

夜月辞鸡树,秋风下雀罗。

尚留园绮迹,终古重山阿。

《与友人书(节选)》

顾炎武 〔清代〕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复制

《古北口》

顾炎武 〔清代〕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复制

《八尺》

顾炎武 〔清代〕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复制

《永夜》

顾炎武 〔清代〕

永夜刀鸣动箾中,起看征雁各西东。

山怜虎阜从波涌,路识阊门与帝通。

待客荆卿愁日晚,舣舟渔父畏天风。

当时多少金兰友,此际心期未许同。

复制

《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 〔清代〕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复制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二 高渐离击筑》

顾炎武 〔清代〕

神州移水德,故鼎去山东。断霓夫人剑,残烟郭隗宫。

身留烈士后,迹混市儿中。改服心弥苦,知音耳自通。

沈沦馀技艺,忼慨本英雄。壮节悲迟晚,羁魂迫固穷。

一吟辽海怨,再奏蓟丘风。不复荆卿和,哀哉六国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