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顾炎武 / 汉三君诗 其三 昭烈
拼

《汉三君诗 其三 昭烈》

顾炎武 〔清代〕

卓矣刘豫州,雄姿类高帝。一身寄曹孙,未得飞腾势。

立志感神人,风云应时至。翻然遂翱翔,二豪安得制。

复制

汉三君诗 其三 昭烈 - 赏析

顾炎武

作者: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其它诗文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

顾炎武 〔清代〕

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

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

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

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

曾作诸生三十年,老来自种溪前田。

四百甲子颜犹少,有与疑年但一笑。

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熳皆天真。

酒酣却说神光始,感慨汍澜不可止。

老人尚记为儿时,烟火万里连江畿。

斗米三十谷如土,春花秋月同游嬉。

定陵龙驭归苍昊,国事人情亦草草。

桑田沧海几回更,只今尚有遗民老。

语罢长谣更浮白,七十年来似畴昔。

与君同是避秦人,不醉春光良可惜。

春非我春,秋非我秋。

惟有桃花年年开,溪水年年流。

为君酌酒长无愁。

复制

《义士行》

顾炎武 〔清代〕

饮此一杯酒,浩然思古人。

自来三晋多义士,程婴公孙杵臼无其伦。

下宫之难何仓卒,宾客衣冠非旧日。

裤中孤儿未可知,十五年后当何时。

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一心立赵事竟成,存亡死生非所顾。

呜呼赵朔之客真奇特,人主之尊或不能得。

独有人兮,长叹空山侧。

复制

《北岳庙》

顾炎武 〔清代〕

曲阳古名邦,今日称下县。

岳祠在其中,巍峨奉神殿。

体制匹岱宗,经营自雍汴。

鹤驾下层霄,宸香閟深院。

睒䁑鬼目狞,盘蹙松根转。

白石睇穹文,丹楹仰流绚。

肇典在有虞,望秩群神遍。

时巡岁即暮,归格牲斯荐。

自此沿百王,彬彬著纪传。

恒山跨北极,自古无封禅。

赖以镇华戎,帝王得南面。

河朔多彊梁,燕云屡征战。

赫赫我阳庚,区分入邦甸。

告祈无阙事,降福蒙深眷。

周封乔岳柔,禹别高山奠。

疆吏少干城,神州恣奔践。

祠同宋社亡,祭卜伊川变。

再拜出庙门,呜呼泪如霰。

复制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 其一》

顾炎武 〔清代〕

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

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

綵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

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

复制

《骊山行》

顾炎武 〔清代〕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

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

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亦有英君御区宇,终日忧勤思下土。

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一朝大运合崩颓,三宫九市横豺虎。

玄宗西幸路仍迷,宜白东迁事还沮。

我来骊山中哽咽,四顾徬徨无可语。

伤今吊古怀坎轲,呜呼其奈骊山何。

复制

《秋雨》

顾炎武 〔清代〕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

尚冀异州贤,山川恣搜寻。

秋雨合淮泗,一望无高深。

眼中隔泰山,斧柯未能任。

车没断崖底,路转崇冈岑。

客子何所之,停骖且长吟。

夸父念西渴,精卫怜东沈。

何以解吾怀,嗣宗有遗音。

复制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

顾炎武 〔清代〕

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驷流萍度此生。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

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

复制

《古北口》

顾炎武 〔清代〕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复制

《郝将军太极滇人也天启中守沾益余于叙功疏识其姓名今为医客于吴之上津桥言及旧事感而有赠》

顾炎武 〔清代〕

曾提一旅制黔中,水蔺诸酋指顾空。

入楚廉颇犹未老,过秦扁鹊更能工。

风高剑气蛉川外,水沸茶声鹤涧东。

桥畔相逢不相识,漫将方技试英雄。

复制

《永夜》

顾炎武 〔清代〕

永夜刀鸣动箾中,起看征雁各西东。

山怜虎阜从波涌,路识阊门与帝通。

待客荆卿愁日晚,舣舟渔父畏天风。

当时多少金兰友,此际心期未许同。

复制

《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 〔清代〕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复制

《济南·其一》

顾炎武 〔清代〕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积气苍茫含斗宿,馀波瀺灂吐鱼龙。

还思北海亭中客,胜会良时不可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