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納蘭性德 / 望江南·詠弦月
拼 译 译

《望江南·詠弦月》

納蘭性德 〔清代〕

初八月,半鏡上青霄。

斜倚畫闌嬌不語,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飄。

望江南·詠弦月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妝鏡,懸掛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欄杆上嬌媚不語,梅花的影子隨着月光暗暗移過紅橋。北風吹來,裙裾飄飄。

注釋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初八月:上弦月,即農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後的月亮。青霄:藍天,天空。畫闌:刻有畫圖的欄杆。紅橋:當指有雕飾的橋,或僅僅是對橋的雅稱。一說為位於瘦西湖南端的紅橋,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原為紅色欄杆的木橋,後在乾隆元年改建為拱形石橋,取名虹橋。裙帶北風飄:語出李端《拜新月》: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清)納蘭容若著;蘇纓注評.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301頁

望江南·詠弦月 - 賞析

古詩詞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盡。詞人駕馭文字,舉重若輕,而形往神留,藝術造詣極深。納蘭的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這首小詞清麗空靈。前兩句平淡起筆,以碧空懸半鏡喻初八上弦之月,隨意着墨之間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後接以倚闌不語的嬌人情景,又轉而刻畫月移梅影極蘊情昧的景象。清初著名文人吳綺在《揚州鼓吹詞序》中是這樣描述它的:

朱欄數丈,遠通兩岸,彩虹臥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曲檻雕盈,鱗次環繞,綿亘十餘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畫船,掩映出沒於其間,誠一郡之麗觀也。

戲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麗人靚妝照明鏡中」。在橋上觀瘦西湖美不勝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憑欄弔古,吟詩賦文。連通兩岸的紅欄木橋,荷花飄香楊柳映色,春夏之際空氣中浮動着樂聲香氣,在這精工雕畫的紅橋四周形成一種令人沉迷的情境。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稹(後人亦稱王漁洋)也是為紅橋之美深深着迷的人之一。康熙三年(1664年)春,他與諸名士游賞紅橋,一連作了《冶春絕句》二十首,其中膾炙人口的一首是:紅橋飛跨水當中,日午畫船橋下過,一字欄杆九曲紅。衣香人影太匆匆。唱和者更眾,一時形成「江樓齊唱《冶春》詞」的空前盛況。由此可見,此處所狀情景,定是精工華美之至,才能讓多少文人才子對它傾心不已。而在這樣一個夜晚,初八之上弦月斜掛天邊,雕欄畫棟在清輝之下寂寂無聲,妻子獨倚畫闌,不語,不言。這清空之中出現的縹緲人跡,在讀者尚未回過神來的時候又已漸遠,梅枝搖曳,疏影亂,暗香淺。

最後「裙帶北風飄」一句,來自唐朝李端《拜新月》一詩。納蘭這一句化用可謂巧妙。李端詩中所寫,是為少女拜月的情態。詩中少女因心中許多言語無可訴說,故無奈而寄託明月。而納蘭詞中這上弦月夜獨立畫橋的女子,內心有相似愁緒。其實,月輝清冷空靈,女子對月所思,非愁怨即祈望,直書反失之淺露。現只描摹月下獨立,只勾勒心緒悠遠,情意更醇,韻味更濃。空街無人,臨風對月,縹緲之形,真純之情,可憐惜之態,不由讓人思及《洛神賦》中「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皎皎兮若輕雲之閉月」等句,令人神往。而縱觀全詞,這神秘女子於寒風之中,觀月,離去,已置讀者於似聞不聞、似解不解之間,而末句以風中飄動的羅帶,暗指李端《拜新月》詩意,似純屬客觀描寫,不涉及人物內心,但人物內心的思緒蕩漾,卻從羅帶中斷續飄出,使人情思縈繞,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自「斜倚畫闌嬌不語」一句起,接連三句可謂精勾細畫,刻意描繪,而筆鋒落處,卻又輕如蝶翅。

表面看,似即寫詞人的所見所聞,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線條勾勒輪廓。而空遠之景與羅帶翻飛的細節彼此映襯,人物亭立的倩影躍然紙上,沁人肌髓,這正是詞人高超藝術功力所在。一詞五句而能翻轉折進,於平淡中饒蘊深情,確是渾樸超妙。前後相映之間,詞人的無聊心緒、無限愁情,全在其中了。▲

清)納蘭容若著;聶小睛編.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02:第351頁

望江南·詠弦月 - 創作背影

這首詞的寫作時間不詳。據詞意可知,一日晚,作者和閨中佳人(妻子)在月下說話,作者看見佳人倩影,心生憐愛之情,於是寫下這首詞。

《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第203頁

納蘭性德

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其它诗文

《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

納蘭性德 〔清代〕

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

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

枇杷花底校書人。

复制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納蘭性德 〔清代〕

晚來風起撼花鈴。

人在碧山亭。

愁里不堪聽。

那更雜、泉聲雨聲。

無憑蹤跡,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

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

《虞美人·風滅爐煙殘灺冷》

納蘭性德 〔清代〕

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

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納蘭性德 〔清代〕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

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己。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

清淚盡,紙灰起。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納蘭性德 〔清代〕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

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

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

納蘭性德 〔清代〕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

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閒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

信回剛道別多時。

《採桑子·白衣裳憑朱闌立》

納蘭性德 〔清代〕

白衣裳憑朱闌立,涼月趖西。

點鬢霜微,歲晏知君歸不歸?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

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

《採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納蘭性德 〔清代〕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

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夜合花》

納蘭性德 〔清代〕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花榮。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

對此能銷忿,旋移迎小楹。

《卜算子·新柳》

納蘭性德 〔清代〕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

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如夢令》

納蘭性德 〔清代〕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复制

《江行》

納蘭性德 〔清代〕

木落江已空,清輝澹鷗鷺。

不見系纜石,寒潮沒瓜步。

帆移清楓林,人歸白沙渡。

似有山猿啼,窈然瀟湘暮。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