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譚嗣同 / 有感
拼 译 译

《有感》

譚嗣同 〔清代〕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复制

有感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世間沒有什麼事物能抵得過對於春天消逝的憂愁,應當面對蒼天痛哭一場才罷休。

四萬萬人民啊一起痛哭吧,遼闊的遠方哪裡還有中國的疆土!

注釋

抵:抵得過。

春愁:對於春天消逝的憂愁。這裡指對於國事飄搖、國勢衰微的憂愁。

合:應該。

蒼冥:蒼天。

一哭休:痛哭一場才罷休。

四萬萬人:當時中國人口有四萬萬。四萬萬,四億。

神州:戰國時騶衍稱中國為「赤縣神州」。後世用它作為中國的代稱。

有感 - 賞析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首詩寫面對國土被侵、主權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機,詩人滿懷悲痛和無助,雖身處陽光和煦的春日,仍無法慰藉內心深處的愁緒,詩人憂國憂民,感懷於國家的懦弱與苦難,困惑國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不禁與同胞們一起潸然淚下。全詩風格悲愴蒼涼,情感濃烈真摯,閃爍着愛國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這首詩是一首寫大憂和大痛的七言絕句。首句「世間無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間沒有什麼能夠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極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這個動詞使後面春愁一詞一下子具體化形象化了,並給人無盡的想象。春天本來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戰爭失敗而與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從此,為春天留下了民族恥辱的陰影。當春天再次來臨時,這種亡國之恨當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銘心的。

  第二句「合向蒼冥一哭休」,緊承首句,進一步寫悲。只有面對蒼天,放聲痛哭一場才能罷休,然而這「哭」字又不僅僅寫悲,因為是向着蒼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憤。第三句「四萬萬人齊下淚」,由個人悲轉向億萬廣大同胞悲,表現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時也表明了詩人的思想情緒與億萬廣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處是神州」,點明了以上三句所寫憂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蒼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不知到底在何處。被帝國主義瓜分了,這必然使詩人和全國億萬人民痛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國土淪陷、國家危亡的無限憂慮和悲痛,表達了對清王朝腐敗無能、賣國求榮的憤慨,但這首詩寫憂寫痛並不使人沉溺於憂愁和悲痛,而給人一種催人警醒、奮爭的潛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視野廣闊,筆力沉重,以反詰收束,更增添了悲痛感慨的力量,這是此詩寫作上的特色。

1、 陳長喜.中國歷代名詩賞讀: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828-829
2、 路則省.愛國主義教育辭典:大連出版社,1991:516-517

有感 - 創作背影

  此詩作於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春。先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因甲午戰爭戰敗而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對譚嗣同刺激極大。他在《興算學議》中說:「經此創巨痛深,乃始屏棄一切……當饋而忘食,既寢而屢興,繞屋傍徨,未知所出。」因此,當又一個春天來臨之際,他又激起了萬斛「春愁」,作了這首詩。

譚嗣同

作者:譚嗣同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今湖南省瀏陽市)人,生於順天府(今北京市),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譚嗣同其它诗文

《秦嶺》

譚嗣同 〔清代〕

秦山奔放競東走,大氣莽莽青嵯峨。至此一束截然止,狂瀾欲倒回其波。

百二奇險一嶺扼,如馬注坂勒於坡。藍水在右丹水左,中分星野凌天河。

唐昌黎伯伯曰愈,雪中偃蹇曾經過。於今破廟兀千載,歲時尊俎祠岩阿。

關中之游已四度,往來登此常悲歌。仰公遺像慕厥德,謂鈍可厲頑可磨。

由漢迄唐道誰寄,董生與公餘無他。公之文章若雲漢,昭回天地光羲娥。

文生於道道乃本,後有作者皆枝柯。惟文惟道日趨下,賴公崛起蠲沈疴。

我昔刻厲躡前躅,百追不及理則何。才疏力薄固應爾,就令有得必坎坷。

觀公所造豈不善,猶然舉世相譏訶。是知白璧不可為,使我奇氣難英多。

便欲從軍棄文事,請纓轉戰腸堪拖。誓向沙場為鬼雄,庶展懷抱無蹉跎。

生平渴慕矍鑠翁,馬革一語心漸摩。非曰髮膚有弗愛,涓埃求補邦之訛。

班超素惡文墨吏,良以無益徒煩苛。謹再拜公與公別,束卷不復事吟哦。

短衣長劍入秦去,亂峰洶湧森如戈。

复制

《雪夜》

譚嗣同 〔清代〕

雪夜獨行役,北風吹短莎。凍雲侵路斷,疲馬怯山多。

大地白成曉,長溪寒不波。澄清杳難問,關塞屢經過。

复制

《到家 其二》

譚嗣同 〔清代〕

別來三見流火星,秋風猿鶴哀前汀。誰知骨肉半人鬼,惟有亂山終古青。

复制

《贈入塞人》

譚嗣同 〔清代〕

一騎龍沙道路開,王庭風雨會群才。筆攜上國文光去,劍帶單于頸血來。

柳外家山陶令宅,夢中秋色李陵台。歸舟未忘鐃歌興,更譜防邊畫角哀。

复制

《和景秋坪侍郎甘肅總督署拂雲樓詩二篇 其一》

譚嗣同 〔清代〕

作賦豪情脫幘投,不關王粲感登樓。煙消大漠群山出,河入長天落日浮。

白塔無儔飛鳥迥,蒼梧有淚斷碑愁。驚心梁苑風流盡,欲把興亡數到頭。

复制

《漢上紀事 其三》

譚嗣同 〔清代〕

遼兒曾奉使,主父竟窺鄰。厚德終歸宋,無人莫謂秦。

橋門虛入侍,漢室重和親。轉悼南征者,淒涼問水濱。

复制

《漢上紀事 其一》

譚嗣同 〔清代〕

滄海橫流日,長城人款年。雁臣皆北向,馬市亦南遷。

冒頓雄心在,餘皇夜語傳。耀兵驕未已,江上試投鞭。

复制

《陝西道中二篇 其一》

譚嗣同 〔清代〕

曾聞剝棗舊風流,八月寒蟬四野秋。翻恨此行行太早,棗花香里過豳州。

复制

《到家 其一》

譚嗣同 〔清代〕

孤嶺破煙石徑微,灣頭細雨鸕鶿飛。有人日暮倚門望,應念歸人歸未歸。

复制

《陝西道中二篇 其二》

譚嗣同 〔清代〕

虎視龍興竟若何,千秋劫急感山河。終南巨刃摩天起,怪底關中戰伐多。

复制

《隴山》

譚嗣同 〔清代〕

古來形家者流談山水,雲皆源於西北委於東。三條飛舞趨大海,山筋水脈交相通。

我謂水之流兮,始分而終合,夫豈山之峙兮,愈歧而愈弱。

吁嗟乎,水則東入不極之滄溟,山則西出無邊之沙漠。

錯亘乾坤萃兩隅,氣象縱橫浩寥霩。昔我持此言,密默不敢論。

足跡遍隴石,了了識本原。隴石之山崛然起,號召峰巒俱至此。

東南培塿小於拳,雜沓西行萬餘里。漸行漸巨化為一,恍若朝宗匯群水。

其上寬廣不可計,肉張骨大狀殊異。欲斷不斷勢相蹙,誰信人間猶有地。

譬如亡秦以上之文章,鼓盪寥天仗真氣。不復矜言小波磔,橫空一往茫無際。

策我馬,曳我裳,天風終古吹琅琅。何當直上崑崙巔,曠觀天下名山萬疊來蒼茫。

山蒼茫,有終止。吁嗟乎,山之終兮水之始。

复制

《漢上紀事 其二》

譚嗣同 〔清代〕

微聞夏元昊,少小即兇殘。法令輕戎索,威儀辱漢官。

行看飛羖䍽,豈是召呼韓。帛樹休相擬,熙朝禮數寬。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