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納蘭性德 / 長相思·山一程
拼 译 译

《長相思·山一程》

納蘭性德 〔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复制

長相思·山一程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刮着風、下着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溫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注釋

長相思。唐教坊曲,雙翅小令。又名《雙紅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千帳燈:皇帝出巡臨時住宿的行帳的燈火。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guō):聲音嘈雜,這裡指風雪聲。

故園:故鄉,這裡指北京;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參考資料:完善

1、 丁成泉,唐玲玲,田蕙蘭,黃濟華 .古今詩粹 :教育出版社 ,1985.04. :第382頁 .
2、 王大績,靳文玲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大全 :農村讀物出版社 ,2011.09 :第192頁 .

長相思·山一程 - 賞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紮,夾雜着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複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裡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

  這裡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本應春風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導致納蘭並不能夠安穩享受那種男兒征戰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嚴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着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於扈從的情懷。」「夜深千帳燈」既是上片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換,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經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準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卻燈光熠熠,為什麼羈旅勞頓之後深夜不寐呢?

  下片側重遊子思鄉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狂風驟雪的荒寒景象。這是以哀景襯傷情,風雪載途,行者鄉思更烈。疊用兩個一更,突出塞外捲地狂風,鋪天暴雪扑打帳篷經久息的情景;也從一個側面寫出了天寒地凍之夜,人之輾轉難眠的狀態。聒碎鄉心夢不成呼應上片的夜深千帳燈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寢的原因。着一聒字,突出了風雪聲響之巨;且極具擬人味,仿佛這風雪也通人心似的,徹夜念叨着故園的人事,讓人心潮起伏。聒碎鄉心,用的是誇張手法,形象地表現了一夜征人盡望鄉的愁腸百轉的心態。故園無此聲,交代了夢不成的原因:故鄉是沒有這樣的連綿不絕的風雪聒噪聲的,當然可以酣然入夢;而這邊塞苦寒之地,怎比鍾靈毓秀之京都,況且又是暴風雪肆虐的露營之夜,加之鄉心的重重裹挾,就更難入夢了。結尾這一句直截地表達了征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意。

  從總的來說,上闋寫面、寫外,鋪陳壯觀;下闋寫點、寫內,曲描心情。選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風雪、燈火聲音。又採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語句,輕巧排列,對應整齊。信手拈來,不顯雕琢。全篇融細膩情感於雄壯景色之中,盡顯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帳燈,風,雪等大的物像,來寄託細膩的情感思緒。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沒有一般邊塞詩的大氣、沉痛、悲涼、雄壯,而是風格婉約,筆調纏綿,少了抑揚頓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兒的纏綿情態。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1、 (清)納蘭性德著 .納蘭詞典評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1.01 :第73頁 .
2、 藍光中 .歷代詩歌選讀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1.01. :第313頁 .

長相思·山一程 - 創作背影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雲南平定,康熙帝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淒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納蘭性德

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其它诗文

《赤棗子》

納蘭性德 〔清代〕

風淅淅,雨織織。

難怪春愁細細添。

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复制

《天仙子·淥水亭秋夜》

納蘭性德 〔清代〕

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蹙損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難睡。

西風月落城烏起。

复制

《盧子諒時興》

納蘭性德 〔清代〕

代謝感時序,迭微嘆日月。

憝彼鶗鴂鳴,忍此眾芳歇。

林園無鮮蕊,原野飛隕葉。

王孫傷歲暮,志士勵窮節。

勁莛矗驚飆,貞松翠霜雪。

昂昂澤中雉,矯矯韝同鷢。

物性不可渝,人寧不如物?努力崇明義,豈為威武屈。

复制

《菩薩蠻·隔花才歇廉纖雨》

納蘭性德 〔清代〕

隔花才歇廉纖雨,一聲彈指混無語。

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

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

《虞美人·風滅爐煙殘灺冷》

納蘭性德 〔清代〕

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

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納蘭性德 〔清代〕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

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菩薩蠻·窗前桃蕊嬌如倦》

納蘭性德 〔清代〕

窗前桃蕊嬌如倦,東風淚洗胭脂面。

人在小紅樓,離情唱《石州》。

夜來雙燕宿,燈背屏腰綠。

香盡雨闌珊,薄衾寒不寒。

《昭君怨·深禁好春誰惜》

納蘭性德 〔清代〕

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佇立。

別院管弦聲,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謝,繡被春寒今夜。

寂寂鎖朱門,夢承恩。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納蘭性德 〔清代〕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

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己。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

清淚盡,紙灰起。

《踏莎行·倚柳題箋》

納蘭性德 〔清代〕

倚柳題箋,當花側帽,賞心應比驅馳好。

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

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

小樓明月鎮長閒,人生何事緇塵老。

《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

納蘭性德 〔清代〕

已慣天涯莫浪愁,寒雲衰草漸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樓。

伴我蕭蕭惟代馬,笑人寂寂有牽牛,勞人只合一生休。

《鬢雲松令·枕函香》

納蘭性德 〔清代〕

枕函香,花徑漏。

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

時節薄寒人病酒,剗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

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

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