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苏轼 / 百步洪二首
拼

《百步洪二首》

苏轼 〔宋代〕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时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

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以为陈迹,岿然而叹。

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磨。

不似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复制

百步洪二首 - 赏析

此诗的前半写舟行洪中的惊险,后半纵谈人生的哲理。

前半一大段开头四句写长洪为乱石所阻激,陡起猛落,急湍跳荡。舟行其间,就像投掷梭子一样,就连经常驾船的熟练水手,也会大声叫唤,甚至水边的野鸭,也都惊飞起来。一线急流,和乱石互相磋磨,发出撞击的声响。后四句连用妙喻,形容这水波有如狡兔的疾走,鹰隼的猛落,如骏马奔下千丈的险坡,这轻舟如断弦离柱,如飞箭脱手,如飞电之过隙,如荷叶上跳跃的水珠,光怪离奇,势难控制。前两句写水波的猛势,后两句写船在波涛上动荡的情景,有声有势,渲染入神。接着以“四山眩转”等四句写船上乘客此时的感受:人们处于轻舟之中,仿佛四面的山峰都在旋转;急风掠过耳边,使人心动神驰。所见的是流沫飞逝,百漩千涡。在这奇险当中,虽说精神为之一快,却料想不到凭着秋水之涨,江水竟然有如此的威力。“崄中”两句,总结形容水势的前文,转而开展纵谈哲理的后半,是承上启下之笔。

后半篇大段,专谈哲理。“我生”以下六句,是由序文中所说人生会晤无常所引起的感慨。首两句是说:人生在世,生命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流逝的,好比逝水一样,在不舍昼夜地流逝着。但人的意念,却可以任意驰骋,能不为空间时间所限制,一转念的瞬息之间,就可以越过辽远的新罗。“一念逾新罗”是化用佛家语:“新罗在海外,一念已逾。”(见《传灯录》卷二三),又发挥了庄子“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的思想(《庄子·在宥》),表明生命虽然会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辞》),任听自然去支配;意志倒是可以由人们自己掌握,不为造物所主宰。“纷纷争夺”两句感叹说:人们在世间,不少人只知道争权夺利,好似处在醉梦里一般。然而世事沧桑,变化极快。谁能相信洛阳宫门前的铜驼,竟会埋没在荆棘里面呢?这种世事变化的反复,看起来比洪水的奔流还要快些,可谁又能理解呢?后两句“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是说觉悟过来,俯仰之间,便像已经越过了千种劫波,就是说失去了许多光阴。千劫,意即很长时间;“劫”是梵文佛家语“劫波”的省称。再回头看看流水,则依然盘曲如故。就以百步洪而言,也还是安闲自得的。以上六句是作者对生命、意念和世事的看法,杂揉了佛家道家的思想。

“君看”以下四句:是就行舟洪中的人说的。先说,古人在这百步洪里,也留下了不少遗迹,但是其人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岸边的苍石上,还留有蜂巢一般的篙眼。然后说,但如能此心无所住著,自己的思想能够旷达,即便自然界运行得再快,也与他无妨。“住”,即住著,是佛家语,“僵化”的意思。《金刚经》里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活,诗中采用了这种说法,以示人要自求解脱,不被外物所拘牵。结尾两句:“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总束前文,悠然而止,表明关于人生的哲理,前面已经说了个梗概,至此,各人都该离船上马转向归途了;再多说多辩,参寥禅师是会呵责人们的。诗的这一大段,总起来讲,是解说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人应超脱旷达,不为外物所奴役的道理。诗的结尾,非常幽默,足以显示诗人笔之所至、无所不适的超迈风格。

综观全诗,前半写景,有滩陡涡旋,一波三折之势;后半谈哲理,极飘逸超脱、不为事物限制之妙。苏轼诗风格上的一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在这首诗中写洪波湍急,在四句中连用七种比喻,各极其态,各逞其妍,笔墨淋漓恣肆,蔚为壮观,千古罕见。谈哲理部分,参入佛家思想,运以庄子文笔,启示人们应掌握自己的意念,力求超越时空的局限,以开脱胸襟求得自由。虽混杂了一些佛、道的消极因素,但从述真、乐观,不受环境支配这些方面来说,又具有积极的一面。此诗的艺术性是高超的,所谓行气如虹,行神如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答谢民师书》),可以作为此诗艺术手法的注脚。▲

马祖熙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1-393

百步洪二首 - 创作背影

百步洪在徐州东南二里。悬流湍急,乱石激涛,最为壮观,今已不存。根据诗序可知,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秋,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曾与诗僧参寥一同放舟游于此,写下这两首诗。

马祖熙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1-393

苏轼

作者: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其它诗文

《蝶恋花·春景》

苏轼 〔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贺新郎·夏景》

苏轼 〔宋代〕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书李公择白石山房》

苏轼 〔宋代〕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

若见谪仙烦寄语,康山头白早归来。

复制

《迁居之夕闻邻舍儿诵书欣然而作》

苏轼 〔宋代〕

幽居乱蛙黾,生理半人禽。

跫然已可喜,况闻弦诵音。

儿声自圆美,谁家两青衿。

且欣习齐咻,未敢笑越吟。

九龄起韶石,姜子家日南。

吾道无南北,安知不生今。

海阔尚挂斗,天高欲横参。

荆榛短墙缺,灯火破屋深。

引书与相和,置酒仍独斟。

可以侑我醉,琅然如玉琴。

复制

《南歌子(和前韵)》

苏轼 〔宋代〕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

且将新句琢琼英。

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复制

《雨中花慢》

苏轼 〔宋代〕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

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

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

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著猜防。

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

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复制

《十一月十三日与几先自竹西来访庆老不见独与》

苏轼 〔宋代〕

卷卷长廊走黄叶,席帘垂地香烟歇。

主人待来终不来,火红销尽灰如雪。

复制

《浣溪沙(和前韵)》

苏轼 〔宋代〕

霜鬓真堪插拒霜。

哀弦危柱作伊凉。

暂时流转为风光。

未遣清尊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

金钗玉腕泻鹅黄。

复制

《菩萨蛮(感旧)》

苏轼 〔宋代〕

玉笙不受朱唇暖。

离声凄咽胸填满。

遗恨几千秋。

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国酒。

泫泪攀枯柳。

莫唱短因缘。

长安远似天。

复制

《绝句》

苏轼 〔宋代〕

春来濯濯江边柳,秋後离离湖上花。

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