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江神子·恨別
拼 译 译

《江神子·恨別》

蘇軾 〔宋代〕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江神子·恨別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流離天涯,思緒無窮無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別離。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淚贈別。你問春天還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誰一同欣賞?三月的隋堤,春水緩緩。此時鴻雁北歸,我卻要到飛鴻過冬的湖州。回望舊地,清清淺淺的泗水在城下與淮河交匯。想要讓泗水寄去相思的千點淚,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注釋江神子:詞牌名,即「江城子」。東風:代指春天。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於隋朝而得名。背歸鴻:詞人南下湖州(今屬浙江)而大雁北飛,所以說是「背歸鴻」。彭城:即徐州,漢高祖劉邦的家鄉。楚江:即泗水。▲

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57 .

江神子·恨別 - 賞析

此詞作於元豐二年(1079)三月,為蘇軾由徐州調至湖州途中。詞中化用李商隱《無題》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句意,將積鬱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發了作者對徐州風物人情無限留戀之情,並在離愁別緒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詞的上片以感慨起調,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無窮無盡。「天涯流落」,深寓詞人的身世之感。蘇軾外任多年,類同飄萍,自視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南北輾轉,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這一句同時也飽含着詞人對猝然調離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卻匆匆」兩句,轉寫自己與徐州人士的交往,對邂逅相逢的喜悅,對驟然分別的痛惜,得而復失的哀怨,溢於言表。「攜手」兩句,寫他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最後離開此地時依依惜別的動人一幕。「攜手佳人」,借與佳人乍逢又別的感觸言離愁。「和淚折殘紅」,寫作者面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不忍離去,同時也是寫離徐的時間,啟過拍「為問」三句。末三句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問東風尚余幾許,感嘆縱使春光仍在,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此三句通過寫離徐後的孤單,寫對徐州的依戀,且筆觸一波三折,婉轉抑鬱。

詞的下片即景抒情,繼續抒發上片未了之情。過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寫詞人離徐途中的真景,將浩蕩的悲思注入東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歸鴻,去吳中」,亦寫途中之景,而意極沉痛。春光明媚,鴻雁北歸故居,而詞人自己卻與雁行相反,離開徐州熱土,南去吳中湖州。蘇軾是把徐州當成了他的故鄉,而自嘆不如歸鴻。「彭城」即徐州城。「清泗與淮通」暗寓作者不忍離徐,而現實偏偏無情,不得不背鴻而去,故於途中頻頻回顧,直至去程已遠,回顧之中,唯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着淮水脈脈流去。看到泗水,觸景生情,自然會想到徐州(泗水流經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於沉痛之中交織着悵惘的情緒。徐州既相逢難再,因而詞人慾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無奈楚江(指泗水)東流,相思難寄,令詞人不禁悵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淚,情真意厚,且想象豐富,造語精警;而楚江東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感情沉痛、悵惘,讀之令人腸斷。

此詞寫別恨,採用了化虛為實的藝術手法。作者由分別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吳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別時之「和淚」,想到別後的「寄淚」。這樣,離愁別緒更顯深沉、哀婉。結句「流不到,楚江東」,別淚千點因春水溶溶而愈見浩蕩,猶如一聲綿長的浩嘆,久遠地迴響在讀者的心頭。▲

唐圭璋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690-692 .

江神子·恨別 - 創作背影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請求出京任職。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隨後調往湖州任知州。此詞即作於蘇軾由徐州調至湖州途中。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90-692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感舊詩(並引)》

蘇軾 〔宋代〕

嘉祐中,予與子由同舉制策,寓居懷遠驛,時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一日,秋風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離合之意。

自爾宦遊四方,不相見者十常七八。

每夏秋之交,風雨作,木落草衰,輒悽然有此感,蓋三十年矣。

元豐中,謫居黃岡,而子由亦貶筠州,嘗作詩以記其事。

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月復出領汝陰,時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詩,留別子由而去。

床頭枕馳道,雙闕夜未央。

車轂鳴枕中,客夢安得長。

新秋入梧葉,風雨驚洞房。

獨行慚月影,悵焉感初涼。

筮仕記懷遠,謫居念黃岡。

一往三十年,此懷未始忘。

扣門呼阿同,(子由,一字同叔。

)安寢已太康。

青山映華發,歸計三月糧。

我欲自汝陰,徑上潼江章。

想見冰槃中,石密與柿霜。

(予欲請東川而歸,二物皆東川所出。

)憐子遇明主,憂患已再嘗。

報國何時畢,我心久已降。

复制

《去年秋偶游寶山上方入一小院闃然無人有僧隱》

蘇軾 〔宋代〕

此雲闍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潤還復至其室則死葬數月矣作詩題其壁雲師來寶山,一住十五秋。

讀書常閉戶,客至不舉頭。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憂。

我初無言說,師亦無對酬。

今來復扣門,空房但颼飀。

雲已滅無餘,薪盡火不留。

卻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夢,事過吾何求。

复制

《少年時嘗過一村院見壁上有詩云夜涼疑有雨院》

蘇軾 〔宋代〕

佛燈漸暗飢鼠出,山雨忽來修竹鳴。

知是何人舊詩句,已應知我此時情。

复制

《和孫叔靜兄弟李端叔唱和》

蘇軾 〔宋代〕

病骨瘦欲折,霜髯籋更疏。

喜聞新國政,兼得故人書。

秉燭真如夢,傾杯不敢余。

天涯老兄弟,懷抱幾時攄。

复制

《虞美人·述懷》

蘇軾 〔宋代〕

歸心正似三春草。

試著萊衣小。

橘懷幾日向翁開。

懷祖已瞋文度、不歸來。

禪心已斷人間愛。

只有平交在。

笑論瓜葛一枰同。

看取靈光新賦、有家風。

《水龍吟·小溝東接長江》

蘇軾 〔宋代〕

小溝東接長江,柳堤葦岸連雲際。

煙村瀟灑,人閒一哄,漁樵早市。

永晝端居,寸陰虛度,了成何事。

但絲蓴玉藕,珠粳錦鯉,相留戀,又經歲。

因念浮丘舊侶,慣瑤池、羽觴沈醉。

青鸞歌舞,銖衣搖曳,壺中天地。

飄墮人間,步虛聲斷,露寒風細。

抱素琴,獨向銀蟾影里,此懷難寄。

《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

蘇軾 〔宋代〕

梧桐葉上三更雨。

驚破夢魂無覓處。

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

猶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新城道中·其一》

蘇軾 〔宋代〕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漁家傲·贈曹光州》

蘇軾 〔宋代〕

些小白須何用染。幾人得見星星點。作郡浮光雖似箭。君莫厭。也應勝我三年貶。我欲自嗟還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漸。千鈞重擔從頭減。

复制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

蘇軾 〔宋代〕

高亭廢已久,下有種魚塘。

暮色千山入,春風百草香。

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

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

复制

《新年五首 其二》

蘇軾 〔宋代〕

北渚集群鷺,新年何所之。盡歸喬木寺,分占結巢枝。

生物會有役,謀身各及時。何當禁畢弋,看引雪衣兒。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