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陈与义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
拼 译 译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

陈与义 〔宋代〕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复制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里低声吟唱。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从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参考资料:

1、 《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编委会主编 .宋词·中国文化长廊中的又一明珠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35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 - 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坡。南宋黄升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铸亦复如是,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不过,他既然擅长作诗,晚岁填词,运以诗法,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与苏相近了。以诗法入词,固然可以开拓内容,独创新意,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词意。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但是苏词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 - 创作背影

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陈与义

作者: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其它诗文

《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

陈与义 〔宋代〕

潇湘之流碧复碧,上有铁立千寻壁。

河朔功就人与能,湖南碑成江动色。

文章得意易为好,书杂矛剑天假力。

四百年来如创见,雷公雨师知此石。

小儒五载忧国泪,杖藜今日溪水侧。

欲搜奇句谢两公,风作浪涌空心恻。

复制

《中秋不见月》

陈与义 〔宋代〕

去年中秋端正月,照我霑襟万条血。

姮娥留笑侍今年,净洗金觥对银阙。

高唐妬归心不闲,招得对姨同作难。

岂惟恨满月宫里,肠断西山吴采鸾。

却疑周生怀月去,待到三更黑如故。

人间今乏赵知微,无复清游继天柱。

南枝乌鹊不敢哗,倚杖三叹风枝斜。

明年强健更相约,会见林间金背螟。

复制

《陪粹翁举酒於君子亭下海棠方开》

陈与义 〔宋代〕

世故驱人殊未央,聊从地主借绳床。

春风浩浩吹游子,暮雨霏霏湿海棠。

去国衣冠无态度,隔帘花叶有辉光。

使君礼数能宽否,酒味撩人我欲狂。

复制

《次韵答张迪功坐上见贻张将赴南都任二首》

陈与义 〔宋代〕

千首能轻万户侯,诵君佳句解人忧。

梦阑尘里功名晚,笑罢尊前岁月流。

世事无穷悲客子,梅花欲动忆吾州。

明朝又作河梁别,莫负平生马少游。

复制

《南柯子(塔院僧阁)》

陈与义 〔宋代〕

矫矫千年鹤,茫茫万里风。

阑干三面看秋空。

背插浮屠千尺、冷烟中。

林坞村村暗,溪流处处通。

此间何似玉霄峰。

遥望蓬莱依约、晚云东。

复制

《食笋》

陈与义 〔宋代〕

竹君家多材,楚楚皆席珍。

成行着锦袍,玉色映市人。

惠然集吾宇,老眼檐光新。

麯生亦税驾,共慰藜藿贫。

不待月与影,三人宛相亲。

可怜管城子,头秃事苦辛。

按谱虽同宗,闻道隔几尘。

诗成聊使写,一笑惊比邻。

复制

《衡岳道中》

陈与义 〔宋代〕

城中望衡山,浮云作飞盖。

朅来岩谷游,却在浮云外。

复制

《暝色》

陈与义 〔宋代〕

残辉度平野,列岫围青春。

柴门一枝筇,日暮栖心神。

暝色着川岭,高低郁轮囷。

水光忽倒树,山势欲傍人。

万化元相寻,幽子意自新。

肃肃夜舟久,空明动边垠。

田鹤吟相应,我独无荒邻。

短篇不可就,所寄聊一伸。

复制

《甘棠道中》

陈与义 〔宋代〕

笋舆碍石一悠然,正月微风意已便。

桃花向来浑不数,山中时见绝堪怜。

复制

《雨晴徐步》

陈与义 〔宋代〕

百年几晴朝,徐步山径湿。

忽悟春已深,鸣禽飞相及。

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

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

复制

《观江涨》

陈与义 〔宋代〕

涨江临眺足消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併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

陈与义 〔宋代〕

路断赤墀青琐贤,土龙同此屋三间。

愁边潘令鬓先白,梦里老莱衣更班。

欲学大招那有赋,试谋小隐可无山。

一钱留得真堪笑,未到囊空犹是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