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方來 /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拼 译 译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方來 〔宋代〕

歲星入漢年,方朔見明主。

調笑當時人,中天謝雲雨。

一去麒麟閣,遂將朝市乖。

故交不過門,秋草日上階。

當時何特達,獨與我心諧。

置酒凌歊台,歡娛未曾歇。

歌動白紵山,舞回天門月。

問我心中事,為君前致辭。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

大聖猶不遇,小儒安足悲。

雲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

毒草殺漢馬,張兵奪雲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擁殭屍。

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

咸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

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

賴得契宰衡,持鈞慰風俗。

自顧無所用,辭家方來歸。

霜驚壯士發,淚滿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違。

終當滅衛謗,不受魯人譏。

复制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 賞析

歲星入漢年,方朔(shuò)見明主。
在木星下凡落入漢朝的那一年,東方朔侍奉漢武帝這位英明的君主。
歲星:即木星。古人以其歲行一次,故名歲星。方朔 ,即東方朔,字曼倩。漢武帝時待詔金馬門,官至太中大夫。傳說他是歲星下凡的人。此李白以東方朔自喻。入漢年,見明主,皆指天寶元年應詔入京見玄宗。

調笑當時人,中天謝雲雨。
我待詔翰林時也如同東方朔一樣調侃嘲笑過時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調笑二句:雲雨,咸本作雪雨。誤。

一去麒(qí)(lín)閣,遂將朝市乖。
一旦離開了翰林院,便與朝廷和京城長久分開。
麒麟閣:閣在未央宮中。此借唐翰林院。朝市乖:朝市,朝廷與京城市肆。乖,分離。

故交不過門,秋草日上階。
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門,秋草日漸長上了門前的台階。

當時何特達,獨與我心諧。
當今您卻特別通達,獨自與我交往心諧。
當時二句:當時,當今。特達,特出不群。諧,合。此二句謂當今唯有你常贊府特出不群,能與我友好心諧。

置酒凌歊(xiāo)台,歡娛未曾歇。
此來又置酒於凌歊高台,歡樂愉快未曾歇衰。
凌歊台:在當塗城北黃山。

歌動白紵(zhù)山,舞回天門月。
歌聲震動了白紵山林,歡舞像纏繞着天門山月。
白紵山,在當塗城東五里。胡本作白紵曲。天門,即天門山,在當塗城西南三十五里。

問我心中事,為君前致辭。
您問我心中有何事煩惱,我在您面前細細述說。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
您看我的才能,與魯國的孔子多麼相似。
何似:朱本作何如。小儒,朱本註:「小儒者,白自謂也。」

大聖猶不遇,小儒安足悲。
像他那樣的大聖人猶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雲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
前不久的雲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瀘之師頻頻喪滅。
瀘,瀘江,在今四川、雲 南交界處。此二句用《出師表》語。

毒草殺漢馬,張兵奪雲旗。
有毒之草毒殺朝廷的戰馬,強大的敵軍奪掠了唐軍戰旗。
張兵句:張兵,強兵。秦旗,與上句「漢馬」皆借指唐軍。蕭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雲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擁殭屍。
時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擁積着將士的屍體。
西洱河:宋本原作西二河。胡本、朱本作西洱河。王本注云:「當作洱。」今據改。西洱河又名洱海,古名葉榆澤。在今雲南大理市東。因湖形如耳得名。

將無七擒(qín)略,魯女惜園葵。
朝廷的將領沒有當年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謀略,百姓只得像魯女惜葵一樣擔心國難不得生息。
七擒略:此句謂百姓憂國家有難,使百姓遭殃。

咸陽天下樞(shū),累歲人不足。
長安作為京都是天下的樞紐,幾年來百姓總是糧食不足。
咸陽句:咸陽,代指長安。天地樞,蕭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詩本、王本俱作天下樞 。人不足:指貧民糧食不足。一盤,咸本作一杯。宰衡,即宰相。此處喻楊國忠。

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sù)
雖然那裡有許多珍珠美玉,到這時卻不如一盤米粟。

賴得契(qì)宰衡,持鈞慰風俗。
幸賴有像古代賢人殷契那樣的宰相,秉持國政慰藉風俗。
持鈞:古人常以陶鈞喻治理國家 。持鈞即秉持國政。

自顧無所用,辭家方來歸。
我看自己無所用世,辭家出遊至今未歸。
方來歸:咸本作方求歸。蕭本、玉本、郭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方來歸。

霜驚壯士發,淚滿逐臣衣。
驚嘆着壯士的鬢髮如霜,淚水常常流滿逐臣的衣襟。

以此不安席,蹉(cuō)(tuó)身世違。
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經歷違背世事令人傷心。
身世違:蕭本、玉本、郭本、朱本、嚴評本、胡本俱作因身違。

終當滅衛謗(bàng),不受魯人譏。
我終究要消除時人的毀謗,不再受到他人的譏評。
衛謗:此亦指滅謗而言。

  開頭」歲星如漢年,方朔見明主「,起勢突兀。傳說東方朔是歲星下凡。東方朔既是星宿下凡,輔佐明主,當然要為平治天下建立功業,非同一般。但是事實並不如此。史書記載東方朔滑稽詼諧,漢武帝視之如俳優。」調笑當時人「,說東方朔對於時人盡情戲弄,不僅對同僚,甚至對最高統治者也加以戲謔。」中天謝雲雨「,說離開朝廷。"一去麒麟閣,遂將朝市乖」是說一旦離開朝廷,就和朝廷、市集這些公眾聚集的地方違別了。「故交不過門」,在世態炎涼的古代社會裡,免官離朝,朋友客人從此疏遠,甚至連舊交好友也不肯過門了。「秋草日上階」,形象地寫出了故舊疏遠、門庭冷落的景象。詩人簡要地寫完東方朔的經歷之後,很自然地評論了一句:「當時何特達。」「獨與我心諧」,這位八百多年前的歷史人物,在當時,在後來的歷史歲月里,都無人理解,沒有知己,只是我內心相契。一個「獨」字,表明兩人是千古知己。

  「置酒凌歊台,歡娛未曾歇。」這裡詩人寫到了與常贊府的交往。兩人置酒於凌歊台上,開懷暢飲,盡情歡娛,不曾歇息。「歌動白紵山,舞回天門月」,是兩人歡娛的具體而誇張的描繪,由此可見歡娛的情景了。兩人的交往情意投合,相得益歡。這時候,常贊府很自然地問起詩人的「心中事」,於是詩人就「為君前致辭」,盡情地傾吐心中的話語、心底的憤懣,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里說的「遠客投名賢,真堪寫懷抱」了。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大聖猶不遇,小儒安足悲」四句是傾訴自己的境遇。前面既以東方朔自況,寫了自己的懷才不遇,這裡則借孔子來自我寬解。這些話是自寬自慰,又包含着沉重的辛酸。

  由於李白後期思想的深刻性和視野的開闊,他並不局限於自己的遭遇來「寫懷抱」,而是着眼於當世大事。詩人寫了戰爭:「雲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毒草殺漢馬,張兵奪雲旗。至今西洱河,流血擁殭屍。」據史書記載,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兩次派兵征伐雲南的少數民族,戰於西洱河,均大敗。「將無七擒略」,主將既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智慧,缺乏七擒七縱穩操勝券的謀略,得來的只能是失敗。「魯女惜園葵」,是說魯國漆室邑之女的故事。其含義為人民憂慮着飢餓,而統治者還好大喜功,愛開邊釁。接着,詩人寫了饑饉:「咸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正是根據京城的特點來寫饑饉的慘象。「賴得契宰衡,持鈞慰風俗」是說需要有契一樣的賢宰相,斡旋運轉,安定風俗。

  最後詩人又寫到自己:「自顧無所用,辭家方來歸。」儘管在最需要人才的深刻,儘管自己有着卓越的政治才幹,但不為世所用,只得浪跡江湖,辭別家庭,隻身外出遊歷了。「霜驚壯士發,淚滿逐臣衣」,憂慮使詩人發如秋霜,淚濕長衫。這憂慮不是個人政治上的不遇,而是透視現實產生的。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前一年,因此這種憂慮更有深刻的內涵。而且,「以此不安席」,詩人坐臥不寧了,「蹉跎身世違」,只是不能投合這黑暗的世界,同流合污,以致蹉跎歲月,無所作為。但詩人並不因此頹唐:「終當滅衛謗,不受魯人譏。」這裡用孔子的典故。詩人表示要進德修業,以孔子為榜樣,消除世人的譏謗。「終當」二字表現十分堅定。

  通觀全詩,確如題目「書懷」所揭示的那樣,詩人是在坦率地披露着自己的情懷。由於詩人把黑暗的政治、腐敗的軍事、不安定的社會現狀和個人懷才不遇聯繫在一起,使這種抒情特別有力量。詩篇不僅傾瀉着滿腔憤懣,似乎還預示着未來的不幸。

1、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57-458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 創作背影

  清代著名李詩注家王琦判斷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安旗、薛天緯《李白年譜》系此詩於天寶十三載,謂李白游南陵時作。  

方來

作者:方來

方來,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宋溫州永嘉人,字齊英。寧宗開禧元年進士。先後從葉適、黃干學。歷左司諫,累擢兵部侍郎。知漳州,在龍江書院側建道源堂祀朱熹。後奉祠歸里。全宋詩方來,字齊英,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曾從葉適學。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士。教授安豐軍,知吳江縣,除監察御史,遷左司諫。理宗淳祐間知漳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三)。景定中致仕。事見清乾隆《溫州府志》卷二○。今錄詩六首。

方來其它诗文

《長安遇馮著》

方來 〔宋代〕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复制

《兩當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其一》

方來 〔宋代〕

何事不可為,乃妄學堯舜。功高國愈危,權重主亦震。

九錫書方來,三讓表已定。天子願避賢,群公競勸進。

太常具禮儀,太史奏瑞應。於是高築壇,威儀一何盛。

曰皇帝臣某,謹以元牡請。神器無久曠,天位宜早正。

臣敢執小節,而久稽大命。乃召故君來,朕命爾其聽。

庸建爾上公,往哉罔勿敬。無何讓王薨,乃以天子贈。

車駕自臨送,震悼若弗勝。嗚呼將誰欺,欺天天不信。

唐宋均爾爾,吾無責魏晉。

复制

《贈林耕叟赴湖帥幕》

方來 〔宋代〕

東萊之師,是為拙齋。

學無不究,道無不該。

體統純正,規模拓恢。

卓成一家,猶斗之魁。

未及百年,遺響冷灰。

我守寶婺,四學是開。

惟導生徒,俾紹東萊。

回首七霜,諒多成材。

英英耕叟,我友自孩。

吐詞水群,制行亦瑰。

勉以朱學,持論不回。

仆家源流,是擁是培。

仲尼得伋,垂教方來。

拙齋有孫,其道未頹。

且告瓜熟,定王之台。

僮馬載馳,羔雁屢催。

予聞湘流,夙稱聖涯。

懋陵之邦,元公所貽。

南軒昭昭,五峰巍巍。

豈無秀民,可與摩揩。

求仁得仁,懋哉懋哉。

复制

《廣羊山方殷伯岩不遇》

方來 〔宋代〕

爾從南方來,衣裘帶江色。舍舟入故山,倦遊聊憩息。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相隔十里雲,欲見何由得,今晨動幽興,獨訪漆泉側。

危橋上古寺,徑轉長松直。山僧五六人,亭午會法食。

清齋到鄙夫,益我筋生力。老翁氣忽壯,果腹取岩崱。

初瞻意嵂崒,絕頂無難陟。捫蘿才躋攀,寸步成匍匐。

天畔石房古,仰望不可極。山叟何時還,再欲窺堂閾。

三步一回頭,皓鶴煙中翼。

复制

《次韻答鄉友吳立夫見寄之作感別懷歸情在其中矣》

方來 〔宋代〕

宇宙方來事,江湖獨往人。扶搖遺短翮,濡沫到窮鱗。

誤作軒裳夢,終慚稻錦身。跡雖侔燥濕,學豈混疵醇。

局步逢多躓,虛懷待一振。屈伸乘卦氣,消息候天均。

喜際三雍啟,還依六籍親。馬韉從幸日,螢案潔餐辰。

滕口虞官謗,稽謀信卜陳。踐更非顯陟,遷秩遂為真。

清廟方惇禮,容台忝末塵。卑卑論燕雀,憲憲望麒麟。

緬想《閒居賦》,猶存弟子紳。國鄉誰尚友?輿皂或稱臣。

飛翰因來客,分光肯照鄰。之人芻有束,何物稼盈囷。

矍圃初登射,驪山適罷巡。玉全遭刖足,淵靜得藏珍。

接席連芳晝,看花惜好春。言筌開窈窈,理窟至馴馴。

蓄思文俱銳,修名實與賓。逝將熙孔業,由此樂顏仁。

淹泊思同社,羈孤若異倫。宜休寧俟斥,漸老最憂貧。

夙願惟耕釣,浮榮謝鼎茵。滅行無聽漏,觀涉即知津。

狐首求吾正,《螽斯》詠爾詵。枌榆應不改,蘿蔦重相因。

惜遠挼青菊,期歸睇綠蘋。題詩緘恨去,離緒極紛綸。

复制

《贈制刻漏前挈壺王君囦》

方來 〔宋代〕

蛩吟秋方來,鶴鳴夜參半。

山中無曆日,榮悴知節換。

王君太多事,絲杪察昏旦。

辛苦窮河源,把彼注罌罐。

線留來不停,會見白石爛。

旁有減水壺,節水使之緩。

儻無乘除法,巧曆安得算。

反求諸吾身,自有子午觀。

百刻呼吸調,勿使魂去斡。

冤哉張壽王,課最密於漢。

信史不足徵,徒興千載歡。

抱籌付木仙,試判此公案。

复制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進詩一首》

方來 〔宋代〕

宛轉龍歌節,參差燕羽高。風光搖禁柳,霽色暖宮桃。

春露明仙掌,晨霞照御袍。雪凝陳組練,林植聳干旄。

廣樂初蹌鳳,神山欲抃鰲。鳴笳朱鷺起,疊鼓紫騂豪。

象舞嚴金鎧,豐歌耀寶刀。不勞孫子法,自得太公韜。

分席羅玄冕,行觴舉綠醪。彀中時落羽,橦末乍升猱。

瑞景開陰翳,薰風散鬱陶。天顏歡益醉,臣節勁尤高。

楛矢方來貢,雕弓已載櫜。英威揚絕漠,神算盡臨洮。

赤縣陽和布,蒼生雨露膏。野平惟有麥,田辟久無蒿。

祿秩榮三事,功勳乏一毫。寢謀慚汲黯,秉羽貴孫敖。

煥若游玄圃,歡如享太牢。輕生何以報,只自比鴻毛。

复制

《送彭淵才如北都》

方來 〔宋代〕

我學如水馬,盡日忙不進。結交有神奇,所得盡豪俊。

十年困三舍,萬事到兩鬢。風流半零落,吾道或拘窘。

彭侯南方來,超妙有遠韻。落落澗壑姿,倒屣解吾慍。

胸中幾年讀,正朔謹堯舜。盤盂百家伎,鈎致得幽蘊。

夜半一商略,氣與山嶽峻。方洋及衛霍,似是老行陣。

崢嶸濟時術,百未一見信。自言窮達機,默與寒暑運。

功名蓋偶然,未暇以身殉。偉哉君子勇,一語破幽憤。

何時燈火底,懷抱為吾盡。

复制

《燉煌樂》

方來 〔宋代〕

客從遠方來,相隨歌且笑。自有燉煌樂,不減安陵調。

复制

《客從遠方來》

方來 〔宋代〕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复制

《魏公子列傳》

方來 〔宋代〕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是時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巿,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巿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

  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巿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於是罷酒,侯生遂為上客。侯生謂公子曰:「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公子行數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復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於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於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與公子俱。公子過謝侯生。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平原君負韊矢為公子先引。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於人。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趙。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乃裝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於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於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於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數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其歲,魏安釐王亦薨。秦聞公子死,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其後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复制

《論語十則》

方來 〔宋代〕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