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苏辙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拼 译 译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苏辙 〔宋代〕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译文及注释

译文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已经过了七个中秋节。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来凉州曲调。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披风,有的穿着紫绮为面的裘皮衣服。无奈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独自宿在水路驿站,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离别: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七度:七次。今夕:今天。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彭城:彭城,鼓声之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古汴(biàn):古汴河。凉州:曲名,唐开元中西凉州所献。鼓吹:鼓吹乐。鸿雁:俗称大雁。汀(tīng)州:水中小洲。翠羽帔(pèi),紫绮(qǐ)裘(qiú):指豪华衣饰。素娥:即嫦娥,此处指月亮。无赖:无所倚靠;无可奈何。曾不:不曾。清尊:酒器。水驿:水路驿站。依旧:照旧。但恐:但害怕。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相对:相望。▲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赏析

欣赏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苏辙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苏轼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这首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 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

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王步高. 唐宋词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1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创作背影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325

苏辙

作者: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其它诗文

《逊自淮康酒官归觐逾旬而归送行二绝句》

苏辙 〔宋代〕

乘田委吏责无多,旧学年来竟若何。

开卷新诗可人意,到官无复废吟哦。

复制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

苏辙 〔宋代〕

双桧生南户,丛筠种北墙。

交阴奉君子,为伴老中堂。

露洗秋阶绿,风含夏簟凉。

栽花知已误,新上一番霜。

复制

《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

苏辙 〔宋代〕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

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

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

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复制

《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

苏辙 〔宋代〕

世俗甘枉尺,所愿求直寻。

不知一律讹,大乐无完音。

见利心自摇,虑害安得深。

至人不妄言,淡如朱丝琴。

悲伤感旧俗,不类骚人淫。

又非避世翁,闵嘿遽阳暗。

嘐々晨鸡鸣,岂问晴与阴。

世人积寸木,坐使高楼岑。

晚岁卧草庐,谁听梁甫吟。

它年楚倚相,傥能记愔愔。

复制

《闰八月二十五日菊有黄花园中粲然夺目九日不》

苏辙 〔宋代〕

年年九日忧无菊,今岁床空未有糟。

世事何尝似人意,天公端解恼吾曹。

金龟解去瓶应满,玉液倾残气尚豪。

门外白衣还到否,今时好事恐难遭。

复制

《舟过严陵滩将谒祠登台舟人夜解及明已远至桐》

苏辙 〔宋代〕

扁舟匆草出山来,惭愧严公旧钓台。

舟子未应知此恨,梦中飞楫定谁催。

严公钓濑不容看,犹喜桐君有故山。

多病未须寻药录,従今学取衲僧闲。

复制

《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苏辙 〔宋代〕

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驰。

不知息肩处,妄问道远迩。

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旬已。

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

仰攀叠嶂高,俯阅双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

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

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

公言顷榛秽,斩伐従我始。

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

拥本待成阴,养花要食子。

遗风揖桓谢,父老邀黄绮。

邦人鱼依蒲,食客莪在芷。

春阴迫寒食,谓我姑且止。

嗟余去乡国,屡把刀环视。

感公鹄鹭修,怜我凫鸭庳。

异邦逢故人,宁复固辞理。

高谈云汉上,烂醉笙歌里。

落日尽公欢,推挽未应起。

复制

《湖阴曲》

苏辙 〔宋代〕

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

骅骝服箱骖盗骊,巡城三匝漫不知。

帐中昼梦日绕壁,惊起知是黄须儿。

马鞭七宝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过。

遗矢如冰去已遥,明日神兵下赤霄。

荒城至今人不住,孤兔惊走风萧萧。

复制

《咀楚文》

苏辙 〔宋代〕

诅楚楚如桀,诅秦秦则纣。

桀罪使信然,纣语安足受。

牲肥酒醪洁,夸诞鬼不佑。

鬼非东诸侯,岂信辩士口。

碑埋祈年下,意绕章华走。

得楚不付孙,但为刘季取。

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

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

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后。

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

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

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

复制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

苏辙 〔宋代〕

君不见武安前堂立曲旃,官高得厚多忧患。

又不见夏侯好妓贫无力,帘箔为衣人莫识。

两人操行虽不同,辛苦经营实如一。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听之有声百无忧。

笙竽窈眇度溪谷,琴筑凄咽穿林丘。

高人处世心淡泊,众声过耳皆为乐。

退食委蛇石上眠,幽音断续床前作。

正如古人乐易多欢娱,积土为鼓块为桴。

但能复作太古意,君家水乐真有余。

复制

《和子瞻濠州七绝四望亭》

苏辙 〔宋代〕

唐史不闻刘嗣之,空传短李旧歌诗。

高亭毁尽唯存记,犹有区区父老知。

复制

《次韵温守李韵见寄兼简毛大夫》

苏辙 〔宋代〕

梁苑相从簿领中,清风相逐画船东。

婆娑江海凌云鹤,饮啄笼樊失渚鸿。

别後丹砂迷旧诀,愁来白发变衰翁。

此间诗老仍勍敌,正忆高吟酒盏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