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李端 / 拜新月
拼 译 译

《拜新月》

李端 〔唐代〕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拜新月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撩开门帘,只见一轮新月悬挂夜空,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对着新月细语喃喃,旁人难以听清,只有微微的寒风,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注释拜新月:唐教坊曲名。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拜,叩拜。开帘:撩开门帘。即:立即。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说。

范晓燕.《唐诗三百首赏译》:南方出版社,2005.6:第196页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46页

崔钟雷.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06:第244页

海豚传媒.《念唐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1:第41页

杨鸿儒.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12页

拜新月 - 赏析

古诗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仅留,艺术造诣极深。李端的《拜新月》即其一例。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明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可。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仅,为语气、仅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仅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可娇嫩含羞的仅态。少可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可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仅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即,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李端这首《拜新月》,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55-656页

拜新月 - 创作背影

这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唐代妇女拜新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被称作是一种幽美有趣、极富诗意的风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响到后世。古代妇女往往用拜月之俗来寄托内心的心愿或哀思。诗人李端不循常人之思路,对月畅诉心灵,企求赐福,如愿以偿。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55-656页

李端

作者: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其它诗文

《横吹曲辞·关山月》

李端 〔唐代〕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复制

《送客东归》

李端 〔唐代〕

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

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复制

《听夜雨寄卢纶》

李端 〔唐代〕

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

复制

《重送郑宥归蜀因寄何兆》

李端 〔唐代〕

黄花西上路何如,青壁连天雁亦疏。

为报长卿休涤器,汉家思见茂陵书。

复制

《送刘侍郎》

李端 〔唐代〕

几人同去谢宣城,未及酬恩隔死生。

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

复制

《和张尹忆东篱菊》

李端 〔唐代〕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复制

《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

李端 〔唐代〕

丘迟本才子,始冠即周旋。

舅乏郄鉴爱,君如卫玠贤。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鄙俗那劳似,龙钟却要怜。

投砖聊取笑,赠绮一何妍。

野坐临黄菊,溪行踏绿钱。

岩高云反下,洞黑水潜穿。

僻岭猿偷栗,枯池雁唼莲。

身居霞外寺,思发月明田。

犹恨萦尘网,昏昏过岁年。

复制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李端 〔唐代〕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

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旂。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

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

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

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复制

《题故将军庄》

李端 〔唐代〕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

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田园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复制

《送周长史》

李端 〔唐代〕

青枫树里宣城郡,独佐诸侯上板桥。

江客亦能传好信,山僧多解说南朝。

云阴出浦看帆小,草色连天见雁遥。

别有空园落桃杏,知将丝组系兰桡。

复制

《寄庐山真上人》

李端 〔唐代〕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复制

《送濮阳录事赴忠州》

李端 〔唐代〕

成名不遂双旌远,主印还为一郡雄。

赤叶黄花随野岸,青山白水映江枫。

巴人夜语孤舟里,越鸟春啼万壑中。

闻说古书多未校,肯令才子久西东。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