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白居易 / 放言五首·其三
拼 译 译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唐代〕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五首·其三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法:办法,方法。决:决定,解决,判定。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试:试验,检验。辨:辨别,鉴别。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期:期限。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向使:假如,如果,假使。便:就。复:又。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

李晏 等 .白居易诗选 :北京文化出版社 ,2012年 .

放言五首·其三 -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

李晏 等 .白居易诗选 :北京文化出版社 ,2012年 .

放言五首·其三 - 创作背影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白居易

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其它诗文

《梦微之》

白居易 〔唐代〕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观刈麦》

白居易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草 / 赋得古原草送》

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小洞庭》

白居易 〔唐代〕

湖山上头别有湖,芰荷香气占仙都。

夜含星斗分乾象,晓映雷云作画图。

风动绿蘋天上浪,鸟栖寒照月中乌。

若非神物多灵迹,争得长年冬不枯。

复制

《城西别元九》

白居易 〔唐代〕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

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复制

《紫薇花》

白居易 〔唐代〕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白居易 〔唐代〕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主。

复制

《马上作》

白居易 〔唐代〕

处世非不遇,荣身颇有馀。

勋为上柱国,爵乃朝大夫。

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又问有何政,再驾朱轮车。

矧予东山人,自惟朴且疏。

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

暗被乡里荐,误上贤能书。

一列朝士籍,遂为世网拘。

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

每觉宇宙窄,未尝心体舒。

蹉跎二十年,颔下生白须。

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

杭州五千里,往若投渊鱼。

虽未脱簪组,且来泛江湖。

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高声咏篇什,大笑飞杯盂。

五十未全老,尚可且欢娱。

用兹送日月,君以为何如。

秋风起江上,白日落路隅。

回首语五马,去矣勿踟蹰。

复制

《西岩山》

白居易 〔唐代〕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复制

《仆射来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难并之说诚哉是言辄…兼简尚书》

白居易 〔唐代〕

三春今向晚,四者昔难并。

借问低眉坐,何如携手行。

——白居易旧游多过隙,新宴且寻盟。

鹦鹉林须乐,麒麟阁未成。

——王起分阴当爱惜,迟景好逢迎。

林野熏风起,楼台谷雨晴。

——刘禹锡墙低山半出,池广水初平。

桥转长虹曲,舟回小鹢轻。

——白居易残花犹布绣,密竹自闻笙。

欲过芳菲节,难忘宴慰情。

——王起月轮行似箭,时物始如倾。

见雁随兄去,听莺求友声。

——刘禹锡蕙长书带展,菰嫩剪刀生。

坐密衣裳暖,堂虚丝管清。

——白居易峰峦侵碧落,草木近朱明。

与点非沂水,陪膺是洛城。

——王起拨醅争绿醑,卧酪待朱樱。

几处能留客,何人唤解酲。

——刘禹锡旧仪尊右揆,新命宠春卿。

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白居易青林思小隐,白雪仰芳名。

访旧殊千里,登高赖九城。

——王起酂侯司管钥,疏傅傲簪缨。

纶綍曾同掌,烟霄即上征。

——刘禹锡册庭尝接武,书殿忝连衡。

兰室春弥馥,松心晚更贞。

——白居易琴招翠羽下,钩掣紫鳞呈,只愿回乌景。

谁能避兕觥。

——王起方知醉兀兀,应是走营营。

凤阁鸾台路,从他年少争。

——白居易。

复制

《雨歇池上》

白居易 〔唐代〕

檐前微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移莎靡靡。

苍然古苔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

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复制

《岁除夜对酒》

白居易 〔唐代〕

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

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