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古風·秦王掃六合
拼 译 译

《古風·秦王掃六合》

李白 〔唐代〕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古風·秦王掃六合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秦王嬴政以虎視龍捲之威勢,掃蕩、統一了戰亂的中原六國。天子之劍一揮舞,漫天浮雲消逝,各國的富貴諸侯盡數遷徙到咸陽。所謂大命天與,宏圖大略駕御群雄。天下兵器鑄為十二金人,函谷關的大門向東面大開,國內太平。會稽嶺刻石記下豐功偉績,馳騁琅琊台瞭望大海,何處是仙島蓬萊?用了七十萬刑徒在驪山下修建陵墓,勞民傷財!盼望着神仙賜長生不老之藥來,徒然心哀!派大海船入海,用連發的弓箭射殺山一樣大的鯨魚,是為了清除所謂的妖怪。哦,那鯨魚多麼大啊,額頭就有山丘大,呼吸時揚起的波浪勢如雲聲如雷。魚刺一張開,青天看不見,有他們在海里,怎能到蓬萊?徐芾用樓船載三千童男童女去尋仙藥,至今沒有回來!看看驪山腳下的深土裡,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注釋崔嵬:高大貌。鬈鬣:魚脊和魚頜上的羽狀部分。▲

古風·秦王掃六合

古風·秦王掃六合 - 賞析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鑑賞此詩:

第一種,是從唐詩賞析的角度:

戰國末期,秦國最為強盛,所以其他六國就聽從蘇秦的計謀合縱,簡稱六合。所謂秦王掃六合就是秦國滅六國。六合指的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個諸侯國。

此詩前段從篇首至「騁望琅邪台」,頌揚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統一業績。

頭四句極力渲染秦始皇消滅六國平定天下的威風。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掃」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張揚了秦王之赫赫聲威。再用「虎視」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覺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勢」。緊接着寫統一天下的具體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雲」象徵當時天下混亂陰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劍一揮,則寰區大定,一人「決」字,顯得何其果斷,有快刀斬亂麻之感。於是乎天下諸侯皆西來臣屬於秦了。由於字字擲地有力,句句語氣飽滿,不待下兩句讚揚,讚揚之意已溢於言表。「明斷」句一作「雄圖發英斷」,但不管「明斷」、「英斷」也好,「雄圖」、「天啟」、「大略」也好,總算把對政治家的最高讚詞都用上了。詩篇至此,一揚再揚,預為後段的轉折蓄勢。緊接「收兵」二句寫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所採取的鞏固政權兩大措施,亦是張揚氣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間兵器,熔鑄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於是秦和東方交通的咽喉函谷關便可敞開了。二是於琅邪台、會稽山等處刻石頌秦功德,為維護統一作輿論宣傳。「會稽嶺」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數千里,詩人緊接寫來,有如信步戶庭之間。「騁望「二字形象生動地展示出秦王當時志盈意滿的氣概。秦之統一措施甚多,擇其要者,則綱舉目張,敘得簡勁豪邁。對秦王的歌頌至此臻極,然而物極必反,這猶如賈誼《過秦論》的開篇,真是轟轟烈烈,使後來的反跌之筆更見有力。

後段十二句,根據歷史事實進行生動藝術描寫,諷刺了秦王驕奢淫侈及妄想長生的荒唐行為。先揭發其驪山修墓奢靡之事。公元前212年,即秦始皇即王位第三十五年,發宮刑罪犯七十多萬人建阿房宮和驪山墓,揮霍恣肆,窮極民力。再揭發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齊人徐芾說海上有蓬萊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藥,於是始皇遣徐芾帶童男女數千人入海追求,數年無結果。此即「采不死藥」事。「茫然使心哀」是擔心貪慾未必能滿足的恐懼和空虛。這四句對於前段,筆鋒陡轉,真如駿馬駐坡。寫始皇既期不死又築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慾令智昏的內心世界。但詩人並沒有就此草草終篇,在寫其求仙最終破產之前,又掀起一個波瀾。據史載徐芾詐稱求藥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魚阻礙之故,於是始皇派人運着連續發射的強弩沿海射魚,在今山東煙臺附近海面射死一條鯨。此節文字運用浪漫想象與高度誇張手法,把獵鯨場面寫得光怪陸離,有聲有色,驚險奇幻:赫然浮現海面上的長鯨,驟然看來好似一尊山嶽,它噴射水柱時水波激揚,雲霧瀰漫,聲如雷霆,它鬐鬣張開時竟遮蔽了青天。詩人這樣寫,不但使詩篇增添了一種驚險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製造希望的假象,為篇終致命的一跌作勢。長鯨征服了,不死之藥總可求到吧。結果不然,此後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這是最後的反跌之筆,使九霄雲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驚心動魄,以此二句收束築陵、求仙事,筆力陡健,而口吻冷雋。想當初那樣「明斷」的英主,竟會一再被方士欺騙,仙人沒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芾載秦女,樓船幾時回?」讓方士大討其便宜。歷史的嘲弄是多麼無情啊。

此詩雖屬詠史,但並不僅僅為秦始皇而發。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頗相類似:兩人都曾勵精圖治,而後來又變得驕侈無度,最後迷信方士妄求長生。據《資治通鑑》載:「(玄宗)尊道教,慕長生,故所在爭言符瑞,群臣表賀無虛月。」這種蠢舉,結果必然是貽害於國家。可見李白此詩是有感而發的。全詩史實與誇張、想象結合,敘事與議論、抒情結合,欲抑故揚,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現實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風》中的力作。

第二種,是從明史的角度:

從明史分析的角度看,有人認為,此詩不僅僅預言明亡,連前後的國運都預言到了。這類觀點指出:前四句「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是概括秦漢以來中國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豐功偉績。再四句「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是講明朝衰亡,清兵入關。(第一句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第二句是指清太祖太宗,省略主語,第三句是指明朝鎮壓農民起義,導致金人坐大,鑄通助。第四句是指山海關打開,清兵入關,明朝亡國)。其後六句「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是講清朝征服明朝後的惡行。(會稽代指江南,江南反清很嚴重,琅琊代指孔聖人的故鄉,指中華正統,都被屈服。而「刑徒七十萬」,暗指清代大興文字獄)。又四句「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是隱喻西方人的艦隊強大,鴉片戰爭中打開國門。(額鼻代指蠻族,因為蠻族喜歡在額頭和鼻子上刺青)。接着的四句「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是講中國海權的喪失,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蓬萊此處代指扶桑日本,幾時回就是說日本人的艦隊終於打回來了)。最後兩句「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講的是秦始皇陵被發現,和第一句相呼應。

對第二種解讀,筆者在不得不佩服其想象力、附會力的同時,實在不敢恭維。畢竟,箇中的曲解比比皆是。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明朝滅亡自天啟年間的說法毫無道理。理由有二:

一是有人說,明之亡,始於黨爭,黨爭最酷烈之時,莫甚於天啟年間,由於天啟的放任,邪黨與魏忠賢互相勾結,假天啟狐假虎威,在東林黨和邪黨的黨爭中,君子道消,小人道長。筆者認為,士大夫與皇權的矛盾激烈、統治者與民眾的矛盾激化等等,也都是明朝根基受到很大衝擊的原因。

二是查證天啟年間前後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發現:「1627年,也就是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位的最後一年,陝北白水縣農民王二率領數百農民殺死知縣張斗耀,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之後第三年,傑出的農民領袖李自成也加入了農民起義軍的行列,很快成為名震一時的「闖王」,1644年3月17日,起義軍包圍了明朝都城北平,19日,李自成軍隊進入北平,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樹上。統治中國276年之久的明王朝,終於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革命推翻了。」

表面上看,明王朝是在1644年才正式滅亡的,但是,這樣一個帝國的覆滅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無謂黨爭、內部腐化、後金崛起等也是關鍵的原因。因此,把1627年,農民起義開始,作為明代統治出現斷層的一個標誌也是可信的。

所以,若是由1627年往上推九個世紀,詩仙李白的預言與歷史事實兩相校正,其誤差範圍竟只有驚人的7年,很是神奇。▲

《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02-203頁

古風·秦王掃六合 - 創作背影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古風》組詩的第三首。全詩共有24句,全面評價了秦始皇的功過。詩中譴責了秦始皇,最後落得家破國亡的結局。

百度百科.古風·秦王掃六合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贈友人其三》

李白 〔唐代〕

慢世薄功業。

非無胸中畫。

謔浪萬古賢。

以為兒童劇。

立產如廣費。

匡君懷長策。

但苦山北寒。

誰知道南宅。

歲酒上逐風。

霜鬢兩邊白。

蜀主思孔明。

晉家望安石。

時人列五鼎。

談笑期一擲。

虎伏被胡塵。

漁歌游海濱。

弊裘恥妻嫂。

長劍託交親。

夫子秉家義。

群公難與鄰。

莫持西江水。

空許東溟臣。

他日青雲去。

黃金報主人。

复制

《擬古十二首 其二》

李白 〔唐代〕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遙夜一美人,羅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桑。

弦聲何激烈,風捲繞飛梁。

行人皆躑躅,棲鳥起迴翔。

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

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

复制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

李白 〔唐代〕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

釣周獵秦安黎元,小魚鵕兔何足言?天張雲卷有時節,吾徒莫嘆羝觸藩。

於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悵望何可論?即知朱亥為壯士,且願束心秋毫里。

秦趙虎爭血中原,當去抱關救公子。

裴生覽千古,龍鸞炳天章。

悲吟雨雪動林木,放書輟劍思高堂。

勸爾一杯酒,拂爾裘上霜。

爾為我楚舞,吾為爾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恥作易水別,臨歧淚滂沱。

《峴山懷古》

李白 〔唐代〕

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

天清遠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見游女,醉酒懷山公。

感嘆發秋興,長松鳴夜風。

《箜篌謠》

李白 〔唐代〕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

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

李白 〔唐代〕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

李白 〔唐代〕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复制

《琴曲歌辭•雙燕離》

李白 〔唐代〕

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

金窗繡戶長相見。柏梁失火去,因入吳王宮。

吳宮又焚盪,雛盡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

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复制

《相和歌辭•相逢行二首》

李白 〔唐代〕

朝騎五花馬,謁帝出銀台。秀色誰家子,雲車珠箔開。

金鞭遙指點,玉勒近遲回。夾轂相借問,疑從天上來。

憐腸愁欲斷,斜日復相催。下車何輕盈,飄然似落梅。

邀入青綺門,當歌共銜杯。銜杯映歌扇,似月雲中見。

相見不相親,不如不相見。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

胡為守空閨,孤眠愁錦衾。錦衾與羅幃,纏綿會有時。

春風正澹蕩,暮雨來何遲。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

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當年失行樂,老去徒傷悲。

持此道密意,無令曠佳期。

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复制

《宣城見杜鵑花》

李白 〔唐代〕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复制

《古風其六》

李白 〔唐代〕

代馬不思越。

越禽不戀燕。

情性有所習。

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

今戍龍庭前。

驚沙亂海日。

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鶡。

心魂逐旌旃。

苦戰功不賞。

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

复制

《楊柳枝詞 其四》

李白 〔唐代〕

憶昔春風白下亭,桃紅李白柳青青。繁華一夢今何在,露葉依稀似淚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