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杜牧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拼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 〔唐代〕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复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赏析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杜牧

作者: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其它诗文

《梦中语》

杜牧 〔唐代〕

辞春不及秋,昆脚与皆头。

复制

《渡吴江》

杜牧 〔唐代〕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复制

《送别》

杜牧 〔唐代〕

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一片风帆望已极,三湘烟水返何时。

多缘去棹将愁远,犹倚危亭欲下迟。

莫殢酒杯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

复制

《汴河》

杜牧 〔唐代〕

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

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

复制

《吴宫词二首》

杜牧 〔唐代〕

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

宫烬花声少,台荒麋迹多。

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

无遣君王醉,满城嚬翠蛾。

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

鹤鸣山苦雨,鱼跃水多风。

城带晚莎绿,池边秋蓼红。

当年国门外,谁信伍员忠。

复制

《怀紫阁山》

杜牧 〔唐代〕

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

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

复制

《九日(以下补遗)》

杜牧 〔唐代〕

金英繁乱拂阑香,明府辞官酒满缸。

还有玉楼轻薄女,笑他寒燕一双双。

复制

《闻雁》

杜牧 〔唐代〕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复制

《行经庐山东林寺》

杜牧 〔唐代〕

离魂断续楚江壖,叶坠初红十月天。

紫陌事多难暂息,青山长在好闲眠。

方趋上国期干禄,未得空堂学坐禅。

他岁若教如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复制

《南楼夜》

杜牧 〔唐代〕

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

歌声袅袅彻清夜,月色娟娟当翠楼。

枕上暗惊垂钓梦,灯前偏起别家愁。

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已白头。

复制

《寄湘中友人》

杜牧 〔唐代〕

莫恋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

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回路遥书未回。

匹马计程愁日尽,一蝉何事引秋来。

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

复制

《宿东横山濑》

杜牧 〔唐代〕

孤舟路渐赊,时见碧桃花。

溪雨滩声急,岩风树势斜。

猕猴悬弱柳,鸂鶒睡横楂。

谩向仙林宿,无人识阮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