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李颀 / 七言古诗 / 送陈章甫
拼 译 译

《送陈章甫》

李颀 〔唐代〕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陈章甫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荫已遮满道路。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注释
陈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阴:同“荫”。一作“叶”。
“青山”二句:是说陈章甫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一说因为思乡很快就回来了,意即早晨辞别故乡的青山,晚上又见到了。嘶:马鸣。
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宽大的脑门。颡:前额。
贮:保存。
“不肯”句:是说不肯埋没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业。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只得请示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赞美,陈章甫也因此名扬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顺。
“东门”二句:写陈章甫虽仕实隐,只和作者等人饮酒醉卧,却把万世看得轻如鸿毛。酤(gū)酒:买酒。饮:使……喝。曹:辈,侪。皆:一作“如”。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
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郑国游人:指陈章甫,河南在春秋时郑国故地,陈章甫曾在河南居住很近,古作者称其为“郑国游人”。
洛阳行子:李颀自称,因李颀曾任新乡县尉,地近洛阳,故名“洛阳行子”。
“闻到”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你已经罢了官,现在他们会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乡。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故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10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04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4 .

送陈章甫 - 赏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对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04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4 .

送陈章甫 - 创作背影

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以赠别。

 
李颀

作者: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其它诗文

《送陈章甫》

李颀 〔唐代〕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爱敬寺古藤歌》

李颀 〔唐代〕

古藤池水盘树根,左攫右拏龙虎蹲。

横空直上相陵突,丰茸离纚若无骨,风雷霹雳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

空庭落叶乍开合,十月苦寒常倒垂。

忆昨花飞满空殿,密叶吹香饭僧遍。

南阶双桐一百尺,相与年年老霜霰。

复制

《西亭即事》

李颀 〔唐代〕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

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

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复制

《送人归沔南》

李颀 〔唐代〕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

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复制

《送卢逸人》

李颀 〔唐代〕

洛阳为此别,携手更何时。

不复人间见,只应海上期。

清谿入云木,白首卧茅茨。

共惜卢敖去,天边望所思。

复制

《送乔琳》

李颀 〔唐代〕

草绿小平津,花开伊水滨。

今君不得意,孤负帝乡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公惟饮酒,陶令肯羞贫。

阳羡风流地,沧江游寓人。

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

青鸟迎孤棹,白云随一身。

潮随秣陵上,月映石头新。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复制

《魏仓曹宅各赋一物得当轩石竹》

李颀 〔唐代〕

罗生殊众色,独为表华滋。

虽杂蕙兰处,无争桃李时。

同人趋府暇,落日后庭期。

密叶散红点,灵条惊紫蕤。

芳菲看不厌,采摘愿来兹。

复制

《寄韩鹏》

李颀 〔唐代〕

为政心闲物自闲,朝看飞鸟暮飞还。

寄书河上神明宰,羡尔城头姑射山。

复制

《野老曝背》

李颀 〔唐代〕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复制

《送钱子入京》

李颀 〔唐代〕

夜梦还京北,乡心恨捣衣。

朝逢入秦使,走马唤君归。

驿路清霜下,关门黄叶稀。

还家应信宿,看子速如飞。

复制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

李颀 〔唐代〕

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

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熠爚众星下,玲珑双塔前。

含光待明发,此别岂徒然。

复制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

李颀 〔唐代〕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

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

夜簟眠橘洲,春衫傍枫屿。

山阴政简甚从容,到罢惟求物外踪。

落日花边剡溪水,晴烟竹里会稽峰。

才子风流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知君练思本清新,季子如今得为邻。

他日知寻始宁墅,题诗早晚寄西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