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韓愈 / 縣齋讀書(在陽山作)
拼

《縣齋讀書(在陽山作)》

韓愈 〔唐代〕

出宰山水縣,讀書松桂林。

蕭條捐末事,邂逅得初心。

哀狖醒俗耳,清泉潔塵襟。

詩成有共賦,酒熟無孤斟。

青竹時默釣,白雲日幽尋。

南方本多毒,北客恆懼侵。

謫譴甘自守,滯留愧難任。

投章類縞帶,佇答逾兼金。

复制
韓愈

作者: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其它诗文

《奉和僕射裴相公感恩言志(穆宗長慶二年,裴度罷)》

韓愈 〔唐代〕

文武功成後,居為百辟師。

林園窮勝事,鐘鼓樂清時。

擺落遺高論,雕鐫出小詩。

自然無不可,范蠡爾其誰。

复制

《題臨瀧寺》

韓愈 〔唐代〕

不覺離家已五千,仍將衰病入瀧船。

潮陽未到吾能說,海氣昏昏水拍天。

复制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溪》

韓愈 〔唐代〕

藹藹溪流慢,梢梢岸筱長。

穿沙碧簳淨,落水紫苞香。

复制

《桃源圖》

韓愈 〔唐代〕

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

流水盤迴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

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文辭。

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恍惚移於斯。

架岩鑿谷開宮室,接屋連牆千萬日。

嬴顛劉蹶了不聞,地坼天分非所恤。

種桃處處惟開花,川原近遠蒸紅霞。

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

漁舟之子來何所,物色相猜更問語。

大蛇中斷喪前王,群馬南渡開新主。

聽終辭絕共悽然,自說經今六百年。

當時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

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不同樽俎異。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

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

人間有累不可住,依然離別難為情。

船開棹進一回顧,萬里蒼蒼煙水暮。

世俗寧知偽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

《藍田縣丞廳壁記》

韓愈 〔唐代〕

丞之職所以貳令,於一邑無所不當問。

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

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

」丞涉筆占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

」則退。

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

諺數慢,必曰「丞」。

至以相訾謷。

丞之設,豈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貞元初,挾其能戰藝於京師,再進再屈千人。

元和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而為丞茲邑。

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

」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負丞,而丞負余。

」則盡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為之。

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

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

庭有老槐四行,南牆巨竹千梃,儼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鳴。

斯立痛掃溉,對樹二松,日吟哦其間。

有問者,輒對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孤嶼》

韓愈 〔唐代〕

朝游孤嶼南,暮戲孤嶼北。所以孤嶼鳥,與公盡相識。

复制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柳溪》

韓愈 〔唐代〕

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莫將條系纜,著處有蟬號。

复制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流水》

韓愈 〔唐代〕

汩汩幾時休,從春復到秋。只言池未滿,池滿強交流。

复制

《符讀書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別墅》

韓愈 〔唐代〕

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餘。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

不見三公後,寒飢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复制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韓愈 〔唐代〕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師說;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复制

《論佛骨表》

韓愈 〔唐代〕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維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又不許創立寺觀。臣常以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恣之轉令盛也?

  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豐人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复制

《答贈杜望季少府》

韓愈 〔唐代〕

才名誰更得如君,袖裡玄經敵子云。垂老一官仍佐邑,怒蹄千里自空群。

家傳杜母南陽譜,人擬藍田韓愈文。七十日龍風雨後,應知岐海淨埃氛。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