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李益 / 行舟
拼 译 译

《行舟》

李益 〔唐代〕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行舟 - 译文及注释

译文阳光明媚,柳花飘飘扬扬坠在行舟之中。舟中人随手采起菱花,任凭小舟顺碧流飘转。望乡楼上凭栏远望,这满眼风光,我却无心赏景,只思念塞北故乡。

注释引:采摘。信:任凭。信碧流:听任船只在江流中行驶。扬子:扬子江,即今扬州至镇江间之江流,古称扬子江。望乡楼:泛指可以望远的高楼。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行舟 - 赏析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李益

作者: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其它诗文

《兰陵僻居联句》

李益 〔唐代〕

潘岳闲居赋,陶潜独酌谣。

二贤成往事,三径是今朝。

——广宣生幸逢唐运,昌时奉帝尧。

进思谐启沃,退混即渔樵。

——李益蠹简封延阁,雕阑閟上霄。

相从清旷地,秋露挹兰苕。

——杜羔。

复制

《相和歌辞。宫怨》

李益 〔唐代〕

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复制

《赋得路旁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李益 〔唐代〕

路旁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复制

《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

李益 〔唐代〕

野坐分苔席, ——李益 山行绕菊丛。

——韦执中 云衣惹不破, ——诸葛觉秋色望来空。

——贾岛。

复制

《赠宣大师》

李益 〔唐代〕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

先皇诏下征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

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

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复制

《邠宁春日》

李益 〔唐代〕

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

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复制

《古瑟怨》

李益 〔唐代〕

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沈怨不知年。

感君拂拭遗音在,更奏新声明月天。

复制

《柳杨送客(一作扬州万里送客)》

李益 〔唐代〕

青枫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南渡水悠悠。

复制

《送客还幽州》

李益 〔唐代〕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复制

《暖川(一作征人歌)》

李益 〔唐代〕

胡风冻合鸊鹈泉,牧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复制

《扬州早雁》

李益 〔唐代〕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复制

《代人乞花》

李益 〔唐代〕

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

春风解人意,欲落妾西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