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孟子 /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拼 译 译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孟子 〔先秦〕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書雲,欲相師。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仆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數百年來,人不復行。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庭,薦笏,言於卿士曰:「某子冠畢。」應之者咸憮然。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仆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願悉陳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吾子前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觀子氣色,誠好惡如何也。今書來言者皆大過。吾子誠非佞譽誣諛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務釆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遠矣。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恆,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餘以告焉。苟亟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云爾哉?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宗元復白。

复制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賞析

  二十一日,宗元白:
  二十一日,宗元寫:
  白:陳述、答覆。

  辱書雲,欲相師。仆道不篤(dǔ),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mán)(yí)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
  承蒙您來信說,想要認我做老師。我的道德修養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學習的東西。雖然經常喜歡發些議論,寫點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沒有想到您從京城來到偏遠的永州,竟幸運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來就沒有什麼可取的東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別人的老師。做一般人的老師尚且不敢,更何況敢做您的老師呢?
  辱:謙詞,感到自愧的意思。仆:謙詞,柳宗元自稱。道:指道德、學問的修養。業:學業、學識。甚不自是:很不敢自以為是。吾子:指韋中立。京師:指唐朝的首都長安。蠻夷: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輕蔑稱呼。此處指柳宗元當時的貶地永州。見取:被取法,受到看重的意思。自卜:自量。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zhé)(huá)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qiè)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孟子說,「人們的毛病,在於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從魏、晉以來,人們更加不尊奉老師。在當今的時代,沒聽說還有老師;如果有,人們就會譁然譏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時俗,冒着人們的嘲笑侮辱,招收後輩學生,寫作《師說》,就嚴正不屈地當起老師來。世人果然都感到驚怪,相聚咒罵,對他指指點點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編造謠言來攻擊他。韓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聲.他住在長安.煮飯都來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東奔去。像這樣的情況有好幾次了。
  孟子:孟子(約公元前年—約公元前年),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戰國時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此處引孟子的話,見《孟子·離婁上》。魏:三國時的國名。公元年曹操之子曹丕稱帝,國號魏,都洛陽,歷史上又稱曹魏。晉:朝代名。公元年,司馬炎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年,西晉被匈奴所滅。公元年,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朝,都建康,史稱東晉。輒(zhé):總是。韓愈:字退之,生於公元年,卒於公元你那,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師說》:韓愈所寫的論文,專論從師之道。抗顏:嚴正認真的態度。指目牽引:意思是說,周圍的人對韓愈冷眼相對,指手畫腳。增與為言辭:加給韓愈種種非議。炊不暇熟:飯都來不及煮熟。挈挈:急切地。東:此處指洛陽。韓愈曾去洛陽做河南令。

  屈子賦曰:「邑(yì)犬群吠(fèi),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yú)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sh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xuàn)怪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屈原的賦里說:「城鎮中的狗成群地亂叫,叫的是它們感到奇怪的東西。」我過去聽說庸、蜀的南邊,經常下雨,很少出太陽,太陽一出來就會引起狗叫。我以為這是過分誇大的話。六七年前,我來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過了五嶺,覆蓋了南越的幾個州;這幾個州的狗,都驚慌地叫着咬着,瘋狂奔跑了好幾天,直到沒有雪了才靜止下來,這以後我才相信過去所聽說的話。如今韓愈已經把自己當作蜀地的太陽,而您又想使我成為越地的雪,我豈不要因此受到辱罵嗎?不僅我會被辱罵,人們也會因此辱罵您。然而雪和太陽難道有罪過嗎?只不過感到驚怪而狂叫的是狗罷了。試想當今天下見到奇異的事情不像狗那樣亂叫的能有幾個人,因而誰又敢在眾人眼前顯出自己與眾不同,來招惹人們的喧鬧和惱怒呢?
  屈子:即屈原(約公元前年-年),名平,戰國中期楚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邑犬群吠,吠所怪也:意思是說,村鎮上的狗一齊吠起來,是為它們所奇怪的事情而吠。這句話引自屈原的《九章·懷沙》、庸蜀:湖北四川。這裡泛指四川。恆雨少日:經常下雨很少晴天。過言:過分誇張的說法。仆來南: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年),柳宗元被貶為少州刺史,中途,再貶為永州司馬。「來南」,講的就是這件事。二年冬:指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年)冬天。逾:越過。嶺:指南嶺。被:覆蓋。南越:廣東、廣西一帶,古代稱為南越。倉黃:同「倉皇」,張皇失措的樣子。噬:咬。累日:連日。病:不妥當。顧:但,只是。表示原因。炫:同「炫」,顯露自己。

  仆自謫(zhé)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豈可使呶(náo)呶者,早暮咈(fú)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憒(kuì),愈不可過矣。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我自從被貶官以來,更加意志薄弱,很少思慮。居住南方九年,增添了腳氣病(風癱之類的),漸漸不喜歡喧鬧,怎能讓那些喧囂不休的人從早到晚來刺激我的耳朵,擾亂我的心緒?那麼必將使我臥病不起,心煩意亂,更不能生活下去了。平時意外地遭受到不少是非口舌,唯獨還沒有喜歡充當別人老師的罪名罷了。
  謫過:因過失被貶謫。志慮:指政治上的抱負。南中:對南方的泛稱。呶呶:喧譁不休。咈:煩撓。騷:擾亂。僵仆:僵硬地倒下。此處指軀幹活動不靈便。煩憒:心煩意亂。不可過:不能過下去。望外:意想不到。齒舌:口舌,外間的非難。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數百年來,人不復行。近有孫昌胤(yìn)者,獨發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庭,薦笏(hù),言於卿士曰:「某子冠畢。」應之者咸憮(wǔ)然。京兆尹鄭叔則怫(fú)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我還聽說,古代重視冠禮,是藉以用成年人做人的道理來要求大家。這是聖人所以特別重視的原因。幾百年以來,人們不再舉行這種冠禮。近來有個叫孫昌胤的人,獨自下決心舉行冠禮。冠禮舉行過後,第二天去上朝,來到外廷,把笏板插進衣帶對大臣們說:「我已經行過冠禮了。」聽見這話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京兆尹鄭叔則卻滿臉怒氣,垂手拖着笏板,退後一步站着,說:「這與我有什麼相干呀!」廷中的人都大笑起來。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責難京兆尹鄭叔則,反而嘲笑孫昌胤,這是為什麼呢?只是因為孫昌胤做了別人所不做的事。現在被稱作老師的人,非常像這種情況。
  抑:兼且。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儀式,表示成人。唐代已不流行。成人之道:成年人的行為標準。造朝:上朝。外庭:皇宮中群臣等待上朝和辦公議事的地方。薦笏:把笏板插在衣帶中。卿士:指上朝的各品官員。憮然:莫明其妙的樣子。京兆尹:官職名稱。京城所在的州為京兆,京兆的行政長官成為京兆尹。怫然:不高興的樣子。曳笏:拿笏板的手垂下來。卻立:退後站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不因此認為鄭叔則的行為不對,而去讚許孫昌胤的做法。為所不為:做別人所不做的事。

  全文圍繞「取其名而去其實」的中心論點,分為兩大部分展開論述:前平論師道,後半論創作。雖前後側重點不同,但其內在筋脈卻終始一貫,渾灝流轉。

  開篇即針對韋中立提出的「欲柑=相師」明確作答,說自己「不敢為人師」。下文連舉兩例,陳述不敢、也不願為師的理由。其一是韓愈為師之例,其而是孫昌胤行冠禮之例,前者為主,後者為輔,二例共同說明一個問題:流俗不問是非,見怪即吠,倘若獨為眾所不為之事,必然招致厄運。

  韓愈為師事是最有力的址明。魏晉以降,世風日下,人們恥於言師。而韓愈卻不順流俗,收召後學,作《師說》,抗顏為師,結果招致眾人笑罵,被目為狂人,不得不匆匆東行。由此見出為人師者的下場,也見出世風的澆薄。為了更形象地印證世俗的少見多怪及其嚴重危害:「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這就是說,為師者並無過錯,問題出往那些見怪即吠的世人身上,而且這些人是如此之多,能量是如此之大,這就不能不令人為之憂懼,並力避「召鬧取怒」。進一步看,「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遭群犬之吠,那麼,「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就不是明智之舉了。更何況作者身為被貶之人,已蒙罪名;謫居九年,病疾不斷;又有什麼必要僅為一個為師的名號而自取其辱,讓那此「呶呶者」一天到晚住耳邊聒噪,擾亂心境呢?在這裡,作者所舉之例、所說之話看似帶着諧謔味道,但其內里實則隱含着無比的悲悽和沉痛,隱含着對韓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對浮薄世風的憤懣。

  柳宗元之不為師,並非否定師道,實在是因為怕遭世人非議而不願空擔一個為師的名號。在此後所作《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巾,他曾這樣說道:「仆避師名久矣,往在京都,後學之士到仆門,日或數十人,仆不敢虛其來意,有長必出之,有不至必惎之。雖若是,當叫無師弟子之說。其所不樂為者,非以師為非,弟子為罪也。」由此可知,柳宗元當年在長安時就已經一方面避師之名,一方面行師之實了。證因為如此,所以下文話題一轉,回到韋中立身上-,非常客氣地表明可以行師之實——「假而以仆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願悉陳中所得者。」但決不願擔為師之名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

  既然可行師之實,就有必要將自己為文的心得告訴對方。於是,下文開始專力論為文之道。從少年時的「以辭為工」,到成年後理解的「文者以明道」;從作文的基本技法到其取法之源,再到可供參考的對象,娓娓道來,有條不紊,深刻驚警,啟蒙發凡。作者是既重「道」又重「文」的,雖然「文」的目的在「明道」,但「文」本身又有其獨立自主性,要將全副精神投入,才能將之作好,才能有所創新。這就要求為文者既要去除「輕心」、「怠心」、「昏氣」、「矜氣」,避免浮華、鬆散、雜亂等弊端,又要根據不同情形,或抑或揚,或疏通文氣,或刪繁就簡;與此同時,還要擴大視野,遍覽《尚書》、《詩經》等儒家經典,以及《莊子》、《國語》、《離騷》、《史記》等文史精品,充分吸收古人創作上的經驗,藉以磨礪氣勢,暢達條理,縱橫思緒,增多意趣,使其既含蓄深沉義簡潔明淨。這段論文之浯,是作者多年來的創作心得,堪稱一篇精到的創作論,如今和盤托出,以示韋中立,這種做法,不正是老師淳諄教誨弟子的行為麼?但作者雖行師之實,仍堅決不要師之名,因而在文章結束處再次告誡對方:「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怪,而為外廷所笑。」既回應前文,又一筆點題,曲包余蘊,令人回味無盡。

1、 范陽.柳宗元哲學著作註譯: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77-379
2、 尚永亮.柳宗元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17-119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創作背影

  柳宗元謫居永州時,中唐古文運動正在蓬勃開展,他以卓越的創作實踐和豐富的理論建樹為運動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成為這一運動的實際領導者之一。元和八年(813年),韋中立寫信向柳宗元求教文論之道,他就寫了這封著名的論文書。

  

孟子

作者: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 ,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於《孟子》一書。其中《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於國也》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篇編入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孟子其它诗文

《懷巴陵舊遊》

孟子 〔先秦〕

洞庭雲夢秋,空碧共悠悠。孟子狂題後,何人更倚樓。

日西來遠棹,風外見平流。終欲重尋去,僧窗古岸頭。

复制

《讀孟子》

孟子 〔先秦〕

千載士推無此擬,一編吾喜竊窺觀。

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茲人得志難。

機巧滿朝論勢利,瘡痍連室嘆饑寒。

先生自是齊梁客,誰作商岩渭水看。

复制

《孟子·執一》

孟子 〔先秦〕

事理紛紛千萬億,豈容執一以為中,

聖賢心術無偏倚,只在能權識變通。

复制

《孟子·夜氣》

孟子 〔先秦〕

氣無所帥任崩奔,東鶩西馳利慾昏。

人事才停機械息,天心無間本真存。

复制

《孟子·舜大孝》

孟子 〔先秦〕

暮雨梧山淚滿襟,皇天珍重意尤深。

一時瞽瞍蒸蒸刈,萬古人間慈孝心。

复制

《孟子·具體而微》

孟子 〔先秦〕

道體本來無限量,其間細大競差殊。

只爭思勉些微累,意必之心未絕無。

复制

《孟子·天爵》

孟子 〔先秦〕

天爵在人非我有,重輕取予系於人。

要知良貴人難奪,德義尊榮本自身。

复制

《予行為魏倉監門忽得前監倉官詩人江南彭少逸詩因次韻時彭以遺火失官 其二》

孟子 〔先秦〕

廟堂鼎實待鹽梅,幕府千金政築台。孟子勸人蕭傅作,抱關不必是凡才。

复制

《訶孟子》

孟子 〔先秦〕

完廩捐階未可知,孟軻深信亦還疑。岳翁方且為天子,女婿如何弟殺之。

复制

《示德逢》

孟子 〔先秦〕

先生貧敝古人風,沔想柴桑在眼中。

憐愍雞豚非孟子,勤勞禾黍信周公。

深藏組麗三千牘,靜占寬閒五百弓。

處世但令心自可,相知何藉一劉龔。

复制

《齋中讀書 其八》

孟子 〔先秦〕

素王六經外,《論語》其總龜。紀者六十四,義取《春秋》辭。

同門有不善,一一具書之。由求予亢寮,言失不可追。

揆諸朋友義,情得徇其私。寧形弟子短,但以尊先師。

試觀孟子徒,克丑亦若斯。後儒不曉事,吹毛務求疵。

倡論輟從祀,平反者為誰。不若鄉愿人,非刺無可施。

瞽宗祀此輩,眾口庶不訾。吾思屋上烏,愛由丈人推。

云何七十子,一眚罷其祠。何年復舊典,俎豆敕有司。

复制

《三君子篇》

孟子 〔先秦〕

老氏結巨網,釋迦懸利鈎。紛紛下人海,垂餌當亂流。

以彼溷中趣,兼之性命浮。何患英雄人,不來流上頭。

流頭大魚上,形瑰果如牛。變化直飛去,二老胡不收。

乃知青雲上,招手有孔丘。借問孔夫子,何術招此儔。

彼無異端在,一語教人愁。氣盡即無我,長生言不讎。

輪迴不可得,寂滅終恥羞。蓋棺萬物盡,惟獨斯文留。

沈雄乃不死,精力斯當勠。此道一深入,機來難自由。

胸中沃至味,玉瓚盛黃流。貪瞋怨慟怖,一一皆謬悠。

乃知師恩重,聳我出我幽。與我一世間,福祿諸天侔。

假非玉書聖,不恐寧肇修。萬年弗可揭,一揭乾坤休。

老聃樹桃李,獨秀惟莊周。此人澹無欲,永可泥塗龜。

一朝感鯤鵬,欲作逍遙遊。公然脫彼網,吾學同喜憂。

靈均亦在楚,孟子還居鄹。當日三君子,朝朝閱九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