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宋玉 / 青玉案·三年宋玉牆東畔
拼

《青玉案·三年宋玉牆東畔》

宋玉 〔先秦〕

三年宋玉牆東畔。怪相見、常低面。一曲文君芳心亂。匆匆依舊,吹散,月淡梨花館。秋娘苦妒浮金盞。漏些子堪猜是嬌盼。歸去相思腸應斷。五更無寐,一懷好事,依舊藍橋遠。

复制

青玉案·三年宋玉牆東畔 - 賞析

宋玉

作者:宋玉

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襄陽宜城)人, 楚國辭賦作家。生於屈原之後,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宋玉其它诗文

《感遇四首》

宋玉 〔先秦〕

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金骨既不毀,玉顏長自春。

可憐浮丘公,猗靡與情親。舉首白日間,分明謝時人。

二仙去已遠,夢想空殷勤。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

昔余聞姮娥,竊藥駐雲發。不自嬌玉顏,方希煉金骨。

飛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紫宮夸蛾眉,隨手會凋歇。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巫山賦彩雲,郢路歌白雪。

舉國莫能和,巴人皆捲舌。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絕。

复制

《洛神賦》

宋玉 〔先秦〕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解玉佩而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川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鑾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揚。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心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复制

《滿江紅 其十四 寄呈荔裳》

宋玉 〔先秦〕

北望盧龍,痛精衛、魂填溟漲。何幸得、南樓老子,下官無恙。

千里相思風雨夕,十年重過江湖上。笑故人、只有一杯蓴,為君餉。

飛蝶夢,遊絲漾。騎馬地,朝雞唱。算半生白髮,星星愁釀。

笠澤煙波宜載酒,泰山日觀聊攜杖。再休提、宋玉賦秋風,悲哉狀。

复制

《追悼君培師》

宋玉 〔先秦〕

憶從早歲坐春風,鼓舞裁成便不同。桃李盈門偏契我,文章憎命最憐公。

清癯迥出塵埃外,褒貶都歸笑語中。沅芷灃蘭秋色老,招魂宋玉泣江東。

复制

《繁台餞秦子二首 其一》

宋玉 〔先秦〕

異地同為客,看花更屬秋。雲連去國目,雁引望鄉愁。

隴樹迷關道,吳山蔽驛樓。忍將宋玉恨,還共李膺舟。

复制

《送汪惟一乞子與墓文》

宋玉 〔先秦〕

玉樹看埋土,誰能不嘆嗟。劇憐唯宋玉,能守是侯芭。

氣色開中古,文章屬大家。即今苕水上,時吐赤城霞。

复制

《遇宋柏亭同年於黃梅席上口占為別》

宋玉 〔先秦〕

夢後空憐共帝鄉,風雲歧路兩茫茫。五年老我愁多事,一日逢君喜欲狂。

江上不堪搖落候,酒邊仍是別離觴。多情宋玉應悲絕,楚蜀關山各斷腸。

复制

《舟行懷友人李明宇集杜句》

宋玉 〔先秦〕

水宿仍餘照,橋憐再渡時。星垂平野闊,天遠暮江遲。

不見李生久,兼摧宋玉悲。何時杯重把,排悶強裁詩。

复制

《【中呂】普天樂 維揚懷古》

宋玉 〔先秦〕

問揚州縈懷抱,城開錦繡,花弄瓊瑤。紅樓百寶妝,翠館千金笑。一自年來

煙塵鬧,月明中聲斷鸞簫。絕了信音,疏了故舊,老了英豪。 金陵懷古

  問鍾陵紛紛事,衣冠似古,風物隨時。台空江自流,風去人不至。晉闕吳宮

梁王寺,費古今多少詩詞。山圍故國,歌殘玉樹,香冷胭脂。 姑蘇懷古

  問姑蘇繁華地,曾聞鹿走,謾說烏棲。黃金銷范蠡身,花露滴西施淚。一代

英雄如昨日,臥麒麟高冢累累。長洲野草,孤城流水,古殿殘碑。 錢塘懷古

  問錢塘西湖路,幾番有夢,十載無書。柳邊蘇小家,花下逋仙墓。總是當年

題詩處,料應來滿目荒蕪。亭台拽塌,笙歌靜悄,風物蕭疏。 別友人往陝西

  有志在詩書,無計堪犁耙。十年作客,四海為有。休言許劭評,不買君平卦。

望長安咫尺青雲下,路漫漫何處生涯。知他是東陵種瓜,知他是新豐酒,知他

是韋曲尋花。 友人為人所誣趕杭

  袖拂瘐公塵,人上楊朱路。襟懷磊塊,囊橐蕭疏。應門無三尺童,倚閭有七

旬母。錦箋題到關情處,真乃是一般愁一樣嗟吁。去則去滄波中白鷗念侶,想則

想瑤台畔青鸞寄語,盼則盼碧天邊紫鳳銜書。 送友回陝

  書劍不求官,萍水常為客。嫌的是騎驢灞橋,喜的是走馬章台。生來解佩心,

捏盡看花怪。短帽輕衫春風外,等檔間袖得香來。青門綺陌,花營錦寨,誰不知

宋玉多才? 送人遷居金陵

  昨日武林春,明日陽關晚。鯤鵬路遠,鷗鷺盟寒。羞將魯醞斟,笑把吳鈎看。

一札征書休辭憚,赤緊的五雲深咫尺天顏。頭顱未斑,功名莫懶,富貴何難!眼

落處是田園,腳到處為鄉黨。須開笑口,休斷情腸。春風朱雀橋,夜月烏衣巷。

恰便是離卻人間居天上,更三般兒絕勝錢塘:瞻九重乾坤蕩蕩,看六市人煙穰穰,

聽五更珂鏘鏘。

  芳草短長亭,流水東西渡。滿懷悵怏,舉步趑趄。非酬擊楫歌,不獻凌雲賦。

地闊天高金陵路,有綸竿何處無魚。說甚麼光陰迅速,愁甚麼雲山間阻,問甚麼

松菊荒蕪。 送丁起東回陝(斯人學煅煉)

  玉立照青春,金匱消白日。調和內景。運化玄機。雖無膠漆情,還有醇醪味。

執手河梁君須記,再相逢何處追隨。知他在華陽武夷?知他在丹山赤水?知他在

玄圃瑤池?

复制

《晚樓凝思》

宋玉 〔先秦〕

鴛鴦繡罷閣新愁,獨抱雲和散畫樓。風竹入弦歸別調,湘簾捲月笑銀鈎。

行天雁向寒煙沒,倚檻人將清淚流。自是病多松寶釧,不因宋玉故悲秋。

复制

《夜意》

宋玉 〔先秦〕

漏淺風微夜未勝,雨雲無跡火雲凝。

簟鋪寒水頻移枕,帳卷輕煙更背燈。

沃頂幾思金掌露,滌煩誰借玉壺冰。

蘭台知有披襟處,宋玉多才獨自登。

复制

《屈原列傳》

宋玉 〔先秦〕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