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散文) /

古诗(散文)

/ 诗人(散文) / 小说(散文) / 古籍(散文)

《修香山寺记》

白居易 〔唐代〕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

香山之坏,久矣。

楼亭骞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余亦惜之。

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

顷,余为庶子宾客,分司东都。

时性好閒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

每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

迨今七八年,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

似有缘会,果成就之。

噫。

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

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

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

余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

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

回施诸寺,因请悲知僧清閒主张之。

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

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

次至,石桥一所,连廊六间。

次东佛龛,大屋十一间。

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

凡支坏补缺,垒隤覆漏,圬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

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

于是龛像无澡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晏坐之安。

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

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

与往来者,一时而新。

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释,憾刷耻之为。

清閒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

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

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

予应曰:呜呼。

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

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

言及于斯,涟而涕下。

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室语》

唐甄 〔清代〕

唐子居于内,夜饮酒,己西向坐,妻东向坐,女安北向坐,妾坐于西北隅,执壶以酌,相与笑语。

唐子食鱼而甘,问其妾曰:“是所市来者,必生鱼也?”妾对曰:“非也,是鱼死未久,即市以来,又天寒,是以味鲜若此。

”于是饮酒乐甚。

忽焉拊几而叹。

其妻曰:“子饮酒乐矣,忽焉拊几而叹,其故何也?”唐子曰:“溺于俗者无远见,吾欲有言,未尝以语人,恐人之骇异吾言也。

今食是鱼而念及之,是以叹也。

”妻曰:“我,妇人也,不知大丈夫之事;然愿子试以语我。

”曰:“大清有天下,仁矣。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

使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阳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使我而事光武帝,当其屠一城之始,必痛哭而去之矣。

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

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偏将杀人,非偏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

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

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

暴骨未收,哭声未绝。

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

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

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妻曰:“尧舜之为君何如者?”曰:“尧舜岂远于人哉!”乃举一箸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曰:“甘”。

曰:“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上而割之,刳其腹,犀其甲,其尾犹摇。

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妻曰:“吾不忍食也。

”曰:“人之于鱼,不啻太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

于鱼则不忍,于人则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

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妾,微者也;女安,童而无知者也;闻唐子之言,亦皆悄然而悲,咨嗟欲泣,若不能自释焉。

《游丰乐醉翁亭记》

王思任 〔明代〕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

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

癸卯入觐,必游之。

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

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

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

面下而探紫微泉,坐柏子潭上,高皇帝戎衣时,以三矢祈雨而得之者也。

王言赫赫,神物在渊,其泉星如,其石标如,此玄泽也。

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

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

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

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

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

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

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

州太守往来一秃,是左道也。

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

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

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

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

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

座主门生,古心远矣。

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听雨堂记》

袁中道 〔明代〕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

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

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

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

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

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

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

夫人责自照。

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

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

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

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

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前怪石供》

苏轼 〔宋代〕

《禹贡》:“ 青州有铅、松、怪石。

” 解者曰:“ 怪石, 石似玉者。

” 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岂古所谓“ 怪石”者耶?凡物之丑好, 生于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

使世间石皆若此, 则今之凡石复为“ 怪” 矣。

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

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

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

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

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

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

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 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 虽然, 愿受此供。

灌以墨池水, 强为一笑。

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盖自苏子瞻始。

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李纲 〔宋代〕

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

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

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

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

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

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诉。

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

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