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史部 / 正史類 / 舊唐書 / 列传(卷一百四十)
拼 译文

卷一百四十

舊唐書

〔史部〕

文苑上

○孔紹安 子禎 孫若思

袁朗 弟承序 利貞 孫誼 賀德仁 庾 抱 蔡允恭 鄭世翼 謝偃 崔信明 張蘊古 劉胤之 弟子延祐 兄子藏器 張昌齡 崔行功 孟利貞 董思恭 元思敬 徐齊聃 杜易簡 從祖弟審言

盧照鄰 楊炯 王勃 兄勮 勔

駱賓王 鄧玄挺

臣觀前代秉筆論文者多矣。莫不憲章《謨》、《誥》,祖述《詩》、《騷》; 遠宗毛、鄭之訓論,近鄙班、揚之述作。謂「采采苤諲」,獨高比興之源;「湛湛 江楓」,長擅詠歌之體。殊不知世代有文質,風俗有淳醨;學識有淺深,才性有工 拙。昔仲尼演三代之《易》,刪諸國之《詩》,非求勝於昔賢,要取名於今代。實 以淳樸之時傷質,民俗之語不經,故飾以文言,考之弦誦。然後致遠不泥,永代作 程,即知是古非今,未為通論。夫執鑒寫形,持衡品物,非伯樂不能分駑驥之狀, 非延陵不能別《雅》、《鄭》之音。若空混吹竽之人,即異聞《韶》之嘆。近代唯 沈隱俟斟酌《二南》,剖陳三變;攄雲、淵之抑鬱,振潘、陸之風徽。俾律呂和諧, 宮商輯洽,不獨子建總建安之霸,客兒擅江左之雄。爰及我朝,挺生賢俊,文皇帝 解戎衣而開學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價。靡不發言為論, 下筆成文,足以緯俗經邦,豈止雕章縟句。韻諧金奏,詞炳丹青,故貞觀之風,同 乎三代。高宗、天后,尤重詳延;天子賦橫汾之詩,臣下繼柏梁之奏;巍巍濟濟, 輝爍古今。如燕、許之潤色王言,吳、陸之鋪揚鴻業,元稹、劉賁之對策,王維、 杜甫之雕蟲,並非肄業使然,自是天機秀絕。若隋珠色澤,無假淬磨,孔璣翠羽, 自成華彩,置之文苑,實煥緗圖。其間爵位崇高,別為之傳。今采孔紹安已下,為 《文苑》三篇,凱懷才憔悴之徒,千古見知於作者。

孔紹安,越州山陰人,陳吏部尚書奐之子。少與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十三, 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鄠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嘆異之。紹 新嘗謂世南曰:「本朝淪陷,分從湮滅,但見此弟,竊謂家族不亡矣!」時有詞人 孫萬壽,與紹安篤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紹安大業末為監察御史。時高祖為 隋討賊於河東,詔紹安監高祖之軍,深見接遇。及高祖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 高祖見之甚悅,拜內史舍人,賜宅一區、良馬兩匹、錢米絹布等。時夏侯端亦嘗為 御史,監高祖軍,先紹安歸朝,授秘書監。紹安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曰: 「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時人稱之。尋詔撰《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 卷。

子禎,高宗時為蘇州長史。曹王明為刺史,不循法度,禎每進諫。明曰:「寡 人天子之弟,豈失於為王哉!」禎曰:「恩寵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國命,恐今之榮 位,非大王所保,獨不見淮南之事乎?」明不悅。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禎捕而杖 殺之。明後果坐法,遷於黔中,謂人曰:「吾愧不用孔長史言,以及於此!」禎累 遷絳州刺史,封武昌縣子。卒,諡曰溫。

子季詡,早知名,官至左補闕。

紹安孫若思。

若思孤,母褚氏親自教訓,遂以學行知名。年少時,有人齎褚遂良書跡數卷以 遺若思,唯受其一卷。其人曰:「此書當今所重,價比黃金,何不總取?」若思曰: 「若價比金寶,此為多矣!」更截去半以還之。明經舉,累遷庫部郎中。若思常謂 人曰:「仕至郎中足矣!」至是持一石止水,置於座右,以示有止足之意。尋遷給 事中。

中宗即位,敬暉、桓彥范等知國政,以若思多識故事,所有改革大事及疑議, 多訪於若思。再轉禮部侍郎,出衛州刺史。先是,諸州別駕,皆以宗室為之,不為 刺史致敬,由是多行不法。若思至州,舉奏別駕李道欽犯狀,請加鞫訊。乃詔別駕 於刺史致禮,自若思始也。俄以清白稱,加銀青光祿大夫,賜絹百匹。歷汝州刺史、 太子右諭德,封梁郡公。開元十七年卒,諡曰惠。

袁朗,雍州長安人,陳尚書左僕射樞之子。其先自陳郡仕江左,世為冠族,陳 亡徙關中。

朗勤學,好屬文。在陳,釋褐秘書郎,甚為尚書令江總所重。嘗制千字詩,當 時以為盛作。陳後主聞而召入禁中,使為《月賦》,朗染翰立成。後主曰:「觀此 賦,謝希逸不能獨美於前矣!」又使為《芝草》、《嘉蓮》二頌,深見優賞。歷太 子洗馬、德教殿學士,遷秘書丞。陳亡,仕隋為尚書儀曹郎。武德初,授齊王文學、 祠部郎中,封汝南縣男,再轉給事中。貞觀初卒官。太宗為之廢朝一日,謂高士廉 曰:「袁朗在任雖近,然其性謹厚,特使人傷惜。」因敕給其喪事,並存問妻子。 有文集十四卷。

從父弟承序,陳尚書僕射憲之子。武德中,齊王元吉聞其名,召為學士。府廢, 累轉建昌令。在任清靜,士吏懷之。高宗在籓,太宗選學行之士為其僚屬,謂中書 侍郎岑文本曰:「梁、陳名臣,有誰可稱?復有子弟堪招引否?」文本因言:「隋 師入陳,百司奔散,莫有留者,唯袁憲獨在其主之傍。王世充將受隋禪,群僚表請 勸進,憲子給事中承家託疾,獨不署名。此父子足稱忠烈。承家弟承序,清貞雅操, 實繼先風。」由是召守晉王友,仍令侍讀,加授弘文館學士。未幾,卒。

朗從祖弟利貞,陳中書令敬之孫也。高宗時為太常博士、周王侍讀。永隆二年, 王立為皇太子,百官上禮。高宗將會百官及命婦於宣政殿,並設九部伎及散樂。利 貞上疏諫曰:「臣以前殿正寢,非命婦宴會之地;象闕路門,非倡優進御之所。望 詔命婦會於別殿,九部伎從東西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若於三殿別所,自可 備極恩私。微臣庸蔽,不閒典則,忝預禮司,輕陳狂瞽。」帝納其言,即令移於麟 德殿。至會日,酒酣,帝使中書侍郎薛元超謂利貞曰:「卿門承忠鯁,能抗疏直言, 不加厚賜,何以獎勸!」賜物百段。俄遷祠部員外郎,卒。中宗即位,以侍讀恩, 追贈秘書少監。

朗十三代祖漢司徒滂,滂生魏國郎中、御史大夫渙,渙生晉尚書准,准生東晉 右將軍、豫章太守沖,沖生司徒從事中郎耽,耽生琅邪內史質,質生丹陽尹、宋公 長史豹,豹生宋吳郡太守洵,累代有高名重位,前史有傳。五代叔祖宋太尉淑,高 祖父左僕射、雍州刺史顗,高祖司空察,皆死國難。曾祖梁中書監、司空、穆公昂, 仕齊為吳興太守,及梁高祖禪齊,久辭朝命。父樞,叔父憲,仕陳,皆為陳僕射。 叔祖敬,中書令。及陳亡,憲冒難扶護後主。朗自以中外人物,為海內冠族,雖琅 邪王氏繼有台鼎,而歷朝自為佐命,鄙之不以為伍。

朗孫誼,又虞世南外孫。神功中,為蘇州刺史。嘗因視事,司馬、清河張沛通 謁,沛即侍中文瓘之子。誼揖之曰:「司馬何事?」沛曰:「此州得一長史,是隴 西李亶,天下甲門。」誼曰:「司馬何言之失!門戶須歷代人賢,名節風教,為衣 冠顧矚,始可稱舉,老夫是也!夫山東人尚於婚媾,求於祿利;作時柱石,見危授 命,則曠代無人。何可說之,以為門戶!」沛懷慚而退。時人以為口實。

賀德仁,越州山陰人也。父朗,陳散騎常侍。德仁少與從兄基俱事國子祭酒周 弘正,咸以詞學見稱。時人語曰:「學行可師賀德基,文質彬彬賀德仁。」德仁兄 弟八人,時人方之荀氏。陳鄱陽王伯山為會稽太守,改其所居甘滂里為高陽里。德 仁事陳,至吳興王友。

入隋,僕射楊素薦之,授豫章王府記室參軍。王以師資禮之,恩遇甚厚。及煬 帝即位,豫章王改封齊王,又授齊王府屬。及齊王獲譴,府僚皆被誅責,唯德仁以 忠謹免罪,出補河東郡司法。素與隱太子善,及高祖平京師,隱太子封隴西公,用 德仁為隴西公友。尋遷太子中舍人,以衰老不習吏事,轉太子洗馬。時蕭德言亦為 洗馬,陳子良為右衛率府長史,皆為東宮學士。貞觀初,德仁轉趙王友。無幾,卒, 年七十餘。有文集二十卷。

德仁弟子紀、敳,亦以博學知名。高宗時,紀官至太子洗馬,修《五禮》。敳 至率更令,兼太子侍讀。兄弟並為崇賢館學士,學者榮之。

庾抱,潤州江寧人也,其先自潁川徙家焉。祖眾,陳御史中丞。父超,南平王 記室。抱開皇中為延州參軍事。後累歲,調吏部。尚書牛弘知其有學術,給筆札令 自序。援翰便就,弘甚奇之。後補元德太子學士,禮賜甚優。會皇孫載誕,太子宴 賓客,抱於坐中獻《嫡皇孫頌》,深被嗟賞。後為越巂主簿,稱病不行。義寧中, 隱太子弘引為隴西公府記室。時軍國多務,公府文檄皆出於抱。尋轉太子舍人,未 幾,卒。有集十卷。

蔡允恭,荊州江陵人也。祖點,梁尚書儀曹郎。父大業,後梁左民尚書。允恭 有風彩,善綴文。仕隋歷著作佐郎、起居舍人。雅善吟詠。煬帝屬詞賦,多令諷誦 之。嘗遣教宮女,允恭深以為恥,因稱氣疾,不時應召。煬帝又許授以內史舍人, 更令入內教宮人,允恭固辭不就,以是稍被疏絕。江都之難,允恭從宇文化及西上, 沒於竇建德。及平東夏,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兼文學館學士。貞觀初,除太子洗馬。 尋致仕,卒於家。有集十卷,又撰《後梁春秋》十卷。

鄭世翼,鄭州滎陽人也,世為著姓。祖敬德,周儀同大將軍。父機,司武中士。 世翼弱冠有盛名。武德中,歷萬年丞、揚州錄事參軍。數以言辭忤物,稱為輕薄。 時崔信明自謂文章獨步,多所凌轢;世翼遇諸江中,謂之曰:「嘗聞『楓落吳江冷。』」 信明欣然示百餘篇。世翼覽之未終,曰:「所見不如所聞。」投之於江,信明不能 對,擁楫而去。世翼貞觀中坐怨謗,配流巂州,卒。文集多遺失,撰《交遊傳》, 頗行於時。

謝偃,衛縣人也,本姓直勒氏。祖孝政,北齊散騎常侍,改姓謝氏。偃仕隋為 散從正員郎。貞觀初,應詔對策及第,歷高陵主簿。十一年,駕幸東都,谷、洛泛 溢洛陽宮,詔求直諫之士。偃上封事,極言得失。太宗稱善,引為弘文館直學士, 拜魏王府功曹。偃嘗為《塵》、《影》二賦,甚工。太宗聞而詔見,自製賦序,言 「區宇乂安,功德茂盛」。令其為賦,偃奉詔撰成,名曰《述聖賦》,賜采數十匹。 偃又獻《惟皇誡德賦》以申諷,曰:

臣聞理忘亂,安忘危,逸忘勞,得忘失。此四者,人君莫不皆然。是以夏桀以 瑤台璇室為麗,而不悟鳴條南巢之禍;殷辛以象箸玉杯為華,而不知牧野白旗之敗。 故當其盛也,謂四海為己力;及其衰焉,乃匹夫之不制。當其信也,謂天下為無危; 及其疑也,則顧盼皆仇敵。是知必有其德,則誠結戎夷,化行荒裔。苟失其度,則 變生骨肉,釁起腹心矣!是以為人主者,不可忘初。處殿堂,則思前主之所以亡; 朝萬國,則思今己之所以貴;巡府庫,則思今己之所以得;視功臣,則思其為己之 始;見名將,則思其用力之初。苟弗忘舊,則人無易心,何患乎天下之不化!故旦 行之則為堯、舜,暮失之則為桀、紂,豈異人哉!其詞曰:

周墳籍以遷觀,總宇宙而一窺;結繩往而莫紀,書契崇而可知。惟皇王之迭代, 信步驟之恆規,莫不慮失者常得,懷安者必危。是以戰戰怵怵,日慎一日,守約守 儉,去奢去逸。外無荒禽,內無荒色,唯賢是授,唯人斯恤。則三皇不足六,五帝 不足十。若夫恃聖驕力,狠戾倔強,忠良是棄,諂佞斯獎。構崇台以造天,穿深池 以絕壤。厚賦重斂,積寶藏鏹;無罪加刑,有功不賞。則夏桀可二,殷辛易兩。在 危所恃,居安勿忘。功臣無逐,故人無放。放故者亡,逐功者喪。四海岌岌,九土 漫漫,覆之甚易,存之實難。是以一人有悅,萬國同歡;一人失所,兆庶俱殘。喜 則隆冬可熱,怒則盛夏成寒;一動而八表亂,一言而天下安。舉君過者曰忠,述主 美者為佞,苟承顏以順旨,必蔽視而稱聖。故使曲者亂直,邪者疑正;改華服以就 胡,變雅音而入鄭;雖往古之軌躅,亦當今之龜鏡。崔嵬龍殿,赫奕鳳門,苞四海 以稱主,冠天下而獨尊。既兄日而姊月,亦父乾而母坤。視則金翠溢目,聽則絲竹 盈耳。信賞罰之在躬,實榮辱之由己;語義皇而易匹,言堯、舜之可擬。驕志自此 而生,侈心因茲而起。常懼覆而懼亡,必思足而思止;勿忘潛龍之初,當懷布衣之 始。在位稱寶,居器曰神,鐘鼓庭設,玉帛階陳。得必有兆,失必有因;一替一立, 或周或秦。既承前代,當思後人。唯德可以久,天道無常親。

時李百藥工為五言詩,而偃善作賦,時人稱為李詩謝賦焉。十七年,府廢,出 為湘潭令,卒。文集十卷。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也,後魏七兵尚書光伯曾孫也。祖縚,北海郡守。信明以 五月五日日正中時生,有異雀數頭,身形甚小,五色畢備,集於庭樹;鼓翼齊鳴, 聲清宛亮。隋太史令史良使至青州,遇而占之曰:「五月為火,火為《離》,《離》 為文彩。日正中,文之盛也。又有雀五色,奮翼而鳴。此兒必文藻煥爛,聲名播於 天下。雀形既小,祿位殆不高。」及長,博聞強記,下筆成章。鄉人高孝基有知人 之鑑,每謂人曰:「崔信明才學富贍,雖名冠一時,但恨其位不達耳!」

大業中,為堯城令。竇建德僭號,欲引用之。信明族弟敬素為建德鴻臚卿,說 信明曰:「隋主無道,天下鼎沸,衣冠禮樂,掃地無餘。兄遁跡下僚,不被收用, 豫讓所以不報范中行,只以眾人遇我者也。夏王英武,有併吞天下之心,士女襁負 而至者,不可稱數。此時不立功立事,豈是見幾而作者乎?」信明曰:「昔申胥海 畔漁者,尚能固其節;吾終不能屈身偽主,求斗筲之職。」遂逾城而遁,隱於太行 山。貞觀六年,應詔舉,授興世丞。遷秦川令,卒。

信明頗蹇傲自伐,常賦詩吟嘯,自謂過於李百藥,時人多不許之。又矜其門族, 輕侮四海士望,由是為世所譏。

子冬日,則天時為黃門侍郎,被酷吏所殺。

張蘊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聰敏,博涉書傳,善綴文,能背碑覆局。尤曉時務, 為州閭所稱。自幽州總管府記室直中書省。太宗初即位,上《大寶箴》以諷,其詞 曰:

今來古往,俯察仰觀,惟闢作福,為君實難。主普天之下,處王公之上;任土 貢其所求,具僚和其所唱。是故競懼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轉放,豈知事起乎所忽, 禍生乎無妄。固以聖人受命,拯溺亨屯,歸過於己,推恩於民。大明無偏照,至公 無私親。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禮以禁其奢,樂以防其佚。左言而右 事,出警而入蹕。四時同其慘舒,三光同其得失。故身為之度,而聲為之律。勿謂 無知,居高聽卑;勿謂何害,積小成大。樂不可極,極樂生哀;欲不可縱,縱慾成 災。壯九重於內,所居不過容膝;彼昏不知,瑤其台而瓊其室。羅八品於前,所食 不過適口;唯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勿內荒於色,勿外荒於禽,勿貴難得之貨, 勿聽亡國之音。內荒伐人性,外荒盪人心,難得之貨侈,亡國之聲淫。勿謂我尊而 傲賢侮士,勿謂我智而拒諫矜己。聞之夏王,據饋頻起;亦有魏帝,牽裾不止。安 彼反側,如春陽秋露,巍巍蕩蕩,恢漢高大度;撫茲庶事,如履薄臨深,戰戰慄栗, 用周文小心。

《詩》云:「不識不知」,《書》曰:「無偏無黨」。一彼此於胸臆,捐好惡 於心想。眾棄而後加刑,眾悅而後命賞。弱其強而治其亂,申其屈而直其枉。故曰: 「如衡如石,不定物以數,物之懸者,輕重自具;如水如鏡,不示物以情,物之鑑 者,妍媸自生。」勿渾渾而濁,勿皎皎而清,勿沒沒而暗,勿察察而明。雖冕旒蔽 目而視於未形,雖黈纊塞耳而聽於無聲。縱心乎湛然之域,游神於至道之精。扣之 者應洪纖而效響,酌之者隨深淺而皆盈。故曰:天之清,地之寧,王之貞。四時不 言而代序,萬物無為而受成。豈知帝有其力,而天下和平。

吾王撥亂,戡以智力,民懼其威,未懷其德。我皇撫運,扇以淳風,民懷其始, 未保其終。爰述金鏡,窮神盡聖;使人以心,應言以行。包括治體,抑揚詞令,天 下為公,一人有慶。開羅起祝,援琴命詩,一日二日,念茲在茲。唯人所召,自天 祐之。爭臣司直,敢告前疑!

太宗嘉之,賜以束帛,除大理丞。

初,河內人李孝德,素有風疾,而語涉妄妖。蘊古究其獄,稱好德癲病有徵, 法不當坐。治書侍御史權萬紀劾蘊古家住相州,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情在阿縱, 奏事不實。太宗大怒,曰:「小子乃敢亂吾法耶?」令斬於東市。太宗尋悔,因發 制,凡決死者,命所司五覆奏,自蘊古始也。

劉胤之,徐州彭城人也。祖禕之,後魏臨淮鎮將。胤之少有學業,與隋信都丞 孫萬壽、宗正卿李百藥為忘年之友。武德中,御史大夫杜淹表薦之,再遷信都令, 甚存惠政。永徽初,累轉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與國子祭酒令狐德棻、著作郎楊仁 卿等,撰成國史及實錄,奏上之,封陽城縣男。尋以老,不堪著述,出為楚州刺史, 卒。

弟子延祐,弱冠本州舉進士,累補渭南尉。刀筆吏能,為畿邑當時之冠。司空 李勣嘗謂曰:「足下春秋甫爾,便擅大名,宜稍自貶抑,無為獨出人右也。」後歷 右司郎中,檢校司賓少卿,封薛縣男。

徐敬業之亂,揚州初平,所有刑名,莫能決定,延祐奉使至軍所決之。時議者 斷受賊五品官者斬,六品者流。延祐以為諸非元謀,迫脅從盜,則置極刑,事涉枉 濫,乃斷受賊五品者流,六品已下俱除名而已。其得全濟者甚眾。

出為箕州刺史,轉安南都護。嶺南俚戶,舊輸半課,及延祐到,遂勒全輸。由 是其下皆怨,謀欲將叛,延祐乃誅其首惡李嗣仙。垂拱三年,嗣仙黨與丁建、李思 慎等,遂率眾圍安南府。時城中勝兵不過數百,乃禁門堅守,以候鄰境之援。廣州 大族馮子猷幸災樂禍,欲因危立功,遂按兵縱敵,使其為害滋甚。延祐遂為思慎所 害。其後桂州司馬曹玄靜率兵討思慎等,擒之。盡斬於安南城下。

胤之從父兄子藏器,亦有詞學,官至宋州司馬。藏器子知柔,開元初,為工部 尚書。知柔弟知幾,避玄宗名改子玄。自有傳。

張昌齡,冀州南宮人。弱冠以文詞知名。本州欲以秀才舉之,昌齡以時廢此科 已久,固辭。乃充進士貢舉及第。貞觀二十一年,翠微宮成,詣闕獻頌。太宗召見, 試作《息兵詔》草,俄頃而就。太宗甚悅,因謂之曰:「昔禰衡、潘岳,皆恃才傲 物,以至非命。汝才不減二賢,宜追鑒前軌,以副吾所取也。」乃敕於通事舍人里 供奉。尋為崑山道行軍記室,破盧明月,平龜茲,軍書露布,皆昌齡之文也。再轉 長安尉,出為襄州司戶,丁憂去官。後賀蘭敏之奏引於北門修撰,尋又罷去。乾封 元年卒。文集二十卷。

兄昌宗,亦有學業,官至太子舍人、修文館學士。撰《古文紀年新傳》三十卷。

崔行功,恆州井陘人,北齊鉅鹿太守伯讓曾孫也,自博陵徙家焉。行功少好學, 中書侍郎唐儉愛其才,以女妻之。儉前後征討,所有文表,皆行功之文。高宗時, 累轉吏部郎中。以善敷奏,嘗兼通事舍人、內供奉。坐事貶為游安令,尋征為司文 郎中。當時朝廷大手筆,多是行功及蘭台侍郎李懷儼之詞。

先是,太宗命秘書監魏徵寫四部群書,將進內貯庫,別置讎校二十人、書手一 百人。征改職之後,令虞世南、顏師古等續其事。至高宗初,其功未畢。顯慶中, 罷讎校及御書手,令工書人繕寫,計直酬傭,擇散官隨番讎校。其後又詔東台侍郎 趙仁本、東台舍人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等相次充使檢校。又置詳正學士以校理之, 行功仍專知御集。遷蘭台侍郎。

咸亨中,官名復舊,改為秘書少監。上元元年,卒官。有集六十卷。兄子玄暐, 別有傳。

行功前後預撰《晉書》及《文思博要》等。同時又有孟利貞、董思恭、元思敬 等,並以文藻知名。

孟利貞者,華州華陰人也。父神慶,高宗初為沁州刺史,以清介著名。利貞初 為太子司議郎,中宗在東宮,深懼之。受詔與少師許敬宗、崇賢館學士郭瑜、顧胤、 董思恭等撰《瑤山玉彩》五百卷。龍朔二年奏上之,高宗稱善,加級賜物有差。利 貞累轉著作郎,加弘文館學士。垂拱初卒。又撰《續文選》十三卷。

兄允忠,垂拱中為天官侍郎。

董思恭者,蘇州吳人。所著篇詠,甚為時人所重。初為右史,知考功舉事,坐 預泄問目,配流嶺表而死。

元思敬者,總章中為協律郎。預修《芳林要覽》,又撰《詩人秀句》兩卷,傳 於世。

徐齊聃,湖州長城人也。父孝德,以女為才人,官至果州刺史。齊聃少善屬文, 高宗時累遷蘭台舍人。時敕令有突厥酋長子弟事東宮,齊聃上疏曰:

昔姬誦與伯禽同業,晉儲以師曠為友,匪唯專賴師資,固亦詳觀近習。皇太子 自可招集園、綺,寤寐應、劉。階闥小臣,必采於端士;驅馳所任,並歸於正人。 方流好善之風,永播崇賢之美。今乃使氈裘之子,解辮而侍春闈;冒頓之苗,削衤 任而陪望苑。在於道義,臣竊有疑。詩云:「敬慎威儀,以近有德。」《書》曰: 「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蓋殷勤於此,防微之至也。

齊聃又嘗上奏曰:「齊獻公即陛下外氏,雖子孫有犯,不合上延於祖。今周忠 孝公廟甚修崇,而齊獻公廟遽毀壞,不審陛下將何以重示海內,以彰孝理之風?」 帝皆納其言。

齊聃善於文誥,甚為當時所稱。高宗愛其文,令侍周王等屬文,以職在樞劇, 仍敕間日來往焉。以漏泄機密,左授蘄州司馬。俄又坐事配流欽州。咸亨中卒,年 四十餘。睿宗即位,追錄舊恩,累贈禮部尚書。

子堅,別有傳。

杜易簡,襄州襄陽人,周硤州刺史叔毗曾孫也。九歲能屬文,及長,博學有高 名。姨兄中書令岑文本甚推重之。登進士第,累轉殿中侍御史。咸亨中,為考功員 外郎。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李敬玄相與不葉,易簡與吏部員外郎賈言忠希行儉之旨, 上封陳敬玄罪狀。高宗惡其朋黨,左轉易簡為開州司馬,尋卒。

易簡頗善著述,撰《御史台雜注》五卷,文集二十卷,行於代。

易簡從祖弟審言。

審言,進士舉,初為隰城尉。雅善五言詩,工書翰,有能名。然恃才謇傲,甚 為時輩所嫉。乾封中,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預選。試判訖,謂人曰:「蘇味道 必死。」人問其故,審言曰:「見吾判,即自當羞死矣!」又嘗謂人曰:「吾之文 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如此。

累轉洛陽丞。坐事貶授吉州司戶參軍。又與州僚不葉,司馬周季重與員外司戶 郭若訥共構審言罪狀,系獄,將因事殺之。既而季重等府中酣宴,審言子並年十三, 懷刃以擊之。季重中傷死,而並亦為左右所殺。季重臨死曰:「吾不知審言有孝子, 郭若訥誤我至此!」審言因此免官,還東都,自為文祭並。士友咸哀並孝烈,蘇頲 為墓誌,劉允濟為祭文。後則天召見審言,將加擢用。問曰:「卿歡喜否?」審言 蹈舞謝恩。因令作《歡喜詩》,甚見嘉賞,拜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初, 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嶺外。尋召授國子監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年六十餘 卒。有文集十卷。

次子閒。閒子甫,別有傳。

盧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也。年十餘歲,就曹憲、王義方授《蒼》、《雅》 及經史,博學善屬文。初授鄧王府典簽,王甚愛重之,曾謂群官曰:「此即寡人相 如也。」後拜新都尉。因染風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餌為事。後疾轉篤,徙居 陽翟之具茨山,著《釋疾文》、《五悲》等誦。頗有騷人之風,甚為文士所重。

照鄰既沉痼攣廢,不堪其苦,嘗與親屬執別,遂自投潁水而死,時年四十。文 集二十卷。

兄光乘,亦知名,長壽中為隴州刺史。

楊炯,華陰人。伯祖虔威,武德中官至右衛將軍。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神 童舉,拜校書郎,為崇文館學士。儀鳳中,太常博士蘇知几上表,以公卿已下冕服, 請別立節文。敕下有司詳議,炯獻議曰:

古者太昊庖羲氏,仰以觀象,俯以察法,造書契而文籍生。次有黃帝軒轅氏, 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垂衣裳而天下理。其後數遷五德,君非一姓,體國經野,建 邦設都,文質所以再而復,正朔所以三而改。夫改正朔者,謂夏后氏之建寅,殷人 建丑,周人建子。至於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此三王相襲之道也!夫易 服色者,謂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至於山、龍、華蟲、宗彝、藻、火、 粉米、黼、黻,此又百代可知之道。

謹按《虞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 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由此言之,則其所從來者尚矣。日月星辰者, 明光照下土也。山者,布散雲雨,象聖王大澤沾下也。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 時布教也。華蟲者,雉也,身被五彩,象聖王體兼文明也。宗彝者,武蜼也,以剛 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也。藻者,逐水上下,象聖王隨代而應也。火者,陶冶烹 飪,象聖王至德日新也。粉米者,人恃以生,象聖王為物之所賴也。黼能斷割,象 聖王臨事能決也。黻者,兩己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濟也。

迨有周氏,乃以日月星辰為旌旗之節,又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彝,於是乎制袞 冕以祀先王也。九章者,法陽數也,以龍為首章。袞者,卷也,龍德神異,應變潛 見,表聖王深識遠智,卷舒神化也。又制柷冕以祭先公也。柷者,雉也,有耿介之 志,表公有賢才,能守耿介之節也。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武蜼者,山林所生,明其象也。制絺冕以祭社稷也。社稷者,土谷之神也。粉米由 之而成,象其功也。又制玄冕以祭群小祀也。百神異形,難可遍擬,但取黻之相背, 昭異名也。夫以周公之多才也,故治定製禮,功成作樂。夫以孔宣之將聖也,故行 夏之時,服周之冕。先王之法服,乃此之自出矣;天下之能事,又於是乎畢矣。

今知幾表狀請制大明冕十三章,乘輿服之者。謹按,日月星辰者,已施於旌旗 矣。龍武山火者,又不逾於古矣。而雲麟鳳有四靈之名,玄龜有負圖之應,雲有紀 官之號,水有盛德之祥,此蓋別表休徵,終是無逾比象。然則皇王受命,天地興符, 仰觀則璧合珠連,俯察則銀黃玉紫。殫南宮之粉壁,不足寫其形狀;罄東觀之鉛黃, 未可紀其名實。固不可畢陳於法服也。雲者,龍之氣也;水者,藻之自生也。又不 假別為章目,此蓋不經之甚也!

又鸞冕八章,三公服之者。鸞者,太平之瑞也,非三公之德也。鷹鸇者,鷙鳥 也,適可以辨祥刑之職也。熊羆者,猛獸也,適可以旌武臣之力也。又稱藻為水草, 無所法象,引張衡賦「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請為蓮華,取其文彩者。 夫茄者,蓮也。若以蓮代藻,變古從今,既不知草木之名,亦未達文章之意,此又 不經之甚也!

又毳冕六章,三品服之者。按此王者祀四望服之名也。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 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豈唯顛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經之甚也!

又黻冕四章,五品服之者。考之於古,則無其名;驗之於今,則非章首,此又 不經之甚也!

若夫禮唯從俗,則命為制,令為詔,乃秦皇之故事,猶可以適於今矣!若夫義 取隨時,則出稱警,入稱蹕,乃漢國之舊儀,猶可以行於代矣。亦何取變周公之軌 物,改宣尼之法度者哉!

由是竟寢知幾所請。

俄遷詹事司直。則天初,坐從祖弟神讓犯逆,左轉梓州司法參軍。秩滿,選授 盈川令。如意元年七月望日,宮中出盂蘭盆,分送佛寺,則天御洛南門,與百僚觀 之。炯獻《盂蘭盆賦》,詞甚雅麗。炯至官,為政殘酷,人吏動不如意,輒搒殺之。 又所居府舍,多進士亭台,皆書榜額,為之美名,大為遠近所笑。無何卒官。中宗 即位,以舊僚追贈著作郎。文集三十卷。

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

其後崔融、李嶠、張說俱重四傑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 固非常流所及。炯與照鄰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 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后』,信然;『愧在盧前』,謙 也。」

開元中,說為集賢大學士十餘年。常與學士徐堅論近代文士,悲其凋喪。堅曰: 「李趙公、崔文公之筆術,擅價一時,其間孰優?」說曰:「李嶠、崔融、薛稷、 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富嘉謨之文,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濃雲 郁興,震雷俱發,誠可畏也,若施於廊廟,則駭矣!閻朝隱之文,如麗服靚莊, 燕歌趙舞,觀者忘疲,若類之風、雅,則罪人矣!」問後進詞人之優劣,說曰: 「韓休之文,如大羹旨酒,雅有典則,而薄於滋味。許景先之文,如豐肌膩理,雖 穠華可愛,而微少風骨。張九齡之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微窘邊幅。王翰 之文,如瓊懷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有玷缺。」堅以為然。

虔威子德干,高宗末,歷澤、齊、汴、相四州刺史,治有威名,郡人為之語曰: 「寧食三斗蒜,不逢楊德干。」

子神讓,天授初與徐敬業於揚州謀叛,父子伏誅。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祖通,隋蜀郡司戶書佐。大業末,棄官歸,以著 書講學為業。依《春秋》體例,自獲麟後,歷秦、漢至於後魏,著紀年之書,謂之 《元經》。又依《孔子家語》、揚雄《法言》例,為客主對答之說,號曰《中說》。 皆為儒士所稱。義寧元年卒,門人薛收等相與議諡曰文中子。二子:福畤、福郊。

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勔、勮,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 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勃年未及冠,應幽素舉及第。乾封初,詣闕上《宸 游東嶽頌》。時東都造乾元殿,又上《乾元殿頌》。沛王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 甚愛重之。諸王鬥雞,互有勝負,勃戲為《檄英王雞文》。高宗覽之,怒曰:「據 此是交構之漸。」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補虢州參軍。

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 口。事發,當誅,會赦除名。時勃父福畤為雍州司戶參軍,坐勃左遷交趾令。上元 二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為《採蓮賦》以見意,其辭甚美。渡南海,墮水 而卒,時年二十八。

苾,弱冠進士登第,累除太子典膳丞。長壽中,擢為鳳閣舍人。時壽春王成器、 衡陽王成義等五王初出閣,同日授冊。有司撰儀注,忘載冊文。及百僚在列,方知 闕禮,宰相相顧失色。苾立召書吏五人,各令執筆,口占分寫,一時俱畢。詞理典 贍,人皆嘆服。尋加弘文館學士,兼知天官侍郎。苾頗任權勢,交結非類。萬歲通 天二年,綦連耀謀逆事泄,閟坐與耀善,並弟閟並伏誅。

閟累官至涇州刺史。神龍初,有詔追復苾、閟官位。

福畤,天后朝以子貴,累轉澤州長史,卒。

初,吏部侍郎裴行儉典選,有知人之鑑,見苾與蘇味道,謂人曰:「二子亦當 掌銓衡之任。」李敬玄尤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勃等四人,必當顯貴。行儉曰: 「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 子沉靜,應至令長,余得令終為幸。」果如其言。

勃文章邁捷,下筆則成,尤好著書。撰《周易發揮》五卷,及《次論》等書數 部。勃亡後,並多遺失。有文集三十卷。勃聰警絕眾,於推步歷算尤精,嘗作《大 唐千歲歷》,言唐德靈長千年,不合承周、隋短祚。其論大旨云:「以土王者,五 十代而一千年;金王者,四十九代而九百年;水王者,二十代而六百年;木王者, 三十代而八百年;火王者,二十代而七百年。此天地之常期,符歷之數也。自黃帝 至漢,並是五運真主。五行已遍,土運復歸,唐德承之,宜矣!魏、晉至於周、隋, 咸非正統,五行之沴氣也,故不可承之。」大率如此。

駱賓王,婺州義烏人。少善屬文,尤妙於五言詩,嘗作《帝京篇》,當時以為 絕唱。然落魄無行,好與博徒游。高宗末,為長安主簿。坐贓,左遷臨海丞,怏怏 失志,棄官而去。文明中,與徐敬業於揚州作亂。敬業軍中書檄,皆賓王之詞也。 敬業敗,伏誅,文多散失。則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有兗州人郄雲卿集成十卷, 盛傳於世。

鄧玄挺,雍州藍田人。少善屬文,累遷左史。坐與上官儀善,出為頓丘令。有 善政,璽書勞問。累授中書舍人。性俊辨,機捷過人,每有嘲謔,朝廷稱為口實。 則天臨朝,遷吏部侍郎,既不稱職,甚為時談所鄙。又患消渴之疾,選人目為「鄧 渴」,為榜於衢路。自有唐已來,掌選之失,未有如玄挺者。坐此左遷澧州刺史。 在州復以善政聞,遷晉州刺史,召拜麟台少監,重為天官侍郎,其失又甚於前。玄 挺女為道王子諲妻,又與蔣王子煒相善。諲謀迎中宗於房陵,以問玄挺。煒又嘗謂 玄挺曰:「欲作急計如何?」玄挺雖皆不答,而不以告。永昌元年得罪,下獄死。

文苑中

○郭正一 元萬頃 范履冰 苗神客 周思茂 胡楚賓附

喬知之 弟侃備 劉希夷附

劉允濟 富嘉謨 吳少微 谷倚附

員半千 丘悅附

劉憲 王適 司馬鍠 梁載言附

沈佺期 陳子昂 閭丘均附 宋之問 閻朝隱 王無競 李适 尹元凱附

賈曾 子至

許景先 賀知 章 賀朝 萬齊融 張若虛 邢巨 包融 李登之附

席豫 徐安貞附

齊 浣 王浣 李邕 孫逖 子成

郭正一,定州彭城人。貞觀中舉進士。累轉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永隆二年, 遷秘書少監,檢校中書侍郎,與魏玄同、郭待舉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以平章 事為名,自正一等始也。永淳二年,正除中書侍郎。正一在中書累年,明習舊事, 兼有詞學,制敕多出其手,當時號為稱職。則天臨朝,轉國子祭酒,罷知政事。尋 出為晉州刺史,入為麟台監,又檢校陝州刺史。永昌元年,為酷史所陷,流配嶺南 而死,家口籍沒,文集多遺失。

先是,儀鳳中,吐蕃入寇,工部尚書劉審禮率兵十八萬,與蕃將倫欽陵戰於青 海,王師大敗,審禮沒於陣。高宗駭然,乃召侍臣問以御戎之策,正一對曰:「吐 蕃作梗,年歲已深,命將興師,相繼不絕,空勞士馬,虛費糧儲,近討則徒損兵威, 深入則未窮巢穴。臣望少發兵募,且遣備邊,明立烽候,勿令侵擾。伺國用豐足, 人心葉同,寬之數年,可一舉而滅。」給事中劉齊賢、皇甫文亮等亦以為嚴守為便。 正一才略,率多此類。

元萬頃,洛陽人,後魏景穆皇帝之胤。祖白澤,武德中總管。萬頃善屬文,起 家拜通事舍人。乾封中,從英國公李勣征高麗,為遼東道總管記室。別帥馮本以大 軍援裨將郭待封,船破失期。待封欲作書與勣,恐高麗知其救兵不至,乘危迫之, 乃作離合詩贈勣。勣不達其意,大怒曰:「軍機急切,何用詩為?必斬之!」萬頃 為解釋之,乃止。

勣嘗令萬頃作文檄高麗,其語有譏高麗「不知守鴨綠之險」,莫離支報雲「謹 聞命矣」,遂移兵固守鴨綠,官軍不得入,萬頃坐是流於嶺外。後會赦得還,拜著 作郎。

時天后諷高宗廣召文詞之士入禁中修撰,萬頃與左史范履冰、苗神客,右史周 思茂、胡楚賓咸預其選,前後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 等凡千餘卷。朝廷疑議及百司表疏,皆密令萬頃等參決,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 「北門學士」。

萬頃屬文敏速,然性疏曠,不拘細節,無儒者之風。則天臨朝,遷鳳閣舍人。 無幾,擢拜鳳閣侍郎。

萬頃素與徐敬業兄弟友善,永昌元年為酷吏所陷,配流嶺南而死。時神客、楚 賓已卒,履冰、思茂相次為酷吏所殺。

范履冰者,懷州河內人。自周王府戶曹召入禁中,凡二十餘年。垂拱中,歷鸞 台、天官二侍郎。尋遷春官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兼修國史。載初元年,坐嘗 舉犯逆者被殺。

苗神客者,滄州東光人。官至著作郎。

周思茂者,貝州漳南人。少與弟思鈞,俱早知名。自右史轉太子舍人。與范履 冰在禁中最蒙親遇,至於政事損益,多參預焉。累遷麟台少監、崇文館學士。垂拱 四年,下獄死。

胡楚賓者,宣州秋浦人。屬文敏速,每飲半酣而後操筆。高宗每令作文,必以 金銀杯盛酒令飲,便以杯賜之。楚賓終日酣宴,家無所藏,費盡復入待詔,得賜又 出。然性慎密,未嘗言禁中事,醉後人或問之,答以他事而已。自殷王文學拜右史、 崇賢直學士而卒。

喬知之,同州馮翊人也。父師望,尚高祖女廬陵公主,拜駙馬都尉,官至同州 刺史。知之與弟侃、備,並以文詞知名。知之尤稱俊才,所作篇詠,時人多諷誦之。 則天時,累除右補闕,遷左司郎中。知之有侍婢曰窈娘,美麗善歌舞,為武承嗣所 奪。知之怨惜,因作《綠珠篇》以寄情,密送與婢,婢感憤自殺。承嗣大怒,因諷 酷吏羅織誅之。

侃,開元初為兗州都督。

備,預修《三教珠英》,長安中卒於襄陽令。

時又有汝州人劉希夷,善為從軍閨情之詩,詞調哀苦,為時所重,志行不修, 為奸人所殺。

劉允濟,洛州鞏人,其先自沛國徙焉。南齊彭城郡丞愬六代孫也。少孤,事母 甚謹。博學善屬文,與絳州王勃早齊名,特相友善。弱冠,本州舉進士,累除著作 佐郎。允濟嘗採摭魯哀公後十二代至於戰國遺事,撰《魯後春秋》二十卷。表上之, 遷左史,兼直弘文館。垂拱四年,明堂初成,允濟奏上《明堂賦》以諷,則天甚嘉 嘆之,手制褒美,拜著作郎。

天授中,為來俊臣所構,當坐死,以其母老,特許終其餘年,仍留系獄。久之, 會赦免,貶授大庾尉。長安中,累遷著作佐郎,兼修國史。未幾,擢拜鳳閣舍人。 中興初,坐與張易之款狎,左授青州長史,為吏清白,河南道巡察使路敬潛甚稱薦 之。尋丁母憂,服闋而卒。

富嘉謨,雍州武功人也。舉進士。長安中,累轉晉陽尉,與新安吳少微友善, 同官。先是,文士撰碑頌,皆以徐、庾為宗,氣調漸劣。嘉謨與少微屬詞,皆以經 典為本,時人欽慕之,文體一變,稱為富吳體。嘉謨作《雙龍泉頌》、《千蠋谷頌》, 少微撰《崇福寺鐘銘》,詞最高雅,作者推重。并州長史張仁亶待以殊禮,坐必同 榻。嘉謨後為壽安尉,預修《三教珠英》。中興初,為左台監察御史,卒。有文集 五卷。

少微亦舉進士,累至晉陽尉。中興初,調於吏部,侍郎韋嗣立稱薦,拜右台監 察御史。臥病,聞嘉謨死,哭而賦詩,尋亦卒。有文集五卷。

嘉謨與少微在晉陽,魏郡谷倚為太原主簿,皆以文詞著名,時人謂之「北京三 傑」。倚後流寓客死,文章遺失。

微子鞏,開元中,為中書舍人。

員半千,本名餘慶,晉州臨汾人。少與齊州人何彥先同師事學士王義方,義方 嘉重之,嘗謂之曰:「五百年一賢,足下當之矣!」因改名半千。及義方卒,半千 與彥先皆制服,喪畢而去。

上元初,應八科舉,授武陟尉。屬頻歲旱飢,勸縣令殷子良開倉以賑貧餒,子 良不從。會子良赴州,半千便發倉粟以給飢人。懷州刺史郭齊宗大驚,因而按之。 時黃門侍郎薛元超為河北道存撫使,謂齊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歸一尉, 豈不愧也!」遽令釋之。尋又應岳牧舉。

高宗御武成殿,召諸州舉人,親問曰:「兵書所云天陣、地陣、人陣,各何謂 也?」半千越次而進曰:「臣觀載籍,此事多矣。或謂:天陣,星宿孤虛;地陣, 山川向背;人陣,偏伍彌縫。以臣愚見,謂不然矣。夫師出以義,有若時雨,得天 之時,此天陣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戰,得地之利,此地陣也;善用兵者,使三軍 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陣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戰!」高宗甚嗟賞之。 及對策,擢為上第。

垂拱中,累補左衛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及引辭,則天曰:「久聞卿名,謂 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煩卿,宜留待制也。」即日使入閣供奉。 嗣聖元年,半千為左衛長史,與鳳閣舍人王處知、天官侍郎石抱忠,並為弘文館直 學士,仍與著作佐郎路敬淳分日於顯福門待制。半千因撰《明堂新禮》三卷,上之。 則天封中嶽,半千又撰《封禪四壇碑》十二首以進,則天稱善。前後賜絹千餘匹。

長安中,五遷正諫大夫,兼右控鶴內供奉。半千以控鶴之職,古無其事,又授 斯任者率多輕薄,非朝廷進德之選,上疏請罷之。由是忤旨,左遷水部郎中,預修 《三教珠英》。

中宗時,為濠州刺史。睿宗即位,征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 祿大夫,累封平原郡公。開元二年卒。文集多遺失。半千同時學士丘悅。

丘悅者,河南陸渾人也。亦有學業。景龍中,為相王府掾,與文學韋利器、典 簽裴耀卿俱為王府直學士。睿宗在籓甚重之,官至岐王傅。開元初卒。撰《三國典 略》三十卷,行於時。

劉憲,宋州寧陵人也。父思立,高宗時為侍御史。屬河南、河北旱儉,遣御史 中丞崔謐等分道存問賑給,思立上疏諫曰:「今麥序方秋,蠶功未畢,三時之務, 萬姓所先。敕使撫巡,人皆竦抃,忘其家業,冀此天恩,踴躍參迎,必難抑止,集 眾既廣,妨廢亦多。加以途程往還,兼之晨夕停滯。既緣賑給,須立簿書,本欲安 存,卻成煩擾。又無驛之處,其馬稍難。簡擇公私,須預追集。雨後農務,特切常 情,暫廢須臾,即虧歲計。每為一馬,遂勞數家,從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委州 縣賑給,待秋閒時出使褒貶。」疏奏,謐等遂不行。後遷考功員外郎,始奏請明經 加帖、進士試雜文,自思立始也。尋卒官。

憲弱冠舉進士,累除冬官員外郎。

天授中,受詔推按來俊臣。憲嫉其酷暴,欲因事繩之,反為俊臣所構,貶濆水 令。再遷司仆丞。及俊臣伏誅,擢憲為給事中,尋轉鳳閣舍人。

神龍初,坐嘗為張易之所引,自吏部侍郎出為渝州刺史。俄復入為太僕少卿, 兼修國史,加修文館學士。景雲初,三遷太子詹事

玄宗在東宮,留意經籍,憲因上啟曰:「自古及今,皆重於學。至於光耀盛德, 發揚令問,安靜身心,保寧家國,無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絕人之才,豈假 尋章摘句,蓋資略知大意,用功甚少,為利極多。伏願克成美志,無棄暇日,上以 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僚之望。侍讀褚無量,經明行修,耆年宿望,時賜召問,以 察其言,幸甚!」玄宗甚嘉納之。明年,憲卒,贈兗州都督。有集三十卷。

初則天時,敕吏部糊名考選人判,以求才彥,憲與王適、司馬鍠、梁載言相次 判入第二等。

王適,幽州人。官至雍州司功。

司馬皪,洛州溫人也。神龍中,卒於黃門侍郎。

梁載言,博州聊城人。歷鳳閣舍人,專知制誥。撰《具員故事》十卷,《十道 志》十六卷,並傳於時。中宗時為懷州刺史。

沈佺期,相州內黃人也。進士舉。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

佺期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與宋之問齊名,時人稱為沈宋。再轉考功員外郎, 坐贓配流嶺表。神龍中,授起居郎,加修文館直學士。後歷中書舍人、太子詹事。 開元初卒。有文集十卷。

弟全交及子,亦以文詞知名。

陳子昂,梓州射洪人。家世富豪。子昂獨苦節讀書,尤善屬文。初為《感遇詩》 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舉進士。 會高宗崩,靈駕將還長安,子昂詣闕上書,盛陳東都形勝,可以安置山陵,關中旱 儉,靈駕西行不便。曰:

梓州射洪縣草莽愚臣子昂,謹頓首冒死獻書闕下。

臣聞明王不惡切直之言以納忠,烈士不憚死亡之誅以極諫。故有非常之策者, 必待非常之時;得非常之時者,必待非常之主。然後危言正色,抗義直辭,赴湯鑊 而不回,至誅夷而無悔!豈徒欲詭世夸俗,厭生樂死者哉!實以為殺身之害小,存 國之利大。故審計定議而甘心焉。況乎得非常之時,遇非常之主,言必獲用,死亦 何驚!千載之跡,將不朽於今日矣!

伏惟大行皇帝遺天下,棄群臣,萬國震驚,百姓屠裂。陛下以徇齊之聖,承宗 廟之重,天下之望,喁喁如也。莫不冀蒙聖化,以保餘年;太平之主,將復在於茲 矣!況皇太后又以文母之賢,協軒宮之耀,軍國大事,遺詔決之;唐、虞之際,於 斯盛矣!

臣伏見詔書,梓宮將遷西京,鸞輿亦欲陪幸。計非上策,智者失圖;廟堂未聞 有骨鯁之謨,朝廷多見有順從之議;臣竊惑以為過矣!伏自思之,生聖日,沐皇風, 摩頂至踵,莫非亭育;不能歷丹鳳,抵濯龍,北面玉階,東望金屋,抗音而正諫者, 聖王之罪人也!所以不顧萬死,乞獻一言,願蒙聽覽,甘就鼎鑊,伏惟陛下察之。

臣聞秦都咸陽之時,漢都長安之日,山河為固,天下服矣。然猶北取胡、宛之 利,南資巴蜀之饒。自渭入河,轉關東之粟;逾沙絕漠,致山西之儲。然後能削平 天下,彈壓諸侯,長轡利策,橫制宇宙。今則不然。燕、代迫匈奴之侵,巴、隴嬰 吐蕃之患;西蜀疲老,千里贏糧;北國丁男,十五乘塞;歲月奔命,其弊不堪。秦 之首尾,今為闕矣!即所余者,獨三輔之間耳。頃遭荒饉,人被荐饑。自河已西, 莫非赤地;循隴已北,罕逢青草。莫不父兄轉徙,妻子流離,委家喪業,膏原潤莽, 此朝廷之所備知也。賴以宗廟神靈,皇天悔禍,去歲薄稔,前秋稍登,使羸餓之餘, 得保性命,天下幸甚,可謂厚矣!然而流人未返,田野尚蕪,白骨縱橫,阡陌無主。 至於蓄積,尤可哀傷。陛下不料其難,貴從先意,遂欲長驅大駕,按節秦京,千乘 萬騎,何方取給?況山陵初制,穿復未央;土木工匠,必資徒役。今欲率疲弊之眾, 興數萬之軍,徵發近畿,鞭撲羸老,鑿山採石,驅以就功。春作無時,秋成絕望, 凋瘵遺噍,再罹艱苦。倘不堪弊,必有逋逃,「子來」之頌,將何以述之?此亦宗 廟之大機,不可不審圖也!況國無兼歲之儲,家鮮匝時之蓄。一旬不雨,猶可深憂, 忽加水旱,人何以濟?陛下不深察始終,獨違群議,臣恐三輔之弊,不止如前日矣!

且天子以四海為家,聖人包六合為宇。歷觀邃古,以至於今,何嘗不以三王為 仁,五帝為聖!雖周公製作,夫子著明,莫不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為百王之 鴻烈,作千載之雄圖!然而舜死陟方,葬蒼梧而不返;禹會群後,歿稽山而永終。 豈其愛蠻夷之鄉而鄙中國哉?實將欲示聖人無外也。故能使墳籍以為美談,帝王以 為高范。況我巍巍大聖,轢帝登皇,日月所照,莫不率俾。何獨秦、豐之地,可置 山陵;河、洛之都,不堪園寢?陛下豈不察之,愚臣竊為陛下惜也!且景山崇麗, 秀冠群峰,北對嵩、邙,西望汝海,居祝融之故地,連太昊之遺墟。帝王圖跡,縱 橫左右;園陵之美,復何加焉!陛下曾未察之,謂其不可;愚臣鄙見,良足尚矣! 況瀍、澗之中,天地交會,北有太行之險,南有宛、葉之饒,東壓江、淮,食湖淮 之利,西馳崤、澠,據關河之寶。以聰明之主,養純粹之人,天下和平,恭己正南 面而已。陛下不思瀍、洛之壯觀,關、隴之荒蕪,乃欲棄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險, 忘神器之大寶,徇曾、閔之小節。愚臣暗昧,以為甚也!陛下何不覽爭臣之策,采 行路之謠,諮謨太后,平章宰輔,使蒼生之望,知有所安,天下豈不幸甚!

昔者平王遷都,光武都洛,山陵寢廟,不在東京;宗社墳塋,並居西土。然而 《春秋》美為始王,《漢書》載為代祖,豈其不願孝哉?何聖賢褒貶於斯濫矣?實 以時有不可,事有必然。蓋欲遺小存大,去禍歸福,聖人所以貴也。夫小不忍,亂 大謀,仲尼之至誡,願陛下察之。若以臣愚不用,朝議遂行,臣恐關、隴之憂,無 時休也!

臣又聞太原蓄鉅萬之倉,洛口積天下之粟,國家之資,斯為大矣!今欲舍而不 顧,背以長驅,使有識驚嗟,天下失望。倘鼠竊狗盜,萬一不圖,西入陝州之郊, 東犯武牢之鎮,盜敖倉一抔之粟,陛下何以遏之?此天下之至機,不可不深懼也。 雖則盜未旋踵,誅刑已及,滅其九族,焚其妻子,泣辜雖恨,將何及焉!故曰: 「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謀者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斯言豈徒設也, 固願陛下念之!

則天召見,奇其對,拜麟台正字。則天將事雅州討生羌,子昂上書曰:

麟台正字臣子昂昧死上言。

臣聞道路云:國家欲開蜀山,自雅州道入討生羌,因以襲擊吐蕃。執事者不審 圖其利害,遂發梁、鳳、巴蜒兵以徇之。臣愚以為西蜀之禍,自此結矣!

臣聞亂生,必由於怨。雅州邊羌,自國初已來,未嘗一日為盜。今一旦無罪受 戮,其怨必甚。怨甚懼誅,必蜂駭西山。西山盜起,則蜀之邊邑,不得不連兵備守。 兵久不解,則蜀之禍構矣!昔後漢末西京喪敗,蓋由此諸羌。此一事也。

且臣聞吐蕃桀黠之虜,君長相信,而多奸謀。自敢抗天誅,邇來向二十餘載, 大戰則大勝,小戰則小勝,未嘗敗一隊,亡一夫。國家往以薛仁貴、郭待封為虓武 之將,屠十一萬眾於大非之川,一甲不返。又以李敬玄、劉審禮為廊廟之器,辱十 八萬眾於青海之澤,身囚虜庭。是時精甲勇士,勢如雲雷,然竟不能擒一戎,馘一 丑,至今而關、隴為空。今乃欲以李處一為將,驅憔悴之兵,將襲吐蕃。臣竊憂之, 而為此虜所笑。此二事也。

且夫事有求利而得害者。則蜀昔時不通中國,秦惠王欲帝天下而並諸侯,以為 不兼幹不取蜀,勢未可舉,乃用張儀計,飾美女,譎金牛,因間以啖蜀侯。蜀侯果 貪其利,使五丁力士鑿通谷,棧褒斜,置道於秦。自是險阻不關,山谷不閉,張儀 躡踵乘便,縱兵大破之,蜀侯誅,幹邑滅。至今蜀為中州,是貪利而亡。此三事也。

且臣聞吐蕃羯虜,愛蜀之珍富,欲盜之,久有日矣。然其勢不能舉者,徒以山 川阻絕,障隘不通,此其所以頓餓狼之喙而不得侵食也。今國家乃撤邊羌,開隘道, 使其收奔亡之種,為嚮導以攻邊。是乃藉寇兵而為賊除道,舉全蜀以遺之。此四事 也。

臣竊觀蜀為西南一都會,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順江 而下,可以兼濟中國。今執事者乃圖僥倖之利,悉以委事西羌。地不足以富國,徒 殺無辜之眾,以傷陛下之仁;糜費隨之,無益聖德。又況僥倖之利,未可圖哉!此 五事也。

夫蜀之所恃,有險也;人之所安,無役也。今國家乃開其險,役其人;險開則 便寇,人役則傷財。臣恐未見羌戎,已有奸盜在其中矣!往年益州長史李崇真圖此 奸利,傳檄稱吐蕃欲寇松州,遂使國家盛軍師、大轉餉以備之。未二三年,巴蜀二 十餘州,騷然大弊,竟不見吐蕃之面,而崇真贓錢已計鉅萬矣。蜀人殘破,幾不堪 命。此之近事,猶在人口,陛下所親知。臣愚意者不有奸臣欲圖此利,復以生羌為 計者哉!此六事也。

且蜀人尪劣,不習兵戰,一虜持矛,百人莫敢當。又山川阻曠,去中夏精兵處 遠。今國家若擊西羌,掩吐蕃,遂能破滅其國,奴虜其人,使其君長系首北闕,計 亦可矣!若不到如此,臣方見蜀之邊陲不守,而為羌夷所橫暴。昔辛有見被發而祭 伊川者,以為不出百年,此其為戎。臣恐不及百年而蜀為戎。此七事也。

且國家近者廢安北,拔單于,棄龜茲,放疏勒,天下翕然,謂之盛德。所以者 何?蓋以陛下務在仁,不在廣;務在養,不在殺。將以此息邊鄙,休甲兵,行三皇、 五帝之事者也!今又徇貪夫之議,謀動兵戈,將誅無罪之戎,而遺全蜀之患,將何 以令天下乎?此愚臣所以不甚悟者也。況當今山東飢,關、隴弊,歷歲枯旱,人有 流亡。誠是聖人寧靜,思和天人之時,不可動甲兵,興大役,以自生亂。臣又流聞 西軍失守,北軍不利,邊人忙動,情有不安。今者復驅此兵,投之不測。臣聞自古 亡國破家,未嘗不由黷兵。今小人議夷狄之利,非帝王之至德也,又況弊中夏哉!

臣聞古之善為天下者,計大而不計小,務德而不務刑;圖其安則思其危,謀其 利則慮其害;然後能長享福祿。伏願陛下熟計之!

再轉右拾遺。數上疏陳事,詞皆典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父為縣尉趙師 韞所殺。後師韞為御史,元慶變姓名於驛家傭力,候師韞,手刃殺之。議者以元慶 孝烈,欲舍其罪。子昂建議以為:「國法專殺者死,元慶宜正國法,然後旌其閭墓, 以褒其孝義可也。」當時議者,咸以子昂為是。俄授麟台正字。武攸宜統軍北討契 丹,以子昂為管記,軍中文翰皆委之。

子昂父在鄉,為縣令段簡所辱,子昂聞之,遽還鄉里。簡乃因事收系獄中,憂 憤而卒,時年四十餘。

子昂褊躁無威儀,然文詞宏麗,甚為當時所重。有集十卷,友人黃門侍郎盧藏 用為之序,盛行於代。

子昂卒後,益州成都人閭丘均,亦以文章著稱。景龍中,為安樂公主所薦,起 家拜太常博士。而公主被誅,均坐貶為循州司倉,卒。有集十卷。

宋之問,虢州弘農人。父令文,有勇力,而工書,善屬文。高宗時,為左驍衛 郎將、東台詳正學士。之問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初徵令與 楊炯分直內教,俄授洛州參軍,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易之兄弟雅愛其才, 之問亦傾附焉。預修《三教珠英》,常扈從游宴。則天幸洛陽龍門,令從官賦詩, 左史東方虬詩先成,則天以錦袍賜之。及之問詩成,則天稱其詞愈高,奪虬錦袍以 賞之。

及易之等敗,左遷瀧州參軍。未幾,逃還,匿於洛陽人張仲之家。仲之與駙馬 都尉王同皎等謀殺武三思,之問令兄子發其事以自贖。及同皎等獲罪,起之問為鴻 臚主薄,由是深為義士所譏。

景龍中,再轉考功員外郎。時中宗增置修文館學士,擇朝中文學之士,之問與 薛稷、杜審言等首膺其選,當時榮之。及典舉,引拔後進,多知名者。尋轉越州長 史。

睿宗即位,以之問嘗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先天中,賜死於徙所。之 問再被竄謫,經途江、嶺,所有篇詠,傳布遠近。友人武平一為之纂集,成十卷, 傳於代。

世人以之問父為三絕,之問以文詞知名,弟之悌有勇力,之遜善書,議者雲各 得父之一絕。

之悌,開元中自右羽林將軍出為益州長史、劍南節度兼採訪使。尋遷太原尹。

閻朝隱,趙州欒城人也。少與兄鏡幾、弟仙舟俱知名。朝隱文章雖無《風》、 《雅》之體,善構奇,甚為時人所賞。累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張易之等 所作篇什,多是朝隱及宋之問潛代為之。聖歷二年,則天不豫,令朝隱往少室山祈 禱。朝隱乃曲申悅媚,以身為犧牲,請代上所苦。及將康復,賜絹彩百匹、金銀器 十事。俄轉麟台少監。易之伏誅,坐徙嶺外。尋召還。先天中,復為秘書少監。又 坐事貶為通州別駕,卒官。

朝隱修《三教珠英》時,成均祭酒李嶠與張昌宗為修書使,盡收天下文詞之士 為學士,預其列者,有王無競、李适、尹元凱,並知名於時。自余有事跡者,各見 其本傳。

王無競者,字仲烈。其先琅邪人,因官徙居東萊,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孫。父侃, 棣州司馬。

無競有文學,初應下筆成章舉及第,解褐授趙州欒城縣尉,歷秘書省正字,轉 右武衛倉曹、洛陽縣尉,遷監察御史,轉殿中。舊例,每日更直於殿前。正班時, 宰相宗楚客、楊再思常離班偶語,無競前曰:「朝禮至敬,公等大臣,不宜輕易以 慢恆典。」楚客等大怒,轉無競為太子舍人。神龍初,坐訶詆權幸,出為蘇州司馬。 及張易之等敗,以嘗交往,再貶嶺外,卒於廣州,年五十四。

李适者,雍州萬年人。景龍中,為中書舍人,俄轉工部侍郎。睿宗時,天台道 士司馬承禎被征至京師。及還,適贈詩,序其高尚之致,其詞甚美,當時朝廷之士, 無不屬和,凡三百餘人。徐彥伯編而敘之,謂之《白雲記》,頗傳於代。尋卒。

尹元凱者,瀛州樂壽人。初為磁州司倉,坐事免,乃棲遲山林,不求仕進,垂 三十年。與張說、盧藏用特相友善,征拜右補闕。卒於并州司馬。

賈曾,河南洛陽人也。父言忠,乾封中為侍御史。時朝廷有事遼東,言忠奉使 往支軍糧。及還,高宗問以軍事,言忠畫其山川地勢,及陳遼東可平之狀,高宗大 悅。又問諸將優劣,言忠曰:「李勣先朝舊臣,聖鑒所悉。龐同善雖非斗將,而持 軍嚴整。薛仁貴勇冠三軍,名可振敵。高侃儉素自處,忠果有謀。契苾何力沉毅持 重,有統御之才,然頗有忌前之癖。諸將夙夜小心,忘身憂國,莫過於李勣者。」 高宗深然之。累轉吏部員外郎。坐事左遷邵州司馬,卒。

曾少知名。景雲中,為吏部員外郎。玄宗在東宮,盛擇宮僚,拜曾為太子舍人。 時太子頻遣使訪召女樂,命宮臣就率更署閱樂,多奏女妓。曾啟諫曰:

臣聞作樂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節,婦人 媟黷,無豫其間。

  • 上一篇: 卷一百三十九
  • 下一篇: 卷一百四十一
  • 舊唐書
    舊唐書
      《舊唐書》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更多本纪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