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子部 / 釋家類 / 楞伽經 / 卷一(羅婆那王勸請品)
拼

羅婆那王勸請品

楞伽經

〔子部〕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大海濱摩羅耶山頂楞伽城中,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眾俱。其諸菩薩摩訶薩,悉已通達五法、三性、諸識、無我,善知境界自心現義,遊戲無量自在三昧神通諸力,隨眾生心現種種形方便調伏,一切諸佛手灌其頂,皆從種種諸佛國土而來此會。大慧菩薩摩訶薩為其上首。

爾時,世尊於海龍王宮說法,過七日已從大海出,有無量億梵、釋、護世諸天龍等,奉迎於佛。爾時,如來舉目,觀見摩羅耶山楞伽大城,即便微笑,而作是言:「昔諸如來應正等覺,皆於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非諸外道臆度邪見及以二乘修行境界。我今亦當為羅婆那王開示此法。」

爾時,羅婆那夜叉王,以佛神力聞佛言音,遙知如來從龍宮出,梵、釋、護世天龍圍繞,見海波浪,觀其眾會藏識大海,境界風動,轉識浪起;發歡喜心,於其城中高聲唱言:「我當詣佛請入此城,令我及與諸天世人,於長夜中得大饒益。」作是語已,即與眷屬乘華宮殿往世尊所。到已,下殿右繞三匝,作眾伎樂供養如來。所持樂器皆是大青因陀羅寶,琉璃等寶以為間錯,無價上衣而用纏裹。其聲美妙音節相和,於中說偈而贊佛曰:

「心自性法藏, 無我離見垢,
證智之所知, 願佛為宣說。
善法集為身, 證智常安樂,
變化自在者, 願入楞伽城。
過去佛菩薩, 皆曾住此城,
此諸夜叉眾, 一心愿聽法。」

爾時,羅婆那楞伽王,以都咤迦音歌贊佛已,復以歌聲而說頌言:

「世尊於七日, 住摩竭海中,
然後出龍宮, 安詳升此岸。
我與諸婇女, 及夜叉眷屬,
輸迦娑剌那, 眾中聰慧者,
悉以其神力, 往詣如來所。
各下華宮殿, 禮敬世所尊,
復以佛威神, 對佛稱己名:
我是羅剎王, 十首羅婆那,
今來詣佛所, 願佛攝受我,
及楞伽城中, 所有諸眾生。
過去無量佛, 咸升寶山頂,
住楞伽城中, 說自所證法。
世尊亦應爾, 住彼寶嚴山,
菩薩眾圍繞, 演說清淨法。
我等於今日, 及住楞伽眾,
一心共欲聞, 離言自證法。
我念去來世, 所有無量佛,
菩薩共圍繞, 演說楞伽經。
此入楞伽典, 昔佛所稱讚,
願佛同往尊, 亦為眾開演。
請佛為哀愍, 無量夜叉眾,
入彼寶嚴城, 說此妙法門。
此妙楞伽城, 種種寶嚴飾,
牆壁非土石, 羅網悉珍寶。
此諸夜叉眾, 昔曾供養佛,
修行離諸過, 證知常明了。
夜叉男女等, 渴仰於大乘,
自信摩訶衍, 亦樂令他住。
惟願無上尊, 為諸羅剎眾,
瓮耳等眷屬, 往詣楞伽城。
我於去來今, 勤供養諸佛,
願聞自證法, 究竟大乘道。
願佛哀愍我, 及諸夜叉眾,
共諸佛子等, 入此楞伽城。
我宮殿婇女, 及以諸瓔珞,
可愛無憂園, 願佛哀納受。
我於佛菩薩, 無有不舍物,
乃至身給侍, 惟願哀納受。」

爾時,世尊聞是語已,即告之言:「夜叉王,過去世中諸大導師,咸哀愍汝,受汝勸請,詣寶山中說自證法;未來諸佛亦復如是。此是修行甚深觀行現法樂者之所住處,我及諸菩薩哀愍汝故,受汝所請。」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時羅婆那王,即以所乘妙華宮殿奉施於佛。佛坐其上,王及諸菩薩前後導從,無量婇女歌詠讚嘆,供養於佛往詣彼城。到彼城已,羅婆那王及諸眷屬,復作種種上妙供養。夜叉眾中童男、童女,以寶羅網供養於佛。羅婆那王施寶瓔珞,奉佛菩薩以掛其頸。爾時,世尊及諸菩薩受供養已,各為略說自證境界甚深之法。時羅婆那王並其眷屬,復更供養大慧菩薩,而勸請言:

「我今諸大士, 奉問於世尊,
一切諸如來, 自證智境界。
我與夜叉眾, 及此諸菩薩,
一心愿欲聞, 是故咸勸請。
汝是修行者, 言論中最勝,
是故生尊敬, 勸汝請問法。
自證清淨法, 究竟入佛地,
離外道二乘, 一切諸過失。」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於彼山中復更化作無量寶山,悉以諸天百千萬億妙寶嚴飾。一一山上皆現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羅婆那王及其眾會,十方所有一切國土皆於中現。一一國中悉有如來,一一佛前咸有羅婆那王並其眷屬,楞伽大城阿輸迦園,如是莊嚴等無有異。一一皆有大慧菩薩而興請問,佛為開示自證智境,以百千妙音說此經已,佛及諸菩薩皆於空中隱而不現。羅婆那王唯自見身住本宮中,作是思惟:「向者是誰?誰聽其說?所見何物?是誰能見?佛及國城眾寶山林,如是等物今何所在?為夢所作?為幻所成?為復猶如乾闥婆城?為翳所見?為焰所惑?為如夢中、石女生子?為如煙焰旋火輪耶?」復更思惟:「一切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別境界,凡夫迷惑不能解了。無有能見,亦無所見,無有能說,亦無所說,見佛聞法皆是分別。如向所見不能見佛,不起分別是則能見。」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內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內行,莫著外見,莫墮二乘及以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陁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舍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三昧三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法殊勝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證聖智,於諸有中受上妙生。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作諸異論,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惟此義,如是思惟乃是見佛。」

爾時,羅婆那王復作是念:「願我更得奉見如來!如來世尊於觀自在,離外道法,能說自證聖智境界,超諸應化所應作事,住如來定,入三昧樂。是故說名大觀行師,亦復名為大哀愍者,能燒煩惱分別薪盡,諸佛子眾所共圍繞,普入一切眾生心中,遍一切處,具一切智,永離一切分別事相。我今願得重見如來大神通力,以得見故,未得者得,已得不退,離諸分別,住三昧樂,增長滿足如來智地。」

爾時,世尊知楞伽王即當證悟無生法忍,為哀愍故便現其身,令所化事還復如本。時十頭王見所曾睹,無量山城悉寶莊嚴;一一城中皆有如來應正等覺,三十二相以嚴其身;自見其身遍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圍繞說自證智所行之法;亦見十方諸佛國土,如是等事悉無有別。

爾時,世尊普觀眾會,以慧眼觀,非肉眼觀,如師子王奮迅回盻欣然大笑。於其眉間、髀脅腰頸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無量妙色光明,如虹拖暉,如日舒光,亦如劫火猛焰熾然。時虛空中梵、釋、四天,遙見如來坐如須彌楞伽山頂欣然大笑。爾時,諸菩薩及諸天眾咸作是念:「如來世尊於法自在,何因緣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動,住自證境入三昧樂,如師子王周回顧視,觀羅婆那,念如實法?」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先受羅婆那王請;復知菩薩眾會之心,及觀未來一切眾生,皆悉樂著語言文字,隨言取義而生迷惑,執取二乘、外道之行。或作是念:「世尊已離諸識境界,何因緣故欣然大笑?」為斷彼疑而問於佛,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汝觀世間,愍諸眾生,於三世中惡見所纏,欲令開悟而問於我。諸智慧人為利自他,能作是問。大慧,此楞伽王,曾問過去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二種之義,今亦欲問,未來亦爾。此二種義差別之相,一切二乘及諸外道皆不能測。」

爾時,如來知楞伽王欲問此義,而告之曰:「楞伽王,汝欲問我,宜應速問。我當為汝分別解釋,滿汝所願,令汝歡喜。能以智慧思惟觀察,離諸分別,善知諸地,修習對治,證真實義,入三昧樂,為諸如來之所攝受;住奢摩他樂,遠離二乘三昧過失;住於不動、善慧、法雲菩薩之地,能如實知諸法無我。當于大寶蓮華宮中,以三昧水而灌其頂,復現無量蓮華圍繞,無數菩薩於中止住,與諸眾會遞相瞻視,如是境界不可思議。楞伽王,汝起一方便行住修行地,復起無量諸方便行。汝定當得如上所說不思議事,處如來位,隨形應物。汝所當得,一切二乘及諸外道、梵釋天等所未曾見。」

爾時,楞伽王蒙佛許已,即於清淨光明如大蓮華寶山頂上從座而起,諸婇女眾之所圍繞,化作無量種種色華,種種色香、末香、塗香,幢幡幰蓋、冠佩瓔珞,及余世間未曾見聞種種勝妙莊嚴之具。又復化作欲界所有種種無量諸音樂器,過諸天、龍、乾闥婆等一切世間之所有者。又復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見諸音樂器。又復化作大寶羅網,遍覆一切佛菩薩上。復現種種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為供養。作是事已,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於虛空中復雨種種諸供養雲,作諸音樂,從空而下。即坐第二日電光明如大蓮華寶山頂上,歡喜恭敬而作是言:「我今欲問如來二義。如是二義,我已曾問過去如來應正等覺,彼佛世尊已為我說。我今亦欲問於是義,唯願如來為我宣說。世尊,變化如來說此二義,非根本佛。根本佛說三昧樂境,不說虛妄分別所行。善哉!世尊於法自在,唯願哀愍說此二義,一切佛子心皆樂聞。」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汝應問我,當為汝說。」

時,夜叉王更著種種寶冠瓔珞,諸莊嚴具以嚴其身,而作是言:「如來常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云何得舍此二種法?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應舍,云何有二?有二即墮分別相中。有體無體,是實非實,如是一切皆是分別,不能了知阿賴耶識無差別相,如毛輪住,非淨智境。法性如是,云何可舍?」

爾時,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豈不見瓶等無常敗壞之法,凡夫於中妄生分別。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此是凡夫之所分別,非證智見。凡夫墮在種種相中,非諸證者。楞伽王,如燒宮殿、園林見種種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長短大小各各差別。汝今云何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楞伽王,如一種子生芽、莖、枝、葉及以華果無量差別,外法如是,內法亦然;謂無明為緣,生蘊界處一切諸法,於三界中受諸趣生,有苦樂、好醜、語默行止各各差別。又如諸識相雖是一,隨於境界有上中下、染淨、善惡種種差別。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別,諸修行者修觀行時,自智所行亦復見有差別之相,況法與非法而無種種差別分別?楞伽王,法與非法差別相者,當知悉是相分別故。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謂二乘及諸外道虛妄分別,說有實等為諸法因。如是等法應舍應離,不應於中分別取相;見自心法性則無執著。瓶等諸物,凡愚所取,本無有體。諸觀行人以毗缽舍那如實觀察,名舍諸法。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謂諸法無性無相,永離分別。如實見者,若有若無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復有非法,所謂兔角、石女兒等,皆無性相不可分別,但隨世俗說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識之所取,如是分別亦應舍離。是名舍法及舍非法。楞伽王,汝先所問,我已說竟。

「楞伽王,汝言:『我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問是義,彼諸如來已為我說。』楞伽王,汝言:『過去但是分別,未來亦然,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諸佛法皆離分別,已出一切分別戲論,非如色相,唯智能證,為令眾生得安樂故而演說法,以無相智說名如來。是故如來以智為體,智為身故不可分別,不可以所分別,不可以我、人、眾生相分別。何故不能分別?以意識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離能分別,亦離所分別。

「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畫眾生,無有覺知;世間眾生悉亦如是無業無報,諸法亦然無聞無說。楞伽王,世間眾生猶如變化,凡夫外道不能了達。楞伽王,能如是見,名為正見;若他見者,名分別見;由分別故,取著於二。楞伽王,譬如有人於水鏡中自見其像,於燈月中自見其影,於山谷中自聞其響,便生分別而起取著。此亦如是,法與非法唯是分別;由分別故不能舍離,但更增長一切虛妄,不得寂滅。寂滅者所謂一緣,一緣者是最勝三昧,從此能生自證聖智,以如來藏而為境界。」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集一切法品·一
  • 楞伽經
    楞伽經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其譯名分別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羅、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闐(今新疆和田)僧人實叉難陀。各譯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於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早,更接近本經的原始義,因此流傳廣、影響大。我們也以四卷本為工作底本。針對佛僧對話,散文與詩句相互交叉的特點來進行標點和分段。
     

    更多序古籍

     

    更多卷一古籍

     

    更多卷二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