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子部 / 小說家類 / 宣室志 / 董觀
拼

董觀

宣室志

〔子部〕

董觀,太原人,善陰陽占候之術。唐元和中,與僧靈習善,偕適吳楚間。習道卒,觀亦歸併州。寶曆中,觀游汾涇,至泥陽郡,會於龍興寺。堂宇宏麗,有經數千百編。觀遂留止,期盡閱乃還。

先是,院之東廡北室,空而扃鑰。觀因請居,寺僧不可,曰:「居是室者,多病或死。且多妖異。」觀少年恃氣力,曰:「某願得之。」遂居焉。旬余,夜寐,輒有胡人十數,挈樂持酒來,歌笑其中,若無人。如是數夕,觀雖懼,尚不言於寺僧。一日經罷,時已曛黑,觀怠甚,閉室而寢。未熟。忽見靈習在榻前,謂觀曰:「師行矣。」觀驚且恚曰:「師,鬼也。何為而至?」習笑曰:「子運窮數盡,故我得以候子。」即牽觀袂去榻。觀回視,見其身尚偃,如寢熟。乃嘆曰:「嗟乎!我家遠,父母尚在。今死此,誰蔽吾屍耶!」習曰:「何子之言失而憂之深乎夫所以為人者,以其能運手足善視聽而已。此精魂扶之使然,非自然也。精魂離身,故曰死。是以手足不能為,視聽不能施,雖六尺之軀,尚安用乎子寧足念!」觀謝之,因問習:「常聞我教有中陰去身者,誰為耶!」習曰:「吾與子謂死而未更生也。」遂相與行。其所向,雖關鍵甚嚴,輒不礙。於是出泥陽城西去。其地多草,茸密紅碧,如毳毯狀。行十餘里,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耶。」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又見岸上有冠帶袴襦凡數百,習曰:「此逝者之衣。由此趨冥道耳。」又望水西有二城,南北可一里余,草樹蒙蔽,廬舍駢接。習與觀曰:「與子俱往彼,君生南城徐氏,為次子;我生北城侯氏,為長子。生十年,當重與君舍家歸佛氏。」觀曰:「吾聞人死當為冥官追捕,案籍罪福,苟平生事行無大過,然後更生人間。今我死未盡夕,遂能如是耶!」曰:「不然。冥途與世人無異,脫不為不道,寧桎梏可及身哉?」言已,習即牽衣躍而過。觀方攀岸將下,水豁然而開,廣丈余,觀驚眙惶惑。忽有牽觀者,觀回視,一人盡體皆毛,狀若獅子,其貌即人也。良久,謂觀曰:「師何往?」曰:「往此南城耳。」其人曰:「吾命汝閱《大藏經》,宜疾還,不可久留。」遂持觀臂,急東西指郡城而歸。未至數里,又見一人,狀如前召觀者,大呼曰:「可持去。將無籍。」頃之,遂至寺。時天以曙,見所居室,有僧數十擁其門,視己身在榻,二人排觀入門,忽有水自上沃其體,遂寤。

寺僧曰觀卒一夕矣。於是具以事語僧。後數日,於佛宇中見二土偶人像為左右侍,乃觀前所見者。觀因誓心精思,留閱藏經,雖寒暑無少墮。凡數年而歸。時寶曆二年五月十五也。

會昌中,詔除天下佛寺,觀亦斥去。後至長安,以占候游公卿門,言事往往而中。常為沂州臨沂縣尉。余在京師,聞其事於觀也。

有董觀者,嘗為僧,居於太原佛寺。太和七年夏,與其表弟王生南遊荊楚。後將入長安,道至商於。一夕,舍山館中。王生既寐,觀獨未寢。忽見一物出燭下,既而掩其燭,狀類人手,而無指。細視,燭影外若有物。觀急呼王生,生起,其手遂去。觀謂王曰:「慎無寢。魅當再來。」因持挺而坐伺之。良久,王生曰:「魅安在兄妄矣。」既就寢。頃之,有一物長五尺余,蔽燭而立,無手及面目。觀益恐,又呼王生。生怒,不起。觀因以挺椹其首,其軀若草所穿,挺亦隨入其中,而力取不可得。俄乃退去。觀慮又來,迨曉不敢寢。明日,訪館吏,吏曰:「此西數里有古杉,常為魅,疑即所見也。」即與觀及王生徑尋,果見古杉,有挺貫其柯葉間。吏曰:「人言此為妖且久,未嘗見其真,今則信矣。」急取斧,盡伐去之。

  • 上一篇: 鄭德懋
  • 下一篇: 尹真人
  • 宣室志
    宣室志
    《宣室志》,唐代中國傳奇小說集,共十卷。在《崇文書目》、《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中均有著錄,共11卷。明代抄本、《稗海》本均為10卷,附補遺1卷,110多條。蓋南宋時從《太平廣記》中輯出,《叢書集成》本即用此本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