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史部 / 地理類 / 徐霞客遊記 / 粵西遊日記十一
拼 译文

粵西遊日記十一

徐霞客遊記

〔史部〕

初三日 簡通「檢」,檢查顧仆所促拓工《水月洞碑》,始見陸碑尾張上每行失拓二字,乃同靜聞親攜此尾往令重拓。二里,出南門,一里,抵拓工家,坐候其飯。上午乃同往水月,手指筆畫之。余與靜聞乃少憩山南三教庵,錄張鳴鳳羽王父所撰方、范二公《漓山祠記》。遂二里,南過雉山岩,再登青蘿閣,別鄭、楊諸君。欲仍過水月觀所拓,而酷暑釀雨,雷聲殷殷。靜聞謂拓工必返午餐,不若趨其家便,遂西一里,至拓工家,則工猶未返也。於是北一里,入南門,就面肆為午餐,已下午矣。雨勢垂至將至,余聞鄭子英言,十字街東口肆中,有《桂故》、《桂勝》俱張鳴鳳羽王輯。及《西事珥》、學憲魏濬輯。《百粵風土記》司道謝肇浙輯。諸書,強靜聞往市焉。還由靖藩正門而南,甫抵寓而雨至。

初四日 令顧仆再往拓工家索碑。及至,則所拓者止務觀前書碑三張,而此尾獨無,不特前番所拓者不補,而此番所拓並失之,其人可笑如此。再令靜聞往,曰:「當須之明日。」是日,余換錢市點,為起程計。

初五日 晨餐後即攜具出南門,冀得所補碑,即往隱山探六洞之深奧處。及至,而碑猶未拓也。訂余:「今日必往,毋煩親待。」余乃仍入南門,竟城而北,由華景之左出西清門。門在西北隅,再北則為北城門,西之山即正文成守仁祠在其南者。與之屬焉。城外削崖之半,有洞西向,甚迥。時〔讀《清秀岩記》,〕欲覓清秀岩,出城即渡濠護城河壩而趨西。濠中荷葉田田,花紅白交映,香風艷質,遙帶於青峰粉堞間,甚勝也。有二岐,一乃循山北西行,一南從山南入峽。其循北麓者,即北門西來之大道。更有石峰突峙其北,片片若削,而下開大洞,西南向焉。與城崖西向之洞一高一下,俱崡岈誘人慾往,但知非清秀,姑取道岐南峽中。西行一里,則峽北峽南,其山俱中斷若辟門,南北向,其門徑路遂四交焉。徑之西北,有洞南向。急覓道而登,其洞北入,愈入愈深,無他旁竇,而夾高底平,灣環以進,幽莫能測。

仍出洞,候行者問之,曰:「此黑洞也。」問:「清秀何在?」曰:「不知。」問:「旁近尚有洞幾何?」曰:「正西有山屏立峽中者,其下洞名牛角。西南出峽為隱山,其洞名老君。由北出峽,有塘曰清〔塘〕,東界山岩曰橫洞,西南瀕塘,洞名下莊。近洞惟此,無所謂清秀者。」余得清塘之名,知清秀在此,遂北轉從大道出峽門。其峽門東西崖俱有小洞,無徑路可登。北出臨塘,則瀦水一泓,浸山西北麓大道。余循大道而西,沿清塘而繞其右,疑清秀在其上,急遵之。其路南嵌崖端,北俯淵碧。既而一岐南上,余以為必清秀無疑。攀躋漸高,其磴忽沒,仰望山坳並無懸竅,知非岩洞所在。乃下,隨路出塘之西,其南山回塢轉,別成一壑,而洞門杳然無可覓也。其地去黑洞已一里矣。

於是仍從崖端東返,復由峽門南下,竟不得登岩之徑。再過黑洞前,乃西趨屏立峽中山。一里,抵屏之東北,即有洞斜騫,門東北向,其內南下,漸入漸暗,蓋與黑洞雖南北異向,高下異位,而灣環而入,無異軌焉。出洞,繞屏北而西,聞伐木聲丁丁,知有樵不遠,四望之,即在屏崖之半。問此洞名,亦云:「牛角。」問:「清秀何在?」其人謬指曰:「隨屏南東轉,出南峽乃是。」余初聞之喜,繞西麓轉南麓,則其屏南崖峭削,色俱赭黃,下有窪瀦水,從山麓石崖出。崖不甚高,而中若崆峒,蓋即牛角南通之穴,至此則墜成水窪也。

又東一里,抵南峽門,入北來大道。復遇一人,詢之,其人曰:「此南去即老君洞,不聞所謂清秀。惟北峽有清塘,其上有洞,南與黑洞通。〔此外無他洞。〕此是君來道。」余始悟屏端所指,乃誤認隱山,而清秀所託,必不離北峽。時已當午,遂不暇北轉,而罔南炊隱山。又一里,則隱山在望矣。仰見路西徑道交加,多西北登崖者,因令顧仆先往朝陽,就庵而炊,余呼靜聞遵徑西北入。已而登崖躡嶠,叢石雲軿píng通「屏」,透架石而入,上書「靈咸感應」四大字,知為神宇。入其洞,則隙裂成龕,香煙紙霧,氤氳其間,而中無神像,外豎竿標旗,而不辨其為何洞何神也。下山,而好食犬,時有犬骨滿洞中。

遂南半里,抵隱山,候炊於朝陽庵。復由庵後入洞謁老君,穿上下二岩,乃出,飯庵中。僧月印力言:「六洞之下,水深路嬙,必不可入。」余言:「鄧老曾許為導。」僧曰:「此亦謾言騙人的話,不可信而以身試也。」既飯,又半里,南過鄧老所居,鄧老方運斤斫木,余告以來求導遊之意。鄧老曰:「既欲游洞,何不攜松明來。余無覓處,君明晨攜至,當為前驅也。」余始悵悵,問:「松明從何得?」曰:「須往東江門。此處多導遊七星者,故市者積者俱在焉。」余復與之期,乃西過西湖橋,一里,抵小石峰下。

其峰片裂如削,中立於眾峰之間,東北西之三面,俱有垣環之,而南則瀕陽江,接南嶺,四面俱不通。出入大路至此折而循其北麓,乃西還陽江之涯。窺其垣中,不知是何橐鑰。遍繞垣外,見西北隅有逾垣之隙,從而逾之。其中荊莽四塞,止有一冢在深翳中。披其東北,指小峰南麓,則磴級依然,基砌疊綴。其峰雖小,如蓮瓣之間,瓣瓣有房,第雲構已湮,而形跡如畫。其半崖坪中有石如犀角,獨聳無依,四旁多磨剔成碑,但無字如泰山,令人無從摸索耳。其後又盤空而上,片削枝攢,尤為奇幻。從其東下,崖半又裂石成岩,上鐫三字,只辨其一為「東」字,而後二字,則磨拭再三,終莫得其似焉。桂林城之四隅,各有小峰特立。東有曾公岩,東有媳婦娘焉,其峰雙岐而中剖;北則明月洞,西有望夫山焉,其峰片立而端拱;南則穿山岩,西有荷葉山焉,其峰窈窕中剖,而若合若分;西則西峰頂,南有茲山焉,其峰層疊中函,而若披若簇。四峰各去城一二里,以小見奇,若合筒節焉。搜剔久之,知其奇而不知其名,仍西蹈莽棘,逾垣以出。候途人問之,曰:「秋兒莊。」雲昔宗室有秋英之號者,結構此山為菟裘tú qiú泛稱士大夫告老隱退之地,後展轉他售,豐姓者得之,逐營為地墳地,父子連掇鄉科,後為盜發,幸天明見棺而止,故窒垣斷道雲。秋兒者,即秋英之誤也。其西即陽江西來,有疊堰可渡;而南趙家山、穆陵村、中隱諸洞,隱隱在望。

循江北岸入。西一里,為獅子岩。西峰頂之西,峰盡而南突,若獅之回踞而昂首者,則獅岩山也。其西又峙一峰,高聳特立,與獅岩相夾,下有村落,是為獅岩村,其西聳之峰,有岩東向者,憑臨峭石之上,中垂一柱,旁裂雙楞,正東瞰獅岩之首。其岩不深,而軒夾有致,可以駕風凌煙。北轉有洞北向,其門高穹,其內深墜。土人以為中通山南,而不知其道;以為舊有觀址,而不知其名。拭碑讀之,知為天慶岩。由級南下,中亘一壁,洞界為兩,入數丈,兩峽複合。其北峽之上,重門復竅,懸綴甚高,可望而不可攀焉,想登此則南通不遠矣。

出洞北下,由西北行,石山從薄間,山俱林立圓聳,人行其間,松陰石影,參差掩映。又北一里,經石山西麓,見兩洞比肩俱西向。輒捫棘披崖入,由南洞進五六丈,轉從北洞出。其中宛轉森寒,雖驕陽西射,而不覺其暑。出洞再北,仰望洞上飛崖,片片欲舞,余不覺神飛。適有過者,問之,以為王知府山。其西有林木回叢在平疇間,陽江西環之,指為王知府園。而滄桑已更,山巒是而村社非,竟不悉王知府為何代何名也。餘一步一轉眺,將轉西北隅,思其西南有坳可逾,仍還南向,從雙洞之左東北而登。忽得石磴,共一里,逾其坳間,磴斷徑絕,乃西攀石鍔而上,靜聞與顧俱不能從。所攀之石,利若劍鋒,簇若林筍,石斷崖隔,中俱棘刺,穿棘則身如蜂蝶,緣崖則影共猿鼯wú一種鼠。盤嶺腰而西,遂出舞空石上,而為叢棘所翳,反不若仰望之明徹焉。久之,仍下東坳,瞰其北麓陡絕難下,遂尋舊登之磴,共一里,下西麓,而繞出其北。又北過一峰,其南有支峰疊石,亦冕雲異。抵其東麓,有洞東向,亟賈勇而登,中皆列神所棲,形貌獰惡。從其右內轉,復得明竅,則支竇南通者也。

仍出洞,東望有一村在叢林中,時下午渴甚,望之東趨,共一里,得宋家莊焉。村居一簇,當南北兩山塢間,而西則列神洞山為屏其後,東則牛角洞山為屏其前,其前皆瀦水成塘,有小石樑橫其上。求漿村嫗,得涼水一瓢共啜之。隨見其汲者東自小石崖邊來,趨而視之,則石崖亦當兩山之中,其西瀦泉一方,自西崖出,蓋即牛角洞西來之流也。其泉清冷,可漱可咽,甘沁塵胃。又東一里,即屏風中立牛用洞之山。從其南麓東趨,又一里,過北峽門,北眺西峽之半,有洞岈然,其為清秀無疑。而暮色已上,竭蹶趨城,又一里,入西清門。回顧靜聞、顧仆,俱久不至,仍趁追趕至門,始知二人為閽者所屏。自聞衡、永有警,即議省城止開四門,而余俱閉塞。居人以汲水不便,苦求當道,止容樵汲,而行李俱屏之四門。乃與俱出,循城而北。半里,過城外西懸之洞,其下有級可攀而登,日暮不及。遂東轉,又半里入北門焉,已昏黑矣。又二里,抵唐寓。

初六日 晨起,大雨如注。晨餐後,急冒雨赴南門,行街衢如涉溪澗。抵拓之家,則昨日所期仍未往拓,以墨瀋墨汁翻澄支吾;再促同往,又以雨濕石潤,不能着紙為解。窺其意,不過遷延需索耳。及征色發聲,始再期明日往取,余乃返寓。是日雨陣連綿,下午少止,迨dài等到暮而傾倒不絕,遂徹夜雲。

初七日 夜雨達旦,市間水涌如決堤,令人臨衢而嘆河無舟也。令靜聞、顧仆涉水而去索碑拓工家。余停屐寓中,覽《西事珥》、《百粵風土記》。薄暮,顧仆、靜聞返命。問:「何以遲遲?」曰:「候同往拓。」問:「碑何在?」曰:「仍指索錢。」此中人之狡而貪,一至於此!付之一笑而已。是日以仆去,不及午餐,迨其歸執爂燒火做飯,已並作晚供矣。

初八日 夜雨仍達旦,不及晨餐,令靜聞、顧仆再以錢索碑。余獨坐寓中,雨霏霏不止。上午,靜聞及仆以碑至,拓法甚濫惡,然無如之何也。始就炊,晨與午不復並餐。下午整束行李,為明日早行計,而靜聞、顧仆俱病。

初九日 晨起,天色暗爽,而二病俱僵臥不行,余無如之何,始躬操爂具,市犬肉,極肥白,從來所無者。以飲啖自遣而已。桂林荔枝極小而核大,僅與龍眼同形,而核大過之,五月間熟,六月即無之,余自陽朔回省已無矣。殼色純綠而肉甚薄,然一種甘香之氣竟不減楓亭風味,龍眼則絕少矣。六月間又有所謂「黃皮」者,大亦與龍眼等,乃金柑之屬,味甘酸之,其性熱,不堪多食。不識然否?

  • 上一篇: 粵西遊日記十
  • 下一篇: 粵西遊日記十二
  •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一作宏祖,號霞客)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重要的價值。
     

    更多目錄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