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 / 唐顺之 / 病中秋日作四首 其二
拼

《病中秋日作四首 其二》

唐顺之 〔明代〕

扁舟系缆且休徂,秋旱川流未灌湖。

衰齿病多诸品药,贫家薪少半圩芦。

稍能鄙事催孳豕,偶戏仙方看钓鲈。

自署醉侯常是醉,君王不待赐恩酺。

唐顺之

作者: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唐顺之其它诗文

《南征歌六首》

唐顺之 〔明代〕

月明吹笛武陵川,马上行人望跕鸢。

莫怕炎洲饶毒疠,一冬飞雪似胡天。

复制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 其三》

唐顺之 〔明代〕

凭虚聊骋望,面面荻芦秋。

坐据三生石,心随万里流。

鼋鼍争出没,楼馆定沉浮。

向夕烟氛敛,珠光似可求。

复制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唐顺之 〔明代〕

千金买士却何为,一间过于十万师。

黠虏欲逃头可购,名王未猎客先知。

复制

《暮春游阳羡南山四首 其二》

唐顺之 〔明代〕

洞口石纵横,流泉复有声。

柴门何处入,鸡犬自相迎。

灵草知昏晓,时禽识雨晴。

非因罢官久,谁得此闲行。

复制

《金泽寺中寄松江友人》

唐顺之 〔明代〕

澄湖昨夜雨初霁,骤觉春衫寒意多。

远浦草青送归雁,夕阳潮上生微波。

戏窥佛偈翻金字,静卧岩扉掩绿萝。

伊人只在蒹葭外,独对清尊柰尔何。

复制

《送朱建阳》

唐顺之 〔明代〕

故人三十北上书,行到蓟门曾弃繻。

故人今去蓟门道,双绶垂腰一何好。

道旁桃李烂春晴,可怜仙令看花行。

殷勤斗酒与君别,落花片片如飞雪。

昨岁春花满蓟门,垂杨陌上始逢君。

偶然倾盖输情素,交欢每会披云雾。

春来春去脦几时,聚散匆匆各自知。

把袂追攀情未已,为问闽中几千里。

武夷之山天下奇,翠壁丹崖共蔽亏。

可但王乔多道气,应传潘岳有新诗。

复制

《卢龙行咏田畴》

唐顺之 〔明代〕

公孙昔日据玄菟,北连蹋顿骋狼顾。

曹公万里动征师,到此沮洳不得渡。

田生义侠久知名,驻车虚左亲邀迎。

屏人慷慨谈心腹,兵家诡道先虚声。

卢龙小路才一骑,佯言返旆潜度兵。

夜半遂斩名王首,天矢不折鲸鲵清。

功成笑掷封侯印,依然被褐返茅荆。

当时策士如云拥,奇谋却属一书生。

山川寂历霸图歇,薜萝满眼高踪绝。

瀚海阴风鼓角悲,燕山寒月挂旌旗。

秪余今人守塞处,犹似昔人出塞时。

俛仰乾坤一回首,贤达伏藏何不有。

不见华阴鬻屐生,□□□原卖浆叟。

自怜局促畏简书,安得停车访岩薮。

复制

《登屠翰林仍台作二首 其一》

唐顺之 〔明代〕

太史仙台多胜槩,正临携李古城东。

五色云生知海近,四围山远觉天空。

闲居作赋青春后,几岁鸣弦明月中。

不是掖垣同宦侣,闭关那许得相逢。

复制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三》

唐顺之 〔明代〕

朝阳何所似,云水日氤氲。

白昼鲛珠落,青天蜃阁分。

山魈迎客旆,海若识人文。

潇洒韩祠竹,清风今到君。

复制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二》

唐顺之 〔明代〕

天连穷发国,地近卜鸡乡。

禁阙心偏绕,关河望转长。

翻飞看凤隐,消歇怨兰芳。

此路饶荆棘,思君欲断肠。

复制

《游马迹山宿许道士房有赠二首 其一》

唐顺之 〔明代〕

独住水中央,言修不死方。

开帘见白鸟,隔院度清香。

机息何妨奕,神全可却粮。

偶来分半席,遽使世情忘。

复制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