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歸有光 / 世美堂後記
拼 译 译

《世美堂後記》

歸有光 〔明代〕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謙,宋丞相魏公之後。自大名徙宛丘,後又徙餘姚。元至順間,有官平江者,因家崑山之南戴,故縣人謂之南戴王氏。翁為人倜儻奇偉,吏部左侍郎葉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時名德,皆相友善,為與連姻。成化初,築室百楹於安亭江上,堂宇閎敞,極幽雅之致,題其扁曰「世美」。四明楊太史守阯為之記。

  嘉靖中,曾孫某以逋官物粥於人。余適讀書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頓有《黍離》之悲。」余聞之,固已惻然,然亦自愛其居閒靚,可以避俗囂也。乃謀質金以償粥者,不足,則歲質貸。五六年,始盡讎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惡。先是縣人爭以不利阻余,余稱孫叔敖請寢之丘、韓獻子遷新田之語以為言,眾莫不笑之。 余於家事,未嘗訾省。吾妻終亦不以有無告,但督僮奴墾荒菜,歲苦旱而獨收。每稻熟,先以為吾父母酒醴,乃敢嘗酒。獲二麥,以為舅姑羞醬,乃烹飪。祭祀、賓客、婚姻、贈遺無所失,姊妹之無依者悉來歸,四方學者館餼莫不得所。有遘憫不自得者,終默默未嘗有所言也。以余好書,故家有零落篇牘,輒令里媼訪求,遂置書無慮數千卷。

  庚戌歲,余落第出都門,從陸道旬日至家。時芍藥花盛開,吾妻具酒相問勞。余謂:「得無有所恨耶?」曰:「方共採藥鹿門,何恨也?」長沙張文隱公薨,余哭之慟,吾妻亦淚下,曰:「世無知君者矣!然張公負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實張文隱公薨之明年也。

  後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數過,而宅不毀,堂中書亦無恙。然余遂居縣城,歲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婦來省祭,留修圮壞,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慘然謂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婦耳!」余退而傷之,述其事,以為《世美堂後記》。

复制

世美堂後記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謙是宋朝丞相魏公之後。他們家從大名府搬遷到宛丘,後來又遷徙到了餘姚。在元朝至順年間,他們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又因為他們家在崑山的南戴,所以縣裡的人都稱他們家南戴王氏。曾祖父他性情豪爽灑脫,奇異不凡,與吏部左侍郎葉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樣,都是當時德高望重的人,他們相互之間交情很好,並結成兒女親家。到成化初年,他們家在安亭江邊建了上百間房子,廳堂十分宏偉寬敞,極盡優雅的情趣,又在匾上提了「世美」二字。四明山的楊守阯太史為他寫作了《世美堂記》。

  嘉靖中期,王翁的曾孫因為欠官府的稅金,要把世美堂賣掉。我正在堂中讀書,我妻子說:「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讓人有家園毀壞的悲哀。」我聽後,本來覺得很傷感,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歡那裡環境的幽靜、美好,可以避開塵世的喧囂。於是,我想借錢來還給那個買主(買下世美堂),錢不夠,就每年典押借貸。過了五六年,才把那些錢還完。安亭這個地方民風懶惰,土地貧瘠。開始時,縣裡的人都爭着用這樣做的害處來阻止我,我就說了孫叔敖請寢之丘、韓獻子遷新田的典故給他們聽,眾人都在笑他。我對於家中的財務,自己從來沒有計算、核查過。我的妻子也從來不把情況告訴我,只是叫僮奴們去開墾荒地,在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地獲得豐收。每年當稻子成熟的時候,(我的妻子)先用它們釀酒給我的父母品嘗,自己才敢嘗。當豐收了大小麥的時候,(我的妻子)先用它們做成美味的醬製品給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賓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親友間的禮尚往來,她沒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無依的大都來投奔我,四方往來的讀書人沒有不照吃和住的。有時候碰到不順心的憂愁事,她最後都默默接受沒有怨言。因為我喜愛讀書,那時舊時的書香人家有零散的書籍,她就讓鄰里的老婦人求借,於是購置的書籍不下幾千卷。

  庚戌年的時候,我到京城參加會試落榜,走了十天才到家。那個時候正是芍藥花盛開的時候,我的妻子準備了美酒來慰勞我。我說:「難道沒有遺憾嗎?」她說:「我正想和你一起去鹿門山採藥隱居,有什麼好遺憾的呢?」長沙張文隱公去世的時候,我悲傷地痛哭,妻子也潸然淚下,說道:「這個世上再也沒有了解你的人了!但是張公是有負於你的啊!」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是在張文隱公去世後的第二年。

  又過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國邊境,在一天之中多次經過了掠奪,我的房子沒有被毀壞,堂里的書也沒有損毀。後來我一直居住在縣城,一年才去兩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節,我帶着兒子兒媳前來祭掃,留下來把損壞的地方加以修葺,長住在這裡沒有離開。一天,我的父親閒坐在廳堂里,悲痛地對我說:「房子還在,人卻已經不在了,我想念我的女兒啊!」我退下後,十分哀傷,於是將這些記錄下來,寫了這篇《世美堂後記》。

注釋

曾大父:即曾祖父。王翁致謙:即長者王致謙。翁,對年長者的尊稱,這裡是對已故前輩人的尊稱。

魏公:即王旦,字子明,宋太平興國間進士,宋真宗時擢知樞密院,為丞相之位。他長期在相位,參與軍國重事,很受倚重。死後封魏國公,諡文正。《宋史》有傳。[3]大名:宋代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以東。宛丘:治所在今河南淮陽。

餘姚:今屬浙江。

至順:元文宗年號(1330—1333)。

平江:元代平江路,即今江蘇蘇州。

崑山:在今江蘇省東南部,鄰接上海市。南戴:崑山東南永安鄉有南戴村。

倜儻奇偉:豪爽灑脫,奇異不凡。

吏部左侍郎:吏部的副職。葉公盛:即葉盛(1420—1474),字與中,崑山人,正統十年(1445)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擢右參政,天順時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兩廣,官至吏部左侍郎。卒諡文莊。有《菉竹堂集》《水東日記》等傳世。《明史》有傳。大理寺卿:明代中央主司法審判的機構大理寺的長官。章公格:即章格(1426—1505),字韶鳳,號戒庵,常熟(今屬江蘇)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歷官南京工部主事、廣東按察使、大理寺卿。

名德:德高望重的人。

成化:明憲宗年號(1465—1487)。

安亭江:安亭在今上海市嘉定區西南。歸有光《畏壘亭記》:「自崑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吳淞江之旁。蓋圖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見矣。」這裡「安亭江」即指安亭鎮。

閎(hóng)敞:寬敞明亮。

四明:寧波附近有四明山,此為寧波的別稱。楊太史守阯(zhǐ):即楊守阯(1436—1512),字維立,號碧川,寧波(今屬浙江)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累遷翰林侍讀學士、南京吏部右侍郎,以尚書致仕。著有《碧川文選》《浙元三會錄》《困學寘聞錄》等。《明史》有傳。太史:明代對翰林官的尊稱。

嘉靖:明世宗年號(1522—1566)。

逋(bū):拖欠,積欠。官物:官家的物品,財產,公物。粥(yù):通「鬻」,出售。

頓:立時。《黍離》之悲:這裡指祖傳家產歸於他人的悲傷。《黍離》是《詩經·王風》中的一篇,中有句云:「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相傳這是一首憑弔故國的詩歌,周室東遷後,周大夫行經西周故城鎬京,見宗廟宮室均已毀壞,長了莊稼,不勝感慨,就寫下此詩。後世多用「黍離」喻國家之淪亡或家園之破滅。

閒靚(jìng):幽靜、美好。靚通「靜」。

俗囂:喧囂,吵鬧。

質金:借款。質,以財物抵押。粥(yù)者:賣主。

質貸:典押借貸。

讎(chóu):償還。直:通「值」,價錢。

俗呰窳(zǐ yǔ):民風懶惰。田惡:土地不肥沃。

孫叔敖請寢之丘:春秋時,楚國的令尹孫叔敖在臨死時囑咐兒子說,如果楚王要給你們封地,那就請求封到寢之丘這個地方(又名沈丘,在今河南沈丘),因為這個地方貧窮,不會有人爭奪,可保長久。事見《史記·滑稽列傳》。

韓獻子遷新田:春秋時的晉國決定遷都,眾大夫們主張遷到郇瑕(xún xiá)去,因為那裡比較富庶。只有大夫韓厥(即韓獻子)主張遷都到新田(在今山西曲沃西南)去,因為那裡的百姓容易管理。晉君最後接受了韓厥的意見。以為言:用這些事例作為理由相告。

訾省(zī xǐng):計算、核查財務。

僮奴:未成年的男僕。荒菜:即荒地。

酒醴:酒與醴(甜酒)。語出《詩·周頌·豐年》:「豐年多黍多餘,亦有高廩,萬億及姊。為酒為醴,烝畀祖妣。」大意是:豐收之年打下糧食多,糧倉蓋得大又高,藏貯數以億萬計,釀成各成酒,獻給祖先品嘗。

二麥:指大麥、小麥。

舅姑:古代稱公公與婆婆。羞醬:美味的醬製品。

贈遺(wèi):這裡指有禮品互贈的人際往來等。無所失:沒有不周到之處。

館餼(xì):居住之地與食物供應。

遘(gòu)憫:指遇到不順心的憂愁事。

故家:傳世久遠的書香人家。零落篇牘:指零散的書籍等物。

庚戌歲:即嘉靖二十九年(1550),這一年歸有光四十五歲,上京會試,下第歸。

都門:指北京城門。

方共採藥鹿門:指拋棄功名事,隱居不出仕。見《後漢書·逸民傳》所載龐公事。龐公是南都襄陽人,與妻子相敬如賓,屢次拒絕劉表的徵召,最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採藥不反。」鹿門,山名,在今湖北襄陽東南。

長沙張文隱公:即張治(1488—1550),字文邦,號龍湖,茶陵(今屬湖南)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累官南京吏部尚書,入為文淵閣大學士,進太子太保,他性格卞急而志意慷慨,喜獎進士類。卒諡文隱,後改諡文毅,有《龍湖文集》。薨(hōng):古人用以稱三品以上的大臣死亡。

世無知君者矣:據歸有光《上瞿侍郎書》,張治為應天府鄉試主考,以未能取中歸有光為恨,曾對客說:「吾為國得士三百人,不自喜;而以失一士為恨。」

張公負君:據明王錫爵《明太僕寺寺剝開歸公墓志銘》云:「歲庚子,茶陵張文毅公考士,得其文,謂為賈、董再生,將置第一,而疑太學多他省人,更置第二,然自喜得一國士。」

辛亥五月晦日:即嘉靖三十年(1551)農曆五月三十日。晦日,農曆每月的末一天。按,歸有光《王氏畫贊並序》一文記其妻卒年為五月二十九日,此雲晦日,似誤記。

倭奴犯境:倭奴,指日本海盜,又稱倭寇。嘉靖三十三年(1554)夏四月,倭寇大舉入侵崑山,生靈塗炭。

辛酉:嘉靖四十年(1561)。清明日: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公曆的每年4月5日。該辛酉年的清明日在農曆三月二十一日。

省(xǐng)祭:祭掃、察閱。

圮(pǐ):倒塌。

家君:自己向人稱自己的父親。燕坐:閒坐。

「其室在」兩句:語出《詩經·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後世用作悼念亡者之詞。▲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完善

世美堂後記 - 賞析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謙,宋丞相魏公之後。自大名徙宛丘,後又徙餘姚。元至順間,有官平江者,因家崑山之南戴,故縣人謂之南戴王氏。翁為人倜儻奇偉,吏部左侍郎葉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時名德,皆相友善,為與連姻。成化初,築室百楹於安亭江上,堂宇閎敞,極幽雅之致,題其扁曰「世美」。四明楊太史守阯為之記。

  嘉靖中,曾孫某以逋官物粥於人。余適讀書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頓有《黍離》之悲。」余聞之,固已惻然,然亦自愛其居閒靚,可以避俗囂也。乃謀質金以償粥者,不足,則歲質貸。五六年,始盡讎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惡。先是縣人爭以不利阻余,余稱孫叔敖請寢之丘、韓獻子遷新田之語以為言,眾莫不笑之。 余於家事,未嘗訾省。吾妻終亦不以有無告,但督僮奴墾荒菜,歲苦旱而獨收。每稻熟,先以為吾父母酒醴,乃敢嘗酒。獲二麥,以為舅姑羞醬,乃烹飪。祭祀、賓客、婚姻、贈遺無所失,姊妹之無依者悉來歸,四方學者館餼莫不得所。有遘憫不自得者,終默默未嘗有所言也。以余好書,故家有零落篇牘,輒令里媼訪求,遂置書無慮數千卷。

  庚戌歲,余落第出都門,從陸道旬日至家。時芍藥花盛開,吾妻具酒相問勞。余謂:「得無有所恨耶?」曰:「方共採藥鹿門,何恨也?」長沙張文隱公薨,余哭之慟,吾妻亦淚下,曰:「世無知君者矣!然張公負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實張文隱公薨之明年也。

  後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數過,而宅不毀,堂中書亦無恙。然余遂居縣城,歲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婦來省祭,留修圮壞,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慘然謂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婦耳!」余退而傷之,述其事,以為《世美堂後記》。

  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台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時王世貞為文壇宗師,聲勢煊赫,歸有光貶斥說:"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爭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項思堯文集序》)。在詩論上,他也批判復古傾向說:「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擬剽竊,淫哇浮艷之為工,而不知其所為。」反之,他認為那種"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謠,憫時憂世之語,蓋大雅君子之所不廢者"(《沈次谷先生詩序》)。他的基本觀點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秦漢文章雖好,但唐宋間名文未嘗不佳,前、後七子標榜"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實則泥古成風,走入歧途。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屬文時應「出於意之所誠」……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然觀美矜炫於世而已」(《答俞質甫書》)。當時,王世貞聽到他批評自己「妄庸」後說:「妄則有之,庸則未敢聞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貞也感到自己雕飾過甚,不及歸有光恬適自然。在《歸太僕贊序》中說:"先生於古文辭……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名家矣。」還有人把歸有光與歐陽修比較,推崇他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對歸有光交口稱讚。

世美堂後記 - 創作背影

  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台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時王世貞為文壇宗師,聲勢煊赫,歸有光貶斥說:"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爭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項思堯文集序》)。在詩論上,他也批判復古傾向說:「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擬剽竊,淫哇浮艷之為工,而不知其所為。」反之,他認為那種"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謠,

歸有光

作者:歸有光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為嘉靖三大家。由于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歸有光其它诗文

《自天津來至此已過一月去闕日遠愴然有作》

歸有光 〔明代〕

漳水悠悠向北流,征人日夜駕南州。

行來忽盡三千里,又下揚州望越州。

复制

《吳山圖記》

歸有光 〔明代〕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

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

而靈岩,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蹟。

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奇觀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

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於其民。

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夫令之於民,誠重矣。

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於吳之山川,蓋增重矣。

異時吾民將擇勝於岩巒之間,尸祝於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

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惓惓於此山哉?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餘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於石。

然後知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於其人也。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

一日,與余同在內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君之於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

《杏花書屋記》

歸有光 〔明代〕

  杏花書屋,余友周孺允所構讀書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為御史,謫沅、湘時,嘗夢居一室,室旁杏花爛漫,諸子讀書其間,聲琅然出戶外。嘉靖初,起官陟憲使,乃從故居遷縣之東門,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後隙地謂允曰:「他日當建一室,名之為杏花書屋,以志吾夢雲。」

  公後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歸而沒於金陵。孺允兄弟數見侵侮,不免有風雨飄搖之患。如是數年,始獲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於園中構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藝以花果竹木。方春時,杏花粲發,恍如公昔年夢中矣。而回思洞庭木葉、芳洲杜若之間,可謂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進士科,士方登第時,則長安杏花盛開,故杏園之宴,以為盛事。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此世俗不忘於榮名者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間關嶺海十餘年,所謂鐵石心腸,於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於其後,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於無窮也。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歿,曾幾何時,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後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雖蠖屈於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髮,可以知《詩》《書》之澤也。《詩》曰:「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谷,貽孫子。於胥樂兮!」吾於周氏見之矣!

复制

《山茶》

歸有光 〔明代〕

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

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

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

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

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

梅君特而潔,乃與夷叔同。

复制

《行衛河中》

歸有光 〔明代〕

風雨霏微送客舟,天涯魂夢日悠悠。

可憐雙淚空零落,卻付潭河向北流。

复制

《邢州敘述三首 其三》

歸有光 〔明代〕

為令既不卒,稍遷佐邢州。雖稱三輔近,不異湘水投。

過家葺先廬,決意返田疇。所以泣歧路,進止不自由。

亦復戀微祿,俶裝戒行舟。行行到齊、魯,園花開石榴。

舍舟遵廣陸,梨棗列道周。始見裁苜蓿,入郡問驊騮。

維當撫彫瘵,天馬不可求。閭閻省徵召,上下無怨尤。

汝南多名士,太守稱賢侯。戴星理民政,宣風達皇猷。

郡務日稀簡,吾得藉餘休。閉門少將迎,古書得校讎。

自能容吏隱,退食每優遊。但負平生志,莫分聖世憂。

佇待河冰泮,稅駕歸林丘。

复制

《二石歌》

歸有光 〔明代〕

太湖波翻江海連,二石飛來墮我前。大者恢詭作蠻舞,高者翛翛特清楚。

憶昔秦公辟西圃,岩愕爭來獻庭戶。悠然日與西山伍,大賢名跡成往古。

我見拜之禮亦可,近者尚書稱豪武。致石如此頗可數,初如大旗絕漠起。

睨視嶷然又若九皇聖人,鶉居鳥行衣垂羽。獨立崆峒之野觀天宇,雲將、鴻蒙不得語。

自我有此日婆娑,無酒且能發高歌,屬當遠行奈若何?

遲回尚得一月多,來觀莫厭數百過。嗟我安能龍食清,垂老疲役違吾情?

复制

《頌任公四首 其三》

歸有光 〔明代〕

落日孤城戰尚賒,遙瞻楚幕有棲鴉。將軍真肯分甘苦,士卒何人敢戀家!

复制

《甲寅十月紀事 其二》

歸有光 〔明代〕

經過兵燹後,焦土遍江村。滿道豺狼跡,誰家雞犬存?

寒風吹白日,鬼火亂黃昏。何自征科吏,猶然復到門?

复制

《文淵閣四景圖》

歸有光 〔明代〕

晝日承明獨靜居,怡情閒把畫圖披。坐看四序璿璣轉,並是風調雨順時。

复制

《徐州同朱進士登子房山》

歸有光 〔明代〕

入舟忽不樂,呼侶登崇丘。子房信高士,祠處亦清幽。

俯視徐州城,黃河映帶流。青山如環抱,一發懸孤州。

河流日侵齧,淼淼洞庭秋。鳥犬爭死人,岡隴多髑髏。

使者沉白馬,守臣記黃樓。嘆我亦何為,空爾生百憂。

生民隨大運,孰能知其由。睹此名邦舊,懷古思悠悠。

壹自徐堰王,獨有青山留。劉、項亦何在?子房空運籌。

但從赤松子,不用待封侯。

复制

《邢州敘述三首 其二》

歸有光 〔明代〕

鄣東餘二載,恪遵聖人經。雅志存教化,除嬈去煩刑。

門闌弛走卒,千人皆造庭。分遣每日旰,庭中無一人。

沉冤出殊死,無蓋盡群生。時有縱囚歸,皆言賦役平。

引納壯健兒,誓之以丹青。萑苻多宿盜,擒斬為一清。

餘糧棲隴畝,絕無犬吠驚。維以哀煢獨,不能畏高明。

睚眥生怨恚,憯甚鏌鋣兵。風雨日飄搖,拮据徒辛勤。

涕泣西河守,古道竟無成!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