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鄭燮 / 道情十首 其二
拼 译 译

《道情十首 其二》

鄭燮 〔清代〕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夾綠槐,茫茫野草秋山外。

豐碑是處成荒冢,華表千尋臥碧苔。墳前石馬磨刀壞,倒不如、閒錢沽酒,醉醺醺、山徑歸來。

复制
鄭燮

作者:鄭燮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後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鄭燮其它诗文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鄭燮 〔清代〕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滿江紅·思家》

鄭燮 〔清代〕

我夢揚州,便想到揚州夢我。

第一是隋堤綠柳,不堪煙鎖。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紅橋火。

更紅鮮冷淡不成圓,櫻桃顆。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樓臥。

有詩人某某,酒人個個。

花徑不無新點綴,沙鷗頗有閒功課。

將白頭供作折腰人,將毋左。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鄭燮 〔清代〕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

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

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

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泜水》

鄭燮 〔清代〕

泜水清且淺,沙礫明可數。

漾漾浮輕波,悠悠匯遠浦。

千山倒空青,亂石兀崖堵。

我來恣游泳,浩歌懷往古。

逼側井陘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謀,赤幟立趙土。

韓信購左車,張耳陋肺腑。

何不赦陳餘,與之歸漢主?。

《山中雪後》

鄭燮 〔清代〕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竹石》

鄭燮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

鄭燮 〔清代〕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鄭燮 〔清代〕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道情十首 其五》

鄭燮 〔清代〕

老書生,白屋中,說黃虞,道古風,許多後輩高科中。

門前僕從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龍。一朝勢落成春夢,倒不如、蓬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

复制

《題半盆蘭蕊圖》

鄭燮 〔清代〕

盆畫半藏,蘭畫半含。

不求發泄,不畏凋殘。

复制

《揚州 其二》

鄭燮 〔清代〕

廿四橋邊草徑荒,新開小港透雷塘。畫樓隱隱煙霞遠,鐵板錚錚樹木涼。

文字豈能傳太守,風流原不礙隋皇。量今酌古情何限,願借東風作小狂。

复制

《悍吏》

鄭燮 〔清代〕

縣官編丁著圖甲,悍吏入村捉鵝鴨。縣官養老賜帛肉,悍吏沿村括稻穀。

豺狼到處無虛過,不斷人喉抉人目。長官好善民已愁,況以不善司民牧。

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闊聲潺潺。聖主深仁發天庾,悍吏貪勒為刁奸。

索逋洶洶虎而翼,叫呼楚撻無寧刻。村中殺雞忙作食,前村後村已屏息。

嗚呼長吏定不知,知而故縱非人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