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纳兰性德 / 南乡子·捣衣
拼 译 译

《南乡子·捣衣》

纳兰性德 〔清代〕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南乡子·捣衣 -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瘦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孤单单唐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注释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瘦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其制如此。”鸳瓦:即鸳鸯瓦。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清砧(zhēn):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53页

南乡子·捣衣 - 赏析

该词以怨妇的口吻,描写主人公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全词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古时捣衣,多在秋夜进行,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下悄无声息,只能听见萧瑟的砧杵声一下一下地响起,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而在这首词中,纳兰正是借捣衣这一动作,抒发了征夫怨妇的相思情怀。

词的上片,集中描绘思妇捣衣之苦情。整个上片,全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词一开篇,作者就交代了时令,天气逐渐变凉,鸳鸯瓦上已经落满了秋霜,此时的思妇想要为远方的征人寄去寒衣,却又突然开始暗自伤怀。一个“转”字,说明妇人先前的心情并非“自伤”,但是一想到这砧板上的衣服是为远行在外的征人而捣,自然睹物思人,心中已是思念不已。“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在这里,纳兰想象着思妇怀念征夫时所流露出的纤细感情:都说出门在外的人容易消瘦,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下次在梦里相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端详端详你。在纳兰所写的词作中,他不仅用种种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恋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这种虚幻的梦境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思念。你听,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满阶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风呼啸。这一切在静夜传响,声声真切,真是纵有“西风吹不断”。如此环境氛围,思妇倍加凄苦孤单、倍加凄切伤心,更有甚者,在这凄苦的秋声中,还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捣衣声。一声声饱含着自己的凄苦辛酸,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正所谓“中有深闺万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因为思妇独守空房,既倍感寂寞,也不免会心生胆怯,无奈之下,思妇只好通过在月光下擦拭捣衣之石来消磨时光。而此时“已是深秋兼独夜”,深秋独夜里,寒月、寒砧,伴随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词到此处,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一个让人怜惜、同情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尾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进一步描写思妇内心中的相思愁苦。夜已经深了,又要与寂寞孤独相伴,连月亮都要落下了,怎能不叫我伤心断肠。纳兰的这首思妇词写出了满纸的凄苦,可谓是一首“断肠“之作。“片石”两句承上,先写捣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状,可见思妇是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果。“今夜”以下,是转写征夫归梦,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定会在乡思的归梦中,分明看到妻子频呵着纤纤双手带月前迎国。当然,也可解作梦见丈夫归来,自己呵手出迎。两地相思一样情,这种梦幻中的相会是夫妇双方的期盼,是他们遥相思念的心灵感应。

全词平实如话,但却深情情韵。细细读来,如闻酸楚凄凉的捣衣之声。如见梦中相会的具体情景,也可体味出作者对远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读罢不禁叹息欺欷,一掬同情之泪。▲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53页

斗南主编.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 经典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5:第605页

南乡子·捣衣 - 创作背影

该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与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达对挚友吴兆骞的思念和感情,吴兆骞与作者文坛齐名。私交甚厚,不料却因江南乡试作弊案牵连,为仇人诬陷,被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手足知己,遭此大难,诗人自是牵挂于怀,忧绪百端。

(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247页

纳兰性德

作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其它诗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

纳兰性德 〔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赤枣子》

纳兰性德 〔清代〕

风淅淅,雨织织。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复制

《密云》

纳兰性德 〔清代〕

白檀山下水声秋,地踞潮河最上流。

日暮行人寻堠馆,凉砧一片古檀州。

复制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

纳兰性德 〔清代〕

江枫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

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

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

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题诗。

复制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纳兰性德 〔清代〕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

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

遍翻眉谱只寻常。

复制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纳兰性德 〔清代〕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复制

《汤泉应制》

纳兰性德 〔清代〕

六龙初驻浴蓝天,碧瓦朱旗共一川。

润逼仙桃红自舞,醉酣人柳绿犹眠。

吹成暖律回燕谷,散作薰风入舜弦。

最是垂衣深圣德,不须词笔颂甘泉。

复制

《柳枝词二首 其二》

纳兰性德 〔清代〕

池上闲房碧树围,帘纹如縠上斜晖。

生憎飞絮吹难定,一出红窗便不归。

复制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纳兰性德 〔清代〕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

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

枇杷花底校书人。

复制

《芳树》

纳兰性德 〔清代〕

连理无分影,同心岂独芳?傍檐巢翡翠,临水宿鸳鸯。

叶叶含春思,枝枝向画廊。

君情若比树,妾意复何伤?陌上谁攀折,闺中思复侵。

眼凝清露重,眉敛翠烟深。

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

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

复制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纳兰性德 〔清代〕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纳兰性德 〔清代〕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