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次韻子由岐下詩,並引 其十五 櫻桃
拼

《次韻子由岐下詩,並引 其十五 櫻桃》

蘇軾 〔宋代〕

獨繞櫻桃樹,酒醒喉肺乾。莫除枝上露,從向口中漙。

复制

次韻子由岐下詩,並引 其十五 櫻桃 - 賞析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游靈隱寺戲贈開軒李居士》

蘇軾 〔宋代〕

推倒垣牆也不難,一軒復作兩軒看。

若教從此成千里,巧曆如今也被謾。

复制

《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

蘇軾 〔宋代〕

簿書顛倒夢魂間,知我疏慵肯見原。

閒作閉門僧舍冷,病聞吹枕海濤喧。

忘懷杯酒逢人共,引睡文書信手翻。

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卻須吞。

(邦直屢以此見戒。

)城南短李好交遊,箕踞狂歌總自由。

尊主庇民君有道,樂天知命我無憂。

醉呼妙舞留連夜,閒作清詩斷送秋。

瀟灑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攬須不。

(邦直家中舞者甚多。

)老弟東來殊寂寞,故人留飲慰酸寒。

草荒城角開新徑,雨入河洪失舊灘。

車馬追陪跡未掃,唱酬往復字應漫。

此詩更欲憑君改,待與江南子布看。

君雖為我此遲留,別後淒涼我已憂。

不見便同千里遠,退歸終作十年游。

恨無揚子一區宅,懶臥元龍百尺樓。

聞道鵷鴻滿台閣,網羅應不到沙鷗。

复制

《和陶擬古九首 其四》

蘇軾 〔宋代〕

少年好遠遊,盪志隘八荒。

九夷為藩籬,四海環我堂。

盧生與若士,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自古無戰場。

奇峰望黎母,何異嵩與邙。

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澤彌此方。

芋魁倘可飽,無肉亦奚傷。

复制

《祝英台近·掛輕帆》

蘇軾 〔宋代〕

掛輕帆,飛急槳,還過釣台路。

酒病無聊,欹枕聽鳴艫。

斷腸簇簇雲山,重重煙樹,回首望、孤城何處。

閒離阻。

誰念縈損襄王,何曾夢雲雨。

舊恨前歡,心事兩無據。

要知欲見無由,痴心猶自,倩人道、一聲傳語。

《占春芳·紅杏了》

蘇軾 〔宋代〕

紅杏了,夭桃盡,獨自占春芳。

不比人間蘭麝,自然透骨生香。

對酒莫相忘。

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憂長笛吹花落,除是寧王。

《書戴嵩畫牛 / 杜處士好書畫》

蘇軾 〔宋代〕

蜀中有杜處士 ,好書畫,所寶以百數。

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而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處士笑而然之。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不可改也。

《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

蘇軾 〔宋代〕

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作棲霞樓,為郡中勝絕。元豐五年,余謫居黃。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覺而異之,乃作此詞。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雲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艷歌餘響,繞雲縈水。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里。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雲夢南州,武昌東岸,昔游應記。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复制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蘇軾 〔宋代〕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复制

《次韻蔣穎叔二首 其一 扈從景靈宮》

蘇軾 〔宋代〕

道人幽夢曉初還,已覺笙簫下月壇。風伯前驅清宿霧,祝融驂乘破朝寒。

英姿連璧從多士,妙句鏘金和八鑾。已向詞臣得頗、牧,路人莫作老儒看。

复制

《梨》

蘇軾 〔宋代〕

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

未嘗蠲夏渴,長見助春冰。

复制

《浣溪沙 其二》

蘇軾 〔宋代〕

醉夢昏昏曉未蘇。門前轆轆使君車。扶頭一盞怎生無。

廢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清香細細嚼梅須。

复制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二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歸來病鶴記城闉,舊踏松枝雨露新。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屬車塵。

雨收九陌豐登後,日麗三元下降辰。粗識君王為民意,不才何以助精禋。

复制